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水牢救遲

關燈
沐瑩走在路上,孤單寂寞,邊走邊想近期武林中發生之事。

    丐幫石幫主被殺,蒼岩山福慶寺僧被殺……都在誣陷他。

    這究竟是什麼?假教主說要殺他,是因為他是他們稱霸武林的障礙。

    假教主是不是這個陰謀的最高策劃者呢?他怎麼也想不出頭緒。

     他走的餓了,就入市鎮,身上還有散碎銀子,買些食品、打些酒上路,他本來是不嗜酒的,現在行旅孤單,心情寂寞,也感到“醉鄉路達宜常至,他處不堪行”了。

     一日,他從市鎮買了些酒菜、面餅帶入一個林中,他在林邊自斟自飲。

    他舉目四望,天低四野,不見行旅。

    萬籁俱寂,隻有略帶寒意的清風入林,發出呼呼響聲。

    人逢寂寞易思親。

    父母已亡,想也不來,就索性不想。

    他想起了現存的親人。

    入他思想的是懷方姐,碧蓮妹,還有潘彬彬和藍少華,特别想念的是藍少華。

    這些姑娘都如花朵掉進過他人生的長河。

    可是現在,這些花朵,沒一朵伴他流駛。

    他也想到了武先生和唐振坤,這兩個他已視親人的長輩,也死的死,離的離了。

    現在天地空曠,身邊親友皆無,凄然情緒,怎樣也難排遣。

    他邊喝着酒,忽然想起範仲淹的一首小詞《蘇幕遮-碧雲天》。

    這首詞寫的情景雖和他此時此地不同,但也覺得作者寫這首詞時和他此時的心情是相同的。

    他的情感受這首詞的陶冶更凄涼。

    他邊飲酒,不禁吟道: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縷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沐瑩吟罷,正要喝酒。

    忽然一棵大樹上,一陣哈哈大笑。

    笑罷朗聲道:“我道是誰,有興在此亂哼叽,攪我和尚酣睡,原來是沐公子。

    ”說罷從樹上跳下-個大和尚,往沐瑩走來,正是悟性。

     悟性見了沐瑩,也如見了親人,歡喜異常,向沐瑩飛撲過來。

    他到沐瑩處,走過一道溝,他邁過溝正往前跑,忽然溝裡跳出一人,一伸手把悟性的腿拽住。

    悟性身高體壯,内力充沛,猶如風馳電掣向前急奔,有人跳起來,一伸手就把他拽住,而且令他一動也不能動,這人的武功必須高出他很多倍。

     沐瑩向這人看去,隻見這入三十多歲,沉毅、英俊,右手抱寒光閃閃的劍,望着他們威然而立,讓人一見生寒。

    沐瑩抱拳道:“閣下何人,敝友得罪,請原諒。

    ” 悟性大怒,回轉頭瞪着大眼叫道:“你這鳥人,為何不講理,扯住灑家做什麼?” 那人嗔着臉不語,抱劍的手伸了一指,指了指自己的臉。

     沐瑩和悟性齊往那人臉上看去,隻見他臉上有一縷塵土。

    沐瑩立即明白:他臉上的土,是悟性方才跑時帶上去的。

    做為悟性的朋友,沐瑩探感歉意,可是悟性仍愣愣地不知怎麼回事,瞪着眼睛道:“你臉上粘了土。

    抓住我幹什麼?” 那人眉毛聳了聳,星眼直視悟性。

    雖然個子比悟性小,看悟性須仰視。

    但明眸盯着悟性,看得悟性毛骨悚然,将眼避開。

     沐瑩道:“閣下請放手。

    我的朋友魯莽,在下代他向閣下賠禮?” 那人放了手,冷冷而立。

    悟性從來沒被人克制過。

    被那人放開後,轉過身揮拳就打。

    那人冷冷立定,觑着悟性,紋絲不動,等到悟性的醉拳打到胸前,一出手就把他的手捏住。

    悟性想擺脫,可是那人手指如鉗,捏緊了他,他怎麼抖手,也擺脫不開。

    急得紅了臉,瞪着眼大叫道:“快放手!再不放手,我要罵了……” 那人臉色冷冷,仍手如鐵鉗,握着悟性的手不放。

     悟性大怒,忍着疼罵道:“好個狗娘養的,為何抓灑家、打灑家!你是啞巴、聾子嗎?為何不開口講理?你有理你就和灑家講!” 那人面現怒容,手下加力,悟性疼得挨不住了,裂着嘴“哎呀!哎呀”喊疼。

     沐瑩也有些發怒,道:“閣下到底為什麼?!有道理請講嘛!在下已對閣下道過歉了,怎麼還為難敝友?” 那人不理林瑩,仍臉帶愠怒,冷面看着悟性,手指未松,悟性仍疼痛不止。

     沐怒道:“閣下再不放開敝友,再下可要得罪了!” 那人冷冷,不理沐瑩。

     沐瑩大怒,出手如電,直抓那人左肩肩井穴。

    那人冷笑,似對沐瑩不屑一顧。

    眼看就要抓上那人肩井,那人松了悟性,左肩向往一扭,右手刷就是一劍,劍是那麼快,一道寒光,斬向沐瑩手指。

    沐瑩一驚,抽身後躍,一身冷汗津出。

    不由大怒道:“好不通情理!”“嗆啷”抽出寶劍恨罵道:“你……你……不可理喻……不可理喻!” 那人這時,才冷冷地啟了啟唇,從嘴裡吐出兩個字:“是的。

    ”又抱着劍,面對沐瑩。

    悟性手中無劍,飛身從樹上折了個粗樹枝,向那人擊去。

    那人不動,待悟性的樹枝觸了皮膚,才劍如電閃,“刷刷”幾劍,把悟性的樹枝一截一截削光。

     悟性大怒,手持着一截短木棍欲上去拼命,被沐瑩一把拉住。

     沐瑩道:“大師父,你别動,我去和他講理。

    ” 那人“哼!”地一聲,又抱劍怒立,面冷如鐵。

     沐瑩走到他面前:“閣下不聾不啞,不講道理,是自持武功,硬充豪強嗎?” 那人冷冷,嘴裡迸出了幾個字:“恐怕硬充豪強的不是在下!” 沐瑩問:“此話怎講?” 那人道:“為什麼惹了人不道歉?” 沐瑩道:“在下不是已經道過歉了嗎?” 那人道,“惹人的是閣下嗎?” 悟性大怒:“哼!什麼叫道歉!?讓我道歉比強摁牛頭喝水還不易!”說罷對那人叉腰而立。

     那人不語,又上來抓悟性,被沐瑩出手攔住。

    沐瑩面現怒容道:“朋友之事,就是在下之事。

    朋友錯了,我代朋友道歉,有人欺負朋友,在下也不袖手。

    如果閣下罷手,咱們各自走路,如果還要糾纏,就沖在下來吧!” 那人揚了揚眉:“好!”出手就是一劍。

    劍快得如光如影,讓人眩目。

     沐瑩也出劍還擊,揮劍快逾電閃。

     二人以快劍對快劍戰在一起。

    隻見兩個劍的光幢忽進忽退,倏合倏分,不見使劍之人。

    悟性在旁邊看着,驚得目瞪口呆。

    一會兒,沐瑩和那人幾個跳躍,互相攻避,悟性眼花缭亂,已不知兩個光幢之中,各是誰了,他隻愣愣地看着。

    這個光幢裡出現了精彩劍術,他喝一聲彩,那個光幢中出現了精彩劍術,他叫一聲好。

    兩個光幢均異彩疊出,他就不斷地喝彩和鼓掌,分不清他在贊誰了。

     誰也無法計算二人鬥戰了多少招兒。

    大約戰了一個時辰吧,雙方猶軒轾難分,二人正戰得激烈,忽然戰團外,悟性外又一個人喝彩道:“好!二位好劍法!”喝彩之人,白衫巾,是一個英俊潇灑青年。

    沐瑩邊戰鬥,向外偷眼看,認出是楊逢春。

    可是他認出了楊逢春,卻顧不得打招呼。

    因為對手的劍,實在精妙,稍一疏神,就有險象。

     沐瑩認出了楊逢春,楊逢春卻看不清劍裡的人是誰。

    他想:“二人這樣戰法,戰得時間長了,必定有人受傷,我要阻住他們。

    ”主意打定,“刷”的聲抽出劍,一抖手腕,顫起數點寒星,接着長劍疾舞,如同紫電盤空,銀光瀉地,劍的光網形成一個光幢,把他罩在中間。

    這個光幢點點推進,插入了沐瑩和那人的兩個光幢之間,硬把他們隔開,這才大喝道:“二位請住手!” 沐瑩停手。

    那人見沐瑩停手,也停手。

     楊逢春看了看沐瑩道:“原來是沐兄弟,你為什麼與這位兄台激戰?” 沐瑩道:“楊兄請問他吧,我以為确實沒有格鬥的理由。

    ” 楊逢春對那人道:“閣下好精妙的劍法,請問閣下,為什麼與這位沐少俠格鬥?” 那人抱劍而立,鐵面不語。

     楊逢春道:“閣下,我在問你話。

    請問,為什麼争鬥,沒什麼難言之隐吧?” 那人仍抱劍而立,冷冷道:“難言之隐倒沒有,隻是你不該問。

    ” 楊逢春愕然:“閣下言之差矣。

    事情總有個是非曲直,我問問何妨?” 那人一指悟性道:“是非曲直,隻有我們二人講!請不要逞能管事。

    ” 楊逢春和沐瑩相觑默然,齊看悟性。

    悟性愣愣道:“和我講好哇!不就是我從你躺的地方跑了一下,你就愣拽住我不放嗎?是你曲,我直。

    ” 那人不說話,舉手照悟性就打,悟性躲過。

    悟性雖憨,但并不傻,他看見那人方才與沐瑩比劍,他知道戰不過那人,不敢與之動手,指着那人道:“你……你為什麼打我,你打我就更曲了!” 那人仍出拳打悟性:“曲不曲我自己心裡知道。

    ” 悟性又躲過道:“你知道就好,認錯吧!你打了我,我不在乎,隻要以後别裝橫橫兒打人就好!” 那人冷冷道:“少費話!你把土踢到我臉上,認不認錯?” 悟性道:“不。

    我沒有錯,認什麼?誰看見我把土踢在你臉上?”悟性這歪話,還真弄得那人一時無話說。

    他想:“對呀,他把土踢在自己臉上,誰人看見?看見之人有,就是和我比劍的那少年。

    可那少年是大和尚的朋友,他能說真話嗎?”那人正在想,忽聽沐瑩道:“我朋友把土踢在你臉上,我證明。

    ”沐瑩看着那人,“但我已替他陪過禮了。

    還要怎樣?殺人也不過頭點地嘛……” 那人仍冷冷,不說話。

     沐瑩逼視着那人問:“為什不言語,理曲了嗎?若感到理曲了,就罷手。

    ” 那人“哼!”了一聲道:“我說過,大和尚不道歉,我說什麼也不罷手。

    ” 悟性道:“我沒挨住你的身體,向你道什麼歉?” 楊逢春對悟性道:“大師父,這你就不對了,你既踢了人家一臉土,理應道歉的。

    ” 悟性怒望着楊逢春道:“你這個人也是狗逮耗子,太愛管閑事了!你走你的路,這裡沒你的事!” 楊逢春對悟性道:“大師父說話為什麼這麼不客氣?事情總得分是非曲直,既然曲在你,認個錯是應該的。

    ” 悟性道:“他還打了我,為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