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天涯
關燈
小
中
大
風究竟從哪裡學會的這些本事,竟如能看透别人的内心一般?
不待如瑤明月多說,秋長風又道:“現在你面部的表情和你方才看腿的動作,都已證實我的猜測不假。
”歎口氣道:“如瑤小姐,你也是聰明人。
” 如瑤明月震駭秋長風觀察的敏銳,一時間不明白秋長風說這話是什麼意思。
她到現在才發現,秋長風每句話、每個字都不是無的放矢。
秋長風突然贊她聰明,絕非那種惺惺相惜的贊賞。
果不其然,秋長風随即道:“可你這麼聰明的人,卻做了件很不聰明的事情……”頓了片刻,秋長風緩緩道:“如今東瀛十七部雖不差,但要想和大明争鋒,還是螳臂當車——不自量力。
以如瑤小姐的聰明,當然知道惹惱我朝天子的後果,若我朝真的認真對待此事,非但東瀛十七部會被連根拔起,就算是遠在海外的東瀛,也難免被波及。
” 他說這話并非大話。
他是有底氣的,底氣就是大明有鄭和。
當年元朝鐵騎雖強,縱橫歐亞,但東征東瀛一事,卻因不了解海事而遭遇挫折。
如今的大明雖說鐵騎遠不如元朝,但若論海事,實在比元朝強過太多,明朝在海上的威風,甚至不遜于當年元朝鐵騎的雄風。
若朱棣真的下旨,讓鄭和領兵攻打東瀛,對東瀛而言,可說是滅頂之災。
如瑤明月臉色煞白,輕咬紅唇,一言不發,目光中卻露出思索之意。
秋長風觀察着如瑤明月的表情,輕歎道:“我始終想不明白,如瑤小姐為何要參與進來?如瑤小姐,我再給你一次機會,希望你能夠告訴我真相。
” 如瑤明月突然笑了,笑容中不再是妩媚風情,反倒帶了分高傲:“秋長風,你無疑是個很可怕又聰明的對手。
可是,你顯然也不知道,對于我們來說,可能沒有你們所說的道,但我們有些時候,有些事情是到死也不會說的!”雪未住,她雙手托琴,已直起了腰。
秋長風凝望如瑤明月的神色和動作,臉色又開始發白:“你想動手?” 如瑤明月隻回答了一個字:“是。
”她貝齒輕咬紅唇,紅唇上帶着奪人心魄的顔色。
秋長風目光如海,緩緩道:“你不肯說出原因,很顯然,這個原因比阻撓我朝天子出兵還要重要了。
究竟是什麼事情,我可以想象……” 話未完,如瑤明月已變色。
她蓦地發現,就算她什麼都不說,秋長風竟然也能從對話中推斷出太多的事情,若再說下去,隻怕她會洩露更多的秘密。
她一直沒有出手,但二人交鋒顯然從對話時就已經開始了。
她不能不出手,她怕再不出手,甚至會失去和秋長風對戰的勇氣。
如瑤明月出手撫琴。
琴雖短,卻有七弦。
七弦齊動,隻發出嗡的一聲。
琴聲蒼遠,如海上潮起月升。
天涯琴聲伴潮起,咫尺殺機在月明。
傳說中,天涯咫尺琴實為東瀛忍者部至高無上的利器。
天地間,倏然似有明月升起,照得天地皆明。
無數清輝在刹那間籠罩到了秋長風的身上,琴聲雖遠,可殺機已到了眼前。
朱棣感覺自己雖和兒子近在咫尺,卻遠在天涯。
他望着昏迷的兒子,那一刻的心是很痛的。
他多久沒有這種心痛的感覺了?原來他的心痛也和别人沒什麼兩樣。
他是君王、至高無上的天子,可天子也是人,也一樣有七情六欲。
他也會恨,也會怒,也會惱,也會痛。
他就這麼呆呆地站在兒子的床榻前,想到了很多很多。
出奇的是,他沒有想他的千秋基業,他沒有想他的北伐東征,他甚至沒有想到目前大明面臨最緊迫的危機。
他想到的事情隻是多年前的、如煙般的往事。
人是個很奇怪的動物,身體雖不能回到多年前,但思緒可以。
當思緒回到多年前的時候,甚至會比人自身回轉還要讓人感喟。
朱高煦雖對他吼、對他怒、對他不滿,但他并沒有憤怒,有的隻是深切的傷悲。
因為多年前,太祖也是這麼對他,他那時也是心中不滿和憤然,他吼過、抗争過,直至發生了靖難之役。
他太了解朱高煦的委屈。
他望着兒子,有如望着他的當年。
直到今日,他才明白太祖當時的心境…… 可為何人在很多時候,總是明白得如此之晚?就算父子之間也是這樣呢? 他是帝王。
他雖冷酷無情,看似窮兵黩武,但他知道他不能隻聽從于那些迂腐之見。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更何況百足之蟲還未死,随時都會咬他一口。
為了天下蒼生,為了江山永固,他必須如此。
可他得到了什麼? 到如今,就算他心愛的兒子都已不信任他了。
他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一個合格的君王,但清楚自己絕不是一個合格的父親。
因為他的兒子并沒有想象中的風光,無論漢王還是太子,在靖難前,都曾經做過階下囚,為了他這個父親,忍受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屈辱,他是欠着兩個兒子的。
想到朱高煦說的“那時……是信你的”話時,他心中絞痛,眼前迷離。
朱高煦眼簾微動,緩緩地睜開了眼。
他才待移開目光,不想去看父親,陡然間心頭一震,他看到了朱棣含淚的雙眼。
父親流淚了?他多長時間沒有見過父親落淚了?朱棣很少流淚,他素來隻流血。
朱
”歎口氣道:“如瑤小姐,你也是聰明人。
” 如瑤明月震駭秋長風觀察的敏銳,一時間不明白秋長風說這話是什麼意思。
她到現在才發現,秋長風每句話、每個字都不是無的放矢。
秋長風突然贊她聰明,絕非那種惺惺相惜的贊賞。
果不其然,秋長風随即道:“可你這麼聰明的人,卻做了件很不聰明的事情……”頓了片刻,秋長風緩緩道:“如今東瀛十七部雖不差,但要想和大明争鋒,還是螳臂當車——不自量力。
以如瑤小姐的聰明,當然知道惹惱我朝天子的後果,若我朝真的認真對待此事,非但東瀛十七部會被連根拔起,就算是遠在海外的東瀛,也難免被波及。
” 他說這話并非大話。
他是有底氣的,底氣就是大明有鄭和。
當年元朝鐵騎雖強,縱橫歐亞,但東征東瀛一事,卻因不了解海事而遭遇挫折。
如今的大明雖說鐵騎遠不如元朝,但若論海事,實在比元朝強過太多,明朝在海上的威風,甚至不遜于當年元朝鐵騎的雄風。
若朱棣真的下旨,讓鄭和領兵攻打東瀛,對東瀛而言,可說是滅頂之災。
如瑤明月臉色煞白,輕咬紅唇,一言不發,目光中卻露出思索之意。
秋長風觀察着如瑤明月的表情,輕歎道:“我始終想不明白,如瑤小姐為何要參與進來?如瑤小姐,我再給你一次機會,希望你能夠告訴我真相。
” 如瑤明月突然笑了,笑容中不再是妩媚風情,反倒帶了分高傲:“秋長風,你無疑是個很可怕又聰明的對手。
可是,你顯然也不知道,對于我們來說,可能沒有你們所說的道,但我們有些時候,有些事情是到死也不會說的!”雪未住,她雙手托琴,已直起了腰。
秋長風凝望如瑤明月的神色和動作,臉色又開始發白:“你想動手?” 如瑤明月隻回答了一個字:“是。
”她貝齒輕咬紅唇,紅唇上帶着奪人心魄的顔色。
秋長風目光如海,緩緩道:“你不肯說出原因,很顯然,這個原因比阻撓我朝天子出兵還要重要了。
究竟是什麼事情,我可以想象……” 話未完,如瑤明月已變色。
她蓦地發現,就算她什麼都不說,秋長風竟然也能從對話中推斷出太多的事情,若再說下去,隻怕她會洩露更多的秘密。
她一直沒有出手,但二人交鋒顯然從對話時就已經開始了。
她不能不出手,她怕再不出手,甚至會失去和秋長風對戰的勇氣。
如瑤明月出手撫琴。
琴雖短,卻有七弦。
七弦齊動,隻發出嗡的一聲。
琴聲蒼遠,如海上潮起月升。
天涯琴聲伴潮起,咫尺殺機在月明。
傳說中,天涯咫尺琴實為東瀛忍者部至高無上的利器。
天地間,倏然似有明月升起,照得天地皆明。
無數清輝在刹那間籠罩到了秋長風的身上,琴聲雖遠,可殺機已到了眼前。
朱棣感覺自己雖和兒子近在咫尺,卻遠在天涯。
他望着昏迷的兒子,那一刻的心是很痛的。
他多久沒有這種心痛的感覺了?原來他的心痛也和别人沒什麼兩樣。
他是君王、至高無上的天子,可天子也是人,也一樣有七情六欲。
他也會恨,也會怒,也會惱,也會痛。
他就這麼呆呆地站在兒子的床榻前,想到了很多很多。
出奇的是,他沒有想他的千秋基業,他沒有想他的北伐東征,他甚至沒有想到目前大明面臨最緊迫的危機。
他想到的事情隻是多年前的、如煙般的往事。
人是個很奇怪的動物,身體雖不能回到多年前,但思緒可以。
當思緒回到多年前的時候,甚至會比人自身回轉還要讓人感喟。
朱高煦雖對他吼、對他怒、對他不滿,但他并沒有憤怒,有的隻是深切的傷悲。
因為多年前,太祖也是這麼對他,他那時也是心中不滿和憤然,他吼過、抗争過,直至發生了靖難之役。
他太了解朱高煦的委屈。
他望着兒子,有如望着他的當年。
直到今日,他才明白太祖當時的心境…… 可為何人在很多時候,總是明白得如此之晚?就算父子之間也是這樣呢? 他是帝王。
他雖冷酷無情,看似窮兵黩武,但他知道他不能隻聽從于那些迂腐之見。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更何況百足之蟲還未死,随時都會咬他一口。
為了天下蒼生,為了江山永固,他必須如此。
可他得到了什麼? 到如今,就算他心愛的兒子都已不信任他了。
他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一個合格的君王,但清楚自己絕不是一個合格的父親。
因為他的兒子并沒有想象中的風光,無論漢王還是太子,在靖難前,都曾經做過階下囚,為了他這個父親,忍受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屈辱,他是欠着兩個兒子的。
想到朱高煦說的“那時……是信你的”話時,他心中絞痛,眼前迷離。
朱高煦眼簾微動,緩緩地睜開了眼。
他才待移開目光,不想去看父親,陡然間心頭一震,他看到了朱棣含淚的雙眼。
父親流淚了?他多長時間沒有見過父親落淚了?朱棣很少流淚,他素來隻流血。
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