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龍脈順延 八 投資美人,回報一個皇後
關燈
小
中
大
上她了。
劉娥低頭想想,覺得自己已是窮困潦倒,呆在這窮山溝裡,永無出頭之日,出去闖一闖,說不定真能交上好運。
隻是益州離京城,遠隔千山萬水,自己一個弱女子,身無分文,怎麼去呢? 龔美似乎看穿了劉娥的心事,便說隻要她願意,其他就不用她操心,他能想辦法。
劉娥說道:“我同你非親非故,你憑什麼要幫助我?” “我雖是一個銀匠,也頗通相術。
”龔美說,“你有後妃之相,将來一定能大富大貴。
” “我現在是個窮光蛋。
”劉娥仍然不放心地說,“沒有什麼報答你。
” “我也不富裕,也不要你馬上報答我。
”龔美認真地說,“隻要你日後有了出頭之日,不要忘了我就行,當我有困難的時候,接濟我一二即可。
” 劉娥本是一個弱女子,生活在僻陋的鄉間,一日三餐都有問題,那種富貴的生活,是她連想都不敢想的。
聽龔美說得認真,不像是開玩笑,便提議與龔美結拜為兄妹,日後有了出頭之日,一定不忘龔美的大恩大德。
龔美當然是求之不得,兩人真的焚香對拜,結為異姓兄妹。
然後,兩人結伴,一同前往京師。
這趟京師之行,對于劉娥,是走出窮鄉僻壤,到京城去碰運氣,對于龔美,則是一項投資的開始,投資項目:美人。
2、美人進京 在赴京城途中,龔美教了劉娥一項技藝——打鼗鼓,鼗鼓是一種兩旁綴靈活小耳的小鼓,有柄,執柄搖動時,兩耳雙面擊鼓作響,俗稱“撥浪鼓”。
原本是小商販用來招徕顧客的道具,配上鼓聲唱着曲子,就成了一種說唱藝術。
原來,龔美小時本是個玩鼗鼓的,後來才改行做銀匠。
他的鼓詞鼓術,都是在傳統基礎上經過改良的,有一種獨特的風味,格外地新穎别緻。
劉娥天生麗質,聰穎絕倫,加之心靈手巧,鼗鼓的敲擊方法一點即通,教唱的曲兒一學即會,更兼珠喉婉轉,唱起曲兒格外動聽。
有時,她覺得龔美教的詞調有不完善的地方,還要自行修改,故她的擊打方法和唱的曲調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一路上,兩人邊走邊賣唱,後來又買了一面小銅鑼,每當演出的時候,龔美敲銅鑼,劉娥打鼗鼓唱曲,居然創造出一種男女合演的花鼓戲。
這在當時可是新鮮事兒,二人逢州過縣,走一路,唱一路,吸引了不少的觀衆,甚至還在不少地方引起轟動,不但吃住的問題解決了,而且還略有結餘,兩人分外高興。
兩人到了京師,在最繁華的地段找了家客棧住下。
第二天,便在鬧市區找一塊空場子,打起鼗鼓,敲響銅鑼,擺地攤賣唱。
打鼗鼓的技藝,在京城是一件新玩意兒,以前從沒有人這樣玩過。
京城的特點是人多,而且閑人特多,閑人都喜歡瞧新鮮、湊熱鬧。
他們突然看見一位絕色美人,敲着新奇的鼗鼓,唱着動聽的曲兒,一下子就圍了過來。
劉娥見圍的人多了,表演起來格外賣力,有節奏的鼗鼓聲,銀鈴般的歌聲,加上苗條的身段,更有賣弄風騷的表演,使圍觀者如醉如癡,三五日間,便轟動了汴梁城。
人們争相前來觀看,劉娥的名氣也越來越大,兩人賺得個缽滿盆滿。
趙恒此時年方十四歲,被封為襄王,還沒有冊立為太子。
他早就聽說蜀中出美人,欲找一名川妹子做侍妾。
聽說京城來了個唱鼗鼓戲的川妹子,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不但長得漂亮,曲兒也唱得動聽,便動了好奇之心,欲前往一睹為快。
帶了幾個近侍,微服去看劉娥的表演。
? 劉娥雖然年紀不大,但頗通人情世故,見一個氣度不凡的公子,帶着幾個随從擠進來觀看,知道定是非常人,便拿出渾身的絕活兒,表演起來格外賣力,甚至有時抽個空兒向這位公子哥飛個媚眼。
趙恒也是情窦初開之時,初見劉娥的花容玉貌,已經被她的美色弄得目眩神迷,再加上劉娥有意地目挑眉語,暗中傳情,更惹得他意馬心猿、渾身發燒,恨不得沖上前去将這位美人摟在懷裡,狠狠地親上幾口,怎奈在大庭廣衆之下,由不得自己的性子。
回到府邸,他立即命人去把打鼗鼓的女子召進襄王府。
問起劉娥的身世,她說自己姓劉,名娥,山西太原人氏,後來流落到益州,祖名延慶,曾在晉、漢時代做過右骁衛大将軍。
父名通,在太宗朝
劉娥低頭想想,覺得自己已是窮困潦倒,呆在這窮山溝裡,永無出頭之日,出去闖一闖,說不定真能交上好運。
隻是益州離京城,遠隔千山萬水,自己一個弱女子,身無分文,怎麼去呢? 龔美似乎看穿了劉娥的心事,便說隻要她願意,其他就不用她操心,他能想辦法。
劉娥說道:“我同你非親非故,你憑什麼要幫助我?” “我雖是一個銀匠,也頗通相術。
”龔美說,“你有後妃之相,将來一定能大富大貴。
” “我現在是個窮光蛋。
”劉娥仍然不放心地說,“沒有什麼報答你。
” “我也不富裕,也不要你馬上報答我。
”龔美認真地說,“隻要你日後有了出頭之日,不要忘了我就行,當我有困難的時候,接濟我一二即可。
” 劉娥本是一個弱女子,生活在僻陋的鄉間,一日三餐都有問題,那種富貴的生活,是她連想都不敢想的。
聽龔美說得認真,不像是開玩笑,便提議與龔美結拜為兄妹,日後有了出頭之日,一定不忘龔美的大恩大德。
龔美當然是求之不得,兩人真的焚香對拜,結為異姓兄妹。
然後,兩人結伴,一同前往京師。
這趟京師之行,對于劉娥,是走出窮鄉僻壤,到京城去碰運氣,對于龔美,則是一項投資的開始,投資項目:美人。
2、美人進京 在赴京城途中,龔美教了劉娥一項技藝——打鼗鼓,鼗鼓是一種兩旁綴靈活小耳的小鼓,有柄,執柄搖動時,兩耳雙面擊鼓作響,俗稱“撥浪鼓”。
原本是小商販用來招徕顧客的道具,配上鼓聲唱着曲子,就成了一種說唱藝術。
原來,龔美小時本是個玩鼗鼓的,後來才改行做銀匠。
他的鼓詞鼓術,都是在傳統基礎上經過改良的,有一種獨特的風味,格外地新穎别緻。
劉娥天生麗質,聰穎絕倫,加之心靈手巧,鼗鼓的敲擊方法一點即通,教唱的曲兒一學即會,更兼珠喉婉轉,唱起曲兒格外動聽。
有時,她覺得龔美教的詞調有不完善的地方,還要自行修改,故她的擊打方法和唱的曲調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一路上,兩人邊走邊賣唱,後來又買了一面小銅鑼,每當演出的時候,龔美敲銅鑼,劉娥打鼗鼓唱曲,居然創造出一種男女合演的花鼓戲。
這在當時可是新鮮事兒,二人逢州過縣,走一路,唱一路,吸引了不少的觀衆,甚至還在不少地方引起轟動,不但吃住的問題解決了,而且還略有結餘,兩人分外高興。
兩人到了京師,在最繁華的地段找了家客棧住下。
第二天,便在鬧市區找一塊空場子,打起鼗鼓,敲響銅鑼,擺地攤賣唱。
打鼗鼓的技藝,在京城是一件新玩意兒,以前從沒有人這樣玩過。
京城的特點是人多,而且閑人特多,閑人都喜歡瞧新鮮、湊熱鬧。
他們突然看見一位絕色美人,敲着新奇的鼗鼓,唱着動聽的曲兒,一下子就圍了過來。
劉娥見圍的人多了,表演起來格外賣力,有節奏的鼗鼓聲,銀鈴般的歌聲,加上苗條的身段,更有賣弄風騷的表演,使圍觀者如醉如癡,三五日間,便轟動了汴梁城。
人們争相前來觀看,劉娥的名氣也越來越大,兩人賺得個缽滿盆滿。
趙恒此時年方十四歲,被封為襄王,還沒有冊立為太子。
他早就聽說蜀中出美人,欲找一名川妹子做侍妾。
聽說京城來了個唱鼗鼓戲的川妹子,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不但長得漂亮,曲兒也唱得動聽,便動了好奇之心,欲前往一睹為快。
帶了幾個近侍,微服去看劉娥的表演。
? 劉娥雖然年紀不大,但頗通人情世故,見一個氣度不凡的公子,帶着幾個随從擠進來觀看,知道定是非常人,便拿出渾身的絕活兒,表演起來格外賣力,甚至有時抽個空兒向這位公子哥飛個媚眼。
趙恒也是情窦初開之時,初見劉娥的花容玉貌,已經被她的美色弄得目眩神迷,再加上劉娥有意地目挑眉語,暗中傳情,更惹得他意馬心猿、渾身發燒,恨不得沖上前去将這位美人摟在懷裡,狠狠地親上幾口,怎奈在大庭廣衆之下,由不得自己的性子。
回到府邸,他立即命人去把打鼗鼓的女子召進襄王府。
問起劉娥的身世,她說自己姓劉,名娥,山西太原人氏,後來流落到益州,祖名延慶,曾在晉、漢時代做過右骁衛大将軍。
父名通,在太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