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關燈
小
中
大
最終成全了心愛之人的幸福。
當看到青城戰死的時候,心裡便是一沉,雖然我自己也常常寫悲劇,以為這是難以逃脫的結局,但仍舊免不了為阿九而唏噓。
待看到她清醒地勇敢地面對自己的責任,才真正從心裡喜歡起這個特别的女子,不枉了宗之和青城那樣好的男子為她生為她死。
因此到最後突然發現青城從天而降,真是忍不住從心底高興起來。
這種峰回路轉的歡喜是作者早有預謀,還是到最後突發了慈悲之心?總是給了讀者一個舒緩的笑意,稍釋前路一直彌散的怅惘。
喜歡阿九,喜歡青城,更喜歡宗之,他絕望的愛情,焚燒了自己,卻是為了點亮另一個人愛的希望。
(三)紅TT(七七蛇)評《青城外傳》《早晨37度2》和宗之 如果再早一些讀到這《青城傳》,或許我隻會想:如同《大明宮詞》一般的美麗故事。
但是,剛巧昨天我看到了電影《早晨37度2》(又名《巴黎野玫瑰》),所以,想法便混亂了起來,慢慢寫來,寫出多少算多少罷。
時的堅強,一步一步走出了那寬袍大袖在長廊上留過的影子。
宗之的玉樹也絕非無迹可尋。
我幾乎看見了盛顔JJ在寒冷的冬夜獨自沉浸在李少紅編制出的那夢一般的情欲糾葛中。
我們這個年代的人,不是不可悲的。
忘記了是張愛玲還是亦舒說的:我們先讀到戀愛,然後才經曆。
是啊,我們先研究了攻略,再安排好了路線,然後背起包,藏好全國通兌的銀聯卡,然後宣布去旅遊。
有什麼樂趣呢?一切盡在掌握。
我們的成長亦如是。
何曾驚豔過? 所以我們向往那個年代,那樣肆意生死,揮霍青春愛就愛到底,愛就以死來證明。
就如宗之。
宗之如玉。
玉是脆的。
每每會有人佩了玉,說:玉有靈氣,會代主人受過。
然後舉例說某某遇到某災,玉碎了,人無恙。
玉怎麼會有主人?它不過報你一份相知相惜的心。
而人卻利用了這一點。
宗之如玉。
他必會以死來反抗無愛的人生。
甯為玉碎,不為瓦全。
人生如此瑣碎委瑣。
《早晨37度2》裡的Betty說:為什麼我想要的都得不到?于是她決定毀掉自己,她無法忍受這樣的空虛,這樣的失落。
其實宗之的想法也必是如此。
愛得最激烈的人,最終會被自己的愛情壓死。
那麼多的愛,不堪重負。
如此說來,盛顔JJ加上的救命丹藥一說卻還嫌不夠幹脆。
十分紅處便化灰。
宗之愛到極處,是他自己不想要那生命,就算是金剛不壞身,又如何? 中國人的文化,永遠認真地延續着生命。
卻往往為了這一目的,将自己的生命過得委曲求全。
所以,一切的張揚自在,在中國都成了愚蠢。
這是一個提倡人們像阿Q一樣僅求活着的文化。
法國卻似乎不是,至少在《早晨37度2》裡,人們在為自己的心而活。
隻求我哭我笑,一切從心而已。
特别是現在,當我在電腦前,在中央空調的寫字樓裡,敲下這幾個字時,我是那麼想回到曾經自由的年代。
大唐是啊,那是一個人們還為自己而活的年代。
愛得痛快,死得痛快。
所以宗之,你還是死了吧,不要你這樣美麗的生命苟活于人世。
所以,盛顔JJ,你不該讓青城活着,不該讓怡然和青城結婚,然後再活下去。
但是,盛顔JJ也是中國人,我也是,我們的骨裡,血裡都紮着一個信念:活着。
(四)曉風飛翔評《青城外傳》關于文字、小說、背景 盛顔的文字是極佳的,尤其是對景物的細緻描寫。
不過,假如稍微簡潔一點,可能比較好。
這樣說吧,盛顔的文字是抒情散文式,會比較符合女孩子的口味。
至于男孩,呵呵,象我這麼有耐心看完的這怕不多。
盛顔的文字是适合變成鉛字來看,隻有慢慢看,慢慢地把自己代入那種絢麗得有點奢華的意境,才能真正懂得這種美。
當然,一定要選擇閑适的時候看,宜對花,宜對月,不宜流于庸俗。
出于對唐朝的喜歡,盛顔描寫當時風俗習慣是細緻的。
可惜這種描寫,僅僅是描寫而已。
感覺上沒有真正融入當時背景中。
開元盛世,自是繁華無比,可我在小說中感覺不到唐開元、天寶年間那種特有繁華和繁華後的隐憂。
該怎麼說呢?裡面有許多描寫,假如作為長篇小說,自然是沒有問題的。
可是作為一個中篇小說(偶的定義是十五萬字以下的就是中篇了),這些描寫顯得有點累贅。
不是不好,而且造成文章的結構不平衡,弄得大家就好象在看一片抒情散文,看得盡是不斷的景物描寫。
另外,在懸念方面,在人物沖突方面,感覺不夠吸引人。
也就是說很難吸引眼球。
不過,對于女孩子來說,這種風格應該是不錯的吧。
呵呵。
最後的總體感覺是,象看了一部《大明宮詞》
當看到青城戰死的時候,心裡便是一沉,雖然我自己也常常寫悲劇,以為這是難以逃脫的結局,但仍舊免不了為阿九而唏噓。
待看到她清醒地勇敢地面對自己的責任,才真正從心裡喜歡起這個特别的女子,不枉了宗之和青城那樣好的男子為她生為她死。
因此到最後突然發現青城從天而降,真是忍不住從心底高興起來。
這種峰回路轉的歡喜是作者早有預謀,還是到最後突發了慈悲之心?總是給了讀者一個舒緩的笑意,稍釋前路一直彌散的怅惘。
喜歡阿九,喜歡青城,更喜歡宗之,他絕望的愛情,焚燒了自己,卻是為了點亮另一個人愛的希望。
(三)紅TT(七七蛇)評《青城外傳》《早晨37度2》和宗之 如果再早一些讀到這《青城傳》,或許我隻會想:如同《大明宮詞》一般的美麗故事。
但是,剛巧昨天我看到了電影《早晨37度2》(又名《巴黎野玫瑰》),所以,想法便混亂了起來,慢慢寫來,寫出多少算多少罷。
時的堅強,一步一步走出了那寬袍大袖在長廊上留過的影子。
宗之的玉樹也絕非無迹可尋。
我幾乎看見了盛顔JJ在寒冷的冬夜獨自沉浸在李少紅編制出的那夢一般的情欲糾葛中。
我們這個年代的人,不是不可悲的。
忘記了是張愛玲還是亦舒說的:我們先讀到戀愛,然後才經曆。
是啊,我們先研究了攻略,再安排好了路線,然後背起包,藏好全國通兌的銀聯卡,然後宣布去旅遊。
有什麼樂趣呢?一切盡在掌握。
我們的成長亦如是。
何曾驚豔過? 所以我們向往那個年代,那樣肆意生死,揮霍青春愛就愛到底,愛就以死來證明。
就如宗之。
宗之如玉。
玉是脆的。
每每會有人佩了玉,說:玉有靈氣,會代主人受過。
然後舉例說某某遇到某災,玉碎了,人無恙。
玉怎麼會有主人?它不過報你一份相知相惜的心。
而人卻利用了這一點。
宗之如玉。
他必會以死來反抗無愛的人生。
甯為玉碎,不為瓦全。
人生如此瑣碎委瑣。
《早晨37度2》裡的Betty說:為什麼我想要的都得不到?于是她決定毀掉自己,她無法忍受這樣的空虛,這樣的失落。
其實宗之的想法也必是如此。
愛得最激烈的人,最終會被自己的愛情壓死。
那麼多的愛,不堪重負。
如此說來,盛顔JJ加上的救命丹藥一說卻還嫌不夠幹脆。
十分紅處便化灰。
宗之愛到極處,是他自己不想要那生命,就算是金剛不壞身,又如何? 中國人的文化,永遠認真地延續着生命。
卻往往為了這一目的,将自己的生命過得委曲求全。
所以,一切的張揚自在,在中國都成了愚蠢。
這是一個提倡人們像阿Q一樣僅求活着的文化。
法國卻似乎不是,至少在《早晨37度2》裡,人們在為自己的心而活。
隻求我哭我笑,一切從心而已。
特别是現在,當我在電腦前,在中央空調的寫字樓裡,敲下這幾個字時,我是那麼想回到曾經自由的年代。
大唐是啊,那是一個人們還為自己而活的年代。
愛得痛快,死得痛快。
所以宗之,你還是死了吧,不要你這樣美麗的生命苟活于人世。
所以,盛顔JJ,你不該讓青城活着,不該讓怡然和青城結婚,然後再活下去。
但是,盛顔JJ也是中國人,我也是,我們的骨裡,血裡都紮着一個信念:活着。
(四)曉風飛翔評《青城外傳》關于文字、小說、背景 盛顔的文字是極佳的,尤其是對景物的細緻描寫。
不過,假如稍微簡潔一點,可能比較好。
這樣說吧,盛顔的文字是抒情散文式,會比較符合女孩子的口味。
至于男孩,呵呵,象我這麼有耐心看完的這怕不多。
盛顔的文字是适合變成鉛字來看,隻有慢慢看,慢慢地把自己代入那種絢麗得有點奢華的意境,才能真正懂得這種美。
當然,一定要選擇閑适的時候看,宜對花,宜對月,不宜流于庸俗。
出于對唐朝的喜歡,盛顔描寫當時風俗習慣是細緻的。
可惜這種描寫,僅僅是描寫而已。
感覺上沒有真正融入當時背景中。
開元盛世,自是繁華無比,可我在小說中感覺不到唐開元、天寶年間那種特有繁華和繁華後的隐憂。
該怎麼說呢?裡面有許多描寫,假如作為長篇小說,自然是沒有問題的。
可是作為一個中篇小說(偶的定義是十五萬字以下的就是中篇了),這些描寫顯得有點累贅。
不是不好,而且造成文章的結構不平衡,弄得大家就好象在看一片抒情散文,看得盡是不斷的景物描寫。
另外,在懸念方面,在人物沖突方面,感覺不夠吸引人。
也就是說很難吸引眼球。
不過,對于女孩子來說,這種風格應該是不錯的吧。
呵呵。
最後的總體感覺是,象看了一部《大明宮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