漩渦:一
關燈
小
中
大
就在康權被别人的江湖擾得心情煩亂,而且胡思亂想的時候,單位裡發生了一件對全體職工來說非常之大的事情。
說有一個大開發商,從上面活動下來,決定拆建原單位所屬的臨街樓房。
等新樓蓋起之後,除二、三樓的部分場地外,其餘的、特别是一樓臨主街道的門點,悉數都要被拿走賣出。
不僅如此,單位還要給開發商交一筆不小的錢,作為舊樓房翻新的改建的費用。
對于一個事業單位來說,這是一個“喪權辱國”,條件非常苛刻,比當年的《辛醜條約》還要有過之無不及的“賣國”行為。
它所造成的損失,不僅僅是單位原有固定資産的縮水,更是一筆年年都有的非常可觀的出租收益的終結。
單位中的職工一時議論紛紛,也蠢蠢欲動,有的悲觀失望,有的想聯名告狀。
康權的幾個同事就找到他說:“咱們得折騰一下,不然這麼點資産,一翻建就全部被人給掏騰走了。
你會寫,給咱們寫個告狀信,然後大家簽上名,往上反映一下,看能不能保全下來。
”康權說:“這要就是咱們幾個人鬧,怕也不頂用,最好把職工都發動起來,說不定還有點效果。
”一個同事說:“這點大家的想法一樣,隻是先不能讓領導知道,要不然會啥也搞不成的。
”另一個說:“現在的當官的,除了會一門心思往上鑽外,樹葉子掉下來都怕砸頭呢,更别說這種事了。
”康權也沒多想,答應說:“這實際上是為咱們自己争個權宜呢,你們要是敢幹,我馬上就寫,隻是咱們先把情況分析交流一下,不要到時候被動了。
” 一時間,衆人的說法内容就多了,有的說:“這都是他媽的咱們單位的那個上級的上級,有個老家夥快退休了,才搞出這麼個斂财計劃。
要不然前幾年咱們改建報告打了多少次,咋一次都沒批呢,還盡是冠冕堂皇的說法。
”有人憤憤說:“這也怪咱們的領導無能,明顯的被掠奪,連個屁也不敢放不說了,還屁颠着當跑腿人呢。
”有人冷嘲熱諷說:“這年月最不可靠的就是當官的,平時無利不起早,一但有點利,那鑽營的連死都不怕,更别說這種拿公家東西,通私人情宜的事了。
”有人感歎說:“現在這社會,一般上班人一輩子能掙幾個錢。
看看人家,上面關系一通,這麼一繞彎子,坐在就能收入上千萬元。
這比天上掉餡餅都來得快啊。
”有人就罵罵咧咧出一堆髒話。
康權聽了半天,從人們的嘴裡抓不住個确實内容,就說:“你們這是來發牢騷呢,還是來說事情了。
”又按照自己寫文章的思路問:“你們說的開發商是個什麼背景?跟咱們單位簽沒簽改造協議?還有那些賣門點的說法,是真的,還是僅僅是個說法?你們最好是能從财會上拿到一些可以參考的數據,比如咱們的土地評估,淨資産值,還有……。
” 随後兩天,随着參與串連的同盟者的增多,各種原本是傳言的消息一點點水落石出,一切正應了古人無風不起浪之言,而且真實情況與衆人的“嗡嗡”基本一緻,有些證據也被複印出來了,特别是那份上報的草簽的協議。
康權開始梳理思路,布局文章,在電腦前啪啪地敲了兩晚上,拟就了一份反映的草稿。
隻是還沒容他拿出來供大家傳閱和簽字,消息就走漏了。
剛出差回來的領導為了烏紗帽,一方面向上面反映,一方面往下施壓,對幾個領頭的職工以除名和停職處罰相威脅。
中國人的羊群本質在面對事非的時候,永遠是存善的,但當面臨壓力和威脅的時候,很快就一盤散沙。
本來是秃頭上的虱子,明擺着天大的不平等和滿是貓膩的強權事件,經不住幾次折騰,人心就放水了。
那些為了保全各自崗位的小職工們,先前的義憤填英的豪情,如沒了氣的氣球,萎縮在各自的辦公室裡,連平常的走動也少多了。
事到臨頭,寫狀子的康權就像一條魚被諒在了退潮後的沙灘上。
單位領導跟康權的關系還可以,畢竟一個是抓管理的,常常是嘴上說得多;一個是
說有一個大開發商,從上面活動下來,決定拆建原單位所屬的臨街樓房。
等新樓蓋起之後,除二、三樓的部分場地外,其餘的、特别是一樓臨主街道的門點,悉數都要被拿走賣出。
不僅如此,單位還要給開發商交一筆不小的錢,作為舊樓房翻新的改建的費用。
對于一個事業單位來說,這是一個“喪權辱國”,條件非常苛刻,比當年的《辛醜條約》還要有過之無不及的“賣國”行為。
它所造成的損失,不僅僅是單位原有固定資産的縮水,更是一筆年年都有的非常可觀的出租收益的終結。
單位中的職工一時議論紛紛,也蠢蠢欲動,有的悲觀失望,有的想聯名告狀。
康權的幾個同事就找到他說:“咱們得折騰一下,不然這麼點資産,一翻建就全部被人給掏騰走了。
你會寫,給咱們寫個告狀信,然後大家簽上名,往上反映一下,看能不能保全下來。
”康權說:“這要就是咱們幾個人鬧,怕也不頂用,最好把職工都發動起來,說不定還有點效果。
”一個同事說:“這點大家的想法一樣,隻是先不能讓領導知道,要不然會啥也搞不成的。
”另一個說:“現在的當官的,除了會一門心思往上鑽外,樹葉子掉下來都怕砸頭呢,更别說這種事了。
”康權也沒多想,答應說:“這實際上是為咱們自己争個權宜呢,你們要是敢幹,我馬上就寫,隻是咱們先把情況分析交流一下,不要到時候被動了。
” 一時間,衆人的說法内容就多了,有的說:“這都是他媽的咱們單位的那個上級的上級,有個老家夥快退休了,才搞出這麼個斂财計劃。
要不然前幾年咱們改建報告打了多少次,咋一次都沒批呢,還盡是冠冕堂皇的說法。
”有人憤憤說:“這也怪咱們的領導無能,明顯的被掠奪,連個屁也不敢放不說了,還屁颠着當跑腿人呢。
”有人冷嘲熱諷說:“這年月最不可靠的就是當官的,平時無利不起早,一但有點利,那鑽營的連死都不怕,更别說這種拿公家東西,通私人情宜的事了。
”有人感歎說:“現在這社會,一般上班人一輩子能掙幾個錢。
看看人家,上面關系一通,這麼一繞彎子,坐在就能收入上千萬元。
這比天上掉餡餅都來得快啊。
”有人就罵罵咧咧出一堆髒話。
康權聽了半天,從人們的嘴裡抓不住個确實内容,就說:“你們這是來發牢騷呢,還是來說事情了。
”又按照自己寫文章的思路問:“你們說的開發商是個什麼背景?跟咱們單位簽沒簽改造協議?還有那些賣門點的說法,是真的,還是僅僅是個說法?你們最好是能從财會上拿到一些可以參考的數據,比如咱們的土地評估,淨資産值,還有……。
” 随後兩天,随着參與串連的同盟者的增多,各種原本是傳言的消息一點點水落石出,一切正應了古人無風不起浪之言,而且真實情況與衆人的“嗡嗡”基本一緻,有些證據也被複印出來了,特别是那份上報的草簽的協議。
康權開始梳理思路,布局文章,在電腦前啪啪地敲了兩晚上,拟就了一份反映的草稿。
隻是還沒容他拿出來供大家傳閱和簽字,消息就走漏了。
剛出差回來的領導為了烏紗帽,一方面向上面反映,一方面往下施壓,對幾個領頭的職工以除名和停職處罰相威脅。
中國人的羊群本質在面對事非的時候,永遠是存善的,但當面臨壓力和威脅的時候,很快就一盤散沙。
本來是秃頭上的虱子,明擺着天大的不平等和滿是貓膩的強權事件,經不住幾次折騰,人心就放水了。
那些為了保全各自崗位的小職工們,先前的義憤填英的豪情,如沒了氣的氣球,萎縮在各自的辦公室裡,連平常的走動也少多了。
事到臨頭,寫狀子的康權就像一條魚被諒在了退潮後的沙灘上。
單位領導跟康權的關系還可以,畢竟一個是抓管理的,常常是嘴上說得多;一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