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重陷網羅
關燈
小
中
大
,風帆吃飽了風。
但因船大而重,速度并不快,舟子們并不顯得悠閑。
在前面看水路的舟子,似乎對傍近同航的快船頗感不耐,終于忍不住高叫道:“喂!老鄉,你們的船怎麼啦?再這樣跟,恐怕要碰撞啦!” 艙面的青衣人嘿嘿笑,說:“怪事,各走各路,你管得着?” “可是,你們跟了大半天,到底是何用意?” 青衣人沉下臉,沉聲道:“咱們要等你們泊岸後,登船找幾位朋友。
” “找朋友?咱們的船隻載貨,不載客人。
” “載貨船正好私載人犯。
” “什麼?你……” “你們的船來自荊州,不錯吧?” “對,運些山産下武昌。
” “那就對了。
” “你是說……” “從三峽逃下一群毛賊,是打劫重慶張大戶寶庫的要犯,逃至夷陵便分三路逃竄,一批走荊山,一批向施南山區,一批在荊州劫船下航。
被劫的船也是貨船,與你們這一艘十分相像。
” “咦!你們是……” “不必問咱們的來曆,今晚你們最好早些泊舟。
” “泊舟?不,貨期迫切,本船要夜航,以便早些趕到武昌卸貨。
” 青衣人仰天狂笑,笑完說:“咱們不願驚擾規矩的船舶,因此不想半途登船免滋誤會。
如果你們不泊舟,咱們隻好強行登船搜查了。
” “你們好大膽?可有官府文書?” “哈哈!當然有,前面不遠便是嘉魚縣境,咱們的人在前面相候,再見。
” 一聲叱喝,風帆扯滿,船速驟增,向下遊飛駛。
船駛出十餘丈,青衣人又叫:“貴船千萬不可在入暮之前泊舟,不然脫不了嫌疑,小心了。
” 船駛出裡外,艙内鑽出一名中年人,向青衣人道:“賢弟,愚兄算定就是這艘船。
” 青衣人淡淡一笑道:“不錯,就是這艘船。
” “賢弟,為何不動手?” 青衣人不住搖頭,笑道:“大哥你想他們與姓印的同歸于盡?” “你是說……” “江上交手,咱們不可能全部控制全船。
如果小弟所料不差,船下必定有活艙,隻消拉開活艙闆,人必與船同沉,豈不是兩頭落空。
” “哦!賢弟有道理。
可是,咱們先離開……” “經此一來,他們必定做賊心虛,我保證他們走不了多遠,便會靠岸起旱,溜之大吉。
隻要一上岸,哈哈!大哥。
豈不是手到擒來麼?” 快舟續向下放,中年人不住向後看,說:“賢弟,是不是離得太遠了?” 青衣人笑道:“離遠了,他們才敢靠岸哪!不過還是到前面等候比較牢靠些。
” “到何處去等?” “大哥,你看,南岸是一條二十裡長的洲地,寬僅一兩裡,那一面是遼闊的黃蓋湖,除了洲地之外,無路可走,想渡過黃蓋湖必須有船。
” “對,黃蓋湖目下叫黃岡湖。
” “是的。
不過,叫黃岡湖不如叫汪家湖來得恰當些。
”青衣人飽含深意地說。
“哦!你是指拔山舉鼎汪家?” “不錯,當年魏吳火燒赤壁,吳大帝将這座湖賜給黃蓋。
本朝定鼎天下,太祖高皇帝将湖賜給武臣汪清。
目下,整座湖包括湖岸三裡以内的土地,皆是汪家的私産。
汪家目下人丁不算旺,但将門虎子,子弟都是骁勇将才,十年前,汪家竟然出了兩位江湖豪傑,拔山舉鼎便是其中之一。
” “這位仁兄惹不得。
” “因此,他們不敢往南岸逃。
” “北岸是……” “北岸洪湖東岸,有一條小路直達沔陽州,在兩陽州取陸路走漢川,水路可從漢江直放武昌。
” “哦!這倒很理想呢。
” “因此,咱們到洪湖口去等,大哥留意後面,小弟進艙去與師父師叔商量商量。
” “好的。
這條水路你熟,早些出來知會一聲。
” 同一期間,貨船上的中艙内,十餘名以妙手天君為首的黑道枭雄們,也在争論不休。
金槍太保是個天不怕地不怕的人,大聲說:“那條快船上沒有幾個人,咱們沒有避開他們的理由。
同時,他們志在搶劫重慶大戶的強盜,與咱們風牛馬不相及,查就讓他們查好了,怕什麼?” 妙手天君老謀深算,有條不紊地說:“餘施主的話,不無道理,但卻未能慎思明辨。
據貧道所知,在重慶府作大案的人,決不會逃向下江冒險,四川能藏身的地方多的是。
快船上的人,分明在探咱們的底,平空杜撰出重慶大案的鬼話來唬人,誰知道其中有何陰謀?” “道長已認定他們是沖咱們而來?” “貧道有把握斷定,他們志在圖我。
” “是咱們的仇家?” “可能,但恐怕與印三或令狐小輩有關。
咱們從興元寺将人帶走,是瞞不住人的。
” “道長認為他們是來救人的?”一名豹頭環眼大漢大聲問。
妙手天君緩緩點頭道:“是的。
那令狐小輩是大荒毒叟的門人,他有一位師兄一位師弟,也有不少朋友。
姓印的藝業超人,也不是等閑之輩。
他們前來救人,乃是順理成章的事。
” “那他們為何不動手?”金槍太保不服地問。
“呵呵!餘施主,如果是你,你會在江上動手嗎?投鼠忌器,他們當然不傻。
再說,他們不敢動手,很可能是實力不足,先行示警,希望能吓阻咱們,再趕到前面去知會在前途等候的朋友,全力相圖。
” “那麼,他們要在前面動手了?” “當然不會跟到武昌,等雷少堡主宰他們。
” 一名幹瘦中年人說:“咱們不能再拖了,依道長之見,該如何應付?再拖下去,可就來不及應變啦!” 老道幹咳了兩聲,慢斯條理地說:“咱們立即靠岸起旱,給他來個金蟬脫殼。
來者不善,善者不來,咱們甯可小心些,免得陰溝裡翻船,人财兩空,豈不太冤?” 七嘴八舌争論許久,最後方同意妙手天君的主意,決定立即登岸。
船向江右略靠,風帆半降。
不久,上遊駛下一艘輕舟,相距約半裡地,舟子突覺右舷一聲水響,一雙手搭上了船舷,竄上一個赤條腰插匕首的大漢。
四名舟子大駭,驚叫道:“咦!你這人……” 大漢一言不發,怒豹似的竄上後艄,喝道:“隻要聽話,不會有人被殺。
” 艄公驚呆了,幾乎扳不住舵,駭然叫:“大爺你……你是……” “太爺借你們的船。
” “這……” “靠上前面的貨船,快!不然,你們都得死,船,太爺要定了。
” 一名舟子自仗皮粗肉厚臂力大,一聲怪叫,從後面虎撲而上。
但因船大而重,速度并不快,舟子們并不顯得悠閑。
在前面看水路的舟子,似乎對傍近同航的快船頗感不耐,終于忍不住高叫道:“喂!老鄉,你們的船怎麼啦?再這樣跟,恐怕要碰撞啦!” 艙面的青衣人嘿嘿笑,說:“怪事,各走各路,你管得着?” “可是,你們跟了大半天,到底是何用意?” 青衣人沉下臉,沉聲道:“咱們要等你們泊岸後,登船找幾位朋友。
” “找朋友?咱們的船隻載貨,不載客人。
” “載貨船正好私載人犯。
” “什麼?你……” “你們的船來自荊州,不錯吧?” “對,運些山産下武昌。
” “那就對了。
” “你是說……” “從三峽逃下一群毛賊,是打劫重慶張大戶寶庫的要犯,逃至夷陵便分三路逃竄,一批走荊山,一批向施南山區,一批在荊州劫船下航。
被劫的船也是貨船,與你們這一艘十分相像。
” “咦!你們是……” “不必問咱們的來曆,今晚你們最好早些泊舟。
” “泊舟?不,貨期迫切,本船要夜航,以便早些趕到武昌卸貨。
” 青衣人仰天狂笑,笑完說:“咱們不願驚擾規矩的船舶,因此不想半途登船免滋誤會。
如果你們不泊舟,咱們隻好強行登船搜查了。
” “你們好大膽?可有官府文書?” “哈哈!當然有,前面不遠便是嘉魚縣境,咱們的人在前面相候,再見。
” 一聲叱喝,風帆扯滿,船速驟增,向下遊飛駛。
船駛出十餘丈,青衣人又叫:“貴船千萬不可在入暮之前泊舟,不然脫不了嫌疑,小心了。
” 船駛出裡外,艙内鑽出一名中年人,向青衣人道:“賢弟,愚兄算定就是這艘船。
” 青衣人淡淡一笑道:“不錯,就是這艘船。
” “賢弟,為何不動手?” 青衣人不住搖頭,笑道:“大哥你想他們與姓印的同歸于盡?” “你是說……” “江上交手,咱們不可能全部控制全船。
如果小弟所料不差,船下必定有活艙,隻消拉開活艙闆,人必與船同沉,豈不是兩頭落空。
” “哦!賢弟有道理。
可是,咱們先離開……” “經此一來,他們必定做賊心虛,我保證他們走不了多遠,便會靠岸起旱,溜之大吉。
隻要一上岸,哈哈!大哥。
豈不是手到擒來麼?” 快舟續向下放,中年人不住向後看,說:“賢弟,是不是離得太遠了?” 青衣人笑道:“離遠了,他們才敢靠岸哪!不過還是到前面等候比較牢靠些。
” “到何處去等?” “大哥,你看,南岸是一條二十裡長的洲地,寬僅一兩裡,那一面是遼闊的黃蓋湖,除了洲地之外,無路可走,想渡過黃蓋湖必須有船。
” “對,黃蓋湖目下叫黃岡湖。
” “是的。
不過,叫黃岡湖不如叫汪家湖來得恰當些。
”青衣人飽含深意地說。
“哦!你是指拔山舉鼎汪家?” “不錯,當年魏吳火燒赤壁,吳大帝将這座湖賜給黃蓋。
本朝定鼎天下,太祖高皇帝将湖賜給武臣汪清。
目下,整座湖包括湖岸三裡以内的土地,皆是汪家的私産。
汪家目下人丁不算旺,但将門虎子,子弟都是骁勇将才,十年前,汪家竟然出了兩位江湖豪傑,拔山舉鼎便是其中之一。
” “這位仁兄惹不得。
” “因此,他們不敢往南岸逃。
” “北岸是……” “北岸洪湖東岸,有一條小路直達沔陽州,在兩陽州取陸路走漢川,水路可從漢江直放武昌。
” “哦!這倒很理想呢。
” “因此,咱們到洪湖口去等,大哥留意後面,小弟進艙去與師父師叔商量商量。
” “好的。
這條水路你熟,早些出來知會一聲。
” 同一期間,貨船上的中艙内,十餘名以妙手天君為首的黑道枭雄們,也在争論不休。
金槍太保是個天不怕地不怕的人,大聲說:“那條快船上沒有幾個人,咱們沒有避開他們的理由。
同時,他們志在搶劫重慶大戶的強盜,與咱們風牛馬不相及,查就讓他們查好了,怕什麼?” 妙手天君老謀深算,有條不紊地說:“餘施主的話,不無道理,但卻未能慎思明辨。
據貧道所知,在重慶府作大案的人,決不會逃向下江冒險,四川能藏身的地方多的是。
快船上的人,分明在探咱們的底,平空杜撰出重慶大案的鬼話來唬人,誰知道其中有何陰謀?” “道長已認定他們是沖咱們而來?” “貧道有把握斷定,他們志在圖我。
” “是咱們的仇家?” “可能,但恐怕與印三或令狐小輩有關。
咱們從興元寺将人帶走,是瞞不住人的。
” “道長認為他們是來救人的?”一名豹頭環眼大漢大聲問。
妙手天君緩緩點頭道:“是的。
那令狐小輩是大荒毒叟的門人,他有一位師兄一位師弟,也有不少朋友。
姓印的藝業超人,也不是等閑之輩。
他們前來救人,乃是順理成章的事。
” “那他們為何不動手?”金槍太保不服地問。
“呵呵!餘施主,如果是你,你會在江上動手嗎?投鼠忌器,他們當然不傻。
再說,他們不敢動手,很可能是實力不足,先行示警,希望能吓阻咱們,再趕到前面去知會在前途等候的朋友,全力相圖。
” “那麼,他們要在前面動手了?” “當然不會跟到武昌,等雷少堡主宰他們。
” 一名幹瘦中年人說:“咱們不能再拖了,依道長之見,該如何應付?再拖下去,可就來不及應變啦!” 老道幹咳了兩聲,慢斯條理地說:“咱們立即靠岸起旱,給他來個金蟬脫殼。
來者不善,善者不來,咱們甯可小心些,免得陰溝裡翻船,人财兩空,豈不太冤?” 七嘴八舌争論許久,最後方同意妙手天君的主意,決定立即登岸。
船向江右略靠,風帆半降。
不久,上遊駛下一艘輕舟,相距約半裡地,舟子突覺右舷一聲水響,一雙手搭上了船舷,竄上一個赤條腰插匕首的大漢。
四名舟子大駭,驚叫道:“咦!你這人……” 大漢一言不發,怒豹似的竄上後艄,喝道:“隻要聽話,不會有人被殺。
” 艄公驚呆了,幾乎扳不住舵,駭然叫:“大爺你……你是……” “太爺借你們的船。
” “這……” “靠上前面的貨船,快!不然,你們都得死,船,太爺要定了。
” 一名舟子自仗皮粗肉厚臂力大,一聲怪叫,從後面虎撲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