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 第四章 未初
關燈
小
中
大
,腰上還有一道觸目驚心的長傷,那是躍出窗子時被邊框的竹刺劃的。
沒過多久,外面傳來紛亂的腳步聲。
張小敬以為還有敵人,他勉強擡起脖子看了一眼,肩膀不由得一松。
沖入後院的,是大批身着褐甲的旅贲軍士兵,居然是靖安司的人馬趕到了。
旅贲軍一看火勢如此猛烈,不待長官下令,自發地分散開來,開始在築心閣周圍清出一條隔火帶,避免蔓延。
一個壯碩的身影走到張小敬的身前,把他攙扶起來,口稱恕罪來遲,不過沒多少熱情在裡頭。
張小敬定睛一看,是崔器。
他顧不得關心自己狀況,急切地抓住崔器的胳膊:“你們進府時,看到别的人沒有?” 崔器對這位張先生并不怎麼信服,隻是擡了擡下巴:“就看見幾個熊火幫的閑漢!” “熊火幫?”張小敬一聽這名字,獨眼裡閃過一道意味深長的光芒。
崔器閃開身子,張小敬看到在院廊裡,好幾個僥幸逃生的浮浪少年正垂頭喪氣地蹲在地上,被幾把鋼刀監視着。
他們大概是剛逃出去,正撞見旅贲軍。
張小敬喝道:“快!快敲九關鼓!狼衛剛離開不久,就在附近!” 崔器一聽“狼衛”二字,眼中兇光大綻,立刻對身邊的副手發出一連串急促的命令。
靖安司有一套層次分明的示警體系。
望樓上九關鼓一響,不僅本坊的坊門要關閉,周圍八坊同樣都要關門封閉,同時在這九坊之間的十六個街口,都要設置拒馬與橫杆。
從熊火幫闖入宅邸再到旅贲軍趕到,前後隻有短短一炷香的時間。
狼衛撤離時還拖着一個聞染,行進速度不會很快。
九關鼓一響,一個大網會牢牢封鎖住九坊之地,讓他們無從遁形――如果有必要,其他坊也會敲響九關鼓,一圈一圈封鎖開來。
崔器在這方面很有經驗,下令修政坊敲響九關鼓,同時還派遣了四隊旅贲騎兵,向四個方向搜索前進。
布置完這些事後,崔器才蹲下來,吩咐左右拿些傷藥和布條來,給張小敬包紮。
“你怎麼會來這裡?”張小敬問崔器。
姚汝能從崔器旁邊閃出,手裡捧着傷藥,一臉愧疚:“我見您久入未出,就跑去望樓,通知崔将軍前來救援――很抱歉,我沒敢進去救您……” 他的愧疚是真心實意的。
不久之前,他還義正詞嚴地質疑張小敬的動機,甚至還要動手殺人,結果現在張小敬孤身犯險差點喪命,自己反而裹足不前見死不救。
在姚汝能心目中,自己簡直是個懦弱的僞君子。
“你一個人進來于事無補,及時呼喚援軍才對。
你的判斷很正确,不必妄自菲薄。
”張小敬淡淡地評價道,同時擡起手腕,讓他給自己敷藥。
崔器皺着眉頭問道:“張先生,這一切到底怎麼回事?”他的疑問如山一樣多,府邸裡明明潛藏着突厥狼衛,怎麼會有一群混混殺進來?兩邊為什麼會開火?築心閣又怎麼會燒起來的? 張小敬簡單地講述了一下自己的遭遇:先是潛入閣樓,然後被突厥人用王忠嗣的女兒脅迫,身陷敵手,然後熊火幫就莫名其妙地打進來了……崔器打斷了他的講述,臉都綠了:“你是說,王節度的女兒在突厥人手裡?” 他說話的聲音都在發顫。
張小敬剛要回答,心中卻忽然閃過一絲想法。
突厥人綁走的其實是聞染,但他若如實說出,接下來會怎樣?靖安司追殺突厥人時,絕不會關心聞染的生死。
但他關心這個姑娘,非常關心。
整個長安城如果隻有一個人可以救的話,張小敬一定會選聞染。
他在瞬間就有了決斷。
張小敬緩緩擡起手,語氣沒有一絲波動:“沒錯,我親眼看到她被突厥狼衛帶走。
” 崔器絕望地站在原地,頓覺天旋地轉。
他原來隻是個隴山的軍漢,靠着些許戰功和阿兄崔六郎的努力,終于得以進駐長安。
榮華富貴還沒博到手,便遭受了一個又一個沉重打擊:先是阿兄被殺,然後自己又放跑了突厥的重要人物,現在居然又牽扯到朝中重臣家眷遭綁架。
崔器太了解朝廷的行事風格。
這麼大的亂子,朝廷一定得推出一個責任人接受處罰才行。
李泌後台太硬,張小敬本來就是死囚,那麼負責行動的自己,簡直就是一個絕好的黑鍋料子。
他要在意的,已經不是如何建功立業,也不是為哥哥報仇,而是如何保住自己一條性命。
張小敬推了他一下:“崔旅帥,他們都等着你下令呢。
”崔器如夢初醒,霍然起身,氣急敗壞地沖手下吼道:“你們傻站着幹嗎?别救火了,趕緊去抓人!”張小敬又道:“通知望樓,讓靖安司派人去王節度家裡确認情況!” “對!對!快去王節度家确認!”崔器已經失了方寸,對張小敬言聽計從。
“還有……問問這些人,到底什麼來路。
”張小敬把目光投向那些浮浪少年。
其實這些人到底是誰,他心裡已經有數。
萬年縣就那麼幾個幫派,辨認起來很容易――不過有些事,還是讓别人去問會更好。
正好崔器胸中一股惡氣無法發洩,他氣勢洶洶地走到被俘的幾個浮浪少年跟前,用佩刀刀鞘兜頭抽去,一個少年捂着頭倒在地上。
崔器猶嫌不夠,狠狠又抽了幾下,直砸得血肉模糊才罷手。
其他幾個少年吓得尿了褲子,不用問,立刻竹筒倒豆子,全交代了。
原來他們連熊火幫都不算,隻是外圍成員,跟着一個小頭目來的。
那小頭目聽說有一個老大看中的女人跑掉了,就藏在這裡的荒宅裡,于是過來抓人。
崔器追問那女人是誰,一個少年說姓聞,是敦義坊聞記香鋪老闆的女兒。
崔器怒道:“誰問這個!我問的是另外一個女人!是不是王節度的千金?”那幾個少年懵懵懂懂,哪裡答得出來。
崔器揮動刀鞘,死命地抽打,把那幾個人幾乎打死,也沒問出個名堂來。
一直到有士兵跑過來彙報封鎖道路事宜,崔器這才丢下這些人,心急火燎地趕去布置。
張小敬半靠在走廊,讓姚汝能給他處置傷口。
他受傷不輕,腋窩被狼衛旋掉一大片皮肉,手腕和背部又被燒傷。
姚汝能小心地先用井水洗滌,再抹金瘡藥粉止住血,然後拿出绫布一圈圈包裹。
這家夥的手指修長,手法娴熟細膩,比起繡女來不遑多讓。
他的肉體遭受了如此酷刑,卻仍堅持到了援軍抵達,可是夠硬的。
姚汝能一邊包紮一邊暗暗心想,換了自己,可未必能挺住。
張小敬任由他侍弄,眼睛卻一直盯着宅邸外頭。
他的獨眼裡,帶着壓抑很深的擔憂。
這個鐵石心腸的卑劣漢子,居然也會擔心别人?姚汝能暗道。
姚汝能忽然注意到,他的左手少了一根手指,上頭裹着一塊被鮮血半浸的麻布。
姚汝能大奇,這是突厥狼衛幹的?不對,在那之前就有了。
姚汝能又重新回想了一下,确定在自己被打暈之前,張小敬的手還是完整的。
換句話說,這個斷指之傷,發生在張小敬殺死暗樁的時候。
一想到他出賣暗樁,姚汝能的怒氣又騰地上來了。
他不無惡意地想,難道這指頭是葛老切下來的? “這是印記。
”張小敬忽然開口,嗓音有些沙啞。
“什麼?” 張小敬的獨眼仍舊望着外面,不像是給姚汝能解釋,更像是說給冥冥中的什麼人聽: “小乙是我在萬年縣任上培養的最後一個暗樁。
他出身寒微,但人很聰明。
我還記得,他去當暗樁的前一天,縣裡發了一筆賞錢。
他老娘把錢藏好不許他亂花,說以後用來娶媳婦。
可小乙居然冒着被他娘打的風險,偷偷地摳出來半吊錢,給我買了一份上好的艾絨火鐮。
他對我說,張頭随身的火鐮太舊了,打不出火,也該換個新的了。
他還說,隻要張頭仍能打亮火光,他就一定不會迷路。
” “然而你今天親手殺了他。
”姚汝能冷冷回道。
“我來問你:倘若你身在一條木船之上,滿是旅人,正值風浪滔天,須殺一無辜之人以祭河神,否則一船皆沉。
你會殺嗎?”張小敬突然問道。
姚汝能一愣,不由得眉頭緊皺,陷入矛盾。
這問題真是刁鑽至極,殺無辜者自是不合仁道,可坐視一船傾覆,隻怕會死更多的人。
他越想越頭疼,一時沉默起來。
“殺一人,救百人,你到底殺不殺?”張小敬追問了一句。
姚汝能有點狼狽地反駁道:“你又該如何選擇?”他覺得這真是個狡猾的說辭。
“殺。
”張小敬說得毫不猶豫,可旋即又換了個口氣,“這是一件應該做的事,但這是一件錯事。
應該做,所以我做了,即使重來一次,我還是會這麼做――但錯的終究是錯的。
”說到這裡,他把斷指處擡了擡,“……所以我自斷一指,這是虧欠小乙的印記。
等到此間事了,我自會負起責任,還掉這份殺孽。
” 張小敬閉上獨眼,似在哀悼。
他的面孔又多了幾條褶皺,更顯得滄桑與苦澀。
姚汝能沉默着。
他發現自己完全看不透這個桀骜的家夥。
他一會兒像個冷酷的兇徒,一會兒又像個仁愛的勇者,一會兒又像是個言出必踐的遊俠。
諸多矛盾的特色,集于一身。
姚汝能忽然意識到
沒過多久,外面傳來紛亂的腳步聲。
張小敬以為還有敵人,他勉強擡起脖子看了一眼,肩膀不由得一松。
沖入後院的,是大批身着褐甲的旅贲軍士兵,居然是靖安司的人馬趕到了。
旅贲軍一看火勢如此猛烈,不待長官下令,自發地分散開來,開始在築心閣周圍清出一條隔火帶,避免蔓延。
一個壯碩的身影走到張小敬的身前,把他攙扶起來,口稱恕罪來遲,不過沒多少熱情在裡頭。
張小敬定睛一看,是崔器。
他顧不得關心自己狀況,急切地抓住崔器的胳膊:“你們進府時,看到别的人沒有?” 崔器對這位張先生并不怎麼信服,隻是擡了擡下巴:“就看見幾個熊火幫的閑漢!” “熊火幫?”張小敬一聽這名字,獨眼裡閃過一道意味深長的光芒。
崔器閃開身子,張小敬看到在院廊裡,好幾個僥幸逃生的浮浪少年正垂頭喪氣地蹲在地上,被幾把鋼刀監視着。
他們大概是剛逃出去,正撞見旅贲軍。
張小敬喝道:“快!快敲九關鼓!狼衛剛離開不久,就在附近!” 崔器一聽“狼衛”二字,眼中兇光大綻,立刻對身邊的副手發出一連串急促的命令。
靖安司有一套層次分明的示警體系。
望樓上九關鼓一響,不僅本坊的坊門要關閉,周圍八坊同樣都要關門封閉,同時在這九坊之間的十六個街口,都要設置拒馬與橫杆。
從熊火幫闖入宅邸再到旅贲軍趕到,前後隻有短短一炷香的時間。
狼衛撤離時還拖着一個聞染,行進速度不會很快。
九關鼓一響,一個大網會牢牢封鎖住九坊之地,讓他們無從遁形――如果有必要,其他坊也會敲響九關鼓,一圈一圈封鎖開來。
崔器在這方面很有經驗,下令修政坊敲響九關鼓,同時還派遣了四隊旅贲騎兵,向四個方向搜索前進。
布置完這些事後,崔器才蹲下來,吩咐左右拿些傷藥和布條來,給張小敬包紮。
“你怎麼會來這裡?”張小敬問崔器。
姚汝能從崔器旁邊閃出,手裡捧着傷藥,一臉愧疚:“我見您久入未出,就跑去望樓,通知崔将軍前來救援――很抱歉,我沒敢進去救您……” 他的愧疚是真心實意的。
不久之前,他還義正詞嚴地質疑張小敬的動機,甚至還要動手殺人,結果現在張小敬孤身犯險差點喪命,自己反而裹足不前見死不救。
在姚汝能心目中,自己簡直是個懦弱的僞君子。
“你一個人進來于事無補,及時呼喚援軍才對。
你的判斷很正确,不必妄自菲薄。
”張小敬淡淡地評價道,同時擡起手腕,讓他給自己敷藥。
崔器皺着眉頭問道:“張先生,這一切到底怎麼回事?”他的疑問如山一樣多,府邸裡明明潛藏着突厥狼衛,怎麼會有一群混混殺進來?兩邊為什麼會開火?築心閣又怎麼會燒起來的? 張小敬簡單地講述了一下自己的遭遇:先是潛入閣樓,然後被突厥人用王忠嗣的女兒脅迫,身陷敵手,然後熊火幫就莫名其妙地打進來了……崔器打斷了他的講述,臉都綠了:“你是說,王節度的女兒在突厥人手裡?” 他說話的聲音都在發顫。
張小敬剛要回答,心中卻忽然閃過一絲想法。
突厥人綁走的其實是聞染,但他若如實說出,接下來會怎樣?靖安司追殺突厥人時,絕不會關心聞染的生死。
但他關心這個姑娘,非常關心。
整個長安城如果隻有一個人可以救的話,張小敬一定會選聞染。
他在瞬間就有了決斷。
張小敬緩緩擡起手,語氣沒有一絲波動:“沒錯,我親眼看到她被突厥狼衛帶走。
” 崔器絕望地站在原地,頓覺天旋地轉。
他原來隻是個隴山的軍漢,靠着些許戰功和阿兄崔六郎的努力,終于得以進駐長安。
榮華富貴還沒博到手,便遭受了一個又一個沉重打擊:先是阿兄被殺,然後自己又放跑了突厥的重要人物,現在居然又牽扯到朝中重臣家眷遭綁架。
崔器太了解朝廷的行事風格。
這麼大的亂子,朝廷一定得推出一個責任人接受處罰才行。
李泌後台太硬,張小敬本來就是死囚,那麼負責行動的自己,簡直就是一個絕好的黑鍋料子。
他要在意的,已經不是如何建功立業,也不是為哥哥報仇,而是如何保住自己一條性命。
張小敬推了他一下:“崔旅帥,他們都等着你下令呢。
”崔器如夢初醒,霍然起身,氣急敗壞地沖手下吼道:“你們傻站着幹嗎?别救火了,趕緊去抓人!”張小敬又道:“通知望樓,讓靖安司派人去王節度家裡确認情況!” “對!對!快去王節度家确認!”崔器已經失了方寸,對張小敬言聽計從。
“還有……問問這些人,到底什麼來路。
”張小敬把目光投向那些浮浪少年。
其實這些人到底是誰,他心裡已經有數。
萬年縣就那麼幾個幫派,辨認起來很容易――不過有些事,還是讓别人去問會更好。
正好崔器胸中一股惡氣無法發洩,他氣勢洶洶地走到被俘的幾個浮浪少年跟前,用佩刀刀鞘兜頭抽去,一個少年捂着頭倒在地上。
崔器猶嫌不夠,狠狠又抽了幾下,直砸得血肉模糊才罷手。
其他幾個少年吓得尿了褲子,不用問,立刻竹筒倒豆子,全交代了。
原來他們連熊火幫都不算,隻是外圍成員,跟着一個小頭目來的。
那小頭目聽說有一個老大看中的女人跑掉了,就藏在這裡的荒宅裡,于是過來抓人。
崔器追問那女人是誰,一個少年說姓聞,是敦義坊聞記香鋪老闆的女兒。
崔器怒道:“誰問這個!我問的是另外一個女人!是不是王節度的千金?”那幾個少年懵懵懂懂,哪裡答得出來。
崔器揮動刀鞘,死命地抽打,把那幾個人幾乎打死,也沒問出個名堂來。
一直到有士兵跑過來彙報封鎖道路事宜,崔器這才丢下這些人,心急火燎地趕去布置。
張小敬半靠在走廊,讓姚汝能給他處置傷口。
他受傷不輕,腋窩被狼衛旋掉一大片皮肉,手腕和背部又被燒傷。
姚汝能小心地先用井水洗滌,再抹金瘡藥粉止住血,然後拿出绫布一圈圈包裹。
這家夥的手指修長,手法娴熟細膩,比起繡女來不遑多讓。
他的肉體遭受了如此酷刑,卻仍堅持到了援軍抵達,可是夠硬的。
姚汝能一邊包紮一邊暗暗心想,換了自己,可未必能挺住。
張小敬任由他侍弄,眼睛卻一直盯着宅邸外頭。
他的獨眼裡,帶着壓抑很深的擔憂。
這個鐵石心腸的卑劣漢子,居然也會擔心别人?姚汝能暗道。
姚汝能忽然注意到,他的左手少了一根手指,上頭裹着一塊被鮮血半浸的麻布。
姚汝能大奇,這是突厥狼衛幹的?不對,在那之前就有了。
姚汝能又重新回想了一下,确定在自己被打暈之前,張小敬的手還是完整的。
換句話說,這個斷指之傷,發生在張小敬殺死暗樁的時候。
一想到他出賣暗樁,姚汝能的怒氣又騰地上來了。
他不無惡意地想,難道這指頭是葛老切下來的? “這是印記。
”張小敬忽然開口,嗓音有些沙啞。
“什麼?” 張小敬的獨眼仍舊望着外面,不像是給姚汝能解釋,更像是說給冥冥中的什麼人聽: “小乙是我在萬年縣任上培養的最後一個暗樁。
他出身寒微,但人很聰明。
我還記得,他去當暗樁的前一天,縣裡發了一筆賞錢。
他老娘把錢藏好不許他亂花,說以後用來娶媳婦。
可小乙居然冒着被他娘打的風險,偷偷地摳出來半吊錢,給我買了一份上好的艾絨火鐮。
他對我說,張頭随身的火鐮太舊了,打不出火,也該換個新的了。
他還說,隻要張頭仍能打亮火光,他就一定不會迷路。
” “然而你今天親手殺了他。
”姚汝能冷冷回道。
“我來問你:倘若你身在一條木船之上,滿是旅人,正值風浪滔天,須殺一無辜之人以祭河神,否則一船皆沉。
你會殺嗎?”張小敬突然問道。
姚汝能一愣,不由得眉頭緊皺,陷入矛盾。
這問題真是刁鑽至極,殺無辜者自是不合仁道,可坐視一船傾覆,隻怕會死更多的人。
他越想越頭疼,一時沉默起來。
“殺一人,救百人,你到底殺不殺?”張小敬追問了一句。
姚汝能有點狼狽地反駁道:“你又該如何選擇?”他覺得這真是個狡猾的說辭。
“殺。
”張小敬說得毫不猶豫,可旋即又換了個口氣,“這是一件應該做的事,但這是一件錯事。
應該做,所以我做了,即使重來一次,我還是會這麼做――但錯的終究是錯的。
”說到這裡,他把斷指處擡了擡,“……所以我自斷一指,這是虧欠小乙的印記。
等到此間事了,我自會負起責任,還掉這份殺孽。
” 張小敬閉上獨眼,似在哀悼。
他的面孔又多了幾條褶皺,更顯得滄桑與苦澀。
姚汝能沉默着。
他發現自己完全看不透這個桀骜的家夥。
他一會兒像個冷酷的兇徒,一會兒又像個仁愛的勇者,一會兒又像是個言出必踐的遊俠。
諸多矛盾的特色,集于一身。
姚汝能忽然意識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