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響:三(大結局)
關燈
小
中
大
為倪鵬已經違規,有詐騙外逃的嫌疑,提請領導批複,準備出具通輯令。
康權一聽急了,硬闖進了局領導的辦公室,把倪鵬外出的真實目的,和自己所了解的倪鵬的為人,以及各自也有錢入進來,同樣是受害者事實,全都苦口婆心拿出來以為證明。
那位領導被感染了,問康權跟倪鵬是什麼關系?康權實言以告,領導就給了他一個面子,以十天為限,說是逾期将要嚴懲。
倪鵬沒有逾期,而是提前回來了,帶回來的消息還算不錯,總公司涉及政策違規的煤礦,有可能由政府出資收購;安全事故問題、死者賠償、國家處罰、責任人的法律責任認定,都在緊張的處理中。
分設在多處的典當公司所攬存的資金,有望在總公司問題了結之後,以煤礦資産為抵壓進行清償。
這也成了一個人人不得不面對的事實。
衆多的入錢人,和倪鵬、康權一樣,都隻能等待了。
典當行停業了,康權所辦的三份報紙中,一份明确已經停刊,一份由于企業部門領導的更換,理念的不同,也基本幾個月沒提說過了。
隻剩下書店一家,還在按季進行着編排出版的事宜。
康權一下子消閑了,除了應卯單位中的學習外,幾乎是無所是事。
可是那筆因為自己的關系,入了家裡錢的事像一塊痂一樣,時不是被陶玉給揭開來,撒上一把鹽,進行精神上的浸淹和挼弄。
對此,康權忍了,他理解妻子,知道女人的小心腸,就讓她們作為一種發洩之道吧。
隻是這一天,陶玉的發洩就有點過分了。
康權一進門,陶玉站在家門口,披散着頭發,兩眼裡噴湧着憤怒的目光。
康權吓了一跳,問說:“你咋這麼一副樣子,是咋了?”陶玉不言語,隻是用眼睛盯緊了自己的男人,直到他換了拖鞋,洗了手,極不自然地再次問妻子說:“你倒底咋了?看得人毛骨悚然的。
”陶玉這才咬牙切齒說:“我想看一看你的骨頭,現在是啥顔色。
”一句話出口,人就憋不住了,“哇”地一聲哭了起來。
康權忙出手扶了一把妻子,反複問說究竟發生了啥事情?陶玉不說,隻管嚎啕的哭。
康權沒辦法,把老婆扶了到卧室裡。
卧室零亂的床上放着幾樣東西,讓康權的頭一下子澎脹的不知有多大多空,人就怔怔的瓷在了床邊。
被抱着的陶玉掙脫出來爬向了床邊,拉開了被子,把自己捂在裡邊,哭得甘腸寸斷,唔唔嗡嗡。
康權有一個自認為是好毛病的習慣,那便是愛寫個日記,愛記個生活的流水賬。
當然了,這賬一般都是自己手裡的事,家裡的隻是偶爾捎帶提及。
比如康炳出事,自己借錢;比如呂娥要的娃娃見面費;還比如跟明玥吃飯的事,可以說事無具細,全都寫在一個日記本中。
日記本原在單位,後轉在典當行的辦公桌存放。
典當行出事後,他把這些個人的東西拿回家來,順手放在了書架上的一處角落,想等一下,尋個安全方便的存放地。
沒想到公司的爛事情,讓康權把這事給忘了。
陶玉收拾家的時候,無意中發現了,先是随便的一翻,再看進去就不得了了,差點暈了過去。
一個沒有多大出息的男人幾乎所有的,包括感情上的秘密,和陰暗腦海中的東西,統統的讓一個他最不想讓知道的人知道了。
後果就嚴重了,受了傷害的陶玉這回鐵了心,明确無誤地跟康權提出了離婚的說法。
康權無言可對,隻能以沉默來迎接這簡直有點屬于命運的安排。
陶玉又回了娘家,幾天後回來,拿了一紙協議要康權簽。
康權看也沒看,拒絕簽字。
事情鬧得父親也知道了。
因為呂娥和康炳住在家裡,使一向封閉的父親,多了兩個耳目。
特别是呂娥,聽見了這個消息之後,添油加醋,把一向高傲的陶玉,說了個狗屁不是。
父親心裡焦急啊,又等不上兩口子回家來,便打電話叫兩個人回家來吃飯,實是想借機看一下情況,順便勸合一下。
沒想到陶玉和康權,一個沒回消息,一個借口有事忙,誰也沒回去。
老父親相信二兒媳的話是真的了。
老父親親自光臨兒子的家,敲門不開,實是家裡無人。
老人給兒子打手機,不在服務犯圍,最後把電話打到了兒媳的娘家,獲知兒媳在那邊之後,也沒多想,急急的趕了過去。
回來自己家裡後,老爸把康炳臭罵了一通,一塊包在紙裡的火讓呂娥給知道了,心疼兩萬塊錢,那是多大一筆數目,就那麼交給了别人,雖是大哥當了冤大頭給出了,可這叫啥事啊。
一時,呂娥氣得一口口吸冷氣,把康炳的耳朵一揪,兩個人回自住的屋子鬧矛盾去了。
聽着兒子和媳婦在房子裡高吼二叫,老父親蹲在院子裡,曬着西向的太陽,抹着管不住的凄怆的淚水,一時心疼大兒,一時又覺得媳婦說得也對;一時又想明白,老實厚道的兒子,家裡從來也沒聽說過他有沾花惹草的事,怎麼就把一檔子說不明,道不清的屎盆子,扣在自己的頭上幹甚啊!一切倒底是真的,還是假的?自己咋樣才幫一幫這個糊塗又孝順的兒子,總不能真讓兩個人就這麼離了吧?還有孩子,還有那倒黴的四萬塊錢……。
康權一聽急了,硬闖進了局領導的辦公室,把倪鵬外出的真實目的,和自己所了解的倪鵬的為人,以及各自也有錢入進來,同樣是受害者事實,全都苦口婆心拿出來以為證明。
那位領導被感染了,問康權跟倪鵬是什麼關系?康權實言以告,領導就給了他一個面子,以十天為限,說是逾期将要嚴懲。
倪鵬沒有逾期,而是提前回來了,帶回來的消息還算不錯,總公司涉及政策違規的煤礦,有可能由政府出資收購;安全事故問題、死者賠償、國家處罰、責任人的法律責任認定,都在緊張的處理中。
分設在多處的典當公司所攬存的資金,有望在總公司問題了結之後,以煤礦資産為抵壓進行清償。
這也成了一個人人不得不面對的事實。
衆多的入錢人,和倪鵬、康權一樣,都隻能等待了。
典當行停業了,康權所辦的三份報紙中,一份明确已經停刊,一份由于企業部門領導的更換,理念的不同,也基本幾個月沒提說過了。
隻剩下書店一家,還在按季進行着編排出版的事宜。
康權一下子消閑了,除了應卯單位中的學習外,幾乎是無所是事。
可是那筆因為自己的關系,入了家裡錢的事像一塊痂一樣,時不是被陶玉給揭開來,撒上一把鹽,進行精神上的浸淹和挼弄。
對此,康權忍了,他理解妻子,知道女人的小心腸,就讓她們作為一種發洩之道吧。
隻是這一天,陶玉的發洩就有點過分了。
康權一進門,陶玉站在家門口,披散着頭發,兩眼裡噴湧着憤怒的目光。
康權吓了一跳,問說:“你咋這麼一副樣子,是咋了?”陶玉不言語,隻是用眼睛盯緊了自己的男人,直到他換了拖鞋,洗了手,極不自然地再次問妻子說:“你倒底咋了?看得人毛骨悚然的。
”陶玉這才咬牙切齒說:“我想看一看你的骨頭,現在是啥顔色。
”一句話出口,人就憋不住了,“哇”地一聲哭了起來。
康權忙出手扶了一把妻子,反複問說究竟發生了啥事情?陶玉不說,隻管嚎啕的哭。
康權沒辦法,把老婆扶了到卧室裡。
卧室零亂的床上放着幾樣東西,讓康權的頭一下子澎脹的不知有多大多空,人就怔怔的瓷在了床邊。
被抱着的陶玉掙脫出來爬向了床邊,拉開了被子,把自己捂在裡邊,哭得甘腸寸斷,唔唔嗡嗡。
康權有一個自認為是好毛病的習慣,那便是愛寫個日記,愛記個生活的流水賬。
當然了,這賬一般都是自己手裡的事,家裡的隻是偶爾捎帶提及。
比如康炳出事,自己借錢;比如呂娥要的娃娃見面費;還比如跟明玥吃飯的事,可以說事無具細,全都寫在一個日記本中。
日記本原在單位,後轉在典當行的辦公桌存放。
典當行出事後,他把這些個人的東西拿回家來,順手放在了書架上的一處角落,想等一下,尋個安全方便的存放地。
沒想到公司的爛事情,讓康權把這事給忘了。
陶玉收拾家的時候,無意中發現了,先是随便的一翻,再看進去就不得了了,差點暈了過去。
一個沒有多大出息的男人幾乎所有的,包括感情上的秘密,和陰暗腦海中的東西,統統的讓一個他最不想讓知道的人知道了。
後果就嚴重了,受了傷害的陶玉這回鐵了心,明确無誤地跟康權提出了離婚的說法。
康權無言可對,隻能以沉默來迎接這簡直有點屬于命運的安排。
陶玉又回了娘家,幾天後回來,拿了一紙協議要康權簽。
康權看也沒看,拒絕簽字。
事情鬧得父親也知道了。
因為呂娥和康炳住在家裡,使一向封閉的父親,多了兩個耳目。
特别是呂娥,聽見了這個消息之後,添油加醋,把一向高傲的陶玉,說了個狗屁不是。
父親心裡焦急啊,又等不上兩口子回家來,便打電話叫兩個人回家來吃飯,實是想借機看一下情況,順便勸合一下。
沒想到陶玉和康權,一個沒回消息,一個借口有事忙,誰也沒回去。
老父親相信二兒媳的話是真的了。
老父親親自光臨兒子的家,敲門不開,實是家裡無人。
老人給兒子打手機,不在服務犯圍,最後把電話打到了兒媳的娘家,獲知兒媳在那邊之後,也沒多想,急急的趕了過去。
回來自己家裡後,老爸把康炳臭罵了一通,一塊包在紙裡的火讓呂娥給知道了,心疼兩萬塊錢,那是多大一筆數目,就那麼交給了别人,雖是大哥當了冤大頭給出了,可這叫啥事啊。
一時,呂娥氣得一口口吸冷氣,把康炳的耳朵一揪,兩個人回自住的屋子鬧矛盾去了。
聽着兒子和媳婦在房子裡高吼二叫,老父親蹲在院子裡,曬着西向的太陽,抹着管不住的凄怆的淚水,一時心疼大兒,一時又覺得媳婦說得也對;一時又想明白,老實厚道的兒子,家裡從來也沒聽說過他有沾花惹草的事,怎麼就把一檔子說不明,道不清的屎盆子,扣在自己的頭上幹甚啊!一切倒底是真的,還是假的?自己咋樣才幫一幫這個糊塗又孝順的兒子,總不能真讓兩個人就這麼離了吧?還有孩子,還有那倒黴的四萬塊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