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英雄大會

關燈
位道長如何稱呼?”梅映雪道:“這位是我楊師兄,在下姓海。

    ”卻是将“湯” 字去水加木,而将“梅”字去木加水而成。

     那總管道:“原來是楊道長與海道長,這邊請。

    ”領着兩人,穿過幾處回廊拱門,來到一處廣場前,隻見廣場上黑壓壓地萬頭鑽動,少說也有兩多百人。

    那廣場前方搭了一座台子,上面擺了幾張太師椅,椅上都坐著有人,隻有一張是空着的。

     當間坐的是晉王趙光義,兩邊各是丁白雲、高智陽以及玄玑道長。

    張蒼松站在台前,正朗聲向台下衆人高談闊論,口沫橫飛。

     那總管與那湯梅二人道:“兩位要觀禮,自在這邊附近活動,大會結束後,王爺将設宴款待各位,如果不嫌棄的話,還請賞光。

    ”湯光亭不置可否,梅映雪道: “一定,一定。

    ”待到那總管告辭遠走,梅映雪才低聲道:“幹嘛裝得那麼神氣?” 湯光亭道:“我越裝得讓他讨厭,他越不想看到我,就越不會懷疑我們了。

    ”梅映雪道:“是嗎?” 隻聽得台上張蒼松正說道:“……眼看那江南之地,隻剩李唐負隅頑抗,不但皇上屢诏不至,而今更廢本朝正朔,改稱甲戌歲紀元,其謀逆之心已昭然若揭。

    皇上近日便欲南征,兵秣糧草,戰船車馬,無不齊備,現在所缺的,便是熟悉江南水路的内應。

    諸位豪傑向來便在長江一帶活躍,若是能夠順應天時,共舉義旗,定能将這昏庸無能的李煜生擒活捉,為江南百姓除此大害。

    ” 那台下忽然有人說道:“據張爺說,這江南李氏陰圖謀逆,可是這江南之地,向來不曾為宋國所屬,何來謀逆之說?” 那張蒼松尚未答話,台下另有人搶先說道:“這李煜荒淫無道,縱奢無度,每天就知道飲酒做詩,寫字畫畫,根本無心國政。

    想我江南原是魚米之鄉,但是現在江南百姓卻不得溫飽,稅賦又是楊行密時的好幾倍。

    管他是不是謀逆背叛,總之早一天把他拉下來,咱們江南百姓才有活命的希望。

    ”先前那人卻道:“你道咱們江南百姓為什麼吃不飽?那還不是因為一年四貢,白銀布帛,米麥菽黍,每一次都是幾萬兩,幾萬斤地往江北汴京裡頭送,請問江南還能有剩嗎?”那另一人道:“難道這便不是李煜的昏庸無能所導緻的嗎?” 雙方各有人發言支持,一時亂成一團。

    湯光亭聽那聲勢,顯然支持江南李氏的,落了下風。

     隻聽得那張蒼松老神在在,微笑說道:“各位請冷靜一下,聽我一言。

    ”待衆人音量稍歇,向台下續道:“這位仁兄可能有所不知,李煜早在接過他老子留下的國主位子時,就已經上表過本朝,而且自稱‘微臣’了,所以江南唐國,當然也是大宋國土的一部份,而所謂江南國主李煜,其實也就是宋天子朝臣,這朝臣居然敢抗旨不朝,那不是藐視皇上,意圖謀反嗎?” 這一番話說得那人啞口無言,嗫嚅半晌,說道:“小的世居江南,深知長江江面遼闊,是絕佳的天然屏障,皇上要發兵南征,隻怕不是容易的事。

    ”張蒼松道: “天下無難事,隻怕有心人。

    汴京城外,有金明池一處,聖上親督訓練水師十餘年,為的便是今日度江南征之事。

    ”那人又道:“金陵城池城高水深,固若金湯,向來易守難攻,自古即為天險,宋師若想攻克,恐怕難免死傷慘重。

    ”張蒼松道:“自古賢能治國,在德不在險,依你這麼說,汴梁地處四塞,無險可守,如今又何以民足國強,四夷賓服呢?” 那人已将天時、地利盡皆說完,接着便道:“江東弟子多才俊,能人輩出,宋師輕啟戰端,可沒什麼便宜好讨。

    ”張蒼松搖頭道:“李煜昏庸無能,多用貪官佞臣,劉彥貞、皇甫繼勳、張洎等,皆是庸碌之輩,唯一可懼的林仁肇,又已被李煜處死,發兵江南,正是順應天意,何愁大事不成?”湯光亭聽到“林仁肇”三個字,腦海中浮起了林藍瓶的身影,心想:“沒想到她的父親居然這麼勇猛,她的個性會這麼潑辣,隻怕是家傳。

    ” 那人默然,身旁忽然有人開口道:“林将軍為昏君佞臣所害,天下義士,莫不義憤填膺,但是若是以為這樣,就代表南唐人民民心向背,甘願歸附宋朝,那也不見得吧?” 張蒼松微微一笑,說道:“民心的喪失,如同黃河決堤,先是缺裂小口,若是仍不足以宣洩民怨,則這個缺口就會日益擴大,最後全盤崩潰,一發不可收拾。

    ” 招手叫過一名家丁,在耳邊言語幾句,那家丁領命而去。

     衆人不知他葫蘆裡究竟賣什麼藥,紛紛議論起來,不久那名家丁轉回,身後跟了一對青年男女,那男的氣宇軒昂,頗有威儀,那女的卻是心事重重,始終不擡頭。

     其他人見了,因為不知這兩人來曆,不明其意,那還罷了,湯光亭一見可是大吃一驚,原來那一對男女正是林延秀與林藍瓶兄妹。

     梅映雪沒想到會在這裡碰到林藍瓶,臉色略變,挨近湯光亭耳邊說道:“這是怎麼一回事?” 原來林藍瓶與林延秀,一路跟着湯廣成找尋湯光亭的下落未果,不久之後,約定彼此一但有消息,便讓人往鑄劍山裡報信,接着就分道揚镳,各自行動了。

     那林藍瓶雖然比林延秀早出江湖,但就經驗來說,也還是稚嫩得很,兩人到處走動,但覺天地茫茫,不知要身往何處,林藍瓶便不知不覺地,将兄長領到她頗為熟悉的壽春來。

    兩人既入壽春,林藍瓶便将當日之事,說給林延秀聽。

    林延秀道: “如此說來,那歸雲山莊與我們林家甚有淵源,我們既然來到此地,實在應該過去看看。

    ”林藍瓶道:“那丁莊主大仁大義,為了我甚至放火燒了自己的房子,如今四處為家,浪迹天涯,實在讓人過意不去。

    ” 林藍瓶滿懷着歉意循路而去,但當她帶着林延秀走到她記憶中的歸雲山莊時,這才驚訝地發現歸雲山莊不但修葺竣工,已經盡複舊觀,而且還改了名字,換了主人。

    但讓林藍瓶訝異的事情還不止如此,在她四處打聽之下,終于得知這白雲山莊的新主人,竟然便是丁白雲。

    這件事情的矛盾引發她滿腹的疑窦,迫使林藍瓶決定登門拜訪,一探究竟。

     正巧那時的丁白雲正愁着不知如何捉回林藍瓶,以補前愆,林藍瓶這一上門,不但正好是自投羅網,而且還是兄妹兩個一起被擒。

    丁白雲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歡喜之情,自不待言,于是趕忙派人通知已經離開壽春的高智陽。

    不久,高智陽陪同趙光義轉回壽春,一邊也是幫忙籌備即将來臨的英雄大會,另一邊則是趙光義要親自會見林延秀。

     原來趙光義一直都非常欣賞佩服林仁肇的骁勇,一聽到他的兒子來到白雲山莊,馬上表示要親自勸降,那高智陽原本是把林家人當成奸細來辦,現在知道了趙光義的想法,為迎合上意,也立刻調整心态,一到白雲山莊,便即要丁白雲解開二人牢籠,并且以禮相待。

     隻是那林延秀兄妹對趙光義的遊說是軟硬不吃,相應不理,但到最後,林延秀卻敵不過趙光義的一句話:“令尊被誣通敵叛國,含冤莫白,林氏一門,更是滿門抄斬,你身為林家子弟,難道就不想報仇了?”林藍瓶聽到“滿門抄斬”四個字,差一點要暈過去,林延秀更是兩眼目光一盛,說道:“你說什麼?” 趙光義道:“本朝在江南伏有不少探子,林仁肇通敵被鸩殺,滿門抄斬。

    同年十月,中書舍人潘佑直言上疏,被拘入獄,在獄中自缢而亡。

    這些事情,我是一清二楚。

    怎麼?你們兩個不知道嗎?”林延秀低聲道:“潘大人他……”想起當時大哥林延龍,還拜托潘大人有朝一日定要為林家洗刷冤屈,沒想到他也遇害死了。

    一時之間神情激動,久久不能自己。

     趙光義又道:“當然啦,林兄弟好不容易逃過一劫,帶着妹妹跑出來,明哲保身,又何嘗不是賢人所為,最少林兄弟保得林家血脈,人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林兄弟選擇逃避,原也是孝順之意。

    ”轉身叫出從人,說道:“去帳房領二百兩銀子出來。

    ”不久從人将庫銀領到,端到趙光義面前。

     趙光義道:“這是本王的一點小意思,不成敬意,算是對忠良之後的一點心意。

     隻盼林兄弟好好照顧自己,以慰令尊在天之靈。

    來啊,備馬,本王要親自送林家兄妹出城。

    ” 這番激将之策果然奏效,林延秀心防動搖,說道:“慢着!王爺,你問我想不想報仇,是何用意?”林藍瓶忙道:“哥,别上他的當。

    ” 趙光義道:“殺人償命,欠債還錢。

    誰殺了你父親,你就去殺了誰,這不就是報仇了嗎?”林延秀正色道:“我若是幫助宋廷,殺了李從嘉,豈不正應了他說我父親通敵叛國之罪嗎?”趙光義哈哈大笑,說道:“難道你還是要回去江南,子承父志,做第二個林仁肇嗎?” 這一句讓林延秀頓時大悟,雙膝跪倒,再拜道:“求王爺借兵五千,林某願為前鋒,一舉踏破金陵城門,取李從嘉首級來報!”趙光義将他扶起,說道:“行軍打仗,憑的可不是意氣,讓不讓你做前鋒,本王說不得準。

    不過你既有此志,難道還怕沒有那一天嗎?隻要你跟着我,好好表現,他日鐵蹄南下,本王擔保有你一份。

    ” 林延秀道:“延秀一定會好好表現,但願王爺記得今日諾言。

    ”趙光義道:“君子一言,快馬一鞭。

    這一點你倒可盡管放心。

    ” 那林藍瓶雖覺得就這麼投降宋廷,似乎有一點不太妥當,但也說不出林延秀這麼做,到底有什麼不對。

    但憶及往事,覺得自己若是這麼做,就枉費了當時丁允中一番苦心孤詣,以家破人亡來保住她的心意了。

    可是轉眼見丁允中的兒子丁白雲就在這裡,而且還是他擒住了自己,來獻給宋廷,一番言語,實在不知從何說起了。

     于是林藍瓶隻得跟着林延秀一起待在白雲山莊,等到英雄大會一結束,就要随着趙光義到汴京去。

     湯光亭隻見林藍瓶愀然不樂,想起那時丁白雲與萬回春正是說過,要抓回林藍瓶以向宋朝示忠,還以為她果然還是被丁白雲擒住了,手握劍柄,就要出手。

    忽然一隻溫暖柔膩的手握了過來,在他耳邊低聲道:“别輕舉妄動,你有把握打得過玄玑嗎?林姑娘現在沒有立即的危險,先靜觀其變再說。

    ”湯光亭瞧着梅映雪說道: “沒想到林姑娘的哥哥也被抓了,待會兒隻要苗頭不對,咱們一人一個,到淝水邊上會合。

    ”梅映雪道:“可是你看他哥哥的樣子,根本沒半點像是被俘的神氣。

    ” 湯光亭望向台上,仔細地瞧了一下林延秀,說道:“是嗎?”果見他衣着光鮮,精神勃發,确是與林藍瓶大異其趣。

    接着但聽得他向台下抱拳說道:“各位家鄉父老,小可身在異地,聽得故鄉口音,倍感親切之餘,更添思鄉離愁,隻恨不得能馬上插翅而回。

    但是小可與各位不同,過了今日,各位長輩自可以大大方方,重返故土,但是舍妹與我卻是有家歸不得。

    非但如此,我們家中長輩,叔伯舅姨,盡皆被殺,可恨我林家滿門,世代為南唐盡忠,到頭來卻落得如此下場,昏君佞臣,殘害忠良,此仇不報,我林延秀枉生為人!”台下立刻有人驚呼道:“啊!你便是江都留守林将軍的兒子!” 其餘不認識的,或是一時聽不出林延秀話中含意的,此時聽到有人指出此刻站在台上的,便是林仁肇的一雙兒女時,都吃了一驚。

    有人更道:“原來你們也來了。

    ” 因為這些人既然會赴這英雄大會,在政治立場上,自然已是偏向宋廷的多,就算有幾個隻是赴約來探虛實的,此刻也不好當着大家的面,去斥責林延秀的是非。

    像剛剛那個出言反駁張蒼松的那個人,姑且不論他是否心裡偏着南唐,都已經算是相當大膽了。

     那張蒼松見台下雖然仍自議論紛紛,但已無人提出其他質疑,便道:“林将軍的子女能夠認清南唐朝廷的腐敗,決心吊民伐罪,解救江南百姓的苦難,實在難能可貴。

    足見皇上用兵江南,絕對不是一昧地窮兵黩武,實乃是義之所趨,亦複是天意如此啊。

    ” 台下當即便有人大聲說道:“正所謂順天者昌,逆天者亡,隻要王爺大旗一舉,高聲一呼,我們漕幫上下五百弟兄,哪怕是抛頭顱,灑熱血,但願為王爺前鋒,任憑驅策!”湯光亭聽這聲音熟悉,放眼望去,原來便是當日同在這莊院中有過一面之緣的徐鳳五。

     那徐鳳五的家族勢力,盤據高郵與洪澤兩湖一帶長達數十年,霸占了長江與淮河間的主要運河漕運,明裡是承攬船務運輸,暗裡卻時常糾衆武力威脅同行,甚至喬扮盜賊打劫商船,可以說是明偷暗搶,魚肉鄉民的土豪惡霸。

    高郵與洪澤兩湖一帶在楊行密時歸屬吳國轄下,後來李升竄吳,改國号唐,徐家也一度成為唐國人,但接着周世宗攻下揚州,長江以北之地盡歸周有,徐家又改奉了周朝正朔,不久趙匡胤黃袍加身,徐家又自然而然地成為宋國人。

     深究徐家之所以能夠在兩湖一帶橫行無阻,主要還是在于世局動蕩,江山數度易主,為政者自顧不暇,非但無法管束地方派系,有時甚至還賴以鞏固治權,因此越是兵荒馬亂,徐家就越發壯大,直至徐鳳五這一代,徐家勢力更往淮河上遊延伸,直通壽春。

    那丁允中便自然成了徐鳳五的大客戶之一,所以兩家原本之所以交好,根本原因是建立在利益之上,而今有機會向宋廷宣示效忠,很有可能能讓他拿下淮河到黃河之間的運河航行權,說不定甚至可以攬到汴京的漕運船務。

    在有這樣龐大的利益作為前提之下,讓他在那時便毫不考慮地選擇了與丁允中劃清界線。

    那就更别懷疑,他會在趙光義主導下的英雄大會裡,帶頭搖旗呐喊。

     徐鳳五如此的激情演出,果然立刻引起不少的回響。

    隻見人人争發言,唯恐讓人占了先機,有的隻說矢志效忠,甘為牛馬,信誓旦旦,神情激動;有的痛陳南唐李氏荒淫無道,生靈塗炭,義憤填膺;更有指稱遭到迫害,家破人亡,妻離子散,最後淪為草寇,聲淚俱下。

    一個好好的英雄大會,搞得像是狗雄大會一般。

     最後高智陽見時機成熟,便依照與會人士所代表的勢力範圍,吩咐左右随從,寫成一張一張的刺牒,上書:“某某山湖或某某州縣,由某某幫派或某某門教的某某某,擔任該區域的都統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