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囚仙石窟
關燈
小
中
大
趙長山命侍衛用黑布蒙了沐瑩和懷方的眼,把他們扶到車上,押了車,驅馬而去。
沐瑩和懷方都失了武功,躺在車上,被車裁去。
沐瑩想,要帶我們到哪裡去呢?是燕王朱棣住的燕京呢,還是京師金陵?但他馬上又把後一個去處否了。
他想,絕對不能去南京,宋棣正在北京修建皇宮,準備明年遷都,他并不在南京住。
那麼是帶我們去燕王府嗎?也不可能,看樣子林大兆等鷹爪子并不想立即殺懷方姐,帶他們去燕王府見朱棣做什麼?況且朱棣要的隻是懷方一人,帶他們二人同去做什麼?他實在想不開,覺得鷹爪子們把他們帶到兩個地方都不對。
想不開也就不想了,反正命運不能自己掌握,想也沒用。
大約走了半天一夜的時間,車停住了,兩個宮廷侍衛解下了蒙在沐瑩和懷方臉止的黑布。
他們一看,車停在一個小山腳下的一個院前。
這個院子,雖然沒有高大的宮殿,但房屋整齊、全新。
幾個宮廷侍衛讓沐瑩和懷方下車。
沐瑩和懷方下了車,被帶進院裡,又帶他們往深處走去。
最後被帶進一個兩間一明的大屋裡。
屋裡紫檀木後的太師椅上,坐着一個夾嘴尖鼻的黑黃臉老頭。
他黃髭須,連眼睛也有些發黃,坐在桌後讓人有冷冰冰的感覺。
趙常山給這人施禮,道:“孫總管!林大總管讓把他們囚在囚仙石窟!” 孫總管打量了沐瑩和懷方一眼,冷冷地道:“把他們帶進去吧!” 趙常山答應“是!”,帶他們掀開門簾進了裡屋。
裡屋空蕩蕩,隻有一個方桌擺在中間。
趙長山挪了那方桌,腳用力一踏屋地的一塊磚,便聽得屋地一陣“軋軋”響,原來放方桌的地方出現一個洞口。
趙常山帶沐瑩和懷方到洞口邊。
洞口邊,靠裡邊那道磚縫鑲着三塊小石子。
磚縫是灰藍色的。
三塊小石子也是灰藍色的。
趙常山在每塊小石子上踏了一腳,然後命令押沐瑩和懷方的宮廷侍衛道:“押他們進窟!” 押沐瑩和懷方的宮廷侍衛,用手指着洞口對沐瑩、懷方道:“進洞吧!”說罷,縮進洞口。
沐瑩無奈,看了懷方一眼,走進洞口。
沐瑩走進洞口,發覺腳是踏在平石上。
發現裡邊有光亮,眼向下看,見石砌的洞壁上,一個凹處,嵌了一盞燈,燈光微弱,僅能看清兩三丈内的石磴道路。
他往下走了幾磴,身子全進了洞裡。
一回頭,見洞口四周裝了二十幾個機弩,每個機弩上都裝着箭。
看了這情形,心不由得一緊,他想,這個設計地洞的人好聰明,這機關設得好巧妙。
不知道機關的人,隻要走近洞口,一踏上機關,就衆弩齊發、多箭穿身,立刻斃命。
順斜下的石階,沿路洞壁都有燈。
因貪看洞口的機關,腳步稍停,領路的宮廷侍衛站在三四丈外一道門前招呼他,他隻得快走幾步,走到門前。
隻見領路的那宮廷侍衛,用腳一下踏嵌在門口正中的一塊黑色小石,兩扇鐵門立刻“吱呀”一聲閃開,裡邊閃出一道光亮。
領路的那宮廷侍衛一回頭:“照我的走法!”他踏着嵌在門口旁一塊白石走進去。
沐瑩也這樣走進。
進了這道門,沐瑩隻見門裡上方有燈,燈後懸着一塊兒大木匾,木匾上镌了三個字形右怪、但又讓人認出的大黑字:‘納命來!’沐瑩不由心一抖,驚看兩旁,隻見兩旁各隐着一個真人大小的木雕夜叉。
兩個夜叉,都立在磙闆上,角頂紅發、青面獠牙,惡狠狠地睜着銅鈴怪眼.挺着鋼叉相向。
他想,隻要不知機關的人走過,踏中機關,磙闆一滾,兩邊木夜叉的鋼叉,便會同時從邊叉在身上!他不禁毛骨竦然。
領路的大内侍衛在門裡拐彎,折向右方。
沐瑩不用等他再招呼,緊跟着他往裡走。
走了約有三四丈,前面又有一門。
領路的那大内侍衛又站在門前等沐瑩、懷方。
他們都到了那侍衛跟前。
隻見那領路侍衛,用手用力一點門上一個蘑菇頭鐵釘,門便“吱呀呀”退進一邊牆壁。
領路侍衛又說:“還是照我的走法走!”說完踏着一黑一白兩塊小石頭進門。
沐瑩照樣跟着進去,他知道這道門裡也定有機關,進門後就上下左右察看,隻見門裡左右磙闆各有一個木雕持槍武土;門上懸着三口明晃晃的大鍘刀。
鍘刀的刀背,均用一個鐵抓抓着,一動機關,左右兩邊的武士,就會挺槍突刺,門上的鐵抓齊松,三口鍘刀會同時落下,神仙也難以躲過。
沐瑩又跟着領路的大内侍衛往前走。
他想,前面一定還有門,還不知又有什麼機關。
想不到過了這道門,卻往左拐,左階轉而向上,越升越高。
走了十餘丈,到了一個去處,是一個沒有出口的山洞。
山洞裡,别有一番天地。
裡面燈火輝煌。
靠一面有兩間石屋,屋前擺着石桌、石凳。
石屋的門開着,從外面就看到屋裡有粗陋的床,床上鋪着草,屋壁上挂着本質刀劍。
三個大内侍衛把他們送進這個石洞後,從原路退回去,封了一道道鐵門。
沐瑩他們就知道沒有好去處,現在把他們囚禁在這樣一個幽密的地方,反而覺得很安定。
他們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隻能随遇而安了。
“懷方姐,”他們在石凳上坐下後,沐瑩關切地說,“你太憔悴了,一定受了很多苦!” 懷方眼含淚答道:“我的命是注定了,該罹這災殃!原來就不該‘揀’這條命,現在因為我,反而讓師父、師伯等差點遭難,累得弟弟陪我受囹圄之苦……” 沐瑩道:“懷方姐,莫難過,弟弟也是命該如此。
師父、師伯和清甯等師姊妹都很關心你.你要保重。
” 懷方哭道:“我是釜中魚,籠中雀,待死之身,師父她們白為我操心了!林大兆等鷹爪子不定何時就殺我,向朱棣那狗皇帝讨好。
” 沐瑩安慰她道:“懷方姐,師父她們出去了,一定還會想法來救咱,弟弟也要想方設法救你出去……” 懷方道:“瑩弟弟,看了這洞裡的機關,我們還不清楚?她們多少人來救咱也是于事無補的。
此時我倒擔心師父她們來救咱。
唉!像我這樣的人,無家無親,了無牽挂,生亦何歡,死亦何悲,所憾方家大仇未雪,師父深恩未報,弟弟也處此險境讓我不放心……但我們無回天之力,人家要我死,我隻得放懷一切。
如果師父她們再因救我而遭難,豈不叫我死後心也難安嗎?!至于弟弟,便更不要為我贽心冒險了……你還看不出嗎?要救我伏着萬分危險……” 沐瑩道:“姐姐,我們是親姐弟,沐瑩的命也是你救的,你就不要說怕我如何如何的話了。
我估計,我不演示沐家劍法,不說出家傳劍法的口訣,他們是暫時不會殺我們的,我們要在這段時間裡想出辦法,逃出去。
現在我們是真正的相倚為命了。
” 懷方情不自禁地抱住沐瑩:“我死前能有弟弟相伴,死能和弟弟在一起,也是姐姐的一個安慰。
可是,弟弟,說實在話,外邊的人要救我們是很不容易的。
我們的武功既失,更難逃出此洞!……就是逃出此洞,我們的武功已失,報仇無望,活着還有何意味?!而且……而且,姐姐告訴你,服了林大兆的毒藥,藥性發作之時,是有很大痛苦的……”懷方說列林大兆的毒藥憂容滿面,雖然說得輕描淡寫,但從她的表情,也可知她經受過此藥如何的折磨! 沐瑩恨罵:“鷹爪孫們,都是些無人性的東西!我倘能……唉!我今生倘能出去,恢複武功,一定殺他們個死無遺類!” 二人相同的命運,相同的心情,沐瑩罵罷,二人相抱痛哭。
哭了一陣,沐瑩道:“方姐,我們别哭,現在還沒到絕望的時候,我們去查查四周,看有無出去的洞口。
” 懷方是從心裡喜歡沐瑩的。
沐瑩肯舍死來救她,更讓她感激,她的心和沐瑩更貼近了一層。
她本來已心如死灰,但為了安慰沐瑩,她拭了拭淚,跟着沐瑩去查看石洞。
二人自有鐵門的那一面開始查,查得非常仔細,連每一個石縫都用手摸過,用尖石劃過。
這一面沒發現有松動的石塊,又按正轉方向查它的右面。
這面的石壁也砌縫嚴合。
再右的一面,是山坡鑿的石壁,更是天衣無縫。
再右轉,剩了最後的那面,沐瑩仍是檢查得仔細如前。
隻是為他自己,他倒不這樣認真檢查,現在懷方姐囚在這裡,為報答懷方姐,他有願望把她救出去。
懷方已經失望了,他仍認真檢查着。
他仔細摳每一道縫,敲每一塊石。
可是最後一面也檢查完了,什麼異常地方也沒發現。
他失望地歎了一口氣。
若不是怕他的頹唐情緒,使懷方姐更心如死灰,他真想頹然靠牆坐下。
他沒坐下,又擡眼查看洞頂。
洞頂是無數個石砌拱券拼成的圓形屋頂,洞頂的中心,有一個見方的孔。
孔中往下垂着一盞油燈。
這個孔高離洞底四五丈,無論多麼高的輕功,也休想從孔中竄出去。
他不禁失望地望着洞頂,呆然而立。
他覺得自己沒能為救懷方盡到責任。
懷方知道沐瑩是因不能救她而痛苦失望,拉住他的手,安慰道:“瑩弟,别難過,咱們聽天由命吧,别找了。
” 沐瑩點頭,懷方拉着沐瑩回到石屋前的石凳上坐了。
二人默然,一時誰也找不出話說。
不知過了多久,忽聽洞頂一聲鈴響,二人一齊擡頭,見洞頂的油燈系上去,當油燈又系下時,燈下面多了一個桶。
二人進前去看,桶裡坐着筐,筐上放着飯菜,筐下盛着清水。
沐瑩道:“方姐,這大概是給咱們的飯菜了,咱們吃!” 懷方道:“吃!”她盛了一碗飯遞給沐瑩,自己也端了一碗飯,“瑩弟,咱們吃!”自己卻眼含淚吃不下。
懷方從落入鷹爪孫手裡,就知道自己絕無生還,現在又被囚在這樣的地方,更無生望。
若不是為伴沐瑩,她就自絕。
為了安慰沐瑩,她才強裝着要吃,可是飯吃到口裡,卻吃不下。
沐瑩見懷方不吃,吃了一些,就放下。
二人又回到石凳上默然而坐。
沐瑩想:“大丈夫立世,生則生,死則死,不應該作兒女态。
我沉默不浯,姐姐的心裡不是更痛苦嗎?”于是他強找話題道:“方姐,我出生在武術世家,對朝廷的事情是不聞不問的,姐姐,先伯祖既是卷入建文帝與朱棣帝位之争而緻禍的,姐姐是否聽過人對兩者之評論?” 懷方道:“小時候我當然什麼也不知,長大後師父才告訴我身世。
我曾聽過丐幫石幫主與師父閑談論及二人。
石幫主誇建文帝仁孝,斥朱棣暴戾跋扈,姐姐以為石幫主的評論很中肯。
” 沐瑩問:“姐姐怎知石幫主對二人的評價中肯?” 懷方道:“我聽說建文帝幼有孝名,父病晝夜陪侍,因不願擔殺叔名而放朱棣。
他性溫厚不喜揚露,也心懷萬民,曾作一首《詠月》詩,内有兩句是:‘雖然隐落江湖裡,也有清光照九州’,這是以詩自喻。
而朱棣率強兵圍攻皇宮,逼死建文帝,篡位後慘殺反他的大臣十數個。
大明諸忠于建文之臣,割舌、磔體,慘毒之刑,無所不用其極,而且族誅十數家,還不足見其殘忍暴戾嗎?” 沐瑩道:“姐姐,先伯祖忠直清标,萬世欽風,可對于建文帝和永樂帝,人們可就論法不一了,有人說建文帝仁孝,他為帝為萬民之福,有人說建文帝寬仁不治,他為帝為萬民之禍。
當然這部是仁者之仁智者見智的說法,但認真想,第二種說法,也不是全無道理。
” 懷方道:“弟弟所言差矣。
弟弟這洋說,豈不是說建文不宜為帝,朱棣反宜為帝!這不是唐突西子而刻畫無鹽嗎?朱棣不顧萬民塗炭發動奪權之戰是不仁;逼死建文帝是不義;臣奪君位是不禮;篡位後大誅忠建文之臣,是不智;勢敗時答應退回藩鎮,口血未幹,盡忘前盟是不信。
這樣五常懼失之人,怎能當皇帝呢?” 沐瑩道:“弟弟聽人說,一個皇帝的好壞,主要看其對社稷、對蒼生有沒有好處。
建文帝孺弱,不忍嚴律,不隻嚣頑之徒不能
沐瑩和懷方都失了武功,躺在車上,被車裁去。
沐瑩想,要帶我們到哪裡去呢?是燕王朱棣住的燕京呢,還是京師金陵?但他馬上又把後一個去處否了。
他想,絕對不能去南京,宋棣正在北京修建皇宮,準備明年遷都,他并不在南京住。
那麼是帶我們去燕王府嗎?也不可能,看樣子林大兆等鷹爪子并不想立即殺懷方姐,帶他們去燕王府見朱棣做什麼?況且朱棣要的隻是懷方一人,帶他們二人同去做什麼?他實在想不開,覺得鷹爪子們把他們帶到兩個地方都不對。
想不開也就不想了,反正命運不能自己掌握,想也沒用。
大約走了半天一夜的時間,車停住了,兩個宮廷侍衛解下了蒙在沐瑩和懷方臉止的黑布。
他們一看,車停在一個小山腳下的一個院前。
這個院子,雖然沒有高大的宮殿,但房屋整齊、全新。
幾個宮廷侍衛讓沐瑩和懷方下車。
沐瑩和懷方下了車,被帶進院裡,又帶他們往深處走去。
最後被帶進一個兩間一明的大屋裡。
屋裡紫檀木後的太師椅上,坐着一個夾嘴尖鼻的黑黃臉老頭。
他黃髭須,連眼睛也有些發黃,坐在桌後讓人有冷冰冰的感覺。
趙常山給這人施禮,道:“孫總管!林大總管讓把他們囚在囚仙石窟!” 孫總管打量了沐瑩和懷方一眼,冷冷地道:“把他們帶進去吧!” 趙常山答應“是!”,帶他們掀開門簾進了裡屋。
裡屋空蕩蕩,隻有一個方桌擺在中間。
趙長山挪了那方桌,腳用力一踏屋地的一塊磚,便聽得屋地一陣“軋軋”響,原來放方桌的地方出現一個洞口。
趙常山帶沐瑩和懷方到洞口邊。
洞口邊,靠裡邊那道磚縫鑲着三塊小石子。
磚縫是灰藍色的。
三塊小石子也是灰藍色的。
趙常山在每塊小石子上踏了一腳,然後命令押沐瑩和懷方的宮廷侍衛道:“押他們進窟!” 押沐瑩和懷方的宮廷侍衛,用手指着洞口對沐瑩、懷方道:“進洞吧!”說罷,縮進洞口。
沐瑩無奈,看了懷方一眼,走進洞口。
沐瑩走進洞口,發覺腳是踏在平石上。
發現裡邊有光亮,眼向下看,見石砌的洞壁上,一個凹處,嵌了一盞燈,燈光微弱,僅能看清兩三丈内的石磴道路。
他往下走了幾磴,身子全進了洞裡。
一回頭,見洞口四周裝了二十幾個機弩,每個機弩上都裝着箭。
看了這情形,心不由得一緊,他想,這個設計地洞的人好聰明,這機關設得好巧妙。
不知道機關的人,隻要走近洞口,一踏上機關,就衆弩齊發、多箭穿身,立刻斃命。
順斜下的石階,沿路洞壁都有燈。
因貪看洞口的機關,腳步稍停,領路的宮廷侍衛站在三四丈外一道門前招呼他,他隻得快走幾步,走到門前。
隻見領路的那宮廷侍衛,用腳一下踏嵌在門口正中的一塊黑色小石,兩扇鐵門立刻“吱呀”一聲閃開,裡邊閃出一道光亮。
領路的那宮廷侍衛一回頭:“照我的走法!”他踏着嵌在門口旁一塊白石走進去。
沐瑩也這樣走進。
進了這道門,沐瑩隻見門裡上方有燈,燈後懸着一塊兒大木匾,木匾上镌了三個字形右怪、但又讓人認出的大黑字:‘納命來!’沐瑩不由心一抖,驚看兩旁,隻見兩旁各隐着一個真人大小的木雕夜叉。
兩個夜叉,都立在磙闆上,角頂紅發、青面獠牙,惡狠狠地睜着銅鈴怪眼.挺着鋼叉相向。
他想,隻要不知機關的人走過,踏中機關,磙闆一滾,兩邊木夜叉的鋼叉,便會同時從邊叉在身上!他不禁毛骨竦然。
領路的大内侍衛在門裡拐彎,折向右方。
沐瑩不用等他再招呼,緊跟着他往裡走。
走了約有三四丈,前面又有一門。
領路的那大内侍衛又站在門前等沐瑩、懷方。
他們都到了那侍衛跟前。
隻見那領路侍衛,用手用力一點門上一個蘑菇頭鐵釘,門便“吱呀呀”退進一邊牆壁。
領路侍衛又說:“還是照我的走法走!”說完踏着一黑一白兩塊小石頭進門。
沐瑩照樣跟着進去,他知道這道門裡也定有機關,進門後就上下左右察看,隻見門裡左右磙闆各有一個木雕持槍武土;門上懸着三口明晃晃的大鍘刀。
鍘刀的刀背,均用一個鐵抓抓着,一動機關,左右兩邊的武士,就會挺槍突刺,門上的鐵抓齊松,三口鍘刀會同時落下,神仙也難以躲過。
沐瑩又跟着領路的大内侍衛往前走。
他想,前面一定還有門,還不知又有什麼機關。
想不到過了這道門,卻往左拐,左階轉而向上,越升越高。
走了十餘丈,到了一個去處,是一個沒有出口的山洞。
山洞裡,别有一番天地。
裡面燈火輝煌。
靠一面有兩間石屋,屋前擺着石桌、石凳。
石屋的門開着,從外面就看到屋裡有粗陋的床,床上鋪着草,屋壁上挂着本質刀劍。
三個大内侍衛把他們送進這個石洞後,從原路退回去,封了一道道鐵門。
沐瑩他們就知道沒有好去處,現在把他們囚禁在這樣一個幽密的地方,反而覺得很安定。
他們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隻能随遇而安了。
“懷方姐,”他們在石凳上坐下後,沐瑩關切地說,“你太憔悴了,一定受了很多苦!” 懷方眼含淚答道:“我的命是注定了,該罹這災殃!原來就不該‘揀’這條命,現在因為我,反而讓師父、師伯等差點遭難,累得弟弟陪我受囹圄之苦……” 沐瑩道:“懷方姐,莫難過,弟弟也是命該如此。
師父、師伯和清甯等師姊妹都很關心你.你要保重。
” 懷方哭道:“我是釜中魚,籠中雀,待死之身,師父她們白為我操心了!林大兆等鷹爪子不定何時就殺我,向朱棣那狗皇帝讨好。
” 沐瑩安慰她道:“懷方姐,師父她們出去了,一定還會想法來救咱,弟弟也要想方設法救你出去……” 懷方道:“瑩弟弟,看了這洞裡的機關,我們還不清楚?她們多少人來救咱也是于事無補的。
此時我倒擔心師父她們來救咱。
唉!像我這樣的人,無家無親,了無牽挂,生亦何歡,死亦何悲,所憾方家大仇未雪,師父深恩未報,弟弟也處此險境讓我不放心……但我們無回天之力,人家要我死,我隻得放懷一切。
如果師父她們再因救我而遭難,豈不叫我死後心也難安嗎?!至于弟弟,便更不要為我贽心冒險了……你還看不出嗎?要救我伏着萬分危險……” 沐瑩道:“姐姐,我們是親姐弟,沐瑩的命也是你救的,你就不要說怕我如何如何的話了。
我估計,我不演示沐家劍法,不說出家傳劍法的口訣,他們是暫時不會殺我們的,我們要在這段時間裡想出辦法,逃出去。
現在我們是真正的相倚為命了。
” 懷方情不自禁地抱住沐瑩:“我死前能有弟弟相伴,死能和弟弟在一起,也是姐姐的一個安慰。
可是,弟弟,說實在話,外邊的人要救我們是很不容易的。
我們的武功既失,更難逃出此洞!……就是逃出此洞,我們的武功已失,報仇無望,活着還有何意味?!而且……而且,姐姐告訴你,服了林大兆的毒藥,藥性發作之時,是有很大痛苦的……”懷方說列林大兆的毒藥憂容滿面,雖然說得輕描淡寫,但從她的表情,也可知她經受過此藥如何的折磨! 沐瑩恨罵:“鷹爪孫們,都是些無人性的東西!我倘能……唉!我今生倘能出去,恢複武功,一定殺他們個死無遺類!” 二人相同的命運,相同的心情,沐瑩罵罷,二人相抱痛哭。
哭了一陣,沐瑩道:“方姐,我們别哭,現在還沒到絕望的時候,我們去查查四周,看有無出去的洞口。
” 懷方是從心裡喜歡沐瑩的。
沐瑩肯舍死來救她,更讓她感激,她的心和沐瑩更貼近了一層。
她本來已心如死灰,但為了安慰沐瑩,她拭了拭淚,跟着沐瑩去查看石洞。
二人自有鐵門的那一面開始查,查得非常仔細,連每一個石縫都用手摸過,用尖石劃過。
這一面沒發現有松動的石塊,又按正轉方向查它的右面。
這面的石壁也砌縫嚴合。
再右的一面,是山坡鑿的石壁,更是天衣無縫。
再右轉,剩了最後的那面,沐瑩仍是檢查得仔細如前。
隻是為他自己,他倒不這樣認真檢查,現在懷方姐囚在這裡,為報答懷方姐,他有願望把她救出去。
懷方已經失望了,他仍認真檢查着。
他仔細摳每一道縫,敲每一塊石。
可是最後一面也檢查完了,什麼異常地方也沒發現。
他失望地歎了一口氣。
若不是怕他的頹唐情緒,使懷方姐更心如死灰,他真想頹然靠牆坐下。
他沒坐下,又擡眼查看洞頂。
洞頂是無數個石砌拱券拼成的圓形屋頂,洞頂的中心,有一個見方的孔。
孔中往下垂着一盞油燈。
這個孔高離洞底四五丈,無論多麼高的輕功,也休想從孔中竄出去。
他不禁失望地望着洞頂,呆然而立。
他覺得自己沒能為救懷方盡到責任。
懷方知道沐瑩是因不能救她而痛苦失望,拉住他的手,安慰道:“瑩弟,别難過,咱們聽天由命吧,别找了。
” 沐瑩點頭,懷方拉着沐瑩回到石屋前的石凳上坐了。
二人默然,一時誰也找不出話說。
不知過了多久,忽聽洞頂一聲鈴響,二人一齊擡頭,見洞頂的油燈系上去,當油燈又系下時,燈下面多了一個桶。
二人進前去看,桶裡坐着筐,筐上放着飯菜,筐下盛着清水。
沐瑩道:“方姐,這大概是給咱們的飯菜了,咱們吃!” 懷方道:“吃!”她盛了一碗飯遞給沐瑩,自己也端了一碗飯,“瑩弟,咱們吃!”自己卻眼含淚吃不下。
懷方從落入鷹爪孫手裡,就知道自己絕無生還,現在又被囚在這樣的地方,更無生望。
若不是為伴沐瑩,她就自絕。
為了安慰沐瑩,她才強裝着要吃,可是飯吃到口裡,卻吃不下。
沐瑩見懷方不吃,吃了一些,就放下。
二人又回到石凳上默然而坐。
沐瑩想:“大丈夫立世,生則生,死則死,不應該作兒女态。
我沉默不浯,姐姐的心裡不是更痛苦嗎?”于是他強找話題道:“方姐,我出生在武術世家,對朝廷的事情是不聞不問的,姐姐,先伯祖既是卷入建文帝與朱棣帝位之争而緻禍的,姐姐是否聽過人對兩者之評論?” 懷方道:“小時候我當然什麼也不知,長大後師父才告訴我身世。
我曾聽過丐幫石幫主與師父閑談論及二人。
石幫主誇建文帝仁孝,斥朱棣暴戾跋扈,姐姐以為石幫主的評論很中肯。
” 沐瑩問:“姐姐怎知石幫主對二人的評價中肯?” 懷方道:“我聽說建文帝幼有孝名,父病晝夜陪侍,因不願擔殺叔名而放朱棣。
他性溫厚不喜揚露,也心懷萬民,曾作一首《詠月》詩,内有兩句是:‘雖然隐落江湖裡,也有清光照九州’,這是以詩自喻。
而朱棣率強兵圍攻皇宮,逼死建文帝,篡位後慘殺反他的大臣十數個。
大明諸忠于建文之臣,割舌、磔體,慘毒之刑,無所不用其極,而且族誅十數家,還不足見其殘忍暴戾嗎?” 沐瑩道:“姐姐,先伯祖忠直清标,萬世欽風,可對于建文帝和永樂帝,人們可就論法不一了,有人說建文帝仁孝,他為帝為萬民之福,有人說建文帝寬仁不治,他為帝為萬民之禍。
當然這部是仁者之仁智者見智的說法,但認真想,第二種說法,也不是全無道理。
” 懷方道:“弟弟所言差矣。
弟弟這洋說,豈不是說建文不宜為帝,朱棣反宜為帝!這不是唐突西子而刻畫無鹽嗎?朱棣不顧萬民塗炭發動奪權之戰是不仁;逼死建文帝是不義;臣奪君位是不禮;篡位後大誅忠建文之臣,是不智;勢敗時答應退回藩鎮,口血未幹,盡忘前盟是不信。
這樣五常懼失之人,怎能當皇帝呢?” 沐瑩道:“弟弟聽人說,一個皇帝的好壞,主要看其對社稷、對蒼生有沒有好處。
建文帝孺弱,不忍嚴律,不隻嚣頑之徒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