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折 衰蘭送客鹹陽道 天若有情天亦老
關燈
小
中
大
一
大唐天寶十四載(公元755年)八月
洛陽東北郊,邙山之麓。
怡然穿過楓林往宗之的墓走去,秋風吹動她衣衫,麻衣如雪,綽約如仙。
清心寡欲的生活使這二十五歲的女子看起來仍像十五六的少女一樣。
她斜靠着墓碑,手指溫柔地劃過石碑,刻着他名字的地方因為經常摩挲的緣故,比其他部分都光潤。
哥哥,今天我去洛水邊上的故城了,當時我坐過的石階、我靠過的石柱都還在。
那時候我才四歲吧,可我清清楚楚地記得你朝我走過來的樣子。
你穿過廢墟,穿過荒煙蔓草走來,那麼年輕,充滿了力量。
你抱着我離開故城衰敗的宮殿,你的味道像橙花一樣清爽,你的體溫像冬天的太陽,溫暖卻不炙人。
她的臉頰緊貼着墓碑,嘴角噙笑,淚水卻濕了石痕。
這些我都清清楚楚地記得,卻碰不到你的一片衣角。
我在草原上走來走去,卻再也找不到當年的獵場。
你是在哪裡拉開那匹驚馬的?那些金子似的草望也望不到邊,耀得我眼睛都花了。
我隻是想找到你倒下來的地方,在你曾經躺過的地方躺一躺而已。
她像個小女孩似的痛哭失聲。
姑姑。
阿隼出現在她身後,掌住她的肩。
宗之死時,他還是個男孩,現在卻已長成少年,十六歲,正是宗之從馬蹄下救出怡然的年齡。
這幾年,與其說是怡然照顧他,不如說是他照顧怡然。
怡然哭得咽喉灼熱,心痛欲裂,喘不過氣來。
思念的痛楚沒有因為時間而轉淡,而是在成倍數地增長。
阿隼哭着求道:姑姑,求你别哭了。
淚眼朦胧中,依稀見到當年的宗之。
怡然緊拉着他的手,一聲一聲叫得蕩氣回腸,哥哥,哥哥,哥哥她已經說不出别的話來。
我是阿隼! 她虛脫地枕着他手臂,清醒了些。
好了,哥哥,阿隼長得跟你當年一般大了,我算完成你的托付了吧?我現在可以來陪你了,和你安安靜靜地睡在這裡。
她聲音輕柔,臉上的興奮和渴慕卻讓阿隼不寒而栗。
對于宗之的思念,已經到了極限;生存的無聊無趣無意義,也已經到了極限。
不!姑姑,我不準你死! 遠處,李白和妻子宗夫人看着這一幕,不自禁地為他們難過。
宗夫人眼圈紅紅地,公主和崔五都是至情至性的人。
他們的感情,恐怕是不能被世人理解的吧。
宗夫人是個虔誠的道教徒,與怡然交往頗深,了解她和宗之的情事。
你一定要勸公主離開,她已經在這裡守了四年了,如果再不走,她也許真會李白打了個寒噤。
李白走到怡然跟前,解下背上的包袱,公主,這是上次對你說過的,宗之的琴。
怡然雙手接過來,想着它曾放在他膝上,被他的手撫過,不由心痛神馳。
她慢慢解開來,試着撥動琴弦。
那斷斷續續不成調的《幽蘭》讓人聽着就覺鼻酸。
哥哥,我還是彈不好,怎麼辦啊?她眼中根本就沒有其他人,隻想着當年他教她彈琴時的情景,這話她當年也問過,隻是他已經無法再回答她了。
她的眼淚又沖出了眼眶,濕了琴弦,濕了琴旁的詩箋。
淚水化開了墨迹,像那些已被人忘卻而她仍記憶真切的往事。
詩是李白寫的,《憶崔郎中宗之遊南陽遺吾孔子琴撫之潸然感舊》:昔在南陽城,惟餐獨山蕨。
憶與崔宗之,白水弄素月。
時過菊潭上,縱酒無休歇。
泛此黃金花,頹然清歌發。
一朝摧玉樹,生死殊飄忽。
留我孔子琴,琴存人已沒。
誰傳《廣陵散》,但哭邙山骨。
泉戶何時明?長歸狐兔窟。
二 大唐天寶十四載(公元755年)十二月 天寶十四載十一月初九,安祿山于範陽(今北京)起兵,安史之亂爆發。
叛軍一路南下,勢如破竹,大唐守軍血沃千裡,卻不堪胡騎一擊。
十二月初二,叛軍渡黃河。
十二月初五,破陳留(今開封)。
十二月初八,取荥陽(今鄭州)。
十二月十二日,洛陽淪陷。
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胡族鐵騎便踏破了中原的繁華夢。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來,那氣象萬千的黃金時代從此一去不回頭。
洛陽東郊楓林山莊。
怡然看着密使送來的信,一雙手簌簌發抖。
叛軍已經攻破荥陽了!阿隼,你馬上收拾行李回長安,一刻也耽誤不得了。
姑姑走,我就走。
别跟我談條件,我說什麼就是什麼。
她握緊拳頭,啊,我要是跟父王和哥哥一起死在那個輝煌的時代就好了,勝于面對
怡然穿過楓林往宗之的墓走去,秋風吹動她衣衫,麻衣如雪,綽約如仙。
清心寡欲的生活使這二十五歲的女子看起來仍像十五六的少女一樣。
她斜靠着墓碑,手指溫柔地劃過石碑,刻着他名字的地方因為經常摩挲的緣故,比其他部分都光潤。
哥哥,今天我去洛水邊上的故城了,當時我坐過的石階、我靠過的石柱都還在。
那時候我才四歲吧,可我清清楚楚地記得你朝我走過來的樣子。
你穿過廢墟,穿過荒煙蔓草走來,那麼年輕,充滿了力量。
你抱着我離開故城衰敗的宮殿,你的味道像橙花一樣清爽,你的體溫像冬天的太陽,溫暖卻不炙人。
她的臉頰緊貼着墓碑,嘴角噙笑,淚水卻濕了石痕。
這些我都清清楚楚地記得,卻碰不到你的一片衣角。
我在草原上走來走去,卻再也找不到當年的獵場。
你是在哪裡拉開那匹驚馬的?那些金子似的草望也望不到邊,耀得我眼睛都花了。
我隻是想找到你倒下來的地方,在你曾經躺過的地方躺一躺而已。
她像個小女孩似的痛哭失聲。
姑姑。
阿隼出現在她身後,掌住她的肩。
宗之死時,他還是個男孩,現在卻已長成少年,十六歲,正是宗之從馬蹄下救出怡然的年齡。
這幾年,與其說是怡然照顧他,不如說是他照顧怡然。
怡然哭得咽喉灼熱,心痛欲裂,喘不過氣來。
思念的痛楚沒有因為時間而轉淡,而是在成倍數地增長。
阿隼哭着求道:姑姑,求你别哭了。
淚眼朦胧中,依稀見到當年的宗之。
怡然緊拉着他的手,一聲一聲叫得蕩氣回腸,哥哥,哥哥,哥哥她已經說不出别的話來。
我是阿隼! 她虛脫地枕着他手臂,清醒了些。
好了,哥哥,阿隼長得跟你當年一般大了,我算完成你的托付了吧?我現在可以來陪你了,和你安安靜靜地睡在這裡。
她聲音輕柔,臉上的興奮和渴慕卻讓阿隼不寒而栗。
對于宗之的思念,已經到了極限;生存的無聊無趣無意義,也已經到了極限。
不!姑姑,我不準你死! 遠處,李白和妻子宗夫人看着這一幕,不自禁地為他們難過。
宗夫人眼圈紅紅地,公主和崔五都是至情至性的人。
他們的感情,恐怕是不能被世人理解的吧。
宗夫人是個虔誠的道教徒,與怡然交往頗深,了解她和宗之的情事。
你一定要勸公主離開,她已經在這裡守了四年了,如果再不走,她也許真會李白打了個寒噤。
李白走到怡然跟前,解下背上的包袱,公主,這是上次對你說過的,宗之的琴。
怡然雙手接過來,想着它曾放在他膝上,被他的手撫過,不由心痛神馳。
她慢慢解開來,試着撥動琴弦。
那斷斷續續不成調的《幽蘭》讓人聽着就覺鼻酸。
哥哥,我還是彈不好,怎麼辦啊?她眼中根本就沒有其他人,隻想着當年他教她彈琴時的情景,這話她當年也問過,隻是他已經無法再回答她了。
她的眼淚又沖出了眼眶,濕了琴弦,濕了琴旁的詩箋。
淚水化開了墨迹,像那些已被人忘卻而她仍記憶真切的往事。
詩是李白寫的,《憶崔郎中宗之遊南陽遺吾孔子琴撫之潸然感舊》:昔在南陽城,惟餐獨山蕨。
憶與崔宗之,白水弄素月。
時過菊潭上,縱酒無休歇。
泛此黃金花,頹然清歌發。
一朝摧玉樹,生死殊飄忽。
留我孔子琴,琴存人已沒。
誰傳《廣陵散》,但哭邙山骨。
泉戶何時明?長歸狐兔窟。
二 大唐天寶十四載(公元755年)十二月 天寶十四載十一月初九,安祿山于範陽(今北京)起兵,安史之亂爆發。
叛軍一路南下,勢如破竹,大唐守軍血沃千裡,卻不堪胡騎一擊。
十二月初二,叛軍渡黃河。
十二月初五,破陳留(今開封)。
十二月初八,取荥陽(今鄭州)。
十二月十二日,洛陽淪陷。
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胡族鐵騎便踏破了中原的繁華夢。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來,那氣象萬千的黃金時代從此一去不回頭。
洛陽東郊楓林山莊。
怡然看着密使送來的信,一雙手簌簌發抖。
叛軍已經攻破荥陽了!阿隼,你馬上收拾行李回長安,一刻也耽誤不得了。
姑姑走,我就走。
别跟我談條件,我說什麼就是什麼。
她握緊拳頭,啊,我要是跟父王和哥哥一起死在那個輝煌的時代就好了,勝于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