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拯救無辜
關燈
小
中
大
人呵呵大笑,笑完說:“天息毒霧隻能消去老納的長生證果禅功,死後不能出現舍利而已,目下防身絕學仍在,練功心決怎會消失?相見也是有緣,難得你一身俠骨,熱血滿腔,走,找地方藏身,五天之後再來。
” 老和尚說完,領先向北進人叢林,一面走,一面問:“小施主,你的内功雖距登堂入室之境遙之又遙,但反應之快超人一等,由你的筋骨與目中神光看來,比與你同歲的青年人相較,成就超乎群濟,請問令師貴姓大名?能調教出這種弟子,他沒偷懶哩。
” 司馬英一陣黯然,也十分安慰,無限感慨的說:“直到如今,晚輩仍未正式拜師,由幾位父祖輩教誨,晚輩愚魯,緻令父祖輩失望。
” 他拔出斑竹箫、信手一揮,八音齊鳴,又道:“晚輩受益最多的人是金劍神箫老爺子,老爺子更指引晚輩找尋大師學藝,可惜事與願違,老前輩或者尚記得這支斑竹箫,這是金老爺子着晚輩找尋大師的信物。
” 箫聲一起,天龍上人已回身站住了,一手接過斑竹箫,微笑點頭,目閃神光,說:“金小友倒還記得老衲,也替老衲帶來了難題。
” 他臉上笑容漸斂,換上了肅穆的神色,目不轉睛的打量着司馬英,久久又道:“二十餘年前,老衲行腳崂山,金小友就憑這支箫與老衲結下姻緣。
那時,老衲确是動了收徒之念,可惜有根基的弟子難尋,磋跎至今,智鈍在遇見老衲之前,殺人放火無惡不作,行邊疆數十年,年前方洗面革心皈依我佛,随老衲苦修大乘,絕口不談武事。
老衲亦感到天下間人海茫茫,想找一個不為物欲所迷,志在練武以修心養性的人,太難找了,決定将一身所學帶離塵世。
小施主,如果老衲将性命交修的絕學傳你,你能脫出塵世紛争之外,獨善其身,不招惹武林恩怨是非麼?” 司馬英低首沉思,内心在天人交戰。
他想,如果學藝獨善其身,何必辛勤苦練?做一個平平凡凡的百姓小民,不是毫無煩惱麼? 他想答允,反正日後是否能獨善其身,老和尚焉能活得到那一天?天下茫茫,老和尚怎知日後他的所作所為?用不着管日後擔心,先将絕學練好再說。
可是,他的本性卻不容許他昧着良心說謊,而且在世時日無多,何必在這時增加良心的重荷呢。
他心中有所決定,虎目中神光似電,緩緩擡頭。
“小施主,回答老衲。
”天龍上人加上一句。
他淡淡一笑,用不容懷疑的堅定語氣說:“老前輩,晚輩不能。
” “其理安在?” “如果要獨善其身,晚輩為何不荷鋤就學?謀一己之福,用不着苦練武技自尋煩惱的。
” 天龍上人突然呵呵狂笑,笑完說:“孺子可教,可惜你出世晚了些。
” 說完,臉色黯然,幽幽的說:“假如你在袁州道上遇上老衲,老衲會成全你的,可惜你身已中奇毒,日後的成就不大了。
而且老衲在世時日無多,不可能眼見你為武林大放異彩了。
走,我要将易筋洗脈的佛門無上心法傳你,不出十年,體内奇毒必可盡除,你死不了。
” 說完,将斑竹箫遞過,又問:“你受金小友陶冶,音律造詣如何?” “晚輩不知,尚請老前輩賜教。
” 老和尚不走了,說:“試試看。
” 司馬英說聲遵命,盤膝坐下先調和呼吸,定下心神徐徐引箫就唇。
凄涼抖切的箫音袅袅徐升,《安魂曲》低回的旋律充塞天宇間。
一曲奏完,他徐徐站起。
山風微随,萬籁無聲,久久,天龍上人沉凝的睑容有點木然,搖搖頭,自語道:“也許我錯了,但報應之事确實渺茫,我不在乎。
” “老前輩請賜示。
”司馬英躬身問。
天龍上人卻不回答他的話,正色道:“孩子,我不管你身世如何,遭遇如何,身為江湖人,如不是為非作歹之徒,必定有一段辛酸而哀傷的往事,你,不會為非作歹,金小友不會有為非作歹的子弟。
落魄寨事了,下月八月初一日,你可到無量山天龍寺找我,以半年歲月,我将《金剛不壞心法》傳你。
目前,先授你《步步生蓮輕功心決》與《易筋洗脈心法》,五日後進落魄寨救人,你好好體悟了……” 這幾天中,何津在黃泥河奔波,沿河往下搜,瘋了似的找尋司馬英的蹤迹。
第三天,他找到了黃泥河村,找到了吳昆陽。
第四天,村主黃劍川帶領着百名子弟,陪伴着何津向落魄寨進軍,孤注一擲,乘夜出發,避過蠻人的警哨急行。
黃泥河距落魄黎約有三程,該走三天,但他們決定在兩天内趕到。
第五天晚間,三條黑影在四更末從落魄寨谷北面欺進,領先的是天龍上人,他像個無形質的幽靈,飄然而行,卻快得如同電閃。
天龍上人雖失去了長生證果禅功,但其他絕學并未失去,僅影響他日後成道根基而已。
這時施展出佛門絕學“步步生蓮”輕功,整個人似乎是離地而行,乍看去像是傳說中的縮地術趕路。
智鈍和尚左手挽着司馬英,在天龍上人身後飛掠,如同電火流光,迅捷絕倫。
司馬英心中百感交集,看了天龍上人師徒倆的輕功絕學,慚愧得無地自容,自小苦練迄今二十二歲,自以為了不起,在江湖吃盡苦頭。
論輕功他并不輸于武林絕頂高手,可是與天龍上人師徒倆相較,簡直是小巫見大巫,相差了十萬八千裡,怎不令他慚愧? 也因此一來,他也下定了無比堅強的決心,要好好的把握日後苦練的機會。
這幾天中,他雖獲得“步步生蓮”絕學心法,但僅可應急而不能如意的運用,火候不夠,最多僅能提氣輕身走出五七步,便感到支持不住,真氣立洩。
不僅他無法運用自如,連根基深厚的智鈍和尚,也僅能支持十餘步而已,距大成之期仍然漫長。
落魄谷中,上千名蠻人正席地沉睡中,四周散處着數十名警衛,卻無法發現從地面入侵的強敵。
三人接近崖下了,草木不驚。
藤梯左右,共有四名兇悍的倮羅,挾盾仗刀警衛,一面用倮羅語交談。
天龍上人在三丈外草叢中隐伏,傾聽良久,用傳音入密之術向兩人說:“他們在談論兩天前入寨的人,有一個天竺僧人,是火頭朵甘之師,真不巧,九指魔僧果然趕來了。
” 不久,他又說;“另一僧一俗,從永昌衛逃來的,是平秀嘉的主人,由越州阿資派人領來的。
” 片刻,蠻人不再談論。
天龍上人說:“他們說,明天将大舉進兵黃泥河村,你兩人小心些,九指魔僧交給我,不可和那妖僧接鬥,我先上,聽招呼再上來。
” 聲落,貼地射出,相距丈外,四名蠻人突然同時前後一晃,“噗噗噗噗”全倒了。
天龍上人像一朵灰雲,左手拂動中,身形徐徐循梯上升,除了藤梯原先順風輕擺之外,不像有人在梯上行走。
智鈍和司馬英雙雙搶出,将四名倮羅倚在崖根下,乍看去,四個人仍在守衛,事實上他們已被制住了穴道,狀如死人。
司馬英沒有兵刃,便奪了一把彎刀佩上。
不久,崖頂傳來天龍上人千裡傳音之術輕喚:“上,收一半藤梯。
” 智鈍火速向上猱升。
司馬英在下緊跟。
上升至十丈,将下一段藤梯拉上纏好。
上了三十餘丈崖頂,天龍上人上站在佛柱旁,沉沉的說:“我佛慈悲,老衲要大開殺戒了,你們記住,有敵無我,置之死地而後生,誅去他們。
為這一帶移民造福,善莫大
” 老和尚說完,領先向北進人叢林,一面走,一面問:“小施主,你的内功雖距登堂入室之境遙之又遙,但反應之快超人一等,由你的筋骨與目中神光看來,比與你同歲的青年人相較,成就超乎群濟,請問令師貴姓大名?能調教出這種弟子,他沒偷懶哩。
” 司馬英一陣黯然,也十分安慰,無限感慨的說:“直到如今,晚輩仍未正式拜師,由幾位父祖輩教誨,晚輩愚魯,緻令父祖輩失望。
” 他拔出斑竹箫、信手一揮,八音齊鳴,又道:“晚輩受益最多的人是金劍神箫老爺子,老爺子更指引晚輩找尋大師學藝,可惜事與願違,老前輩或者尚記得這支斑竹箫,這是金老爺子着晚輩找尋大師的信物。
” 箫聲一起,天龍上人已回身站住了,一手接過斑竹箫,微笑點頭,目閃神光,說:“金小友倒還記得老衲,也替老衲帶來了難題。
” 他臉上笑容漸斂,換上了肅穆的神色,目不轉睛的打量着司馬英,久久又道:“二十餘年前,老衲行腳崂山,金小友就憑這支箫與老衲結下姻緣。
那時,老衲确是動了收徒之念,可惜有根基的弟子難尋,磋跎至今,智鈍在遇見老衲之前,殺人放火無惡不作,行邊疆數十年,年前方洗面革心皈依我佛,随老衲苦修大乘,絕口不談武事。
老衲亦感到天下間人海茫茫,想找一個不為物欲所迷,志在練武以修心養性的人,太難找了,決定将一身所學帶離塵世。
小施主,如果老衲将性命交修的絕學傳你,你能脫出塵世紛争之外,獨善其身,不招惹武林恩怨是非麼?” 司馬英低首沉思,内心在天人交戰。
他想,如果學藝獨善其身,何必辛勤苦練?做一個平平凡凡的百姓小民,不是毫無煩惱麼? 他想答允,反正日後是否能獨善其身,老和尚焉能活得到那一天?天下茫茫,老和尚怎知日後他的所作所為?用不着管日後擔心,先将絕學練好再說。
可是,他的本性卻不容許他昧着良心說謊,而且在世時日無多,何必在這時增加良心的重荷呢。
他心中有所決定,虎目中神光似電,緩緩擡頭。
“小施主,回答老衲。
”天龍上人加上一句。
他淡淡一笑,用不容懷疑的堅定語氣說:“老前輩,晚輩不能。
” “其理安在?” “如果要獨善其身,晚輩為何不荷鋤就學?謀一己之福,用不着苦練武技自尋煩惱的。
” 天龍上人突然呵呵狂笑,笑完說:“孺子可教,可惜你出世晚了些。
” 說完,臉色黯然,幽幽的說:“假如你在袁州道上遇上老衲,老衲會成全你的,可惜你身已中奇毒,日後的成就不大了。
而且老衲在世時日無多,不可能眼見你為武林大放異彩了。
走,我要将易筋洗脈的佛門無上心法傳你,不出十年,體内奇毒必可盡除,你死不了。
” 說完,将斑竹箫遞過,又問:“你受金小友陶冶,音律造詣如何?” “晚輩不知,尚請老前輩賜教。
” 老和尚不走了,說:“試試看。
” 司馬英說聲遵命,盤膝坐下先調和呼吸,定下心神徐徐引箫就唇。
凄涼抖切的箫音袅袅徐升,《安魂曲》低回的旋律充塞天宇間。
一曲奏完,他徐徐站起。
山風微随,萬籁無聲,久久,天龍上人沉凝的睑容有點木然,搖搖頭,自語道:“也許我錯了,但報應之事确實渺茫,我不在乎。
” “老前輩請賜示。
”司馬英躬身問。
天龍上人卻不回答他的話,正色道:“孩子,我不管你身世如何,遭遇如何,身為江湖人,如不是為非作歹之徒,必定有一段辛酸而哀傷的往事,你,不會為非作歹,金小友不會有為非作歹的子弟。
落魄寨事了,下月八月初一日,你可到無量山天龍寺找我,以半年歲月,我将《金剛不壞心法》傳你。
目前,先授你《步步生蓮輕功心決》與《易筋洗脈心法》,五日後進落魄寨救人,你好好體悟了……” 這幾天中,何津在黃泥河奔波,沿河往下搜,瘋了似的找尋司馬英的蹤迹。
第三天,他找到了黃泥河村,找到了吳昆陽。
第四天,村主黃劍川帶領着百名子弟,陪伴着何津向落魄寨進軍,孤注一擲,乘夜出發,避過蠻人的警哨急行。
黃泥河距落魄黎約有三程,該走三天,但他們決定在兩天内趕到。
第五天晚間,三條黑影在四更末從落魄寨谷北面欺進,領先的是天龍上人,他像個無形質的幽靈,飄然而行,卻快得如同電閃。
天龍上人雖失去了長生證果禅功,但其他絕學并未失去,僅影響他日後成道根基而已。
這時施展出佛門絕學“步步生蓮”輕功,整個人似乎是離地而行,乍看去像是傳說中的縮地術趕路。
智鈍和尚左手挽着司馬英,在天龍上人身後飛掠,如同電火流光,迅捷絕倫。
司馬英心中百感交集,看了天龍上人師徒倆的輕功絕學,慚愧得無地自容,自小苦練迄今二十二歲,自以為了不起,在江湖吃盡苦頭。
論輕功他并不輸于武林絕頂高手,可是與天龍上人師徒倆相較,簡直是小巫見大巫,相差了十萬八千裡,怎不令他慚愧? 也因此一來,他也下定了無比堅強的決心,要好好的把握日後苦練的機會。
這幾天中,他雖獲得“步步生蓮”絕學心法,但僅可應急而不能如意的運用,火候不夠,最多僅能提氣輕身走出五七步,便感到支持不住,真氣立洩。
不僅他無法運用自如,連根基深厚的智鈍和尚,也僅能支持十餘步而已,距大成之期仍然漫長。
落魄谷中,上千名蠻人正席地沉睡中,四周散處着數十名警衛,卻無法發現從地面入侵的強敵。
三人接近崖下了,草木不驚。
藤梯左右,共有四名兇悍的倮羅,挾盾仗刀警衛,一面用倮羅語交談。
天龍上人在三丈外草叢中隐伏,傾聽良久,用傳音入密之術向兩人說:“他們在談論兩天前入寨的人,有一個天竺僧人,是火頭朵甘之師,真不巧,九指魔僧果然趕來了。
” 不久,他又說;“另一僧一俗,從永昌衛逃來的,是平秀嘉的主人,由越州阿資派人領來的。
” 片刻,蠻人不再談論。
天龍上人說:“他們說,明天将大舉進兵黃泥河村,你兩人小心些,九指魔僧交給我,不可和那妖僧接鬥,我先上,聽招呼再上來。
” 聲落,貼地射出,相距丈外,四名蠻人突然同時前後一晃,“噗噗噗噗”全倒了。
天龍上人像一朵灰雲,左手拂動中,身形徐徐循梯上升,除了藤梯原先順風輕擺之外,不像有人在梯上行走。
智鈍和司馬英雙雙搶出,将四名倮羅倚在崖根下,乍看去,四個人仍在守衛,事實上他們已被制住了穴道,狀如死人。
司馬英沒有兵刃,便奪了一把彎刀佩上。
不久,崖頂傳來天龍上人千裡傳音之術輕喚:“上,收一半藤梯。
” 智鈍火速向上猱升。
司馬英在下緊跟。
上升至十丈,将下一段藤梯拉上纏好。
上了三十餘丈崖頂,天龍上人上站在佛柱旁,沉沉的說:“我佛慈悲,老衲要大開殺戒了,你們記住,有敵無我,置之死地而後生,誅去他們。
為這一帶移民造福,善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