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清歌如夢 春水如空
關燈
小
中
大
二十年前,江湖中人提起八百裡洞庭無不心馳神往。
隻因那時君山三醉宮是江南武林第一聖地。
洞庭派自煙霞主人沈醉開宗立派,曆五十多年,不僅武功卓絕,獨步天南,更兼行俠仗義,屢屢為各門各派排難解紛,有君子山之美譽。
沈醉座下四名弟子,人稱洞庭四仙,均屬一等一的高手,武功也各有所成。
弈仙樂子有行三,不僅弈技非凡,暗器功夫也出神入化。
二弟子沈彬是沈醉的獨子、沈瑄的父親,不隻武功高強,而且學識淵博,是名滿江南的大才子。
他尤擅治病解毒之道,救了無數江湖豪傑的性命,被武林同道譽為醫仙。
然而,就在十四年前沈醉逝世,沈彬執掌洞庭派不久,洞庭派忽遭一場大難,四大弟子花果飄零,從此一蹶不振。
那一年,沈瑄才七歲,和小夥伴們偷偷溜到湖上去玩,回來的時候,父親已在三醉宮大廳裡伏劍自戕。
後來的許多年裡,一家人都絕口不提那一幕。
但那是沈瑄一生都洗不去的記憶。
他伏在父親身上拼命呼叫,可爹爹竟然一聲也不回答,就像剛剛躺到大紅棺材裡的爺爺一樣。
周圍一大群叔叔伯伯,都像木頭一樣立着。
當晚母親吳氏就瞞了人,帶着他和剛滿四歲的小妹璎璎遠走他鄉,來到這浙西富春江畔的葫蘆灣上隐居。
再後來,母親抑郁而終,便隻剩他帶着年幼的妹妹清貧度日,相依為命。
他本來從小跟着父親練武,來到此地,母親卻沒有再教,并在臨死前諄諄告誡,終生不可習武。
對于這件事,表面上沈瑄從來淡淡不提,但心裡一直不甘:他小時武功學得很好,連祖父沈醉都贊許有加,寄以厚望。
如此半途而廢,豈不遺憾!母親死後,他便有了遠遊的念頭,期待途中能夠重新拜師學藝。
但那時璎璎尚小,無人照管,如何離得開呢?這樣不知不覺,蹉跎多年。
這葫蘆灣原是沈醉妻子陳若耶的舊居,有個藏書洞,裡頭諸子百家、三教九流無所不有,尤其所藏醫書更囊括了武林各門各派的奇毒偏方,天下沒第二處有的。
但武功秘笈卻被吳氏銷毀得一幹二淨。
沈瑄無奈之餘,把剩下的書一一讀過。
他聰穎好學,長到十幾歲時,學問見識已是不凡,醫術也精湛無雙,尤勝其父當年。
桐廬本是醫家聖地,醫藥之風極盛。
沈瑄年紀輕輕,卻已脫穎而出。
好幾回别的名醫斷言無救的病人,都被他妙手回春。
加上他為人謙虛寬厚,有求必應,在周圍百姓看來,簡直就是桐君老人再世。
于是在富春江兩岸,漸漸傳開了小神醫之名。
轉眼間離秀甯來到葫蘆灣已過數天。
這日,沈瑄帶璎璎去鎮上拜訪陳睿笈,陳秀才卻不在。
兄妹倆随意盤桓,看看天色漸晚,尋入一個小飯館坐下。
忽然,璎璎一驚,低聲說:哥哥你快看,那四個人。
沈瑄一回頭,隻見四個着天青短袍的人坐在左近一張桌旁,神色鄭重。
其中一兩個看上去甚是面熟。
璎璎道:這幾個人和那天殺了樂叔叔的天台派壞人穿着一樣的衣服,一定是來找同夥的。
麻煩來啦!沈瑄道:你先回去告訴阿秀姐姐。
璎璎輕輕走開,沈瑄暗自盤算如何打探他們的行蹤。
可那四人卻隻是低頭喝悶酒,并不交談。
好容易喝完酒出門去,沈瑄悄悄跟上。
天已黑了,他一生從未做過這潛行之事。
這時仗着夜色,小心翼翼遠遠跟着那四個大漢,居然未被發現。
路越走越荒,眼見出了城,快到湖邊了,前面卻橫過一道土牆。
四個大漢展開輕功,一躍而過,沈瑄卻傻了眼。
他提起腳步,沿着土牆足足跑了七十丈,終于找到一扇小門。
外面正是富春江岸。
沈瑄向河灘望去,并沒有刀劍相搏之迹,心下疑惑,又向前奔了幾步,仍是一個人影也無。
一陣夜風從湖面上冷冷吹來。
沈瑄一凜,猛然看見河灘那邊空曠處,橫了幾個黑影。
正是那四個大漢!隻見他們仰面朝天,并排躺着,手上空空,竟連兵刃也不曾拔出,顯然是遭了暗算。
沈瑄拉過一具尚溫的屍體,找了半天也沒找到傷處。
月光照亮死人蒼白的臉,臉上滿是驚懼。
沈瑄連忙找起泥地上的腳印來。
奇怪的是,除了他自己和四個死者,竟是沒人來過這裡。
月朗星稀,寒鴉孤鳴,沈瑄望着冷冷的湖水,心裡一片茫然。
這時,湖中悠悠傳來一縷洞箫。
先是缥缥缈缈,捉摸不定,随後慢慢地清晰起來。
那曲調至清至靈,超凡絕塵,饒是沈瑄精通音律,竟從不知世間還有這樣的箫曲。
一如清泉飛瀑從石梁間濺落,又如朝岚暮霭在深谷中缭繞。
嘩啦一聲水響,蘆葦叢中劃出一隻小舟,順着水流漸漸漂去。
霧霭沉沉,看不清吹奏者的面容,隻見一個黑影一動不動坐在船頭。
槳聲遠過,小舟也慢慢看不見了。
洞箫聲卻似乎久久在湖上漂蕩,明月蘆花,水天一色。
你知道這幾個
隻因那時君山三醉宮是江南武林第一聖地。
洞庭派自煙霞主人沈醉開宗立派,曆五十多年,不僅武功卓絕,獨步天南,更兼行俠仗義,屢屢為各門各派排難解紛,有君子山之美譽。
沈醉座下四名弟子,人稱洞庭四仙,均屬一等一的高手,武功也各有所成。
弈仙樂子有行三,不僅弈技非凡,暗器功夫也出神入化。
二弟子沈彬是沈醉的獨子、沈瑄的父親,不隻武功高強,而且學識淵博,是名滿江南的大才子。
他尤擅治病解毒之道,救了無數江湖豪傑的性命,被武林同道譽為醫仙。
然而,就在十四年前沈醉逝世,沈彬執掌洞庭派不久,洞庭派忽遭一場大難,四大弟子花果飄零,從此一蹶不振。
那一年,沈瑄才七歲,和小夥伴們偷偷溜到湖上去玩,回來的時候,父親已在三醉宮大廳裡伏劍自戕。
後來的許多年裡,一家人都絕口不提那一幕。
但那是沈瑄一生都洗不去的記憶。
他伏在父親身上拼命呼叫,可爹爹竟然一聲也不回答,就像剛剛躺到大紅棺材裡的爺爺一樣。
周圍一大群叔叔伯伯,都像木頭一樣立着。
當晚母親吳氏就瞞了人,帶着他和剛滿四歲的小妹璎璎遠走他鄉,來到這浙西富春江畔的葫蘆灣上隐居。
再後來,母親抑郁而終,便隻剩他帶着年幼的妹妹清貧度日,相依為命。
他本來從小跟着父親練武,來到此地,母親卻沒有再教,并在臨死前諄諄告誡,終生不可習武。
對于這件事,表面上沈瑄從來淡淡不提,但心裡一直不甘:他小時武功學得很好,連祖父沈醉都贊許有加,寄以厚望。
如此半途而廢,豈不遺憾!母親死後,他便有了遠遊的念頭,期待途中能夠重新拜師學藝。
但那時璎璎尚小,無人照管,如何離得開呢?這樣不知不覺,蹉跎多年。
這葫蘆灣原是沈醉妻子陳若耶的舊居,有個藏書洞,裡頭諸子百家、三教九流無所不有,尤其所藏醫書更囊括了武林各門各派的奇毒偏方,天下沒第二處有的。
但武功秘笈卻被吳氏銷毀得一幹二淨。
沈瑄無奈之餘,把剩下的書一一讀過。
他聰穎好學,長到十幾歲時,學問見識已是不凡,醫術也精湛無雙,尤勝其父當年。
桐廬本是醫家聖地,醫藥之風極盛。
沈瑄年紀輕輕,卻已脫穎而出。
好幾回别的名醫斷言無救的病人,都被他妙手回春。
加上他為人謙虛寬厚,有求必應,在周圍百姓看來,簡直就是桐君老人再世。
于是在富春江兩岸,漸漸傳開了小神醫之名。
轉眼間離秀甯來到葫蘆灣已過數天。
這日,沈瑄帶璎璎去鎮上拜訪陳睿笈,陳秀才卻不在。
兄妹倆随意盤桓,看看天色漸晚,尋入一個小飯館坐下。
忽然,璎璎一驚,低聲說:哥哥你快看,那四個人。
沈瑄一回頭,隻見四個着天青短袍的人坐在左近一張桌旁,神色鄭重。
其中一兩個看上去甚是面熟。
璎璎道:這幾個人和那天殺了樂叔叔的天台派壞人穿着一樣的衣服,一定是來找同夥的。
麻煩來啦!沈瑄道:你先回去告訴阿秀姐姐。
璎璎輕輕走開,沈瑄暗自盤算如何打探他們的行蹤。
可那四人卻隻是低頭喝悶酒,并不交談。
好容易喝完酒出門去,沈瑄悄悄跟上。
天已黑了,他一生從未做過這潛行之事。
這時仗着夜色,小心翼翼遠遠跟着那四個大漢,居然未被發現。
路越走越荒,眼見出了城,快到湖邊了,前面卻橫過一道土牆。
四個大漢展開輕功,一躍而過,沈瑄卻傻了眼。
他提起腳步,沿着土牆足足跑了七十丈,終于找到一扇小門。
外面正是富春江岸。
沈瑄向河灘望去,并沒有刀劍相搏之迹,心下疑惑,又向前奔了幾步,仍是一個人影也無。
一陣夜風從湖面上冷冷吹來。
沈瑄一凜,猛然看見河灘那邊空曠處,橫了幾個黑影。
正是那四個大漢!隻見他們仰面朝天,并排躺着,手上空空,竟連兵刃也不曾拔出,顯然是遭了暗算。
沈瑄拉過一具尚溫的屍體,找了半天也沒找到傷處。
月光照亮死人蒼白的臉,臉上滿是驚懼。
沈瑄連忙找起泥地上的腳印來。
奇怪的是,除了他自己和四個死者,竟是沒人來過這裡。
月朗星稀,寒鴉孤鳴,沈瑄望着冷冷的湖水,心裡一片茫然。
這時,湖中悠悠傳來一縷洞箫。
先是缥缥缈缈,捉摸不定,随後慢慢地清晰起來。
那曲調至清至靈,超凡絕塵,饒是沈瑄精通音律,竟從不知世間還有這樣的箫曲。
一如清泉飛瀑從石梁間濺落,又如朝岚暮霭在深谷中缭繞。
嘩啦一聲水響,蘆葦叢中劃出一隻小舟,順着水流漸漸漂去。
霧霭沉沉,看不清吹奏者的面容,隻見一個黑影一動不動坐在船頭。
槳聲遠過,小舟也慢慢看不見了。
洞箫聲卻似乎久久在湖上漂蕩,明月蘆花,水天一色。
你知道這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