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武林大會
關燈
小
中
大
老領§導梁掌門的生意。
這樣一來,多面手李孜省就成了炙手可熱的人物,混派的掌門萬安和大弟子劉吉、二弟子彭華都是靠他的關系才進入内閣,做大官的。
可這位掌門并不滿足,他還打算跨行業發展,竟然把手伸到了特務工作上,自己組織人員為盟主大人探聽消息,這下子可算是捅了馬蜂窩,東廠西廠的衆多特務們都眼巴巴地靠着這行吃飯呢,你李孜省算是個什麼東西?!竟然敢打破壟斷,搞競争! 監派掌門尚銘、汪直卷起褲腿,抄起家夥,準備向這個無名小卒發動進攻。
可是鬥争的結果是他們意想不到的。
李孜省和太監的鬥争就放到後面吧,先說其他兩個門派。
後派就沒有什麼可說的了,萬貴妃仍然過着她的日子,三天兩頭巡視後宮,然後心有不甘地凝視着太子東宮的方向,僅此而已。
下面輪到混派出場了,我個人認為,這是最有趣的一個門派。
在成化五年(1469)之前,内閣是一個莊嚴神聖的地方,那時的内閣成員是商辂和彭時。
商辂也算是老熟人了,早在北京保衛戰時,他就露了一次臉,站出來支持于謙的主張,但他更出名的還是他的考試成績——連中三元。
想當初鄉試發榜的時候,榜剛剛貼出來,人家還在瞪大眼睛找名字,他随便看了一眼,就打道回府睡覺去了。
同鄉問他怎麼不找自己的名字,他若無其事地指着榜單說道: “費那功夫幹啥,排最上面那個不就是我嘛!” 除去靖難時被朱棣打擊報複、删去名字的黃觀,他是明代唯一一個完成這一高難度動作的人,事實證明,他的為官也十分優秀,而彭時也是狀元出身,為官清正,在他們的帶領下,大明帝國有條不紊地向前行進。
就在這個時候,萬安進入了内閣。
萬安,四川眉州人,正統十三年(1448)進士,這位仁兄書讀得很好,當年高考全國第四名,位居二甲第一,可惜從他後來的表現看,他實在是應試教育的犧牲品,高分低能的典型代表。
他入閣後,不理政務,隻是一門心思地幹成了一件事——拉關系。
他充分地使用了自己的姓氏資源,竟然和萬貴妃拉上了親戚。
什麼親戚呢? 據萬安同志自己講,萬貴妃的弟弟的老婆的母親的妹妹是他的妾,這可是了不得的近親啊! 于是他跑到萬貴妃的弟弟家,聲淚俱下地認了這門親事,并光榮地宣布:我萬安終于找到親人了! 無論親戚是真是假,萬安确實獲得了提升的機會,成化十四年(1478),商辂退休回家,萬安成為了内閣首輔。
從此,在他的“英明”領§導下,文官團體的曆史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混派時代。
外号黨 混派與别派不同,承蒙江湖各位人物看得起,混派的許多精英都被賦予了外号。
叫起來甚是響亮,不可不仔細談談。
混派掌門萬安,江湖人送外号“萬歲閣老”。
成化七年(1471),萬安和内閣其他兩名成員商辂、彭時前去拜見朱見深,商讨國家大事,彭時開口剛談了幾件事,正說到興頭上,突然聽見旁邊大呼一聲: “萬歲!” 回頭一看,萬掌門已經跪在地上磕頭了。
商辂、彭時瞠目結舌,呆了一會兒,無奈地歎了口氣,也跪了下來,磕頭叫道: “萬歲!” 這奇怪的一幕之所以會發生,完全是因為萬安的那一聲萬歲,這關系到一個嚴肅的禮儀問題。
在清代,官員之間商談事情,若端起茶杯,就意味着本人不想再談,請你走人,即所謂端茶送客。
而明代面聖也有着一套禮儀,朝見完畢,口呼萬歲,這意思就是皇上再見,俺們下次再來。
萬掌門不知是不是急着上茅房,沒等談幾句,匆匆忙忙地喊了再見,搞得内閣極為尴尬,成為了滿朝文武的笑柄,故而有了這個光榮的稱号“萬歲閣老”。
混派大弟子劉吉江湖人送外号“劉棉花” 劉吉,河北人,正統十三年(1448)進士,是萬掌門的同期同學,成化十一年(1475)成為内閣成員,這人品行和萬安差不多,但還有一點要強于萬安——臉皮更厚。
明代彈劾成風,言官也喜歡管閑事,劉吉這種人自然成為了言官們的主要攻擊對象,可這位仁兄心理承受力好,言官說了什麼權當沒有聽見,所以江湖朋友送他一個雅号“劉棉花”。
何意? 棉花者,不怕彈也! 混派跟班小弟倪進賢江湖人送外号“洗鳥禦史” 倪進賢,安徽人,半文盲,拜入萬掌門門下,系關門弟子,身無長物,卻有着一個祖傳秘方,據說配成藥粉溶于水後,可以治療ED(學名),萬掌門估計親身試驗過,所以一喜之下,讓這位兄台幹了個禦史。
要是換在今天,他大可不必去幹什麼禦史,投身醫藥界,必定能興旺同類行業,勝過輝瑞公司,為國争光。
考慮到他對萬掌門的巨大貢獻,江湖朋友十分尊敬地送給他一個外号“洗鳥禦史”。
内閣中碩果僅存的劉翊,基本上也是每天混日子,至于下面的六部尚書,着實不愧為混派的優秀弟子,秉承門派章程,每日坐在衙門裡喝茶聊天,啥事也不幹,嚴格遵守門規。
由于成化内閣及各部官員的優異表現,人民大衆特别授予他們集體榮譽稱号: 内閣三成員集體獲得“紙糊三閣老”光榮稱号。
六部尚書集體獲得“泥塑六尚書”光榮稱号。
這是群衆給予他們的肯定。
歎服,歎服,都是些什麼玩意兒! 下面我們講最後一個門派——監派,之所以把它留在最後講,是因為成化年間最大的黑幕、最狠毒的人物都由此派而起,卻也由此派而滅。
汪直的奮鬥史 在韓雍帶回來的那一大群俘虜中,汪直并不是一個顯眼的人,也沒什麼特長,咔嚓之後老老實實地做了宦官,不過他的運氣很好,在宦官培訓完畢分配時,他有幸被分到了後宮侍候皇帝的一位妃嫔——萬貴妃。
事實證明,雖然汪直沒有啥才藝技術,但他的服務态度是十分端正的,服務水平也很高,哄得萬貴妃十分開心,一來二去,萬貴妃就推薦汪直到朱見深那裡繼續培養深造,而汪直也着實不負衆望,步步高升,最終成為了禦馬監的太監。
我們曾經介紹過,禦馬監是僅次于司禮監的重要部門,能爬到這個位置,可以說已經是宦官中的成功人士了,可是汪直并不滿足,他又把手伸向了皇宮内最為神秘的太監管理機構——東廠。
汪直自發組織人外出打探消息,彙報京城及各地的一舉一動,表現自己的情報收集能力,就是希望朱見深能夠把東廠的控制權交給他。
一時之間,京城内外四處都是汪直的便衣密探,沒日沒夜地打探消息,抓人關人,勢頭非常之猛。
有了這些“政績”,汪直便得意洋洋地去向朱見深彙報,準備接手東廠這個明朝最大的特務組織,幹一把地下工作。
盟主大人聽取了他的報告,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并表示希望他繼續努力,可盟主似乎講上了瘾,在上面長篇大論,講得頭頭是道,就是不說關鍵問題,汪直跪得腿發麻,終于忍不住插話: “皇上,東廠的事情應如何辦理?” 盟主被打斷了發言,卻并不生氣,隻是笑着擺擺手說道: “那個人幹得還不錯,就這樣吧。
” 汪直的東廠夢想就此破滅。
盟主口中的“那個人”就是現任東廠掌印太監尚銘,這可不是一個簡單的人。
尚銘入宮很早,辦事十分利落,性格極其謹慎(注意這個特點),東
這樣一來,多面手李孜省就成了炙手可熱的人物,混派的掌門萬安和大弟子劉吉、二弟子彭華都是靠他的關系才進入内閣,做大官的。
可這位掌門并不滿足,他還打算跨行業發展,竟然把手伸到了特務工作上,自己組織人員為盟主大人探聽消息,這下子可算是捅了馬蜂窩,東廠西廠的衆多特務們都眼巴巴地靠着這行吃飯呢,你李孜省算是個什麼東西?!竟然敢打破壟斷,搞競争! 監派掌門尚銘、汪直卷起褲腿,抄起家夥,準備向這個無名小卒發動進攻。
可是鬥争的結果是他們意想不到的。
李孜省和太監的鬥争就放到後面吧,先說其他兩個門派。
後派就沒有什麼可說的了,萬貴妃仍然過着她的日子,三天兩頭巡視後宮,然後心有不甘地凝視着太子東宮的方向,僅此而已。
下面輪到混派出場了,我個人認為,這是最有趣的一個門派。
在成化五年(1469)之前,内閣是一個莊嚴神聖的地方,那時的内閣成員是商辂和彭時。
商辂也算是老熟人了,早在北京保衛戰時,他就露了一次臉,站出來支持于謙的主張,但他更出名的還是他的考試成績——連中三元。
想當初鄉試發榜的時候,榜剛剛貼出來,人家還在瞪大眼睛找名字,他随便看了一眼,就打道回府睡覺去了。
同鄉問他怎麼不找自己的名字,他若無其事地指着榜單說道: “費那功夫幹啥,排最上面那個不就是我嘛!” 除去靖難時被朱棣打擊報複、删去名字的黃觀,他是明代唯一一個完成這一高難度動作的人,事實證明,他的為官也十分優秀,而彭時也是狀元出身,為官清正,在他們的帶領下,大明帝國有條不紊地向前行進。
就在這個時候,萬安進入了内閣。
萬安,四川眉州人,正統十三年(1448)進士,這位仁兄書讀得很好,當年高考全國第四名,位居二甲第一,可惜從他後來的表現看,他實在是應試教育的犧牲品,高分低能的典型代表。
他入閣後,不理政務,隻是一門心思地幹成了一件事——拉關系。
他充分地使用了自己的姓氏資源,竟然和萬貴妃拉上了親戚。
什麼親戚呢? 據萬安同志自己講,萬貴妃的弟弟的老婆的母親的妹妹是他的妾,這可是了不得的近親啊! 于是他跑到萬貴妃的弟弟家,聲淚俱下地認了這門親事,并光榮地宣布:我萬安終于找到親人了! 無論親戚是真是假,萬安确實獲得了提升的機會,成化十四年(1478),商辂退休回家,萬安成為了内閣首輔。
從此,在他的“英明”領§導下,文官團體的曆史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混派時代。
外号黨 混派與别派不同,承蒙江湖各位人物看得起,混派的許多精英都被賦予了外号。
叫起來甚是響亮,不可不仔細談談。
混派掌門萬安,江湖人送外号“萬歲閣老”。
成化七年(1471),萬安和内閣其他兩名成員商辂、彭時前去拜見朱見深,商讨國家大事,彭時開口剛談了幾件事,正說到興頭上,突然聽見旁邊大呼一聲: “萬歲!” 回頭一看,萬掌門已經跪在地上磕頭了。
商辂、彭時瞠目結舌,呆了一會兒,無奈地歎了口氣,也跪了下來,磕頭叫道: “萬歲!” 這奇怪的一幕之所以會發生,完全是因為萬安的那一聲萬歲,這關系到一個嚴肅的禮儀問題。
在清代,官員之間商談事情,若端起茶杯,就意味着本人不想再談,請你走人,即所謂端茶送客。
而明代面聖也有着一套禮儀,朝見完畢,口呼萬歲,這意思就是皇上再見,俺們下次再來。
萬掌門不知是不是急着上茅房,沒等談幾句,匆匆忙忙地喊了再見,搞得内閣極為尴尬,成為了滿朝文武的笑柄,故而有了這個光榮的稱号“萬歲閣老”。
混派大弟子劉吉江湖人送外号“劉棉花” 劉吉,河北人,正統十三年(1448)進士,是萬掌門的同期同學,成化十一年(1475)成為内閣成員,這人品行和萬安差不多,但還有一點要強于萬安——臉皮更厚。
明代彈劾成風,言官也喜歡管閑事,劉吉這種人自然成為了言官們的主要攻擊對象,可這位仁兄心理承受力好,言官說了什麼權當沒有聽見,所以江湖朋友送他一個雅号“劉棉花”。
何意? 棉花者,不怕彈也! 混派跟班小弟倪進賢江湖人送外号“洗鳥禦史” 倪進賢,安徽人,半文盲,拜入萬掌門門下,系關門弟子,身無長物,卻有着一個祖傳秘方,據說配成藥粉溶于水後,可以治療ED(學名),萬掌門估計親身試驗過,所以一喜之下,讓這位兄台幹了個禦史。
要是換在今天,他大可不必去幹什麼禦史,投身醫藥界,必定能興旺同類行業,勝過輝瑞公司,為國争光。
考慮到他對萬掌門的巨大貢獻,江湖朋友十分尊敬地送給他一個外号“洗鳥禦史”。
内閣中碩果僅存的劉翊,基本上也是每天混日子,至于下面的六部尚書,着實不愧為混派的優秀弟子,秉承門派章程,每日坐在衙門裡喝茶聊天,啥事也不幹,嚴格遵守門規。
由于成化内閣及各部官員的優異表現,人民大衆特别授予他們集體榮譽稱号: 内閣三成員集體獲得“紙糊三閣老”光榮稱号。
六部尚書集體獲得“泥塑六尚書”光榮稱号。
這是群衆給予他們的肯定。
歎服,歎服,都是些什麼玩意兒! 下面我們講最後一個門派——監派,之所以把它留在最後講,是因為成化年間最大的黑幕、最狠毒的人物都由此派而起,卻也由此派而滅。
汪直的奮鬥史 在韓雍帶回來的那一大群俘虜中,汪直并不是一個顯眼的人,也沒什麼特長,咔嚓之後老老實實地做了宦官,不過他的運氣很好,在宦官培訓完畢分配時,他有幸被分到了後宮侍候皇帝的一位妃嫔——萬貴妃。
事實證明,雖然汪直沒有啥才藝技術,但他的服務态度是十分端正的,服務水平也很高,哄得萬貴妃十分開心,一來二去,萬貴妃就推薦汪直到朱見深那裡繼續培養深造,而汪直也着實不負衆望,步步高升,最終成為了禦馬監的太監。
我們曾經介紹過,禦馬監是僅次于司禮監的重要部門,能爬到這個位置,可以說已經是宦官中的成功人士了,可是汪直并不滿足,他又把手伸向了皇宮内最為神秘的太監管理機構——東廠。
汪直自發組織人外出打探消息,彙報京城及各地的一舉一動,表現自己的情報收集能力,就是希望朱見深能夠把東廠的控制權交給他。
一時之間,京城内外四處都是汪直的便衣密探,沒日沒夜地打探消息,抓人關人,勢頭非常之猛。
有了這些“政績”,汪直便得意洋洋地去向朱見深彙報,準備接手東廠這個明朝最大的特務組織,幹一把地下工作。
盟主大人聽取了他的報告,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并表示希望他繼續努力,可盟主似乎講上了瘾,在上面長篇大論,講得頭頭是道,就是不說關鍵問題,汪直跪得腿發麻,終于忍不住插話: “皇上,東廠的事情應如何辦理?” 盟主被打斷了發言,卻并不生氣,隻是笑着擺擺手說道: “那個人幹得還不錯,就這樣吧。
” 汪直的東廠夢想就此破滅。
盟主口中的“那個人”就是現任東廠掌印太監尚銘,這可不是一個簡單的人。
尚銘入宮很早,辦事十分利落,性格極其謹慎(注意這個特點),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