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濟南分舵
關燈
小
中
大
武先生和沐瑩走到街道的盡頭,找了個小店住下。
吃過了飯,二人在客房裡喝茶。
“瑩兒,這一路上我使的都是你家的公孫越女劍法。
”喝着茶,武先生對沐瑩道:“你看這種劍法威力如何?” 沐瑩喜道:“伯父,我已經看出了,它真是好大的威力,能壓倒一切劍法。
” 武先生道:“我也是初使這種劍法,有些招數使得潛力未能全部發揮。
你父親研練多年,每一招一式,都使得精到毫巅,出神入化,變化層生,所以天下無敵。
” 沐瑩道:“伯父,此劍法真能使得每招盡活,招法似有似無嗎?” 武先生道:“我不是給你講過嶽武穆對陣法的議論嗎?劍法、刀法、拳法……都是‘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的,武當派的創派祖師張三峰在談劍時就說過:‘死招式,不如活招式;活招式,不如無招式’,這話很對。
死招式易防易破,活招式不易防也不易破。
但活招式也能防,而無招式卻不能防。
劍使到最高境界,是劍招在有無之間,劍法的演進也是如此。
由一招一式,變為一招兩式、三式,又進而到一招多式。
一招多式,就近于招式有無之間了。
再将各劍招兒使得兩招之間如同天球一體、毫無間隙,就更近于招式在有無之間了。
你父親的劍術就已屆這個境界。
” 沐瑩道:“今天李文謙使的也是沐家劍法,他使不出威力,自然是因為劍招太死了?” 武先生點頭。
沐瑩擔心地問:“那麼,搶我家劍譜之人,若将此劍法練到我父親那樣的境界,我豈不是報仇無望了?” 武先生道:“這就要看你家劍法,落在了什麼人手裡?你父親是号稱詩、書、劍三絕的。
這就是說,他的武學造詣是得助于文學造詣深。
他精讀了天下好詩,廣覽天下好字,然後以詩意入劍法,以筆勢佐劍術。
他編的那劍譜多處是以古詩代口訣,或以草書代圖解的。
一本劍譜裡夾七夾八是詩、是字,非得文學造詣很深的人,是很難讀懂的。
特别是,你父親編此劍譜時,是故意倒編的,得劍譜之人不知斯理,更難理出頭緒。
” 沐瑩道:“那麼這個世上,隻有伯父一人能練此劍法了?” 武先生道:“不,瑩兒,有兩人,除了我之外,還有你。
我編那本《探赜》,就是為給你,或能為你家報仇之人編的,不意天竟垂憐,鬼使神差讓你跌進那個山洞裡……” 沐瑩釋然。
又看看武先生道:“伯父,你既編了《探赜》那本書,一定記住了劍譜中每一句口訣,并對它們加了诠釋。
我的時間珍貴,伯父能不能在路上教小侄。
” 武先生點頭道:“好。
你隻記口訣和诠釋可以,但内力恢複之前,劍法卻練不得。
” 沐瑩點頭,當晚二人睡了。
第二天,武先生和沐瑩在店中吃了飯,又繼續趕路。
路上二人邊走路,武先生邊教沐瑩背誦《公孫越女劍法探赜》。
沐瑩聰明穎悟,過目成誦,走路也背,睡前也背,不幾天就背會了。
武先生和沐瑩都很愛詩詞,這劍譜裡很多句,都是詩詞,沐瑩一路背秘籍,談詩詞很有意思。
一日,他們又走進一個市鎮吃飯,一問才知道這裡已離濟南不遠。
吃過飯,二人又走。
約走了兩個時辰已到了濟南。
濟南自西漢以來曆代為郡府,元為濟南路明初又置山東中書省行轅,市内有趵突泉、大明湖、南平祠、曆下亭等名勝古迹,人煙輻辏,市井繁華。
參差十萬人家,不知丐幫濟南分舵在哪裡? 二人在通衢大街上走了一個來回,也看不出什麼端倪。
二人有些發愁。
丐幫分舵并無徽志可尋,即使有幫外人也認不出。
去問人,這種幫派會址多屬秘密,非一般人能知。
他們從頭晌午進城,到過中午還沒找到濟南分舵,正在街上發愁,見對面走來一高一矮兩個化子。
武先生靈機一動,上前道:“二位朋友請了!” 高個子道:“請了,二位有什麼事嗎?” 武先生道:“在下想向二位問一個人;有一個叫程見素的二位可認識?” 高個子打量武先生後問道:“老先生認識程見素嗎?” 武先生道:“和程見素可算故舊,隻是丐幫的濟南分舵,在下從未來過。
” 高個子道:“既是程分舵主的朋友,請跟我來吧!”說完,他對矮個叫化子耳語了一陣,那矮個叫化子離開他走了。
他用眼向武先生和沐瑩打個招呼,然後折進一個胡同。
走到胡同的盡頭,又拐向西,走了約四十丈;到了一個座北向南的大院前停住。
武先生見四下無人,對那領路的叫化子道:“朋友,丐幫是江湖第一大幫派,為何堂堂一個丐幫分舵,竟設在如此隐秘處?” 那叫化子四顧無人,俯近他們低聲道:“丐幫的确是江湖第一大門派,但是近年,有一股惡勢力與我們作對,情況并不景氣。
” 武先生低聲問道:“為什麼呢?” 那叫化子低聲道:“丐幫曆來都是傾向朝廷的,當然
吃過了飯,二人在客房裡喝茶。
“瑩兒,這一路上我使的都是你家的公孫越女劍法。
”喝着茶,武先生對沐瑩道:“你看這種劍法威力如何?” 沐瑩喜道:“伯父,我已經看出了,它真是好大的威力,能壓倒一切劍法。
” 武先生道:“我也是初使這種劍法,有些招數使得潛力未能全部發揮。
你父親研練多年,每一招一式,都使得精到毫巅,出神入化,變化層生,所以天下無敵。
” 沐瑩道:“伯父,此劍法真能使得每招盡活,招法似有似無嗎?” 武先生道:“我不是給你講過嶽武穆對陣法的議論嗎?劍法、刀法、拳法……都是‘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的,武當派的創派祖師張三峰在談劍時就說過:‘死招式,不如活招式;活招式,不如無招式’,這話很對。
死招式易防易破,活招式不易防也不易破。
但活招式也能防,而無招式卻不能防。
劍使到最高境界,是劍招在有無之間,劍法的演進也是如此。
由一招一式,變為一招兩式、三式,又進而到一招多式。
一招多式,就近于招式有無之間了。
再将各劍招兒使得兩招之間如同天球一體、毫無間隙,就更近于招式在有無之間了。
你父親的劍術就已屆這個境界。
” 沐瑩道:“今天李文謙使的也是沐家劍法,他使不出威力,自然是因為劍招太死了?” 武先生點頭。
沐瑩擔心地問:“那麼,搶我家劍譜之人,若将此劍法練到我父親那樣的境界,我豈不是報仇無望了?” 武先生道:“這就要看你家劍法,落在了什麼人手裡?你父親是号稱詩、書、劍三絕的。
這就是說,他的武學造詣是得助于文學造詣深。
他精讀了天下好詩,廣覽天下好字,然後以詩意入劍法,以筆勢佐劍術。
他編的那劍譜多處是以古詩代口訣,或以草書代圖解的。
一本劍譜裡夾七夾八是詩、是字,非得文學造詣很深的人,是很難讀懂的。
特别是,你父親編此劍譜時,是故意倒編的,得劍譜之人不知斯理,更難理出頭緒。
” 沐瑩道:“那麼這個世上,隻有伯父一人能練此劍法了?” 武先生道:“不,瑩兒,有兩人,除了我之外,還有你。
我編那本《探赜》,就是為給你,或能為你家報仇之人編的,不意天竟垂憐,鬼使神差讓你跌進那個山洞裡……” 沐瑩釋然。
又看看武先生道:“伯父,你既編了《探赜》那本書,一定記住了劍譜中每一句口訣,并對它們加了诠釋。
我的時間珍貴,伯父能不能在路上教小侄。
” 武先生點頭道:“好。
你隻記口訣和诠釋可以,但内力恢複之前,劍法卻練不得。
” 沐瑩點頭,當晚二人睡了。
第二天,武先生和沐瑩在店中吃了飯,又繼續趕路。
路上二人邊走路,武先生邊教沐瑩背誦《公孫越女劍法探赜》。
沐瑩聰明穎悟,過目成誦,走路也背,睡前也背,不幾天就背會了。
武先生和沐瑩都很愛詩詞,這劍譜裡很多句,都是詩詞,沐瑩一路背秘籍,談詩詞很有意思。
一日,他們又走進一個市鎮吃飯,一問才知道這裡已離濟南不遠。
吃過飯,二人又走。
約走了兩個時辰已到了濟南。
濟南自西漢以來曆代為郡府,元為濟南路明初又置山東中書省行轅,市内有趵突泉、大明湖、南平祠、曆下亭等名勝古迹,人煙輻辏,市井繁華。
參差十萬人家,不知丐幫濟南分舵在哪裡? 二人在通衢大街上走了一個來回,也看不出什麼端倪。
二人有些發愁。
丐幫分舵并無徽志可尋,即使有幫外人也認不出。
去問人,這種幫派會址多屬秘密,非一般人能知。
他們從頭晌午進城,到過中午還沒找到濟南分舵,正在街上發愁,見對面走來一高一矮兩個化子。
武先生靈機一動,上前道:“二位朋友請了!” 高個子道:“請了,二位有什麼事嗎?” 武先生道:“在下想向二位問一個人;有一個叫程見素的二位可認識?” 高個子打量武先生後問道:“老先生認識程見素嗎?” 武先生道:“和程見素可算故舊,隻是丐幫的濟南分舵,在下從未來過。
” 高個子道:“既是程分舵主的朋友,請跟我來吧!”說完,他對矮個叫化子耳語了一陣,那矮個叫化子離開他走了。
他用眼向武先生和沐瑩打個招呼,然後折進一個胡同。
走到胡同的盡頭,又拐向西,走了約四十丈;到了一個座北向南的大院前停住。
武先生見四下無人,對那領路的叫化子道:“朋友,丐幫是江湖第一大幫派,為何堂堂一個丐幫分舵,竟設在如此隐秘處?” 那叫化子四顧無人,俯近他們低聲道:“丐幫的确是江湖第一大門派,但是近年,有一股惡勢力與我們作對,情況并不景氣。
” 武先生低聲問道:“為什麼呢?” 那叫化子低聲道:“丐幫曆來都是傾向朝廷的,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