下卷 第二十一章 卯正
關燈
小
中
大
點。
想不到今日轉了一大圈,又回到了一切的原點。
張小敬仿佛看到,冥冥之中的造化之輪,正在像太上玄元燈樓一樣嘎嘎地轉動着。
“我們從這裡下去。
” 蕭規的聲音打斷了張小敬的感慨。
他走到了城牆外側,拍了拍身邊的一個好似井台辘轳的木架子。
這個木架構件比尋常辘轳要厚實很多,上頭纏着十幾圈粗大麻繩,叉架向城牆外伸出一截,吊着一個懸空的藤筐。
在它附近,緊貼城牆邊緣的位置,還插着一杆号旗。
不過因為沒什麼風,旗子耷拉在旗杆上。
長安法令嚴峻,入夜閉門,無敕不開。
如果夜裡碰到緊急事情必須進城或出城,守軍有一個變通的法子:在城牆上裝一具缒架,系上一個大藤筐,人或馬站在裡頭,用辘轳把他們吊上吊下。
這是蕭規計劃的最後一步,利用缒架把所有人都吊出城外。
此時正是黎明前最黑暗的一段時間,加上城中大亂,沒人會注意到這段不起眼的城頭。
蚍蜉可以從容脫離長安城的束縛,然後想去哪兒就能去哪兒。
眼看距離成功隻差最後一步,連蕭規都有些沉不住氣。
他對天子笑道:“陛下,趁現在再看一眼您的長安吧,以後恐怕沒有機會見到了。
”天子冷哼一聲,背剪着雙手一言不發。
他知道對這個窮兇極惡的渾蛋,說什麼都隻會迎來更多羞辱。
兩個人質,被蕭規和張小敬分别看守着。
僅存的那個蚍蜉,開始去解缒架上的繩索。
他把繩子一圈一圈地繞下來,然後鈎在大藤筐的頂端。
缒架要求必須能吊起一人一馬,所以這個藤筐編得無比結實。
為了保持平衡不會翻倒,筐體四面各自吊起一根繩子,在頂端收束成一股,再接起辘轳上的牽引繩。
如何把這幾根繩子理順接好,是個技術活,否則藤筐很可能在吊下去的半途翻斜,那可是要出人命的。
蚍蜉忙活了一陣,累得滿頭大汗,總算把藤筐調好平衡。
隻要辘轳一松,即可往下吊人了。
接下來的問題,是人手。
藤筐要緩緩下降,要求搖動辘轳的人至少是兩個人,還得是兩個有力氣的人。
若是蕭規和蚍蜉去握辘轳,那麼就隻剩一個虛弱的張小敬去看守兩名人質。
蕭規沒有多做猶豫,走近天子,忽然揮出一記手刀,切中他脖頸。
這位九五之尊雙眼一翻,登時躺倒,昏迷不醒。
之前沒打昏天子,是因為要從勤政務本樓的複雜環境脫離,讓他自己走路會更方便。
現在眼看就能出城,便沒必要顧慮了。
太真還以為天子被殺死,不由得發出一聲尖叫,蹲下身子,瑟瑟發抖。
蕭規冷冷地瞥了她一眼,對蚍蜉吩咐道:“把她也打昏。
” 他知道張小敬現在身體極疲,很難把握力度,所以讓蚍蜉去做。
蚍蜉“嗯”了一聲,走過去要對太真動手。
這時張小敬道:“先把她扔藤筐裡,再打昏。
”蚍蜉先一怔,随即會意。
這是個好建議,可以省下幾分搬運的力氣。
于是蚍蜉拽着太真的胳膊,粗暴地将其一路拖行至城牆邊緣,然後丢進藤筐。
太真蜷縮在筐底,喘息不已,頭上玉簪瑟瑟發抖。
蚍蜉也跨進藤筐,伸出手去捏她的脖頸,心裡想着,這粉嫩纖細的脖頸,會不會被一掌切斷。
不料太真一見他伸手過來,吓得急忙朝旁邊躲去。
藤筐是懸吊在半空的,被她這麼一動,整個筐體搖擺不定。
蚍蜉有點站立不住,連忙扶住筐邊吼道:“你想死嗎?” 這聲呵斥起到了反作用,太真躲閃得更厲害了,而且一邊晃一邊淚流滿面。
蚍蜉發現,她似乎有點故意而為,不由得勃然大怒,起身湊過去,要好好教訓一下這個臭娘們。
他這麼朝前一湊,藤筐晃得更厲害。
太真為了閃避蚍蜉的侵襲,極力朝着身後靠去。
突然,一聲尖叫從太真的口中發出。
她似乎一瞬間失去了平衡,右臂高高揚起,似乎要摔到外面去。
蚍蜉情急之下,伸手去抓太真的衣袖,指望能把她扯回來。
可手掌揪住衣袖的一瞬間,卻發現不對勁。
太真雖然是坤道身份,但終究是在宮裡修道,穿着與尋常道人不太一樣。
今日上元節,在道袍之外,她還披着一條素色的紗羅披帛。
這條披帛繞過脖頸,展于雙肩與臂彎,末端夾在指間,顯得低調而貴氣。
剛才太真悄悄地把披帛重新纏了一下,不繞脖頸,一整條長巾虛纏在右臂之上,兩端松弛不系,看起來很容易與衣袖混淆。
這種纏法叫作“假披”,一般用于私下場合會見閨中密友。
蚍蜉哪裡知道這些貴族女性的門道,他以為抓的是衣袖,其實抓的是虛纏在手臂上的披帛。
披帛一吃力氣,立刻從手臂上脫落。
蚍蜉原本運足了力量,打算靠體重的優勢把她往回扯,結果一下子落了空,整個人猛然向後仰倒,朝着筐外跌去。
好在蚍蜉也是軍中好手,眼疾手快,身子雖然掉了出去,但兩隻手卻把住了筐沿。
他驚魂未定,正要用力翻回來,卻突然感覺到手指一陣劇痛。
原來太真不知哪兒來的勇氣,從胸口衣襟裡掏出一把象牙柄折刀,閉上眼睛狠狠地戳刺過來。
這柄折刀本是天子所用,後來被張小敬奪走,現在又到了她手裡。
蚍蜉不敢松手,又無法反擊,隻得扒住藤筐外沿拼命躲閃。
一個解甲的老兵和一個宮中的尤物,就這樣在半空中搖搖晃晃的藤筐内外,展開了一場奇特的對決。
太真畢竟沒有鬥戰經驗,她不知什麼是要害,隻是一味狂刺。
結果蚍蜉身上傷口雖多,卻都不是緻命的。
蚍蜉自己也意識到這一點,知道還有反擊的希望,便強忍劇痛,伸手亂抓。
無意中,他竟扯到太真散落的長發,顧不上憐香惜玉,用力一拽。
太真隻覺得頭皮一陣生痛,整個身體都被扯了過去,蚍蜉起手猛地一砸,正砸中她的太陽穴。
太真哪兒吃過這樣的苦頭,啊呀一聲,軟軟地摔倒在筐底,暈厥了過去。
蚍蜉獰怒着重新往筐裡爬,想要給這個娘們一記重重的教訓。
可這時頭頂傳來一陣咯咯的輕微斷裂聲,他一擡頭,看到吊住藤筐的一邊繩子,居然斷了——這大概是剛才太真胡亂揮舞,誤砍到了吊繩。
蚍蜉面色一變,手腳加快了速度往裡翻,可惜已經來不及了。
失去四分之一牽引的藤筐,陡然朝着另外一側倒去。
蚍蜉發出一聲悲鳴,雙手再也無法支撐,整個身體就這樣跌了出去。
悲鳴聲未遠,在半空之中,又聽到一聲清脆的斷裂聲。
原來剛才一番纏鬥,讓藤筐附近的吊繩亂成一團麻線。
蚍蜉摔下去時,脖頸恰好伸進了其中一個繩套裡去。
那聲脆響,是身子猛然下墜導緻頸椎骨被勒斷的聲音。
藤筐還在兀自擺動,太真癱坐在筐底,昏迷不醒。
在筐子下方,最後一個蚍蜉耷拉着腦袋,雙眼凸起,任憑身軀被繩索吊在半空,在暗夜的城牆上吱呀吱呀地擺動。
這一切發生得太快,蕭規站在辘轳邊根本沒反應過來。
直到蚍蜉發出最後的悲鳴,他才意識到不對,三步并作兩步趕到城牆邊緣,朝藤筐裡看去。
看到自己最後一個手下也被吊死了,蕭規大怒。
他兇光大露,朝筐底的太真看去,第一眼就注意到她手裡緊緊握着的小象牙柄折刀。
蕭規的瞳孔陡然收縮,他想起來了,這象牙柄折刀乃是天子腰間所佩,在摘星殿内被張小敬奪去,現在卻落在太真手裡。
這意味如何,不言而喻。
一陣不正常的空氣流動,從蕭規耳後掠過。
他急忙回頭,卻看到一團黑影竭盡全力沖了過來,将他死死朝城外撞去。
蕭規情急之下,隻能勉強挪動身子,讓後背靠在缒架附近那根号旗的旗杆上,勉強作為倚仗。
借着這勉強争取來的一瞬間,蕭規看清了。
撞向自己的,正是當年的老戰友張大頭。
“大頭,你……”蕭規叫道。
可對方卻黑着一張臉,并不言語。
他已沒有搏鬥的力氣,隻好抱定了同歸于盡之心,以身軀為武器撞過來——這是他唯一的選擇。
旗杆隻抵禦了不到一彈指的工夫,便咔嚓一聲被折斷。
這兩個人與那一面号旗,從長安東城牆的城頭躍向半空。
大旗猛地兜住了一陣風,倏然展開,裹着二人朝着城外遠方落去,一如當年。
就在同時,東方的地平線出現了第一抹晨曦。
熹微的晨光向長安城投射而來,恰好映亮夜幕中那兩個跌出城外之人的身影。
長安城内的街鼓咚咚響起,響徹全城。
想不到今日轉了一大圈,又回到了一切的原點。
張小敬仿佛看到,冥冥之中的造化之輪,正在像太上玄元燈樓一樣嘎嘎地轉動着。
“我們從這裡下去。
” 蕭規的聲音打斷了張小敬的感慨。
他走到了城牆外側,拍了拍身邊的一個好似井台辘轳的木架子。
這個木架構件比尋常辘轳要厚實很多,上頭纏着十幾圈粗大麻繩,叉架向城牆外伸出一截,吊着一個懸空的藤筐。
在它附近,緊貼城牆邊緣的位置,還插着一杆号旗。
不過因為沒什麼風,旗子耷拉在旗杆上。
長安法令嚴峻,入夜閉門,無敕不開。
如果夜裡碰到緊急事情必須進城或出城,守軍有一個變通的法子:在城牆上裝一具缒架,系上一個大藤筐,人或馬站在裡頭,用辘轳把他們吊上吊下。
這是蕭規計劃的最後一步,利用缒架把所有人都吊出城外。
此時正是黎明前最黑暗的一段時間,加上城中大亂,沒人會注意到這段不起眼的城頭。
蚍蜉可以從容脫離長安城的束縛,然後想去哪兒就能去哪兒。
眼看距離成功隻差最後一步,連蕭規都有些沉不住氣。
他對天子笑道:“陛下,趁現在再看一眼您的長安吧,以後恐怕沒有機會見到了。
”天子冷哼一聲,背剪着雙手一言不發。
他知道對這個窮兇極惡的渾蛋,說什麼都隻會迎來更多羞辱。
兩個人質,被蕭規和張小敬分别看守着。
僅存的那個蚍蜉,開始去解缒架上的繩索。
他把繩子一圈一圈地繞下來,然後鈎在大藤筐的頂端。
缒架要求必須能吊起一人一馬,所以這個藤筐編得無比結實。
為了保持平衡不會翻倒,筐體四面各自吊起一根繩子,在頂端收束成一股,再接起辘轳上的牽引繩。
如何把這幾根繩子理順接好,是個技術活,否則藤筐很可能在吊下去的半途翻斜,那可是要出人命的。
蚍蜉忙活了一陣,累得滿頭大汗,總算把藤筐調好平衡。
隻要辘轳一松,即可往下吊人了。
接下來的問題,是人手。
藤筐要緩緩下降,要求搖動辘轳的人至少是兩個人,還得是兩個有力氣的人。
若是蕭規和蚍蜉去握辘轳,那麼就隻剩一個虛弱的張小敬去看守兩名人質。
蕭規沒有多做猶豫,走近天子,忽然揮出一記手刀,切中他脖頸。
這位九五之尊雙眼一翻,登時躺倒,昏迷不醒。
之前沒打昏天子,是因為要從勤政務本樓的複雜環境脫離,讓他自己走路會更方便。
現在眼看就能出城,便沒必要顧慮了。
太真還以為天子被殺死,不由得發出一聲尖叫,蹲下身子,瑟瑟發抖。
蕭規冷冷地瞥了她一眼,對蚍蜉吩咐道:“把她也打昏。
” 他知道張小敬現在身體極疲,很難把握力度,所以讓蚍蜉去做。
蚍蜉“嗯”了一聲,走過去要對太真動手。
這時張小敬道:“先把她扔藤筐裡,再打昏。
”蚍蜉先一怔,随即會意。
這是個好建議,可以省下幾分搬運的力氣。
于是蚍蜉拽着太真的胳膊,粗暴地将其一路拖行至城牆邊緣,然後丢進藤筐。
太真蜷縮在筐底,喘息不已,頭上玉簪瑟瑟發抖。
蚍蜉也跨進藤筐,伸出手去捏她的脖頸,心裡想着,這粉嫩纖細的脖頸,會不會被一掌切斷。
不料太真一見他伸手過來,吓得急忙朝旁邊躲去。
藤筐是懸吊在半空的,被她這麼一動,整個筐體搖擺不定。
蚍蜉有點站立不住,連忙扶住筐邊吼道:“你想死嗎?” 這聲呵斥起到了反作用,太真躲閃得更厲害了,而且一邊晃一邊淚流滿面。
蚍蜉發現,她似乎有點故意而為,不由得勃然大怒,起身湊過去,要好好教訓一下這個臭娘們。
他這麼朝前一湊,藤筐晃得更厲害。
太真為了閃避蚍蜉的侵襲,極力朝着身後靠去。
突然,一聲尖叫從太真的口中發出。
她似乎一瞬間失去了平衡,右臂高高揚起,似乎要摔到外面去。
蚍蜉情急之下,伸手去抓太真的衣袖,指望能把她扯回來。
可手掌揪住衣袖的一瞬間,卻發現不對勁。
太真雖然是坤道身份,但終究是在宮裡修道,穿着與尋常道人不太一樣。
今日上元節,在道袍之外,她還披着一條素色的紗羅披帛。
這條披帛繞過脖頸,展于雙肩與臂彎,末端夾在指間,顯得低調而貴氣。
剛才太真悄悄地把披帛重新纏了一下,不繞脖頸,一整條長巾虛纏在右臂之上,兩端松弛不系,看起來很容易與衣袖混淆。
這種纏法叫作“假披”,一般用于私下場合會見閨中密友。
蚍蜉哪裡知道這些貴族女性的門道,他以為抓的是衣袖,其實抓的是虛纏在手臂上的披帛。
披帛一吃力氣,立刻從手臂上脫落。
蚍蜉原本運足了力量,打算靠體重的優勢把她往回扯,結果一下子落了空,整個人猛然向後仰倒,朝着筐外跌去。
好在蚍蜉也是軍中好手,眼疾手快,身子雖然掉了出去,但兩隻手卻把住了筐沿。
他驚魂未定,正要用力翻回來,卻突然感覺到手指一陣劇痛。
原來太真不知哪兒來的勇氣,從胸口衣襟裡掏出一把象牙柄折刀,閉上眼睛狠狠地戳刺過來。
這柄折刀本是天子所用,後來被張小敬奪走,現在又到了她手裡。
蚍蜉不敢松手,又無法反擊,隻得扒住藤筐外沿拼命躲閃。
一個解甲的老兵和一個宮中的尤物,就這樣在半空中搖搖晃晃的藤筐内外,展開了一場奇特的對決。
太真畢竟沒有鬥戰經驗,她不知什麼是要害,隻是一味狂刺。
結果蚍蜉身上傷口雖多,卻都不是緻命的。
蚍蜉自己也意識到這一點,知道還有反擊的希望,便強忍劇痛,伸手亂抓。
無意中,他竟扯到太真散落的長發,顧不上憐香惜玉,用力一拽。
太真隻覺得頭皮一陣生痛,整個身體都被扯了過去,蚍蜉起手猛地一砸,正砸中她的太陽穴。
太真哪兒吃過這樣的苦頭,啊呀一聲,軟軟地摔倒在筐底,暈厥了過去。
蚍蜉獰怒着重新往筐裡爬,想要給這個娘們一記重重的教訓。
可這時頭頂傳來一陣咯咯的輕微斷裂聲,他一擡頭,看到吊住藤筐的一邊繩子,居然斷了——這大概是剛才太真胡亂揮舞,誤砍到了吊繩。
蚍蜉面色一變,手腳加快了速度往裡翻,可惜已經來不及了。
失去四分之一牽引的藤筐,陡然朝着另外一側倒去。
蚍蜉發出一聲悲鳴,雙手再也無法支撐,整個身體就這樣跌了出去。
悲鳴聲未遠,在半空之中,又聽到一聲清脆的斷裂聲。
原來剛才一番纏鬥,讓藤筐附近的吊繩亂成一團麻線。
蚍蜉摔下去時,脖頸恰好伸進了其中一個繩套裡去。
那聲脆響,是身子猛然下墜導緻頸椎骨被勒斷的聲音。
藤筐還在兀自擺動,太真癱坐在筐底,昏迷不醒。
在筐子下方,最後一個蚍蜉耷拉着腦袋,雙眼凸起,任憑身軀被繩索吊在半空,在暗夜的城牆上吱呀吱呀地擺動。
這一切發生得太快,蕭規站在辘轳邊根本沒反應過來。
直到蚍蜉發出最後的悲鳴,他才意識到不對,三步并作兩步趕到城牆邊緣,朝藤筐裡看去。
看到自己最後一個手下也被吊死了,蕭規大怒。
他兇光大露,朝筐底的太真看去,第一眼就注意到她手裡緊緊握着的小象牙柄折刀。
蕭規的瞳孔陡然收縮,他想起來了,這象牙柄折刀乃是天子腰間所佩,在摘星殿内被張小敬奪去,現在卻落在太真手裡。
這意味如何,不言而喻。
一陣不正常的空氣流動,從蕭規耳後掠過。
他急忙回頭,卻看到一團黑影竭盡全力沖了過來,将他死死朝城外撞去。
蕭規情急之下,隻能勉強挪動身子,讓後背靠在缒架附近那根号旗的旗杆上,勉強作為倚仗。
借着這勉強争取來的一瞬間,蕭規看清了。
撞向自己的,正是當年的老戰友張大頭。
“大頭,你……”蕭規叫道。
可對方卻黑着一張臉,并不言語。
他已沒有搏鬥的力氣,隻好抱定了同歸于盡之心,以身軀為武器撞過來——這是他唯一的選擇。
旗杆隻抵禦了不到一彈指的工夫,便咔嚓一聲被折斷。
這兩個人與那一面号旗,從長安東城牆的城頭躍向半空。
大旗猛地兜住了一陣風,倏然展開,裹着二人朝着城外遠方落去,一如當年。
就在同時,東方的地平線出現了第一抹晨曦。
熹微的晨光向長安城投射而來,恰好映亮夜幕中那兩個跌出城外之人的身影。
長安城内的街鼓咚咚響起,響徹全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