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鈴:三

關燈
安排,學生六點鐘放學後,校門就關了。

    在家久等女兒不歸的陶玉和康權,先還想着一會兒就回來了,到了天一上黑,兩口子的心一下子亂了。

    陶玉心急火燎趕到學校門口,看大門的說人早走沒了。

    康權開始給父母處打電話,不敢直說,撒謊說女兒過去取個東西,到了就給家裡來個電話。

    又打到康炳和康梅家,都說沒過來。

    回家的陶玉急急跟自己家的親戚聯系,電話打遍了,結果都一樣。

     女兒随着天黑真的失蹤了,康家和陶家老老少少都謊亂起來,出謀劃策的,埋怨指責的,四處奔跑尋找的,幾乎所有能關聯上的人都被扯了進來。

    陶玉的大哥不虧是搞公安工作的,讓康權找到了女兒的班主任家,說了前因後果,問了一大堆同學家長的聯系電話,然後便是四處撥打詢問。

    到了晚上十一點多,仍然是沒有任何消息。

     姜常不知怎麼知道了這事,打電話說現在的娃娃,都多多少少有點網瘾,像康權女兒這個年齡段的人,住旅店的可能性很少,多數是窩在那個網吧裡。

    于是,遊昆和孟達都被擾動了,開着車,在姜常兒子的指引下,挨着個地一家家網吧往下查。

    到了十二點,許多網吧都關了門,他們循了門逢往裡看燈光,隻要有人影,就堅決地敲門打聽,自然惹了不少的不滿和麻煩,關健是沒有結果。

     那一晚上一直折騰到後半夜,康權和陶玉的親戚朋友們都沒能好好休息,有的陪在康權家裡,有的跟着四處尋找,直到深夜整個城市都死寂下來,人也再無線索可尋,才一個個蔫下來,回家歇息。

    衆人的一緻看法,也是寬心之說,孩子不會有事的,天一亮可能就回來了。

     到了黎明前,陶玉由于長時間的緊迫與壓抑,手裡揉着給女兒新買的衣服,一度休克過去,經了冷激熱敷,才醒了過來。

    康權的頭腦一片混沌,神經整體麻脾,有一陣子出現了似夢非夢的幻覺,就看見了女兒睡在馬路上,一輛又一輛的車亮着耀眼的燈光,到了跟前就消失了。

    遠遠的一輛大卡車駛了過來,嗚嗚的汽笛,康權奔跑着要去喚醒女兒,雙腿邁動,卻總也趕不過去,一急,人醒來,才知自己丢了一個盹,做了個虛夢。

     天亮了,親戚朋友們的尋找行動又開始了,女兒的班主任老師,也動員了許多學生,參與了尋找活動。

    偏偏是個星期天,到了十點多鐘,不知情況的母親,打來電話,問兒子怎麼還不回來?接電話的是陶玉的嫂子,不敢貿然作答,捂了話筒問怎麼說?陶玉有氣無力地嘟囔說:“天爺爺,你給上我們一點活路吧。

    ”示意嫂子不回答就壓了。

    母親卻不甘心,一次次固執的打來。

    陶玉差點發作起來,正準備把實情道給這個不知深淺,永遠那麼自私的婆婆。

    正好在外邊跑了一早晨的康權進門,聽見電話響,看見束手在旁的妻嫂,彎腰看了來電顯示,頭就大了。

    他自我冷靜了一下,接起來告訴母親,說自己單位中有事,不僅今天,也許好幾天都不能回去。

     母親卻不理解,在電話中理由十足地說:“你能在家裡面,又不是在單位,為啥不能來陪陪媽。

    ”康權用手撓着頭發,敢怒不敢言,隻好好言安撫說:“媽,我是回家來取東西,正好接了電話。

    你要是在家呆的煩了,跟我爸出來,到公園裡走走也行。

    等我忙完了,回去陪你。

    ”母親生氣了,說:“算了,一個星期就半天時間,我都指望不上你們。

    忙死你。

    我死的沒兒子了。

    ”康權委屈的淚水洶湧而去,哽咽着說:“媽,你就不要為難我了。

    我現在都想殺人呢。

    ”母親不知是在生氣,還是聽懂了兒子的哭求,再沒吱聲就把電話挂了。

     在沙發上蔫了半天,康權給康梅和康炳都打了電話,要他們全部回家陪老人,尋孩子的事自己獨立承當了。

    而此時的尋找已經沒了方向,陶玉在嫂子的陪伴下守在家裡,每一聲電話玲響,都讓她心驚肉跳,渾身抖動難以自制。

    康權在家裡瘋一陣子,到學校跑一陣子,再和外面的親戚朋友聯系一通。

    整個上午,他都處在希望和失望、乃至絕望的崩潰的邊緣。

     到了中午,女兒出人意料回來了,是一個人獨自歸來,用鑰匙開了家門,臉色有點蒼白,眼圈有點發烏,眼神有點發呆,頭發梳得很平常,身上的衣服還算整潔。

    她從進門時就咬着嘴唇,有幾分陌生地瞟了家中已經沒多少燥動之力的家人,視若無睹,好象什麼事也沒發生一樣,換了拖鞋,一語不發回自己的卧室,把門一關,又從裡邊鎖住,便沒了動靜。

     屋子裡的幾個大人面面相觑,先是誰也沒說話,等了一會兒才竊竊低語着。

    陶玉已經軟得不能站立,被攙扶到床上像一灘泥躺着。

    康權送了幾位親戚出門,自己到院子裡打了幾個電話,告知還在各處尋找的人們,說孩子安全回家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