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雪:三
關燈
小
中
大
康權聽從了鄰家老人的這個建議,在父親的平房巷道外面,搭起了一個帆布靈棚,租了醫院透明的玻璃棺椁,把母親的屍體平展展放了進去。
那一刻,康權覺得母親真如睡着一般,臉色由于冰凍的原因,皮膚表層血管還透着紅色的絲絡。
被整理過的頭發,用卡子抃\在了腦後,使老人的頭形顯得整齊又飽滿。
為了盡孝買回的壽衣,就那麼上面蓋了三層,下面鋪了三層,以象征的方式示與活着的人們看。
由于悲傷過度,康權一度不能理事,隻守在母親的身邊,頭發零亂,傻呆呆地照看着,眼裡淚水流一會,停一會,後來就幹了,結下了一道道的淚堿,挂在臉上,粘在髯上,髒亂了胡須,加上眼角的膿屎,把一張原本還很俊氣的臉,污的像個叫化子。
陶玉見了不忍,幾次端過來水讓康權喝,又寬慰一些話。
康權隻是不理,結果陶玉也哭了,抽泣拌了抽搐,就在母親的身邊放聲哭了一場。
呂娥見狀,也來跪下,一邊燒紙,一邊喊了聲“媽哎”,跟着陰陽怪氣地哭了起來。
母親的喪葬事宜,都是由請來的陰陽主持的。
在靈棚中心位置放了一張貢桌,桌上擺上了饅頭和幾道肉菜。
一隻碗裡盛滿了清水,可惜天太凍了,沒多一會兒就結成了冰。
三隻碗裡添加了谷米,上面插滿了香燭。
貢桌前還放着一個燒紙的灰盆,每有來吊喪的親戚中人,都要來此看一看母親的遺容,燒兩張上路錢以示祭典。
康家的一些親戚,還有母親娘家的侄男旺女們都來了。
大家都知道母親活着的時候,是個什麼樣的狀态,如今人殁了,反而抹去了記憶,顯得非常的親情。
康權單位中的同事和領導,有的送來花圈,有的親臨問候。
幾戶兒女親家,也都有花圈送來。
靈棚的外面,不到兩天時間,順着牆壁就豎起一溜花圈,因為怕被風漲起,全用繩子摟抱着。
孟達哥幾個各送一個花圈過來,同時征詢康權的意見,不時過來幫忙,如同自家的弟兄一樣。
遊昆出遠門不在,打電話跟康權說了半天。
最讓康權感動的是單位中曾經的哥們,後來買斷了工作,成了一個酒鬼的曲武,瘸着一條腿,瘦成了皮包骨頭,還過來給母親燒了紙,上了香,叩了頭。
完了,吵啞着嗓子,說他聽一個朋友說,才知道伯母的不幸,自己過來遲了,想買個花圈沒錢,隻能以磕頭來表達自己的哀悼了,同時送一送姨姨上天堂去。
康權非常感動,讓曲武往一把椅子上坐了,自己兜頭便跪,給這位淪落之人,叩了三個謝罪頭。
臨了,囑咐曲武,在母親出殡那天一定過來,接受康家人的招待和宴請。
那位報社記者的稿子登了出來,母親冰凍的照片也上了報。
康家的人忙着事,沒有看報,不知道情況。
鄰居老婆婆已經八十歲了,雞皮鶴首,拿了報紙過來,撫了母親的棺蓋說:“妹子,你好好的走吧。
人是都要走的。
隻不過你先走,我們後走罷了。
”又抖着手裡的報紙說:“你看看,你看看這記者多會寫。
都把你寫成了神了,說你是一個傳奇的母親。
”母親聽得見,但沒有人能看到母親聽得見。
老婆婆又把報紙在康權的眼前晃着說:“好小子,你媽其實是個好人喲。
我們老早就認識的。
你也是個孝子,好好的送你媽上路吧。
”又展開報紙說:“你瞧照片上的你媽,就跟個塑像一樣。
你再看看你,像個吃奶奶娃娃,正往你媽跟前爬呢。
”康權瞥了一眼那照片,婆婆果然不虛說,自己真像個哭奶的嬰兒爬在冰面上。
他想接過報紙細看一下,婆婆卻拿了報紙走了,嘴上叨叨着說:“人家的記者娃娃多會寫,多會照。
唉,我這輩子還沒上過報呢。
” 母親活着時隻是一瘋女人,死了,卻一下子成了個當地新聞人物。
臨出殡的前一天晚上,康權守在母親的靈棚裡,看着母親放大的遺像,那是一張早些年的老照片。
像片中的母親,表情中雖然不難看出恍惚的精神狀态,可畢竟顯得比當下要慈祥和藹的多。
母親的眼睛有點眯,瞳仁卻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緊盯着兒子。
康權夢呓一般叫了聲:“媽。
”沒有應聲,一陣陰冷堅硬的風,旋着草屑和被吹落的紙花,在靈棚裡打着旋,最後冬眠一樣盤據在地上。
那一刻,康權有種感覺,母親就站在自己的身邊,他都能聽到母親的呼吸聲,和窸窣的腳步聲。
康權又叫了一聲:“媽。
”靈棚上的電燈炮“啪”地一聲炸了。
黑暗中,康權多麼希望母親能顯一下靈,可惜入耳的隻有棚外冷風抽動的嗖嗖聲。
重新裝好電燈,康權發現母親臉上原來有幾分惱怒的表情不見了,似乎蕩着一種笑意。
這讓康權感到欣慰不少。
他不知自己在哪本書裡看過,說人死了後如果臉上是笑着的,那就是去了天堂。
看來,母親是去了天堂了。
由此,康權又想起了自己那晚上的夢。
夢中的母親抱木而去,還有母親在電話中說看不見太陽的話,原來兩者都是一種暗示啊!隻是自己當時怎麼就沒有一點認識呢? 父親在黎明的時候,偷偷地過來,讓康權打開了玻璃棺蓋,緩慢地把臉貼在母親的臉上,吻着母親的嘴,握住了母親的手。
父親哽咽着喃喃地說了一堆話,康權卻聽不明白究竟說了些啥。
他沒有問父親,隻是一手扶着棺蓋,一手擦滿面的淚水。
大姐睜眼不見了父親,忙忙的找了出來,哭着抱住了父親,要父親回家。
康梅也出來了,一時間,靈棚中的哭聲,在黎明剛到的時候,就響了起來。
趁着太陽沒出來,陰陽為母親起靈了,在一片悲聲之中,母親的屍體被擡上了汽車,由家人護送到火葬廠,交給了殡葬人員安排火化,但卻要排隊等候,因為當天有兩、三個死者都要火化。
康權身穿白孝,頭昏腦脹地守在院子裡,見準備先燒的一個死者,好像是個什麼單位的領導,來送行的人黑壓壓的一片,還舉行了官樣的告别儀式。
相對而言,母親曾是一名教師,隻是瘋病早發,除了領取一份退休金外,與單位幾乎沒了來往。
來為母親送别的,除了自己家的親戚朋友外,沒有任何社會上的角色。
包括整個的守喪過程,都是在平平靜靜,安安然然過來的,正如母親普通的一生一樣。
這也是康權獨立主張下的安排。
後來,康權蹲在牆腳處,把注意力放在了火葬爐上那個高聳的煙囪。
他凝視着,看到一股黑煙騰空而起,很快就消失了。
康權心想那煙是污黑的,絕不是母親的顔色。
又看到了一股青色的水汽一般的煙騰了空,彌漫的瞬間,顯現出了母親最後的微笑,然後消失到空明之中。
康權知道曾經是生命體的母親終于徹底地離開了這個世界,離開了她苦難的人生,離開了愛着她的父親和兒女,永遠,永遠。
一個肥胖的穿白大褂的殡葬人員喊叫說:“孟改花的家人,來領骨灰了。
”康炳和陶玉一時都沒反應過來。
這是母親久沒有人叫過的名字了。
白大褂換了名稱叫說:“姓康的,來取你們老人的骨灰了。
”康炳知道是叫自家人,轉過身叫了聲:“哥,叫咱們呢。
”康權沒反應,仍然歪着脖子看着那煙囪。
陶玉過去推了一把男人,說:“你沒聽見?”康權像一塊石頭跌倒在地,睜了兩眼,不知何時昏死過去了。
那一刻,康權覺得母親真如睡着一般,臉色由于冰凍的原因,皮膚表層血管還透着紅色的絲絡。
被整理過的頭發,用卡子抃\在了腦後,使老人的頭形顯得整齊又飽滿。
為了盡孝買回的壽衣,就那麼上面蓋了三層,下面鋪了三層,以象征的方式示與活着的人們看。
由于悲傷過度,康權一度不能理事,隻守在母親的身邊,頭發零亂,傻呆呆地照看着,眼裡淚水流一會,停一會,後來就幹了,結下了一道道的淚堿,挂在臉上,粘在髯上,髒亂了胡須,加上眼角的膿屎,把一張原本還很俊氣的臉,污的像個叫化子。
陶玉見了不忍,幾次端過來水讓康權喝,又寬慰一些話。
康權隻是不理,結果陶玉也哭了,抽泣拌了抽搐,就在母親的身邊放聲哭了一場。
呂娥見狀,也來跪下,一邊燒紙,一邊喊了聲“媽哎”,跟着陰陽怪氣地哭了起來。
母親的喪葬事宜,都是由請來的陰陽主持的。
在靈棚中心位置放了一張貢桌,桌上擺上了饅頭和幾道肉菜。
一隻碗裡盛滿了清水,可惜天太凍了,沒多一會兒就結成了冰。
三隻碗裡添加了谷米,上面插滿了香燭。
貢桌前還放着一個燒紙的灰盆,每有來吊喪的親戚中人,都要來此看一看母親的遺容,燒兩張上路錢以示祭典。
康家的一些親戚,還有母親娘家的侄男旺女們都來了。
大家都知道母親活着的時候,是個什麼樣的狀态,如今人殁了,反而抹去了記憶,顯得非常的親情。
康權單位中的同事和領導,有的送來花圈,有的親臨問候。
幾戶兒女親家,也都有花圈送來。
靈棚的外面,不到兩天時間,順着牆壁就豎起一溜花圈,因為怕被風漲起,全用繩子摟抱着。
孟達哥幾個各送一個花圈過來,同時征詢康權的意見,不時過來幫忙,如同自家的弟兄一樣。
遊昆出遠門不在,打電話跟康權說了半天。
最讓康權感動的是單位中曾經的哥們,後來買斷了工作,成了一個酒鬼的曲武,瘸着一條腿,瘦成了皮包骨頭,還過來給母親燒了紙,上了香,叩了頭。
完了,吵啞着嗓子,說他聽一個朋友說,才知道伯母的不幸,自己過來遲了,想買個花圈沒錢,隻能以磕頭來表達自己的哀悼了,同時送一送姨姨上天堂去。
康權非常感動,讓曲武往一把椅子上坐了,自己兜頭便跪,給這位淪落之人,叩了三個謝罪頭。
臨了,囑咐曲武,在母親出殡那天一定過來,接受康家人的招待和宴請。
那位報社記者的稿子登了出來,母親冰凍的照片也上了報。
康家的人忙着事,沒有看報,不知道情況。
鄰居老婆婆已經八十歲了,雞皮鶴首,拿了報紙過來,撫了母親的棺蓋說:“妹子,你好好的走吧。
人是都要走的。
隻不過你先走,我們後走罷了。
”又抖着手裡的報紙說:“你看看,你看看這記者多會寫。
都把你寫成了神了,說你是一個傳奇的母親。
”母親聽得見,但沒有人能看到母親聽得見。
老婆婆又把報紙在康權的眼前晃着說:“好小子,你媽其實是個好人喲。
我們老早就認識的。
你也是個孝子,好好的送你媽上路吧。
”又展開報紙說:“你瞧照片上的你媽,就跟個塑像一樣。
你再看看你,像個吃奶奶娃娃,正往你媽跟前爬呢。
”康權瞥了一眼那照片,婆婆果然不虛說,自己真像個哭奶的嬰兒爬在冰面上。
他想接過報紙細看一下,婆婆卻拿了報紙走了,嘴上叨叨着說:“人家的記者娃娃多會寫,多會照。
唉,我這輩子還沒上過報呢。
” 母親活着時隻是一瘋女人,死了,卻一下子成了個當地新聞人物。
臨出殡的前一天晚上,康權守在母親的靈棚裡,看着母親放大的遺像,那是一張早些年的老照片。
像片中的母親,表情中雖然不難看出恍惚的精神狀态,可畢竟顯得比當下要慈祥和藹的多。
母親的眼睛有點眯,瞳仁卻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緊盯着兒子。
康權夢呓一般叫了聲:“媽。
”沒有應聲,一陣陰冷堅硬的風,旋着草屑和被吹落的紙花,在靈棚裡打着旋,最後冬眠一樣盤據在地上。
那一刻,康權有種感覺,母親就站在自己的身邊,他都能聽到母親的呼吸聲,和窸窣的腳步聲。
康權又叫了一聲:“媽。
”靈棚上的電燈炮“啪”地一聲炸了。
黑暗中,康權多麼希望母親能顯一下靈,可惜入耳的隻有棚外冷風抽動的嗖嗖聲。
重新裝好電燈,康權發現母親臉上原來有幾分惱怒的表情不見了,似乎蕩着一種笑意。
這讓康權感到欣慰不少。
他不知自己在哪本書裡看過,說人死了後如果臉上是笑着的,那就是去了天堂。
看來,母親是去了天堂了。
由此,康權又想起了自己那晚上的夢。
夢中的母親抱木而去,還有母親在電話中說看不見太陽的話,原來兩者都是一種暗示啊!隻是自己當時怎麼就沒有一點認識呢? 父親在黎明的時候,偷偷地過來,讓康權打開了玻璃棺蓋,緩慢地把臉貼在母親的臉上,吻着母親的嘴,握住了母親的手。
父親哽咽着喃喃地說了一堆話,康權卻聽不明白究竟說了些啥。
他沒有問父親,隻是一手扶着棺蓋,一手擦滿面的淚水。
大姐睜眼不見了父親,忙忙的找了出來,哭着抱住了父親,要父親回家。
康梅也出來了,一時間,靈棚中的哭聲,在黎明剛到的時候,就響了起來。
趁着太陽沒出來,陰陽為母親起靈了,在一片悲聲之中,母親的屍體被擡上了汽車,由家人護送到火葬廠,交給了殡葬人員安排火化,但卻要排隊等候,因為當天有兩、三個死者都要火化。
康權身穿白孝,頭昏腦脹地守在院子裡,見準備先燒的一個死者,好像是個什麼單位的領導,來送行的人黑壓壓的一片,還舉行了官樣的告别儀式。
相對而言,母親曾是一名教師,隻是瘋病早發,除了領取一份退休金外,與單位幾乎沒了來往。
來為母親送别的,除了自己家的親戚朋友外,沒有任何社會上的角色。
包括整個的守喪過程,都是在平平靜靜,安安然然過來的,正如母親普通的一生一樣。
這也是康權獨立主張下的安排。
後來,康權蹲在牆腳處,把注意力放在了火葬爐上那個高聳的煙囪。
他凝視着,看到一股黑煙騰空而起,很快就消失了。
康權心想那煙是污黑的,絕不是母親的顔色。
又看到了一股青色的水汽一般的煙騰了空,彌漫的瞬間,顯現出了母親最後的微笑,然後消失到空明之中。
康權知道曾經是生命體的母親終于徹底地離開了這個世界,離開了她苦難的人生,離開了愛着她的父親和兒女,永遠,永遠。
一個肥胖的穿白大褂的殡葬人員喊叫說:“孟改花的家人,來領骨灰了。
”康炳和陶玉一時都沒反應過來。
這是母親久沒有人叫過的名字了。
白大褂換了名稱叫說:“姓康的,來取你們老人的骨灰了。
”康炳知道是叫自家人,轉過身叫了聲:“哥,叫咱們呢。
”康權沒反應,仍然歪着脖子看着那煙囪。
陶玉過去推了一把男人,說:“你沒聽見?”康權像一塊石頭跌倒在地,睜了兩眼,不知何時昏死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