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折 桃花流水窅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間
關燈
小
中
大
短那麼小,皇帝比劃着,經常坐在朕膝上玩兒。
皇帝有三十個兒子,二十九個女兒,孫子孫女更有幾百個,卻從沒一個孩子能逾越他攝人的威儀,真正地親近過他的心,除了他的侄孫女怡然。
怡然垂下眼睛,我才不想長大呢,要是永遠那麼小就好了。
馬上就要嫁人了,還說這種孩子話。
三爺爺,我不想嫁人,您一定要幫我。
除了您,再也沒人能幫我了。
她的聲音在空氣裡顫動,祈求之意溢于言表。
阿九不喜歡盧淇?那不要勉強,朕的阿九當然得嫁一個稱心如意的郎君。
不關十二哥的事。
我隻是不想嫁人。
怡然的眼睛裡浮起濛濛霧氣,我喜歡現在這樣,很舒服很自在。
我不敢想象跟另外一個人在一起過日子,會變成什麼樣?吃飯要對着他,睡覺要在一起她的眼淚一顆顆掉下來,總之我就是不嫁。
皇帝望着怡然,是剛打花苞的青澀年齡啊!他真愛這純淨的孩子。
小阿九,你人長大了,心還像個孩子。
朕很為難啊,畢竟婚姻是出于父母之命,就算朕是皇帝,也不能幹涉過分。
三爺爺,這一點都不為難,隻要您下诏恩準我出家就成了。
我做了女冠,誰還能勉強我嫁人呢?女冠就是女道士。
唐朝盛行道教,公主中有很多出家的。
皇帝正色道:阿九,出家不是兒戲,你要想清楚啊。
我想得很清楚。
怡然淚沒擦幹就笑了,爺爺您别罵我不虔誠,我現在不想嫁人所以出家了,若是有一天還俗就可以了。
瞧她把那麼出格的事說得輕輕松松。
皇帝大笑,你這小滑頭,朕不罵你,朕要幫你達成心願。
怡然心花怒放地,爺爺! 如果說此前皇帝心中還有芥蒂,此刻已經煙消雲散。
他不必要再問怡然,而怡然也不必要解釋。
三天後,因誣告罪流放嶺南的韋川離開了京城。
與此同時,皇帝的诏書到了汝陽王府。
合府的人又驚又喜,驚的是公主用了這麼激烈的手段來拒絕婚姻,喜的是一直籠罩着家族的謀反疑雲終于散盡。
皇帝賜給怡然一大堆精美的法衣法器以及崇仁坊的一座道觀,既然是出家修道,表面文章不可不做。
二 怡然坐在西窗下,捧一杯湖州紫筍,聽宗之彈奏《幽蘭操》。
《幽蘭》是南朝舊曲,清空幽遠,通過琴音來表現靜谧之美。
往日宗之彈來,總覺寂寞難遣、郁結難消,今天卻充滿喜悅之意。
一曲既終,怡然問:哥哥好久都沒這麼高興了,為什麼? 宗之微笑道:因為你戴道冠穿道服的樣子實在太可愛了。
哥哥怡然欲言又止。
午後的陽光映着她的臉,染上了一層薄薄的淡金色。
宗之恍惚地望着她,等她說話。
其實,十二哥是很好的人,要是嫁給他的話,會安安穩穩的,直到變成一個有福氣的老夫人。
父王和媽媽也是這樣想的吧,隻不過我就願意像現在這麼着,不想改變。
宗之懂她的意思。
她活在自己的天地中,茶韻書香,飛花流雲不歡迎另一個人介入。
情窦未開的她,根本沒有與人相知相戀、相伴一生的沖動。
宗之悲哀地想:誰來開啟她的心扉,誰能牽着她的手走出來呢?十七歲時的宗之愛上了楊玉環,這場愚蠢的單戀占據了他整個心靈,葬送了他一生幸福。
因為玉環,他視天下女子為塵土,他無可無不可地娶了芷。
天知道,他本來有足夠的時間等怡然長大,有最好的機會娶她為妻的。
而現在,他能做的就是什麼都不做。
媽媽為這事兒,氣得不行,哥哥你幫我勸勸她吧。
我不管什麼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嫁不嫁人,嫁什麼人,當然是由我來決斷。
阿九想嫁什麼樣的人呢? 不知道啊。
或者,要像《世說》裡的荀奉倩一樣吧。
他那麼愛他妻子,因為妻子發燒,就在冬天的院子裡把自己凍得冷冰冰的來給她降溫。
妻子死了,他思念成疾,很快也随她而去。
劉義慶說這叫惑溺,我卻希望我的丈夫也這樣惑溺,隻愛我一個,永遠不納妾。
她聳聳肩,要我和一幫女人圍着一個男人轉,那是不可能的。
她公然說出藐視多妻制的話來。
宗之竟然嫉妒她那個不存在的丈夫。
阿九,我愛你之深,勝過荀奉倩百倍千倍。
話到了嘴邊又咽回去。
怡然靠着茶幾,以手支頤,他應該是什麼樣呢?嗯,要像宗之哥哥一樣。
哎呀,哥哥,我要是嫁給你的話,一點擔心一點煩惱都沒有,我就不害怕了。
她不是在說愛情,而是在說一種理想、一種标準。
叮的一聲,琴弦斷了,鮮血像桃花一樣開放在古琴上,他卻不覺得痛。
哥哥你生氣了?我真的是這樣想啊。
她惶然。
對她的憐惜壓過了自己的傷痛,使本想沖出門痛飲一場痛哭一場的宗之隻是微笑着,說:怎麼會生你的氣?是我不小心。
青城大步走進門來。
伊絲曼驚叫一聲,目瞪口呆。
他笑嘻嘻地看着她,伊絲曼,下巴要掉下來了。
伊絲曼差點咬着自己舌頭。
你什麼時候出家做了道士? 在她出家做了女冠以後。
伊絲曼突然明白,這個人是不會再回頭了。
她的悲哀在一次次打擊後已清淡如水。
哼,你是甯肯她出家,不願她出嫁吧。
青城笑道:那是當然。
這少年恐怕是最不像道士的道士了,他意氣風發地站在那兒,把昨日的絕望換成了明日的希望。
皇帝有三十個兒子,二十九個女兒,孫子孫女更有幾百個,卻從沒一個孩子能逾越他攝人的威儀,真正地親近過他的心,除了他的侄孫女怡然。
怡然垂下眼睛,我才不想長大呢,要是永遠那麼小就好了。
馬上就要嫁人了,還說這種孩子話。
三爺爺,我不想嫁人,您一定要幫我。
除了您,再也沒人能幫我了。
她的聲音在空氣裡顫動,祈求之意溢于言表。
阿九不喜歡盧淇?那不要勉強,朕的阿九當然得嫁一個稱心如意的郎君。
不關十二哥的事。
我隻是不想嫁人。
怡然的眼睛裡浮起濛濛霧氣,我喜歡現在這樣,很舒服很自在。
我不敢想象跟另外一個人在一起過日子,會變成什麼樣?吃飯要對着他,睡覺要在一起她的眼淚一顆顆掉下來,總之我就是不嫁。
皇帝望着怡然,是剛打花苞的青澀年齡啊!他真愛這純淨的孩子。
小阿九,你人長大了,心還像個孩子。
朕很為難啊,畢竟婚姻是出于父母之命,就算朕是皇帝,也不能幹涉過分。
三爺爺,這一點都不為難,隻要您下诏恩準我出家就成了。
我做了女冠,誰還能勉強我嫁人呢?女冠就是女道士。
唐朝盛行道教,公主中有很多出家的。
皇帝正色道:阿九,出家不是兒戲,你要想清楚啊。
我想得很清楚。
怡然淚沒擦幹就笑了,爺爺您别罵我不虔誠,我現在不想嫁人所以出家了,若是有一天還俗就可以了。
瞧她把那麼出格的事說得輕輕松松。
皇帝大笑,你這小滑頭,朕不罵你,朕要幫你達成心願。
怡然心花怒放地,爺爺! 如果說此前皇帝心中還有芥蒂,此刻已經煙消雲散。
他不必要再問怡然,而怡然也不必要解釋。
三天後,因誣告罪流放嶺南的韋川離開了京城。
與此同時,皇帝的诏書到了汝陽王府。
合府的人又驚又喜,驚的是公主用了這麼激烈的手段來拒絕婚姻,喜的是一直籠罩着家族的謀反疑雲終于散盡。
皇帝賜給怡然一大堆精美的法衣法器以及崇仁坊的一座道觀,既然是出家修道,表面文章不可不做。
二 怡然坐在西窗下,捧一杯湖州紫筍,聽宗之彈奏《幽蘭操》。
《幽蘭》是南朝舊曲,清空幽遠,通過琴音來表現靜谧之美。
往日宗之彈來,總覺寂寞難遣、郁結難消,今天卻充滿喜悅之意。
一曲既終,怡然問:哥哥好久都沒這麼高興了,為什麼? 宗之微笑道:因為你戴道冠穿道服的樣子實在太可愛了。
哥哥怡然欲言又止。
午後的陽光映着她的臉,染上了一層薄薄的淡金色。
宗之恍惚地望着她,等她說話。
其實,十二哥是很好的人,要是嫁給他的話,會安安穩穩的,直到變成一個有福氣的老夫人。
父王和媽媽也是這樣想的吧,隻不過我就願意像現在這麼着,不想改變。
宗之懂她的意思。
她活在自己的天地中,茶韻書香,飛花流雲不歡迎另一個人介入。
情窦未開的她,根本沒有與人相知相戀、相伴一生的沖動。
宗之悲哀地想:誰來開啟她的心扉,誰能牽着她的手走出來呢?十七歲時的宗之愛上了楊玉環,這場愚蠢的單戀占據了他整個心靈,葬送了他一生幸福。
因為玉環,他視天下女子為塵土,他無可無不可地娶了芷。
天知道,他本來有足夠的時間等怡然長大,有最好的機會娶她為妻的。
而現在,他能做的就是什麼都不做。
媽媽為這事兒,氣得不行,哥哥你幫我勸勸她吧。
我不管什麼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嫁不嫁人,嫁什麼人,當然是由我來決斷。
阿九想嫁什麼樣的人呢? 不知道啊。
或者,要像《世說》裡的荀奉倩一樣吧。
他那麼愛他妻子,因為妻子發燒,就在冬天的院子裡把自己凍得冷冰冰的來給她降溫。
妻子死了,他思念成疾,很快也随她而去。
劉義慶說這叫惑溺,我卻希望我的丈夫也這樣惑溺,隻愛我一個,永遠不納妾。
她聳聳肩,要我和一幫女人圍着一個男人轉,那是不可能的。
她公然說出藐視多妻制的話來。
宗之竟然嫉妒她那個不存在的丈夫。
阿九,我愛你之深,勝過荀奉倩百倍千倍。
話到了嘴邊又咽回去。
怡然靠着茶幾,以手支頤,他應該是什麼樣呢?嗯,要像宗之哥哥一樣。
哎呀,哥哥,我要是嫁給你的話,一點擔心一點煩惱都沒有,我就不害怕了。
她不是在說愛情,而是在說一種理想、一種标準。
叮的一聲,琴弦斷了,鮮血像桃花一樣開放在古琴上,他卻不覺得痛。
哥哥你生氣了?我真的是這樣想啊。
她惶然。
對她的憐惜壓過了自己的傷痛,使本想沖出門痛飲一場痛哭一場的宗之隻是微笑着,說:怎麼會生你的氣?是我不小心。
青城大步走進門來。
伊絲曼驚叫一聲,目瞪口呆。
他笑嘻嘻地看着她,伊絲曼,下巴要掉下來了。
伊絲曼差點咬着自己舌頭。
你什麼時候出家做了道士? 在她出家做了女冠以後。
伊絲曼突然明白,這個人是不會再回頭了。
她的悲哀在一次次打擊後已清淡如水。
哼,你是甯肯她出家,不願她出嫁吧。
青城笑道:那是當然。
這少年恐怕是最不像道士的道士了,他意氣風發地站在那兒,把昨日的絕望換成了明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