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 第六章 申初
關燈
小
中
大
與此同時,一支弩箭從另外一側飛射過來,恰好釘在曹破延腳邊的土地上。
張小敬的身影躍入院内,一個迅速的翻滾,落在離曹破延三十步開外的開闊地帶。
天寶三載元月十四日,申初。
長安,長安縣,光德坊。
徐賓一卷一卷地翻閱着記錄,手指滑過粗糙的紙邊,墨字一行行躍入眼簾。
剛才李司丞說了一句氣話:“所有能點着的東西,都給我徹查一遍。
”這給了徐賓一個新的靈感——能引起火災的,可未必隻是油哇。
每天運入長安城的物資,少說也有幾百種,能點着的可真不少。
徐賓循着這個思路,調來了這幾天的報關資料,去查分類目錄,看是否有可疑的大宗易燃品。
可是查了很久,他卻一無所獲。
易燃品不是沒有,大宗交易的也很多,可徐賓仔細一琢磨,發現這些都不切實際:柴薪太占地方,紙草易燃也易滅,竹木運輸太麻煩,燭膏、布絹、絲麻成本太高。
想用這些東西制造一場火災很容易,可要迅速焚盡整個長安城,太難。
靖安司之前做過物性模拟,結果發現,油,且隻有油,才是迅速引發大面積火災的最佳手段。
它易于隐蔽運輸、長于流動、易燃,而且火力兇猛。
突厥人如果打算在今晚燒掉長安城,油是唯一的選擇。
這根本還是靖安司早先得出的結論。
徐賓頹喪地把文牍推開,揉了揉酸痛的眼睛,覺得自己純粹是想升官想瘋了。
他正想吩咐仆役把卷宗卸走,胳膊肘一擡,案邊的硯台被碰掉在地上,嘩啦一聲摔碎成數塊。
墨汁飛濺,灑得到處都是。
徐賓怔怔地注視着地面,忽然一拍腦袋,猛然抓住仆役的胳膊。
他急聲報出一連串編号,讓仆役迅速把指定卷宗調過來。
徐賓蹲下身子,但沒去撿硯台,而是用指頭去蹭灑在地闆上的墨迹,很快指尖便蹭得一片黝黑。
徐賓的嘴唇不期然地翹了起來,雙目放光。
靖安司的卷宗存儲很有規律,調閱方便。
沒一會兒,仆役便把他要的文卷取來。
徐賓連束帶都等不及解,一把扯開,匆匆浏覽了一番。
他很快就找到了想要的東西,先是欣喜,然後是驚訝,到後來臉色變得嚴峻起來。
他把文卷抓在手裡,匆匆離開座位,走到沙盤前。
李泌仍站在沙盤旁眉頭緊皺,那條拂塵不斷從左手交到右手,又從右手交到左手。
徐賓過去一拱手:“李司丞。
”李泌頭也沒擡:“何事?” “卑職也許……嗯,大概已經猜到……哎哎,突厥人或許打的什麼主意。
”徐賓說得有些不自信,卻絲毫不損語氣中的興奮。
這句話終于打動了李泌,他轉過臉來:“講!” 咚咚咚咚的鼓聲,自遠方傳來,一棟棟望樓依次響起同樣的節奏,逐漸由遠及近。
這鼓聲很富特色,低沉清晰,聲音遠播。
這是特意從波斯進口的蜥皮鼓,專用于靖安司傳文,絕不會和節鼓、街鼓、登聞鼓之類的聲音混淆。
張小敬仿佛有感應似的,“唰”地一下睜開獨目。
有新消息進來了,而且鼓聲很長,這很不尋常。
此時崔器帶着旅贲軍的人都分散出去搜查,留在張小敬身邊的隻有姚汝能。
他身兼轉譯之職,一聽到鼓聲,立刻跳起來,全神貫注地傾聽。
這一次的傳文出奇地長,姚汝能不得不一邊聽,一邊用腳在地上記錄。
好在每一段消息都會重複三次,不至于遺漏。
長安望樓的傳文分成兩種:一種是定式,比如三急一緩代表“增援即至”,五急二緩代表“原地待命”,等等;另外一種則是韻式,以開元二十年之後孫愐所修《唐韻》為底,以卷、韻、字依次編列,如二十六六,即卷二第十六韻第六字,一查《唐韻》便知是“天”字。
定式最快,但内容受限;韻式便可以傳送稍微複雜一點的事;如果更複雜的東西,就得派人飛騎傳書了。
片刻之後,望樓傳來一聲悠揚的号角聲,表示傳文完畢。
黃土地上已經寫滿了一長串數字。
姚汝能從腰間掏出《唐韻》的小冊,迅速轉譯成了文字: “有延州石脂今日報墨料入城,不知所蹤。
” 張小敬一掃過去,登時面色大變。
姚汝能有點不知就裡,忙問怎麼回事,石脂是什麼。
張小敬道:“我在西北當兵時,曾經見過一種水。
它從岩縫裡流出來,表面浮着一層黑油,手感黏膩,跟肥肉油脂類似,所以叫作石脂。
當地人會用草箕把表面這層浮脂搜集起來,用來點火照明,極為明亮。
” 姚汝能奇道:“原來它還能點着?”張小敬道:“石脂不易起火,得用秘法煉制,再拿點燃的豬油或蓖麻油去引——一旦它點着了,便不死不休。
我們在西域守城,一罐石脂澆下去,一口氣可以帶走幾十條人命——那油脂能把烈火死死黏在身上,怎麼都甩不脫、弄不滅。
我從未見過更兇猛的燃料。
所以軍中稱之為猛火。
” 以張小敬的堅忍,都為之動容,可見當日之畫面何等凄慘。
姚汝能倒吸一口涼氣,旋即臉色急遽變化:“難道說,突厥人已經把這麼危險的東西弄進城了?”張小敬沉重地點點頭。
若是使用大量石脂,一夜焚盡長安完全有可能。
突厥人口中的阙勒霍多,很可能說的就是它。
“這麼危險的東西,城門衛的人怎麼能随意放入?”姚汝能大叫。
張小敬道:“石脂隻在酒泉、玉門、延州等地有産,隻有當地人和駐軍了解一些。
關中百姓——比如你——恐怕連名字都沒聽過。
何況突厥人運進這些東西時,玩了一個花招……”他的指頭指向了“墨料”二字。
“墨料?”姚汝能不解。
“石脂燃燒起來,黑煙極濃。
所以延州那邊,通常會用它的煙苔來制墨,所産的延墨頗有名氣。
” 姚汝能熟于案牍,立刻聽明白了。
石脂可以燃燒,亦可以制墨,所以狼衛進城報關時,故意把它報成“墨料”。
而按照長安的規矩,原料和成品同歸為一類來入檔。
于是這些石脂的入關記錄,便堂而皇之地被歸入墨類。
靖安司拼命在追查油類和其他可燃物,可誰也想不到去查看墨類——墨那玩意又點不着! 突厥人巧妙地利用這一個思維盲點,瞞天過海。
即使有心人想查,也很難從報關記錄中覺察其中貓膩。
“這些家夥,可真是太狡猾了,這種陰險的招數都想得出來。
”姚汝能憤憤地感歎道。
張小敬聽到這感慨,眉頭一皺,隐隐有種不協調的感覺。
他做了多年的不良帥,對矛盾的直覺一向很靈。
不過眼下還不是想這些的時候,當務之急,是趕緊找到狼衛們的落腳地點。
“如您描述的那樣,石脂應該是黑色的黏脂,如果灑落在地上,應該會很醒目吧?找找附近路上的灑落痕迹?”姚汝能提議。
張小敬搖搖頭,突厥人既然有本事把石脂運進來,對這種事肯定有防範。
隻要密封木桶下面墊上幾層幹草,就能保證沒有遺灑。
“那……可怎麼辦?” 張小敬拍了拍身旁的獵犬:“石脂會散發出一種刺鼻的味道,燃燒時氣味更重。
所以它隻适宜于戶外火把照明,不能用來屋裡點燭或燒飯,沒辦法,太嗆——我們可以試着找找附近的異味。
” 姚汝能眼前一亮,可很快又有一個疑問:“這狗得先有個參照,才能尋找。
咱們上哪兒給它問石脂去?” 張小敬伸手朝西邊一指:“金光門。
” 金光門在長安西側中段,東去一條街便是西市,是西來商隊的必經之路。
運石脂的車隊從延州而來,肯定會從這裡入城。
“按照檢查流程,衛兵會用長矛捅入桶裡,防止藏人。
這玩意很難洗掉,讓城門衛把那根長矛找到就夠了。
”張小敬道。
金光門離這裡很遠,姚汝能一聽,立刻上馬要趕過去,卻被張小敬給攔住了:“你不必去,若我猜得不錯,靖安司的飛騎應該快到了,會帶來我們想要的東西。
”說完他望向空蕩蕩的街頭盡頭,信心十足。
“你這麼笃定?” “因為李司丞必須這麼做。
”張小敬淡淡道。
姚汝能毫不掩飾對李泌的崇敬:“李司丞可真是天縱英才!石脂墨料這麼巧妙的圈套,都能被他識破。
” 張小敬微微一笑,沒有糾正。
識破石脂這事,應該是徐賓想到的。
從前倆人一起吃飯,他曾說起西域軍中的一些風土人情,随口提到過石脂這種奇物。
沒想到徐賓記性這麼好,現在還記得。
他在長安的朋友不多,徐賓算是相交最長的一個。
這家夥若能借這個機會立下大功,釋褐授官,也算完成一個積年夙願。
“希望趕得及,我們耽擱太多時間了。
”張小敬望着逐漸暗淡下來的天色,喃喃說道。
姚汝能看到他一臉憂色,心中不由得有些觸動。
他本來對這個死囚犯疑心重重,可經過一系列事情,他發現自己錯了,張小敬的一舉一動雖可商榷,但絕無私心,甚至為此差點送了性命。
姚汝能猶豫片刻,忽然雙手抱拳,單腿跪地:“之前卑職對張都尉多有猜疑,自請責罰。
還望張都尉不要因一人之錯而心懷怨憤,耽誤靖安大事。
” 張小敬饒有興趣地看着這個漲紅臉的年輕人:“你是不是覺得,我這麼盡心竭力,不太正常,對吧?” “是,卑職本以為張都尉言不由衷,必有所圖。
”姚汝能直截了當地承認。
為了長安阖城平安?這理由若是李泌說的,他信;但一個對朝廷懷有怨憤的死囚犯這麼說,未免太假了。
在他眼裡,張小敬追查是掩飾,伺機逃走是真,這才合乎人心常理。
可現在……姚汝能覺得臉頰熱辣辣地疼。
他想逃開這尴尬的場面,可又不能逃,如果不坦白地向張小敬道歉,姚汝能恐怕一輩子也無法原諒那個愚蠢的自己。
張小敬沒有把他攙扶起來,也沒有出言諷刺,他摩挲着腳邊細犬的頂毛,緩緩仰起頭。
視線越過姚汝能的肩頭,看向遠處巍峨雄偉的大雁塔,眼神一時深邃起來。
“汝能啊,你曾在谷雨前後登上過大雁塔頂嗎?” 姚汝能一怔,不明白他為何突然說起這個。
“那裡有一個看塔的小沙彌,你給他半吊錢,就能偷偷攀到塔頂,看盡長安的牡丹。
小沙彌攢下的錢從不亂用,總是偷偷地買來河魚去喂慈恩寺邊的小貓。
”張小敬慢慢說着,嘴角露出一絲笑意。
姚汝能正要開口發問,張小敬又道:“升道坊裡有一個專做畢羅餅的回鹘老頭,他選的芝麻粒很大,所以餅剛出爐時味道極香。
我從前當差,都會一早趕過去守在坊門,一開門就買幾個。
”他啧了啧嘴,似乎還在回味。
“還有普濟寺的雕胡飯,初一、十五才能吃到,和尚們偷偷加了葷油,口感可真不錯。
” “張都尉,你這是……” “東市的阿羅約是個馴駱駝的好手,他的畢生夢想是在安邑坊置個産業,娶妻生子,徹底紮根在長安。
長興坊裡住着一個姓薛的太常樂工,廬陵人,每到晴天無雲的半夜,必去天津橋上吹笛子,隻為用月光洗滌笛聲,我替他遮過好幾次犯夜禁的事。
還有一個住在崇仁坊的舞姬,叫李十二,雄心勃勃想比肩當年公孫大娘。
她練舞跳得腳跟磨爛,不得不用紅綢裹住。
哦,對了,盂蘭盆節放河燈時,滿河皆是燭光。
如果你沿着龍首渠走,會看到一個瞎眼阿婆沿渠叫賣折好的紙船,說是為她孫女攢副銅簪,可我知道,她的孫女早就病死了。
” 說着這些全無聯系的人和事,張小敬語氣悠長,獨眼閃亮:“我在長安城當了九年不良帥,每天打交道的,都是這樣的百姓,每天聽到看到的,都是這樣的生活。
對達官貴人們來說,這些人根本微不足道,這些事更是習以為常,但對我來說,這才是鮮活的、沒有被怪物所吞噬的長安城。
在他們身邊,我才會感覺自己活着。
” 他說到這裡,語調稍微降低了些:“倘若讓突厥人得逞,最先失去性命的,就是這樣的人。
為了這些微不足道的人過着習以為常的生活,我會盡己所能。
我想要保護的,是這樣的長安——我這麼說,你能明白嗎?”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坦誠,姚汝能心潮起伏,無言以對。
這家夥的想法實在太獨特了,對朝廷怨憤,可又對長安百姓懷有悲憫,這忠義二字該怎麼算才好? “您……一直是這麼想的?” 張小敬咧開嘴,似笑非笑:“十年西域兵,九年長安帥。
你覺得呢?” 這時遠處馬蹄翻騰,煙塵滾滾,兩人迅速回複到任事狀态。
不多時,一騎飛至,将腰間魚筒和一根木柄長矛送到他們面前。
姚汝能接過長矛,矛尖果然沾着點點黑漬,湊近一聞,腥臭刺鼻。
張小敬拆開魚筒,從裡面拿出一張寫滿字的紙條。
“總司已經查清楚了,負責運送的是蘇記車馬行。
他們午時前後入城,但随後不知去向,腳總、車夫和馬車沒有回行裡報到。
”張小敬把紙條揉成一團,沉聲道,“我估計多半已經被滅口了。
馬車也被擦去痕迹,想找也找不到了。
” 姚汝能這次倒沒怎麼義憤填膺。
一來他覺得幫敵人運東西的家夥,活該去死;二來經過這幾個時辰的奔波,他對狼衛的兇殘已經麻木。
張小敬把矛尖給獵犬嗅了一下,拍拍它的腦袋。
獵犬先是打了個不悅的噴嚏,然後仰起脖子,聳動鼻子,朝着一個方向狂吠數聲。
若不是張小敬牽住缰繩,它就蹿出去了。
“事不宜遲,我先走。
你等崔尉集合手下跟上來,以黃煙為号。
” 姚汝能環顧四周,這才意識到,他們犯了一個不大不小的錯誤。
崔器急于将功折罪,剛才把旅贲軍化整為零,分散到四周諸坊了。
現在要先收攏部隊,得花上一段時間。
也就是說,在這之前,張小敬将處于孤立無援的境地。
“您身上有傷,又是一個人去,太危險了吧?”姚汝能有些擔心。
“每個人,都得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 張小敬簡單地回了一句,松開牽繩。
那獵犬嗖地一下跑了出去,他邁開大步,緊随其後。
姚汝能看着一人一狗消失在坊牆拐角,有一瞬間的恍神。
石脂的味道特别刺鼻,所以獵犬追聞起來毫不遲疑。
它在坊間鑽行拐彎,發足狂奔,張小敬必須全力奔跑,才能跟上。
周圍的行人好奇地看着這一人一狗,還以為是什麼新雜耍,兩側居然還有喝彩的。
獵犬一口氣跑出去兩裡多路,中間還耽擱了好幾次。
它隻知道跟着那氣味直線前行,不懂繞行,有好幾次一頭鑽進死胡同,對着高牆狂吠。
張小敬不得不把它拽出來,重新再搜尋。
當他們好不容易追到一處坊門時,獵犬停住了,在地上來回蹭了幾圈,沮喪地嗚了幾聲。
味道在這裡消失了,獵犬無法再繼續追蹤下去,畢竟時間已經過去太久。
不過這已經足夠。
張小敬連忙給它重新套上牽繩,還把它長長的前颌用細繩纏上,萬一這裡真是狼衛的藏身之處,狗叫說不定會驚動他們。
張小敬看了一眼坊門前挂的木牌,寫着“昌明坊”三字。
牆根檻前随處可見雜草叢生,門前的土路上車轍印很少,可見住戶不多,荒涼寂靜。
這個坊裡,甚至連靖安司的專屬望樓都沒有——畢竟預算有限,先要優先覆蓋人煙茂密的北部諸坊,這種荒坊暫時顧及不到。
這意味着,萬一有什麼事情發生,沒法及時通知外界。
張小敬想了想,不記得這坊裡有什麼特别的建築——如果徐賓在就好了,那家夥什麼都記得。
他放緩了腳步,慢慢走進去。
坊門附近一個護衛都沒有,想必都跑出去過上元節了。
昌明坊現在處于完全的開放狀态,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出入。
這可真是個絕佳的藏身之處。
張小敬進了坊後,左手把牽繩半松,約束着獵犬朝前一點點走,同時眼睛左右觀察,右手扣住寸弩,随時可以射擊。
如果狼衛真把石脂存放在這裡,那麼他現在應該已進入敵人的哨探圈了。
不過張小敬并不太擔心,萬一真有異常,一枚煙丸擲出去,便可以标定地址。
就算突厥人自己跑了,石脂也來不及運走。
沒了石脂,突厥狼衛不過是群窮途末路的惡徒罷了。
張小敬的前方是一處十字街。
若在北部,這裡将是最熱鬧的地段,沿街必然滿是商鋪。
不過昌明坊的這處十字街,隻有零星幾處土屋,被一大片光秃秃的槐木林掩住。
林間有一些遊動小商販,馱馬和推
張小敬的身影躍入院内,一個迅速的翻滾,落在離曹破延三十步開外的開闊地帶。
天寶三載元月十四日,申初。
長安,長安縣,光德坊。
徐賓一卷一卷地翻閱着記錄,手指滑過粗糙的紙邊,墨字一行行躍入眼簾。
剛才李司丞說了一句氣話:“所有能點着的東西,都給我徹查一遍。
”這給了徐賓一個新的靈感——能引起火災的,可未必隻是油哇。
每天運入長安城的物資,少說也有幾百種,能點着的可真不少。
徐賓循着這個思路,調來了這幾天的報關資料,去查分類目錄,看是否有可疑的大宗易燃品。
可是查了很久,他卻一無所獲。
易燃品不是沒有,大宗交易的也很多,可徐賓仔細一琢磨,發現這些都不切實際:柴薪太占地方,紙草易燃也易滅,竹木運輸太麻煩,燭膏、布絹、絲麻成本太高。
想用這些東西制造一場火災很容易,可要迅速焚盡整個長安城,太難。
靖安司之前做過物性模拟,結果發現,油,且隻有油,才是迅速引發大面積火災的最佳手段。
它易于隐蔽運輸、長于流動、易燃,而且火力兇猛。
突厥人如果打算在今晚燒掉長安城,油是唯一的選擇。
這根本還是靖安司早先得出的結論。
徐賓頹喪地把文牍推開,揉了揉酸痛的眼睛,覺得自己純粹是想升官想瘋了。
他正想吩咐仆役把卷宗卸走,胳膊肘一擡,案邊的硯台被碰掉在地上,嘩啦一聲摔碎成數塊。
墨汁飛濺,灑得到處都是。
徐賓怔怔地注視着地面,忽然一拍腦袋,猛然抓住仆役的胳膊。
他急聲報出一連串編号,讓仆役迅速把指定卷宗調過來。
徐賓蹲下身子,但沒去撿硯台,而是用指頭去蹭灑在地闆上的墨迹,很快指尖便蹭得一片黝黑。
徐賓的嘴唇不期然地翹了起來,雙目放光。
靖安司的卷宗存儲很有規律,調閱方便。
沒一會兒,仆役便把他要的文卷取來。
徐賓連束帶都等不及解,一把扯開,匆匆浏覽了一番。
他很快就找到了想要的東西,先是欣喜,然後是驚訝,到後來臉色變得嚴峻起來。
他把文卷抓在手裡,匆匆離開座位,走到沙盤前。
李泌仍站在沙盤旁眉頭緊皺,那條拂塵不斷從左手交到右手,又從右手交到左手。
徐賓過去一拱手:“李司丞。
”李泌頭也沒擡:“何事?” “卑職也許……嗯,大概已經猜到……哎哎,突厥人或許打的什麼主意。
”徐賓說得有些不自信,卻絲毫不損語氣中的興奮。
這句話終于打動了李泌,他轉過臉來:“講!” 咚咚咚咚的鼓聲,自遠方傳來,一棟棟望樓依次響起同樣的節奏,逐漸由遠及近。
這鼓聲很富特色,低沉清晰,聲音遠播。
這是特意從波斯進口的蜥皮鼓,專用于靖安司傳文,絕不會和節鼓、街鼓、登聞鼓之類的聲音混淆。
張小敬仿佛有感應似的,“唰”地一下睜開獨目。
有新消息進來了,而且鼓聲很長,這很不尋常。
此時崔器帶着旅贲軍的人都分散出去搜查,留在張小敬身邊的隻有姚汝能。
他身兼轉譯之職,一聽到鼓聲,立刻跳起來,全神貫注地傾聽。
這一次的傳文出奇地長,姚汝能不得不一邊聽,一邊用腳在地上記錄。
好在每一段消息都會重複三次,不至于遺漏。
長安望樓的傳文分成兩種:一種是定式,比如三急一緩代表“增援即至”,五急二緩代表“原地待命”,等等;另外一種則是韻式,以開元二十年之後孫愐所修《唐韻》為底,以卷、韻、字依次編列,如二十六六,即卷二第十六韻第六字,一查《唐韻》便知是“天”字。
定式最快,但内容受限;韻式便可以傳送稍微複雜一點的事;如果更複雜的東西,就得派人飛騎傳書了。
片刻之後,望樓傳來一聲悠揚的号角聲,表示傳文完畢。
黃土地上已經寫滿了一長串數字。
姚汝能從腰間掏出《唐韻》的小冊,迅速轉譯成了文字: “有延州石脂今日報墨料入城,不知所蹤。
” 張小敬一掃過去,登時面色大變。
姚汝能有點不知就裡,忙問怎麼回事,石脂是什麼。
張小敬道:“我在西北當兵時,曾經見過一種水。
它從岩縫裡流出來,表面浮着一層黑油,手感黏膩,跟肥肉油脂類似,所以叫作石脂。
當地人會用草箕把表面這層浮脂搜集起來,用來點火照明,極為明亮。
” 姚汝能奇道:“原來它還能點着?”張小敬道:“石脂不易起火,得用秘法煉制,再拿點燃的豬油或蓖麻油去引——一旦它點着了,便不死不休。
我們在西域守城,一罐石脂澆下去,一口氣可以帶走幾十條人命——那油脂能把烈火死死黏在身上,怎麼都甩不脫、弄不滅。
我從未見過更兇猛的燃料。
所以軍中稱之為猛火。
” 以張小敬的堅忍,都為之動容,可見當日之畫面何等凄慘。
姚汝能倒吸一口涼氣,旋即臉色急遽變化:“難道說,突厥人已經把這麼危險的東西弄進城了?”張小敬沉重地點點頭。
若是使用大量石脂,一夜焚盡長安完全有可能。
突厥人口中的阙勒霍多,很可能說的就是它。
“這麼危險的東西,城門衛的人怎麼能随意放入?”姚汝能大叫。
張小敬道:“石脂隻在酒泉、玉門、延州等地有産,隻有當地人和駐軍了解一些。
關中百姓——比如你——恐怕連名字都沒聽過。
何況突厥人運進這些東西時,玩了一個花招……”他的指頭指向了“墨料”二字。
“墨料?”姚汝能不解。
“石脂燃燒起來,黑煙極濃。
所以延州那邊,通常會用它的煙苔來制墨,所産的延墨頗有名氣。
” 姚汝能熟于案牍,立刻聽明白了。
石脂可以燃燒,亦可以制墨,所以狼衛進城報關時,故意把它報成“墨料”。
而按照長安的規矩,原料和成品同歸為一類來入檔。
于是這些石脂的入關記錄,便堂而皇之地被歸入墨類。
靖安司拼命在追查油類和其他可燃物,可誰也想不到去查看墨類——墨那玩意又點不着! 突厥人巧妙地利用這一個思維盲點,瞞天過海。
即使有心人想查,也很難從報關記錄中覺察其中貓膩。
“這些家夥,可真是太狡猾了,這種陰險的招數都想得出來。
”姚汝能憤憤地感歎道。
張小敬聽到這感慨,眉頭一皺,隐隐有種不協調的感覺。
他做了多年的不良帥,對矛盾的直覺一向很靈。
不過眼下還不是想這些的時候,當務之急,是趕緊找到狼衛們的落腳地點。
“如您描述的那樣,石脂應該是黑色的黏脂,如果灑落在地上,應該會很醒目吧?找找附近路上的灑落痕迹?”姚汝能提議。
張小敬搖搖頭,突厥人既然有本事把石脂運進來,對這種事肯定有防範。
隻要密封木桶下面墊上幾層幹草,就能保證沒有遺灑。
“那……可怎麼辦?” 張小敬拍了拍身旁的獵犬:“石脂會散發出一種刺鼻的味道,燃燒時氣味更重。
所以它隻适宜于戶外火把照明,不能用來屋裡點燭或燒飯,沒辦法,太嗆——我們可以試着找找附近的異味。
” 姚汝能眼前一亮,可很快又有一個疑問:“這狗得先有個參照,才能尋找。
咱們上哪兒給它問石脂去?” 張小敬伸手朝西邊一指:“金光門。
” 金光門在長安西側中段,東去一條街便是西市,是西來商隊的必經之路。
運石脂的車隊從延州而來,肯定會從這裡入城。
“按照檢查流程,衛兵會用長矛捅入桶裡,防止藏人。
這玩意很難洗掉,讓城門衛把那根長矛找到就夠了。
”張小敬道。
金光門離這裡很遠,姚汝能一聽,立刻上馬要趕過去,卻被張小敬給攔住了:“你不必去,若我猜得不錯,靖安司的飛騎應該快到了,會帶來我們想要的東西。
”說完他望向空蕩蕩的街頭盡頭,信心十足。
“你這麼笃定?” “因為李司丞必須這麼做。
”張小敬淡淡道。
姚汝能毫不掩飾對李泌的崇敬:“李司丞可真是天縱英才!石脂墨料這麼巧妙的圈套,都能被他識破。
” 張小敬微微一笑,沒有糾正。
識破石脂這事,應該是徐賓想到的。
從前倆人一起吃飯,他曾說起西域軍中的一些風土人情,随口提到過石脂這種奇物。
沒想到徐賓記性這麼好,現在還記得。
他在長安的朋友不多,徐賓算是相交最長的一個。
這家夥若能借這個機會立下大功,釋褐授官,也算完成一個積年夙願。
“希望趕得及,我們耽擱太多時間了。
”張小敬望着逐漸暗淡下來的天色,喃喃說道。
姚汝能看到他一臉憂色,心中不由得有些觸動。
他本來對這個死囚犯疑心重重,可經過一系列事情,他發現自己錯了,張小敬的一舉一動雖可商榷,但絕無私心,甚至為此差點送了性命。
姚汝能猶豫片刻,忽然雙手抱拳,單腿跪地:“之前卑職對張都尉多有猜疑,自請責罰。
還望張都尉不要因一人之錯而心懷怨憤,耽誤靖安大事。
” 張小敬饒有興趣地看着這個漲紅臉的年輕人:“你是不是覺得,我這麼盡心竭力,不太正常,對吧?” “是,卑職本以為張都尉言不由衷,必有所圖。
”姚汝能直截了當地承認。
為了長安阖城平安?這理由若是李泌說的,他信;但一個對朝廷懷有怨憤的死囚犯這麼說,未免太假了。
在他眼裡,張小敬追查是掩飾,伺機逃走是真,這才合乎人心常理。
可現在……姚汝能覺得臉頰熱辣辣地疼。
他想逃開這尴尬的場面,可又不能逃,如果不坦白地向張小敬道歉,姚汝能恐怕一輩子也無法原諒那個愚蠢的自己。
張小敬沒有把他攙扶起來,也沒有出言諷刺,他摩挲着腳邊細犬的頂毛,緩緩仰起頭。
視線越過姚汝能的肩頭,看向遠處巍峨雄偉的大雁塔,眼神一時深邃起來。
“汝能啊,你曾在谷雨前後登上過大雁塔頂嗎?” 姚汝能一怔,不明白他為何突然說起這個。
“那裡有一個看塔的小沙彌,你給他半吊錢,就能偷偷攀到塔頂,看盡長安的牡丹。
小沙彌攢下的錢從不亂用,總是偷偷地買來河魚去喂慈恩寺邊的小貓。
”張小敬慢慢說着,嘴角露出一絲笑意。
姚汝能正要開口發問,張小敬又道:“升道坊裡有一個專做畢羅餅的回鹘老頭,他選的芝麻粒很大,所以餅剛出爐時味道極香。
我從前當差,都會一早趕過去守在坊門,一開門就買幾個。
”他啧了啧嘴,似乎還在回味。
“還有普濟寺的雕胡飯,初一、十五才能吃到,和尚們偷偷加了葷油,口感可真不錯。
” “張都尉,你這是……” “東市的阿羅約是個馴駱駝的好手,他的畢生夢想是在安邑坊置個産業,娶妻生子,徹底紮根在長安。
長興坊裡住着一個姓薛的太常樂工,廬陵人,每到晴天無雲的半夜,必去天津橋上吹笛子,隻為用月光洗滌笛聲,我替他遮過好幾次犯夜禁的事。
還有一個住在崇仁坊的舞姬,叫李十二,雄心勃勃想比肩當年公孫大娘。
她練舞跳得腳跟磨爛,不得不用紅綢裹住。
哦,對了,盂蘭盆節放河燈時,滿河皆是燭光。
如果你沿着龍首渠走,會看到一個瞎眼阿婆沿渠叫賣折好的紙船,說是為她孫女攢副銅簪,可我知道,她的孫女早就病死了。
” 說着這些全無聯系的人和事,張小敬語氣悠長,獨眼閃亮:“我在長安城當了九年不良帥,每天打交道的,都是這樣的百姓,每天聽到看到的,都是這樣的生活。
對達官貴人們來說,這些人根本微不足道,這些事更是習以為常,但對我來說,這才是鮮活的、沒有被怪物所吞噬的長安城。
在他們身邊,我才會感覺自己活着。
” 他說到這裡,語調稍微降低了些:“倘若讓突厥人得逞,最先失去性命的,就是這樣的人。
為了這些微不足道的人過着習以為常的生活,我會盡己所能。
我想要保護的,是這樣的長安——我這麼說,你能明白嗎?”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坦誠,姚汝能心潮起伏,無言以對。
這家夥的想法實在太獨特了,對朝廷怨憤,可又對長安百姓懷有悲憫,這忠義二字該怎麼算才好? “您……一直是這麼想的?” 張小敬咧開嘴,似笑非笑:“十年西域兵,九年長安帥。
你覺得呢?” 這時遠處馬蹄翻騰,煙塵滾滾,兩人迅速回複到任事狀态。
不多時,一騎飛至,将腰間魚筒和一根木柄長矛送到他們面前。
姚汝能接過長矛,矛尖果然沾着點點黑漬,湊近一聞,腥臭刺鼻。
張小敬拆開魚筒,從裡面拿出一張寫滿字的紙條。
“總司已經查清楚了,負責運送的是蘇記車馬行。
他們午時前後入城,但随後不知去向,腳總、車夫和馬車沒有回行裡報到。
”張小敬把紙條揉成一團,沉聲道,“我估計多半已經被滅口了。
馬車也被擦去痕迹,想找也找不到了。
” 姚汝能這次倒沒怎麼義憤填膺。
一來他覺得幫敵人運東西的家夥,活該去死;二來經過這幾個時辰的奔波,他對狼衛的兇殘已經麻木。
張小敬把矛尖給獵犬嗅了一下,拍拍它的腦袋。
獵犬先是打了個不悅的噴嚏,然後仰起脖子,聳動鼻子,朝着一個方向狂吠數聲。
若不是張小敬牽住缰繩,它就蹿出去了。
“事不宜遲,我先走。
你等崔尉集合手下跟上來,以黃煙為号。
” 姚汝能環顧四周,這才意識到,他們犯了一個不大不小的錯誤。
崔器急于将功折罪,剛才把旅贲軍化整為零,分散到四周諸坊了。
現在要先收攏部隊,得花上一段時間。
也就是說,在這之前,張小敬将處于孤立無援的境地。
“您身上有傷,又是一個人去,太危險了吧?”姚汝能有些擔心。
“每個人,都得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 張小敬簡單地回了一句,松開牽繩。
那獵犬嗖地一下跑了出去,他邁開大步,緊随其後。
姚汝能看着一人一狗消失在坊牆拐角,有一瞬間的恍神。
石脂的味道特别刺鼻,所以獵犬追聞起來毫不遲疑。
它在坊間鑽行拐彎,發足狂奔,張小敬必須全力奔跑,才能跟上。
周圍的行人好奇地看着這一人一狗,還以為是什麼新雜耍,兩側居然還有喝彩的。
獵犬一口氣跑出去兩裡多路,中間還耽擱了好幾次。
它隻知道跟着那氣味直線前行,不懂繞行,有好幾次一頭鑽進死胡同,對着高牆狂吠。
張小敬不得不把它拽出來,重新再搜尋。
當他們好不容易追到一處坊門時,獵犬停住了,在地上來回蹭了幾圈,沮喪地嗚了幾聲。
味道在這裡消失了,獵犬無法再繼續追蹤下去,畢竟時間已經過去太久。
不過這已經足夠。
張小敬連忙給它重新套上牽繩,還把它長長的前颌用細繩纏上,萬一這裡真是狼衛的藏身之處,狗叫說不定會驚動他們。
張小敬看了一眼坊門前挂的木牌,寫着“昌明坊”三字。
牆根檻前随處可見雜草叢生,門前的土路上車轍印很少,可見住戶不多,荒涼寂靜。
這個坊裡,甚至連靖安司的專屬望樓都沒有——畢竟預算有限,先要優先覆蓋人煙茂密的北部諸坊,這種荒坊暫時顧及不到。
這意味着,萬一有什麼事情發生,沒法及時通知外界。
張小敬想了想,不記得這坊裡有什麼特别的建築——如果徐賓在就好了,那家夥什麼都記得。
他放緩了腳步,慢慢走進去。
坊門附近一個護衛都沒有,想必都跑出去過上元節了。
昌明坊現在處于完全的開放狀态,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出入。
這可真是個絕佳的藏身之處。
張小敬進了坊後,左手把牽繩半松,約束着獵犬朝前一點點走,同時眼睛左右觀察,右手扣住寸弩,随時可以射擊。
如果狼衛真把石脂存放在這裡,那麼他現在應該已進入敵人的哨探圈了。
不過張小敬并不太擔心,萬一真有異常,一枚煙丸擲出去,便可以标定地址。
就算突厥人自己跑了,石脂也來不及運走。
沒了石脂,突厥狼衛不過是群窮途末路的惡徒罷了。
張小敬的前方是一處十字街。
若在北部,這裡将是最熱鬧的地段,沿街必然滿是商鋪。
不過昌明坊的這處十字街,隻有零星幾處土屋,被一大片光秃秃的槐木林掩住。
林間有一些遊動小商販,馱馬和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