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第二回 比劍
關燈
小
中
大
小石頭胡同是一個很安靜的胡同,任何人走到這裡,都不敢高聲說話,因為這裡住的是大内總管于滄海。
這天将近黃昏的時候,兩頂呢轎進了小石頭胡同。
轎子在一扇有兩頭大石獅子的門前停下,門上的匾額寫着兩個金字“于府”。
一個轎夫上前敲門,門打開,兩頂轎子長驅直入,一直到院子裡的大廳前才停下,轎簾揭開,一個星目朗眉,但是頭發、胡須都已經雪白的老道走了進來。
如果剃去他的胡須,染黑頭發,看上去他一定很年輕。
不過沒有人敢這樣做,他自己自然也不會這樣做的。
胡須代表他的年齡,也代表他在江湖中的地位。
昆侖黃石道人年輕時是個美男子,現在風采依舊。
而從第二頂轎子上下來的人,看上去年紀要大了許多,可是他的下巴上卻沒有一根胡須。
因為這個人年輕的時候生了一場大病,病得胡須、頭發一起掉光。
他的樣子自然引起别人的嘲笑。
他無法忍受這種嘲笑,于是一個人離開了家。
三年以後,曾經嘲笑他的人都莫名其妙地死了。
誰也不認為是他做的,因為當時人們早已将他忘記了。
這場奇案到最後不了了之,誰也不知道那個兇手不但投身于崆峒,三十年後,還成了崆峒的長老。
當然連雲子現在的脾氣已經沒有那麼大了,有時候他想起年輕時候的魯莽,還是有些後悔。
近年來随着武功日精,他的脾氣也越來越好了。
于滄海已經站在門口迎接了。
江湖人并不願和官府糾纏,所以他們并不願得罪官府。
何況能夠結識官府中人,也無疑多了一條生路。
所以黃石道人和連雲子都來了。
于滄海大笑道:“老夫真是好大的面子,能夠請到兩位大駕至此。
” 連雲子擺手笑道:“于總管客氣了,江湖野人,不懂規矩,若是有所差池,還望于總管莫要見怪。
” 于滄海笑道:“于某也是江湖人,隻有那些娘們才重什麼禮儀,來來來,廳上早有好酒侍候,何不痛飲幾杯。
” 三人大笑,相擁入廳。
酒是好酒,菜是珍馐,但黃石道人和連雲子都沒有心思喝酒。
他們不知于滄海約他們來,是為了什麼事情。
于滄海忽地放下筷子,歎了一口氣。
黃石道人道:“于總管何故歎息?” 于滄海歎道:“老夫今年六十有二,卻膝下無子,前幾日收得一名義子。
” 黃石道人道:“螟嶺義子也可侍候終老,這明明是可喜可賀之事,于總管煩惱何來?” 于滄海道:“小兒雖然至孝,但他天性好‘武’,每日動刀舞劍,不亦樂乎。
” 連雲子笑道:“男兒不習詩卷,則論刀馬,這又有什麼苦惱?” 于滄海道:“可惜他無名師指點,終不成氣候,似他這樣去闖蕩江湖,豈不辱了我的名頭。
” 黃石道人和連雲子相視而笑,黃石道人道:“貧道雖然武藝粗陋,但想指點貴公子一二,仍是可以的。
” 連雲子笑道:“崆峒‘連雲劍法’雖然簡鄙,如果貴公子有心,老朽當然是傾囊相授。
” 于滄海大喜,拊手大笑道:“小兒有兩位名師指點,他日必有一定成就了。
” 當下洗杯更酌,三人盡歡。
宴畢,千滄海笑道:“兩位俠駕可願見一見小兒。
” 黃石道人笑道:“于總管慧眼識人,貴公子一定是錯不了的。
” 他們随着于滄海來到一處靜室,推開門。
于綿管笑道:“蘇公子,黃石道人和連雲子已經來了。
” 黃石道人有些奇怪,稱呼自己的兒子,也須喚“公子”嗎? 當中一個蒲團上,坐着一個年輕人。
年輕人的雙手放在腿上,眼睛就看着這雙手。
在他看來,除了這雙手以外,世上并沒有什麼值得他看的,就連黃石道人和連雲子走進來,他也沒有看一眼。
黃石道人和連雲子走進來時,臉上卻很不高興。
他們的地位極高,無論走到哪裡,别人對他們都極客氣,極恭謹。
就連于總管于滄海,也親自為他們斟酒倒茶。
而這個年輕人卻太傲慢了,實在太傲慢了。
他們很想問一問于滄海,這是怎麼回事。
于滄海卻不見了,并且門在他們的身後輕輕關上。
年輕人這才擡起頭來,看着他們。
屋子裡燃着無數根蠟燭,但年輕人一擡起頭來,滿屋的燈光顯得黯淡了許多。
黃石道人有一些吃驚,他從沒見過這麼亮的眼睛,這雙眼睛亮得就像拔刀出鞘的一剎那間,刀的光芒。
年輕人道:“坐。
” 連雲子看了黃石道人一眼,都沒有說話,他們已經不再生氣了。
他們已經看出年輕人是一個深不可測的高手,無論怎樣傲慢都不過份。
他們在蒲團上坐下,黃石道人首先開口道:“你一定不是于總管的兒子。
” 年輕人點頭道:“我是蘇護玉。
” 連雲子道:“莫非是天下名捕頭蘇護玉?” 他心裡已有些釋然,天下最好的名捕不是蘇護
這天将近黃昏的時候,兩頂呢轎進了小石頭胡同。
轎子在一扇有兩頭大石獅子的門前停下,門上的匾額寫着兩個金字“于府”。
一個轎夫上前敲門,門打開,兩頂轎子長驅直入,一直到院子裡的大廳前才停下,轎簾揭開,一個星目朗眉,但是頭發、胡須都已經雪白的老道走了進來。
如果剃去他的胡須,染黑頭發,看上去他一定很年輕。
不過沒有人敢這樣做,他自己自然也不會這樣做的。
胡須代表他的年齡,也代表他在江湖中的地位。
昆侖黃石道人年輕時是個美男子,現在風采依舊。
而從第二頂轎子上下來的人,看上去年紀要大了許多,可是他的下巴上卻沒有一根胡須。
因為這個人年輕的時候生了一場大病,病得胡須、頭發一起掉光。
他的樣子自然引起别人的嘲笑。
他無法忍受這種嘲笑,于是一個人離開了家。
三年以後,曾經嘲笑他的人都莫名其妙地死了。
誰也不認為是他做的,因為當時人們早已将他忘記了。
這場奇案到最後不了了之,誰也不知道那個兇手不但投身于崆峒,三十年後,還成了崆峒的長老。
當然連雲子現在的脾氣已經沒有那麼大了,有時候他想起年輕時候的魯莽,還是有些後悔。
近年來随着武功日精,他的脾氣也越來越好了。
于滄海已經站在門口迎接了。
江湖人并不願和官府糾纏,所以他們并不願得罪官府。
何況能夠結識官府中人,也無疑多了一條生路。
所以黃石道人和連雲子都來了。
于滄海大笑道:“老夫真是好大的面子,能夠請到兩位大駕至此。
” 連雲子擺手笑道:“于總管客氣了,江湖野人,不懂規矩,若是有所差池,還望于總管莫要見怪。
” 于滄海笑道:“于某也是江湖人,隻有那些娘們才重什麼禮儀,來來來,廳上早有好酒侍候,何不痛飲幾杯。
” 三人大笑,相擁入廳。
酒是好酒,菜是珍馐,但黃石道人和連雲子都沒有心思喝酒。
他們不知于滄海約他們來,是為了什麼事情。
于滄海忽地放下筷子,歎了一口氣。
黃石道人道:“于總管何故歎息?” 于滄海歎道:“老夫今年六十有二,卻膝下無子,前幾日收得一名義子。
” 黃石道人道:“螟嶺義子也可侍候終老,這明明是可喜可賀之事,于總管煩惱何來?” 于滄海道:“小兒雖然至孝,但他天性好‘武’,每日動刀舞劍,不亦樂乎。
” 連雲子笑道:“男兒不習詩卷,則論刀馬,這又有什麼苦惱?” 于滄海道:“可惜他無名師指點,終不成氣候,似他這樣去闖蕩江湖,豈不辱了我的名頭。
” 黃石道人和連雲子相視而笑,黃石道人道:“貧道雖然武藝粗陋,但想指點貴公子一二,仍是可以的。
” 連雲子笑道:“崆峒‘連雲劍法’雖然簡鄙,如果貴公子有心,老朽當然是傾囊相授。
” 于滄海大喜,拊手大笑道:“小兒有兩位名師指點,他日必有一定成就了。
” 當下洗杯更酌,三人盡歡。
宴畢,千滄海笑道:“兩位俠駕可願見一見小兒。
” 黃石道人笑道:“于總管慧眼識人,貴公子一定是錯不了的。
” 他們随着于滄海來到一處靜室,推開門。
于綿管笑道:“蘇公子,黃石道人和連雲子已經來了。
” 黃石道人有些奇怪,稱呼自己的兒子,也須喚“公子”嗎? 當中一個蒲團上,坐着一個年輕人。
年輕人的雙手放在腿上,眼睛就看着這雙手。
在他看來,除了這雙手以外,世上并沒有什麼值得他看的,就連黃石道人和連雲子走進來,他也沒有看一眼。
黃石道人和連雲子走進來時,臉上卻很不高興。
他們的地位極高,無論走到哪裡,别人對他們都極客氣,極恭謹。
就連于總管于滄海,也親自為他們斟酒倒茶。
而這個年輕人卻太傲慢了,實在太傲慢了。
他們很想問一問于滄海,這是怎麼回事。
于滄海卻不見了,并且門在他們的身後輕輕關上。
年輕人這才擡起頭來,看着他們。
屋子裡燃着無數根蠟燭,但年輕人一擡起頭來,滿屋的燈光顯得黯淡了許多。
黃石道人有一些吃驚,他從沒見過這麼亮的眼睛,這雙眼睛亮得就像拔刀出鞘的一剎那間,刀的光芒。
年輕人道:“坐。
” 連雲子看了黃石道人一眼,都沒有說話,他們已經不再生氣了。
他們已經看出年輕人是一個深不可測的高手,無論怎樣傲慢都不過份。
他們在蒲團上坐下,黃石道人首先開口道:“你一定不是于總管的兒子。
” 年輕人點頭道:“我是蘇護玉。
” 連雲子道:“莫非是天下名捕頭蘇護玉?” 他心裡已有些釋然,天下最好的名捕不是蘇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