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重 逢

關燈
,他們都沒有抛棄在西大所建立下的“海峽情”,時刻都盼望着兩岸統一,盼望着團圓那一天。

    他們心裡有好多好多的甜酸苦辣要傾吐。

     王和平把自己在高雄附中當教師時,因拒絕不教台灣僞曆史被學校辭退;拒絕父母強迫他與台灣台南電視台主持人、鼓吹台獨分子結婚,一一向柳梅梅傾訴…… 柳梅梅把農場被拍賣下崗,返城後被聘用到社區當協調員,到市委黨校學習後,一返回社區報到就被解聘;回家後,她又踫上房屋被政府拆遷改造,自己被大哥大嫂一腳踢出柳家的悲劇,一一向王和平傾吐…… 總之,十多年兩岸離别,埋藏在心底下的話,三日三夜都說不完。

    如今,柳梅梅從目前情況來說,已成為無家可歸,下崗失業人員;王和平為了“海峽情”,已從台灣逃來到大陸,也變成了有家不能歸之人。

    這兩顆為了“海峽情”走到一起來的苦難之心,重逢就是幸福,他們點燃起新的生活火花,對未來充滿着美好期待。

     說實在的,王和平的突然降臨,對柳梅梅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

    對于一時遭受到接二連三的生活打擊,處于悲觀失望痛苦之中的柳梅梅來說,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安慰,使她在悲傷的黑暗中看到了希望,像一隻在茫茫大海中迷航多時的小船回歸到港口,終于有一個自己歸宿的安全港灣。

     對于王和平來說,來到柳梅梅身邊更是興奮不已,猶如是回到自己的家一樣,盡管屋裡沒有亮麗的大豪燈裝飾,沒有豪華的家具,但是,他心裡感到格外的溫暖。

    這次,他回到大陸尋找柳梅梅時,打算不走了。

    于是,他順便帶回自己在高雄附中當老師時的全部存款一百多萬元儲蓄卡,與柳梅梅在大陸成家立業,共同完成那夢寐以求的海峽夢。

     于是,經過商量,他們把在西北大學所學到的知識,并發揮自己十分流利的英語優勢,投資二十萬元創辦一所《海峽英語培訓學校》,主要是面對海峽兩岸台籍同胞弱勢群體家庭,免費招收因經濟困難上不了學的幾歲孩子。

    其目标是培養英語人才,為祖國經濟建設發展服務,為促進兩岸早日統一服務。

     說幹就幹,第二天上午,他們首先來到幸福派出所,辦理王和平的暫住證。

    九時左右,當王和平遞上申報材料時,民警見是台灣居民身份證,便與王和平交流詢問。

     民警問:“你叫王和平?” 王和平說:“是的!” 民警問:“什麼時候來大陸?” 王和平說:“前天來到。

    ” 民警問:“來大陸有何事?” 王和平說:“找未婚妻柳梅梅。

    ” 民警轉問柳梅梅:“是嗎?” 柳梅梅說:“是的!” 民警問:“你們是什麼時候認識的?” 柳梅梅接着說:“七十年代中,我們在西北大學讀書時認識的。

    畢業時,我們建立下了“海峽情”。

    他回台灣後,我們苦苦等待了十多年啊!直到今天才重逢相見。

    ”說着,柳梅梅遞上他們倆紅豔豔的紅皮《西北大學畢業證書》。

     民警接過柳梅梅遞過來的畢業證書,看了又看後,帶着興趣贊賞口氣說:“十多年了,少見濃濃的‘海峽情’啊!” 民警問:“帶來個人照片嗎?” 王和平說:“有!”說完,随手遞過去。

     民警看了看這對海峽情侶,接過王和平遞來的照片後說:“‘海峽情’,我們歡迎!祝你們幸福。

    ”接着說:“暫住證,請明天領取。

    ” 王和平、柳梅梅異口同聲地回答說:“好!謝謝!” 說着,他們轉身走出派出所大門,朝家中走去…… 王和平領到暫住證後,他們花了二十萬元在幸福街五十五号租了一幢三層樓,每層有一百多平方米,租用時間五年。

     接着,柳梅梅以自己名義,分别向市工商部門、市教育部門打了申請報告,辦理《海峽英語培訓學校營業執照》與《人員資格認證》。

    市有關部門收到申請報告後,大開綠燈,僅五天時間,他們就分别領到《海峽英語培訓學校營業執照》、《人員資格認證》等證件。

     這幾天,柳梅梅與王和平走來走去,忙着辦理《海峽英語培訓學校》有關手續。

    盡管感到很累很煩,可是,她們都不叫一聲苦,反而感覺到很有意義。

    尤其是王和平,從小生長在一個吃不愁穿不悶的富豪家庭裡,從來沒有幹過這又煩又累的事情。

    如今,為了“海峽情”,多苦多累,他倒不覺得苦與累;為了“海峽情”,甚至赴湯蹈火,他都甘心情願。

     在他們同心協力努力下,終于完成了《海峽英語培訓學校》全部審批辦理手續。

    這樣,萬事俱備,隻欠東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