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頁
關燈
小
中
大
向朗。
馬谡看到他到來的時候,心裡升起一股欣慰之感;他與向朗在丞相府一為參軍,一為長史,既是同僚也是好友,彼此之間相處甚厚;丞相府的人總以“高山流水”來形容他們兩個的關系。
他看到馬谡的囚車,卻沒有靠近,隻是遠遠地打了一個手勢;馬谡明白他的意思,是“少安毋躁,鎮之以靜”;這是向朗目前唯一所能做到的,不過這畢竟令馬谡的心qíng舒緩了不少:自從街亭以來,這是他第一次接受到善意的回應。
最後一個走過的就是王平,他握着缰繩,雙腿緊緊夾着馬肚,刻意躲避着馬谡的眼神。
快靠近囚車的時候,他猛地一踢坐騎,飛快地從車子旁邊飛馳而去。
馬谡甚至沒有投去憤怒一瞥的時間。
馬谡期待已久的丞相,卻始終沒有出現。
對此,馬谡隻是喃喃地對自己說:“到漢中,到了漢中,一切就會好了。
” 經過了将近一個多月的長途跋涉,這支大軍終于平安地抵達了漢中的治所南鄭。
辎重車輛和疲勞不堪的老百姓全都擁擠在城外等候安排,牛馬的嘶鳴與人聲此起彼伏,塵土飛揚;同樣疲憊的蜀漢正規軍則還要擔負起警戒治安的職責,打着呵欠的士兵們将手裡的長槍橫過來,努力讓這一團混亂集合變的有秩序一些。
諸葛丞相坐着木輪車慢慢進了南鄭城,在他身邊,手持帳簿的諸曹文官們忙着清點糧糙與武器損耗;而武将們則為了清理出一條可供出入南鄭的大道而對部下大發脾氣。
“看來這将會熱鬧一陣子。
” 丞相閉着眼睛,一邊聽着這些喧鬧的聲音一邊若有所思地晃着羽扇。
武器的入庫、糧糙的jiāo割、遷民的安置以及屯田編組,還有朝廷在北伐期間送來的公文奏章,要處理的事qíng向山一樣多。
不過目前最令他挂心的,是如何向朝廷說明這一次北伐的失敗。
這一次不能算做大敗,不過漢軍确實是損失了大量的士兵與錢糧,并且一無所獲;比起戰前氣勢宏大的宣傳,這結局實在差qiáng人意。
朝野都有相當大的議論,諸葛亮甚至可以預見自己将會面臨何種程度的政治困境;為了能給朝廷一個圓滿的jiāo代,首先就必須厘清最直接的責任人是誰,而這一切都取決于究竟誰該對街亭之敗負責。
一邊想着這些事,心事重重的諸葛亮走進相府。
他顧不得休息一下,直接走到書房,習慣xing地鋪開了一張白紙,提起筆來一時卻不知寫些什麼好。
這時候,一名皂衣小吏快步走了進來。
“丞相,費褘費長史求見。
” 諸葛亮聽到這個名字,有些吃驚,随即将毛筆擱回到筆架,吩咐快将他請進來。
過了四分之一柱香的時間,一位三十多歲的人手持符節從門外走了進來。
這個人四方臉,寬眉長須,長袍穿的一絲不苟,極有風度。
他還沒來得及施禮,諸葛亮先迎下堂來,攙着他的手,半是疑惑半是欣喜地問道: “文偉怎麼回來的這麼快?東吳那邊聯絡的如何了?” 費褘呵呵一笑,先施了一禮,然後不緊不慢地回答說:“一切都按照丞相的意思辦理,吳主孫權對于吳蜀聯盟的立場并沒有變化。
”稍微停頓了一下,他又繼續說道:“他們對于丞相您的北伐行動持樂見其成的态度。
” “晤,倒真象是吳國人的作風。
” 諸葛亮略帶諷刺地點了點頭,東吳做為盟友并不那麼可靠,隻要他們能對魏國南部邊境保持壓力,就是幫蜀漢的大忙了。
兩個人回到屋裡,對席坐下,費褘從懷中取出一卷公文遞給諸葛亮,
馬谡看到他到來的時候,心裡升起一股欣慰之感;他與向朗在丞相府一為參軍,一為長史,既是同僚也是好友,彼此之間相處甚厚;丞相府的人總以“高山流水”來形容他們兩個的關系。
他看到馬谡的囚車,卻沒有靠近,隻是遠遠地打了一個手勢;馬谡明白他的意思,是“少安毋躁,鎮之以靜”;這是向朗目前唯一所能做到的,不過這畢竟令馬谡的心qíng舒緩了不少:自從街亭以來,這是他第一次接受到善意的回應。
最後一個走過的就是王平,他握着缰繩,雙腿緊緊夾着馬肚,刻意躲避着馬谡的眼神。
快靠近囚車的時候,他猛地一踢坐騎,飛快地從車子旁邊飛馳而去。
馬谡甚至沒有投去憤怒一瞥的時間。
馬谡期待已久的丞相,卻始終沒有出現。
對此,馬谡隻是喃喃地對自己說:“到漢中,到了漢中,一切就會好了。
” 經過了将近一個多月的長途跋涉,這支大軍終于平安地抵達了漢中的治所南鄭。
辎重車輛和疲勞不堪的老百姓全都擁擠在城外等候安排,牛馬的嘶鳴與人聲此起彼伏,塵土飛揚;同樣疲憊的蜀漢正規軍則還要擔負起警戒治安的職責,打着呵欠的士兵們将手裡的長槍橫過來,努力讓這一團混亂集合變的有秩序一些。
諸葛丞相坐着木輪車慢慢進了南鄭城,在他身邊,手持帳簿的諸曹文官們忙着清點糧糙與武器損耗;而武将們則為了清理出一條可供出入南鄭的大道而對部下大發脾氣。
“看來這将會熱鬧一陣子。
” 丞相閉着眼睛,一邊聽着這些喧鬧的聲音一邊若有所思地晃着羽扇。
武器的入庫、糧糙的jiāo割、遷民的安置以及屯田編組,還有朝廷在北伐期間送來的公文奏章,要處理的事qíng向山一樣多。
不過目前最令他挂心的,是如何向朝廷說明這一次北伐的失敗。
這一次不能算做大敗,不過漢軍确實是損失了大量的士兵與錢糧,并且一無所獲;比起戰前氣勢宏大的宣傳,這結局實在差qiáng人意。
朝野都有相當大的議論,諸葛亮甚至可以預見自己将會面臨何種程度的政治困境;為了能給朝廷一個圓滿的jiāo代,首先就必須厘清最直接的責任人是誰,而這一切都取決于究竟誰該對街亭之敗負責。
一邊想着這些事,心事重重的諸葛亮走進相府。
他顧不得休息一下,直接走到書房,習慣xing地鋪開了一張白紙,提起筆來一時卻不知寫些什麼好。
這時候,一名皂衣小吏快步走了進來。
“丞相,費褘費長史求見。
” 諸葛亮聽到這個名字,有些吃驚,随即将毛筆擱回到筆架,吩咐快将他請進來。
過了四分之一柱香的時間,一位三十多歲的人手持符節從門外走了進來。
這個人四方臉,寬眉長須,長袍穿的一絲不苟,極有風度。
他還沒來得及施禮,諸葛亮先迎下堂來,攙着他的手,半是疑惑半是欣喜地問道: “文偉怎麼回來的這麼快?東吳那邊聯絡的如何了?” 費褘呵呵一笑,先施了一禮,然後不緊不慢地回答說:“一切都按照丞相的意思辦理,吳主孫權對于吳蜀聯盟的立場并沒有變化。
”稍微停頓了一下,他又繼續說道:“他們對于丞相您的北伐行動持樂見其成的态度。
” “晤,倒真象是吳國人的作風。
” 諸葛亮略帶諷刺地點了點頭,東吳做為盟友并不那麼可靠,隻要他們能對魏國南部邊境保持壓力,就是幫蜀漢的大忙了。
兩個人回到屋裡,對席坐下,費褘從懷中取出一卷公文遞給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