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第三回 藍田玉失竊
關燈
小
中
大
藍田縣是一個大縣,同以盛産美玉著稱于世。
這裡的人十個有七個從事和玉有關的職業。
張乘風屬于那十分之三。
張乘風是一名捕頭。
他這幾天的日子過得很不好。
起因還是因為一塊玉。
十天前在西山的水潭中發現一塊玉,其玉的質地完全可以與春秋時期的和氏璧相媲美。
這樣一塊玉原來是準備作為曆年的貢品送于朝廷的,可是三天前,這塊放在府庫裡,由三十七名高手守衛的美玉卻不翼而飛了。
縣令便将找尋美玉下落的事,落實到了張捕頭身上。
張捕頭為之煩惱極了。
府庫是縣中的禁地,要想進入這個禁地,必須開三把鎖。
其中一把鑰匙在府庫總管錢炳秋的手中,另兩把則由縣令和張捕頭各執其一。
除非這三個人親至,否則誰也進不了府庫的。
府庫的牆壁和大門中都嵌有鋼闆。
無論是上天入地,都不可能進入府庫的。
張捕頭在事發後經過嚴密的調查,最後得出一個結論──竊玉者是從大門進去的。
但問題是,竊玉者沒有鑰匙,又怎能夠進得去? 張捕頭相信就算竊玉者能得到另兩把鑰匙,自己這一把是無論如何也得不到的。
張捕頭為這平生第一怪案百思不得其解,茶飯不思。
離進貢朝廷的日子隻剩下一個月了,如果在這一月中張捕頭無法破案,那麼縣令的前程和自己拼了一輩子得到的職位就會因此而斷送。
這天清晨,張捕頭得到縣裡的通知,巡按大人将派座下的破案奇才蘇護玉來偵破此案。
張捕頭又一陣發愁。
如果是蘇護玉先破了案子,那麼自己的職位仍是保不住的。
蘇護玉在三天後就會來,也就是說,張捕頭必須在這三天中破案。
張捕頭的命運,也就在這三天之間了。
張捕頭決定再去府庫一趟,他希望能夠找到線索。
竊玉者究竟是如何避開守護的三十七名高手,進入府庫的呢? 張捕頭出了家門,匆匆往府庫走去。
今天正逢市集,街上的人很多,往常這種時候,捕頭都會恨忙。
因為那些小偷都喜歡在這個時候動手。
現在張捕頭已經管不了這麼多了。
他明明看到一個小乞丐把手伸到一個人的口袋裡,他也裝作沒有看到。
這些小事,張捕頭已經懶得去管。
小乞丐很快得手,從那人口袋中取出一個大錢袋,沉甸甸的,最起碼有三十多兩銀子。
他得手以後,并沒有溜走,居然還向張捕頭擠了擠眼睛。
張捕頭忍不住了,他從沒有見過這樣大膽的小偷,偷完東西不走,而且還敢冒犯自己。
張捕頭就算不想管,也不能不管了,他沖過去,伸手去抓小乞兒的手腕。
他抓賊抓了幾十年,光這一抓的功夫可以算是爐火純青,自然從來沒有失手過。
這一次卻落了空。
張捕頭不禁有點吃驚,不過他還是抓住了小乞兒的衣領,低聲道:“把錢交出來。
” 這一喝,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張捕頭的身上。
張捕頭在這個縣裡是無人不識的,張捕頭抓賊的本領大家都佩服得要命,這一次又是誰栽了跟鬥? 大家于是都去看那個賊。
小乞兒顯然不是本地人,所以并不知道抓他的這個幹癟老頭是縣裡有名的張捕頭,所以他一點也不緊張。
他反而笑嘻嘻地道:“把錢交出來?你是個強盜嗎?嘻嘻,找乞丐要錢,這個強盜也太差勁了。
” 張捕頭冷笑,他抓賊抓了幾十年,什麼樣的主兒沒領教過。
他向那個失主,道:“檢點一下,身上少了什麼東西?” 失主全身上下仔細地翻了翻,居然從口袋中掏出那個沉甸甸的錢袋來,茫然道:“銀子還在,沒有丢啊?” 張捕頭感到奇怪極了,自己明明看到錢袋落在小乞兒的手裡,又怎會往失主身上找到? 難道小乞兒能夠在自己眼皮底下又把錢袋送還失主? 張捕頭看了看小乞兒,最多隻有十三四歲,大大的眼睛圓圓的臉,一臉的天真無邪。
這樣一個小孩子會有那麼高明的手段? 衆人笑道:“張捕頭,莫非是眼花了吧?” 又有人笑道:“張捕頭這幾天為了失玉案忙得焦頭爛額,一定是沒有睡好覺,頭昏眼花是難免的啦!” 衆人一陣哄笑。
張捕頭活了這麼多年,從沒有這樣狼狽過,偏偏小乞丐又在笑道:“張捕頭,我又不是賊,還抓住我衣領幹嘛?想把我抓入大牢啊?” 張捕頭臉一紅,松了手,恨恨地道:“下一次再給我抓住,就不會像今天這樣走運了。
” 小乞兒又眨眨眼睛,古怪地一笑。
他的臉雖然布滿泥垢,笑容卻可愛極了,張捕頭發現自己居然一點也不讨厭他。
在衆人的笑聲中,張捕頭頭也不回地走出了人群。
雖然剛才發生的事情很奇怪,但比起失玉案來,就算不了什麼了。
他很快就将這件事忘了。
趕到府庫的時候,縣令田靖之和府庫總管錢炳秋早已在庫門等候。
他們想必已等了很久,錢炳秋焦急地在一邊踱步,他顯然已經不耐煩了。
田縣令則一直靜靜地站着,好象就算等到三天三夜他也不會着急似的。
田靖之其貫很年輕,今年不過二十七歲,進士出生,他看到張捕頭,微笑微微笑道:“張捕頭,你終于來了。
” 張捕頭連忙揖手道:“勞煩縣令久候,該死,該死。
” 縣令輕笑道:“都是一縣同事,何必如此。
” 張捕頭想不出田縣令和錢炳秋為何會來,他目中剛有了疑問之色,田縣令已道:“‘鷹眼’蘇護玉就要來了,如果他破了案,我們三個人的前程同樣不保,所以這三天中,我們無論如何也要将玉找出來。
” 張捕頭點頭,田縣令已取出一柄鑰匙,道:“我們進去看看,或許能找到一點線索。
” 錢炳秋也取出鑰匙,田縣令向張捕頭道:“張捕頭的鑰匙呢?” 張捕頭伸手入懷中,鑰匙一直放在貼肉的小褂口袋裡,
這裡的人十個有七個從事和玉有關的職業。
張乘風屬于那十分之三。
張乘風是一名捕頭。
他這幾天的日子過得很不好。
起因還是因為一塊玉。
十天前在西山的水潭中發現一塊玉,其玉的質地完全可以與春秋時期的和氏璧相媲美。
這樣一塊玉原來是準備作為曆年的貢品送于朝廷的,可是三天前,這塊放在府庫裡,由三十七名高手守衛的美玉卻不翼而飛了。
縣令便将找尋美玉下落的事,落實到了張捕頭身上。
張捕頭為之煩惱極了。
府庫是縣中的禁地,要想進入這個禁地,必須開三把鎖。
其中一把鑰匙在府庫總管錢炳秋的手中,另兩把則由縣令和張捕頭各執其一。
除非這三個人親至,否則誰也進不了府庫的。
府庫的牆壁和大門中都嵌有鋼闆。
無論是上天入地,都不可能進入府庫的。
張捕頭在事發後經過嚴密的調查,最後得出一個結論──竊玉者是從大門進去的。
但問題是,竊玉者沒有鑰匙,又怎能夠進得去? 張捕頭相信就算竊玉者能得到另兩把鑰匙,自己這一把是無論如何也得不到的。
張捕頭為這平生第一怪案百思不得其解,茶飯不思。
離進貢朝廷的日子隻剩下一個月了,如果在這一月中張捕頭無法破案,那麼縣令的前程和自己拼了一輩子得到的職位就會因此而斷送。
這天清晨,張捕頭得到縣裡的通知,巡按大人将派座下的破案奇才蘇護玉來偵破此案。
張捕頭又一陣發愁。
如果是蘇護玉先破了案子,那麼自己的職位仍是保不住的。
蘇護玉在三天後就會來,也就是說,張捕頭必須在這三天中破案。
張捕頭的命運,也就在這三天之間了。
張捕頭決定再去府庫一趟,他希望能夠找到線索。
竊玉者究竟是如何避開守護的三十七名高手,進入府庫的呢? 張捕頭出了家門,匆匆往府庫走去。
今天正逢市集,街上的人很多,往常這種時候,捕頭都會恨忙。
因為那些小偷都喜歡在這個時候動手。
現在張捕頭已經管不了這麼多了。
他明明看到一個小乞丐把手伸到一個人的口袋裡,他也裝作沒有看到。
這些小事,張捕頭已經懶得去管。
小乞丐很快得手,從那人口袋中取出一個大錢袋,沉甸甸的,最起碼有三十多兩銀子。
他得手以後,并沒有溜走,居然還向張捕頭擠了擠眼睛。
張捕頭忍不住了,他從沒有見過這樣大膽的小偷,偷完東西不走,而且還敢冒犯自己。
張捕頭就算不想管,也不能不管了,他沖過去,伸手去抓小乞兒的手腕。
他抓賊抓了幾十年,光這一抓的功夫可以算是爐火純青,自然從來沒有失手過。
這一次卻落了空。
張捕頭不禁有點吃驚,不過他還是抓住了小乞兒的衣領,低聲道:“把錢交出來。
” 這一喝,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張捕頭的身上。
張捕頭在這個縣裡是無人不識的,張捕頭抓賊的本領大家都佩服得要命,這一次又是誰栽了跟鬥? 大家于是都去看那個賊。
小乞兒顯然不是本地人,所以并不知道抓他的這個幹癟老頭是縣裡有名的張捕頭,所以他一點也不緊張。
他反而笑嘻嘻地道:“把錢交出來?你是個強盜嗎?嘻嘻,找乞丐要錢,這個強盜也太差勁了。
” 張捕頭冷笑,他抓賊抓了幾十年,什麼樣的主兒沒領教過。
他向那個失主,道:“檢點一下,身上少了什麼東西?” 失主全身上下仔細地翻了翻,居然從口袋中掏出那個沉甸甸的錢袋來,茫然道:“銀子還在,沒有丢啊?” 張捕頭感到奇怪極了,自己明明看到錢袋落在小乞兒的手裡,又怎會往失主身上找到? 難道小乞兒能夠在自己眼皮底下又把錢袋送還失主? 張捕頭看了看小乞兒,最多隻有十三四歲,大大的眼睛圓圓的臉,一臉的天真無邪。
這樣一個小孩子會有那麼高明的手段? 衆人笑道:“張捕頭,莫非是眼花了吧?” 又有人笑道:“張捕頭這幾天為了失玉案忙得焦頭爛額,一定是沒有睡好覺,頭昏眼花是難免的啦!” 衆人一陣哄笑。
張捕頭活了這麼多年,從沒有這樣狼狽過,偏偏小乞丐又在笑道:“張捕頭,我又不是賊,還抓住我衣領幹嘛?想把我抓入大牢啊?” 張捕頭臉一紅,松了手,恨恨地道:“下一次再給我抓住,就不會像今天這樣走運了。
” 小乞兒又眨眨眼睛,古怪地一笑。
他的臉雖然布滿泥垢,笑容卻可愛極了,張捕頭發現自己居然一點也不讨厭他。
在衆人的笑聲中,張捕頭頭也不回地走出了人群。
雖然剛才發生的事情很奇怪,但比起失玉案來,就算不了什麼了。
他很快就将這件事忘了。
趕到府庫的時候,縣令田靖之和府庫總管錢炳秋早已在庫門等候。
他們想必已等了很久,錢炳秋焦急地在一邊踱步,他顯然已經不耐煩了。
田縣令則一直靜靜地站着,好象就算等到三天三夜他也不會着急似的。
田靖之其貫很年輕,今年不過二十七歲,進士出生,他看到張捕頭,微笑微微笑道:“張捕頭,你終于來了。
” 張捕頭連忙揖手道:“勞煩縣令久候,該死,該死。
” 縣令輕笑道:“都是一縣同事,何必如此。
” 張捕頭想不出田縣令和錢炳秋為何會來,他目中剛有了疑問之色,田縣令已道:“‘鷹眼’蘇護玉就要來了,如果他破了案,我們三個人的前程同樣不保,所以這三天中,我們無論如何也要将玉找出來。
” 張捕頭點頭,田縣令已取出一柄鑰匙,道:“我們進去看看,或許能找到一點線索。
” 錢炳秋也取出鑰匙,田縣令向張捕頭道:“張捕頭的鑰匙呢?” 張捕頭伸手入懷中,鑰匙一直放在貼肉的小褂口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