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關燈
戰争是無意義的。

    這次努力必須在進攻俄國之前作出,以便确保我國西部後方,的安全。

    這次失敗對德國說來當然是一出悲劇,我們因此注定要在兩條戰線上進行這場災難性的世界大戰。

    可是這對英國說來卻更加悲慘,曆史家們對此卻認識得特别遲緩。

     德國參加這次戰争畢竟喪失不了什麼,英國則不然,在一九三九年它是世界頭等強國。

    它盡管赢得了勝利,但戰争的結果使它失去了環球帝國的稱号,版圖縮小到國内數島。

    如果魔式襲擊迫使它在一九四○年就與德國媾和,那末帝國幾乎肯定仍然屬它所有,因此很難理解為什麼它認為進行英國戰役的時刻竟會是它的“黃金時代”。

    它的飛行員們表現得勇猛善戰,與他們德國的異族兄弟一樣。

    然而英國卻放棄了與 一個新興的大陸強國聯合起來繼續充當世界霸主的最後機會,反而與布爾什維克結盟去打垮這個強國——這個在歐洲足以對抗野蠻亞洲的最後堡壘。

    其結果使它淪為美國的一個衰老而虛弱的衛星國。

     這一災難是沉湎幹空想的冒險家丘吉爾的唯一傑作。

    在此以前,人民還未曾授予他最高職位。

    丘吉爾認為自己扮演了聖喬治的角色,把世界從這條可怕的德國蛟龍口中拯救出來。

    對于宣傳這個神話,他的文筆和口才是綽綽有餘的。

    他自己也一直相信這一點。

    英國人也始終相信這一神話,以緻失去他們的帝國,直到最後覺悟過來,才不再投票選他。

     希特勒與英國 希特勒最不願意與英國交戰。

    我個人可以對此作證。

    但無此必要,因為他那本大肆誇張、自我宣揚的《我的奮鬥》一書中已經寫得很清楚了。

    我在一次參謀部的會議上看見了他的面孔,那天正好是英國從戰略上對波蘭提出瘋狂保證的日子。

    九月三日,在總理府的走廊上,由于偶然的機會,我又看到了那張面孔。

    那一天,與裡賓特洛甫的保證相反,英國開始進軍了。

    那次我看到一張沮喪的面孔。

    如果不把阿道夫-希特勒這件事牢記在心,我們不可能理解一九四○年所發生的事件,因為從戰争開始直到結束,德國的戰略、德國的 戰術和德國的外交政策都無非是這個人物的個人意志的表現。

     世界曆史人物在登上舞台時還從來沒有人如此明确地宣告過自己的目的和計劃。

    比較起來,亞曆山大、查理十二以 及拿破侖都不過是順應時勢,逢場作戲而已。

    希特勒卻在《我的奮鬥》中用煽動性的語言大言不慚地寫到一旦他自己當權之後将要做的事;而他在統治的十二年中也确實照辦了。

    他寫道,德國政策的核心在于占領俄國領土。

    這一企圖是第二次大戰的關鍵,是德國軍隊的唯一目标。

    他還寫道,在試圖攻占俄國之前,必須首先打垮我們的世代仇敵法國。

     希特勒在《我的奮鬥》中談到英國時,贊揚了這個民族的勇敢、傳統的聰明智慧以及出色的帝國統治。

    他指出,德國的最大目标在于建立一個北歐種族大聯盟,英國在其中保持其海上帝國的地位,而德國,作為它的對等合作者,必須在大陸稱霸,并且向東方提出新的領土要求。

     希特勒從未放棄這一觀點。

    當丘吉爾拒絕了他的多次和平建議之後,他老羞成怒,并将他的滿腔怒火發洩到歐洲的猶太人身上,他認為英國的猶太人左右了丘吉爾缺乏理性的政策。

    希特勒幾乎到自殺的最後一刻,還希望英國會醒悟過來,願意按照唯一明智的辦法安排世界,不緻把半個世界讓給布爾什維克,另一半讓給拜金主義的美國,象現在我們必須生存于其中的世界這樣。

     正是這些原因導緻鷹式襲擊的失敗,使我們來到英國海岸,面對着驚慌失措的英國,苦無結束戰争的行動計劃;征服英國的不現實的海獅計劃,在作了精心考慮和代價高昂的準備之後,又全盤落空,其奧妙也在這裡。

    總之,這次大舉入侵沒有成功,因為希特勒實在無意與英國交戰,我們的軍隊也多少覺察到這一點。

     空戰 這次戰役分為幾個階段。

    德國空軍首先襲擊船隻,企圖誘使英國在英吉利海峽上空作戰。

    英國皇家空軍不願意為保護船隻而出擊。

    戈林于是轟炸英國的戰鬥機基地。

    這樣一來,英國戰鬥機被迫起飛。

    戈林在予以痛擊之後,一方面由于希特勒的慫恿,另一方面也由于英國對我國平民的無理轟炸,便派遣轟炸機到瓦哈拉海去轟炸倫敦和其他重要城市,想借此激起人民廢黜丘吉爾,提出媾和。

    希特勒七月十九日的演講,盡管帶着恫吓的口氣,卻提出了異常慷慨大度的條件。

    但這一切都徒勞無益,十月的雨和霧使天空罩上了層層灰幕。

    英國戰役就此結束,甚至結束得很體面,英國元氣大傷,但仍舊英勇地堅持下去。

     多數軍事作家因為我們在英國上空“戰敗”,至今譴責戈林。

    這樣就上了丘吉爾的圈套,輕信了丘吉爾捏造的關于德國空軍被擊敗的神話。

    至于德國輝煌的空軍隻能打個平局,我認為應該由戈林負責。

    這裡對于武裝力量進行專橫的政治控制,也和黃色方案裡的情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