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關燈
于村民的議論,議論來自于張梅源源不斷地像流水一樣往家寄來的錢。

    村民們簡直不相信,那丫頭有多大能耐,怎麼會掙這麼多的錢?信不信先擱一邊,事實在那兒擺着呢。

    大家有目共睹,去年開始,老張家由一座破土坯房怎樣慢慢變成一座二層樓的,還有張梅那個有點半吊子的哥哥又是怎樣說上媳婦的,張梅這趟來就是參加她哥的婚禮。

     老百姓最講究實際,這些看得見摸得着的變化就是最大的實際。

    村民開始知道女孩的重要性了。

    常年靠給人打短工的村民李二有點不服氣:“奶奶的,老子辛辛苦苦幹一年,不如那丫頭一個月掙得多,這世道真是變了。

    ”旁邊李二的老婆也說:“唉呀,就是啊,要是再年輕十歲,我可不管政府罰不罰,非生出個丫頭來不可。

    現如今,養個女兒是棵搖錢樹,養個兒子是個無底洞,把老骨頭砸碎了也填不滿吆。

    ”李二的老婆今年剛好五十,家裡有兩個兒子,已經到了說媳婦的年齡,因為窮,連來提親的都沒有,把兩人都愁壞了。

    旁邊有人開涮:“不算老嘛,還可以再生的,要是我二哥不行,我可以替他幫忙。

    ” “我給你生個媽。

    ”李二老婆沒好氣的回應。

     張梅不知道,她正悄悄改變人們重男輕女的觀念。

    說來可笑,政府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幾乎傾盡了血本,也沒能改變人們這種已經深入到骨髓裡的觀念,卻讓張梅——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丫頭給改變了。

    幾年後,鄉政府分管計劃生育的領導不知羞恥地去縣裡領獎的時候,他們根本就不知道,這獎其實應該是張梅的。

    當然,張梅也不知道。

     因為做過幾年小隊長,小芋的父親知道求人不能空着手。

    他去村裡的小賣部買了兩瓶酒,想再買條煙,錢已經掏出來了,卻舍不得了,咬咬牙,又把錢塞進了口袋。

     怎樣稱呼,小芋的父親也深思熟慮了好幾遍,叫張梅呢,有點生硬,叫丫頭吧,又有點随便了些。

    就叫閨女吧,還顯得親切。

     見了張梅,小芋的父親有點緊張,說話也有點結巴,“我的好閨女啊,你、你真是越來越好看了呢,要是在街上碰見,我都認不出你了。

    ”小芋的父親說得是實話,不是客套。

    張梅真的很漂亮了,打扮的很時髦,一身色彩豔麗的長裙,裹着線條優美的身體,腳穿高跟鞋,鞋跟和釘子一樣細,脖子上套着一根黃黃的鍊子,完全褪去了鄉村丫頭的那種土氣。

    縣長的女兒穿得也不過如此吧。

    小芋的父親心裡想。

     張梅見小芋的父親來了,趕緊迎上去,“哎呀,是我大叔啊,您來坐坐就行了,還拿東西幹啥。

    ”張梅邊說邊把兩瓶酒接了過來。

    小芋的父親略略安下心來。

    這丫頭董事,富貴了,一點架子也沒有。

     “小芋現在幹什麼?她還好嗎?” “我就是為小芋的事來的。

    ”小芋父親順勢接了話題。

     “為小芋的事?”張梅有點不明白。

     “是。

    ”小芋父親說,“小芋不想上學了,想跟你出去掙錢。

    她不好意思來,托我來給你說說,你看行不?” “小芋學習那麼好,不上真是可惜了。

    ” “女娃子嘛,遲早是人家的,上不上學……”,小芋父親覺得這話有點不妥,忙改口道:“是她不想上的,再說,她就是想上,家裡也供不起了。

    叔求你了,把她帶出去吧” 張梅想也沒想就說:“隻要她願意,我是沒問題的,那邊也正缺人呢。

    ” 小芋的父親沒想到事情會這麼順利,他幾乎是哼着小調,一路跑回家的。

     三天後的一個傍晚,小芋的母親給小芋收拾東西,裝滿了一個大包,又裝滿一個小包。

    小芋的父親在一旁喜滋滋地看着,說:“那丫頭說得不錯呢,她說時間就是錢,在家呆這幾天浪費了好多錢啊,想想還真是有道理,所以急着走嘛。

    ”小芋和母親也不搭話,隻顧悶頭收拾。

    小芋母親裝滿了兩個包,還意猶未盡,想再裝一個包。

    小芋父親不耐煩:“裝這麼多包幹啥,那丫頭說了,X城不冷,不需要帶棉衣什麼的。

    ”小芋母親白了他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