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白色菊花—告别也要坦誠
關燈
小
中
大
難道是我對你的愛太輕率了?
又或者所謂的愛情原本就是輕率的?
面對女人的提問,男人這樣回答道。
―所謂愛情,原本就什麼都不是。
雖然沒有确切的證據,但關于小孩出生或者老人去世的消息似乎往往都是在半夜時分從天而降的。
所以,怡靜同樣也是在半夜時得知外婆去世的消息的。
于是怡靜帶着一臉焦急的表情向那個老巫婆請求立即趕去外婆的粥棚看看,身為怡靜親奶奶的老巫婆則面無表情地說道。
“聽說她連個給自己收屍的親人都沒有,這也沒辦法了,快去快回吧。
” 對于這個大半輩子都因為酒館女招待出身而倍受歧視的老親家母的去世,這個老巫婆就隻說了這麼一句話而已。
當然,怡靜也從來沒有奢望過這個老女人會為死者的離去而表現出絲毫的悲傷。
可是,在那一刻,老巫婆那種死魚一樣的呆滞目光讓怡靜産生了一股沖動,她很想對着這個老巫婆大喊大叫。
‘這下你高興了吧,一直以來被你當成眼中釘肉中刺的人終于自己死了,這一天你等了很久了吧?’但是怡靜也很清楚,就算她說出這句話,這個老女人也不會因此而覺得内疚,更不會受傷,所以她還是決定閉起嘴巴,随後便在監視者的陪同下鑽進汽車,直奔外婆家而去。
外婆年紀輕輕就守寡了,為了自食其力,她開始以向男客人賣酒維生,後來因為她的聲音好聽,便經常會在酒席間拿起一支筷子,邊敲擊伴奏邊唱祝酒歌,而今天晚上,她就躺在自己獨自居住的那間粥棚後面的小房間裡,在睡夢中離開了人世。
這位老人先是送走了自己的丈夫,又送走了自己的女兒,唯一留下的一個外孫女,卻不能在想她的時候見到她,就是這樣一位矮小孱弱的老人,此刻的她看起來像是沉入夢鄉般的甯靜安詳。
“怎麼可以這樣呢?外婆,您就這樣突然離開了我,那我該怎麼辦呢?” 望着如熟睡般安詳的外婆,怡靜忍不住說道。
她多麼希望此刻外婆能聽到自己的聲音,那她就會像從前一樣,朝她露出一絲慈祥的微笑,然後起身跟怡靜說話。
可是,不管怡靜怎麼搖晃外婆,外婆也永遠站不起來了,她臉上的表情似乎在對怡靜說着什麼。
‘是啊,我的乖外孫女,你應該經常來看我嘛,你最近在忙什麼呢?為什麼現在才來看我?我等啊,等啊,實在堅持不下去就先走一步了。
’怡靜腦海中突然記起很久以前那天的外婆的臉,那一天,已經是七歲的自己到了上學的年齡,所以不得不搬到父親家去住。
就是那天,老巫婆給酒館女招待出身的親家打來電話,警告她今後永遠不能再靠近自己的孫女。
怡靜至今為止依然清晰地記得當時外婆舉着電話聽筒渾身發抖的樣子,因為在那以前,以及在那之後,怡靜都從來沒有看到過自己瘦小的外婆氣得滿臉通紅,一直紅到耳朵根兒的樣子。
隻見外婆對着聽筒一字一句地大聲喊道。
“聽着!你這個親家老巫婆!就算我的出身再卑微我也是人,你不能如此對待一個和你一樣的人!絕對不可以!因為不是隻有你的孩子寶貝,我的孩子同樣也是寶貝!當初,我忍痛把自己唯一的女兒嫁到你家,最後又怎樣?現在你連我的外孫女怡靜也不放過!就因為我是開粥棚的,賣酒的,你就說我不能再見我的親外孫女?” 還沒等外婆說完,老巫婆已經先挂斷了電話,外婆坐在那裡放聲大哭了一通,也顧不得前來接怡靜走的女婿。
那次分别之後,怡靜很難找到機會可以去看外婆一次,而且每次都會被老巫婆發現,如此就免不了一頓毒打,于是,最後一次去看望外婆的時候,還不懂事的怡靜問了外婆一個問題。
“外婆為什麼一定要賣酒呢?隻賣粥,或者賣别的東西不就行了嗎?” 當時外婆隻是望着怡靜,那雙眼睛,似乎随時都會掉下眼淚來,怡靜也看着外婆,她突然很想大喊一聲‘哎呀’表示後悔問了這樣一個問題,但是話一旦說出去就收不回來了,這是覆水難收的道理。
終于,充斥在外婆與外孫女之間尴尬的沉默被外婆打破了,當時的外婆眼裡還噙着淚花,但嘴邊卻露出一個慈祥和藹的笑容。
“乖孫女啊,真不愧是你媽媽的親生女兒,居然和你媽媽說的話一模一樣。
” 外婆說媽媽也曾經對她說過同樣的話,就在她和父親談戀愛的時候,就在他們之間的婚姻受到重重阻礙的時候,就在好不容易結合之後卻仍然感到痛苦的時候。
面對這個不知不覺中已經悄悄長大,開始問和媽媽同樣問題的外孫女,外婆是這樣回答的。
“你們兩個都問我為什麼要賣酒,為什麼要敲着筷子唱歌,當初撫養你媽媽的錢,還有她上學的錢都是靠這個掙出來的,你們啊,真是不知道感恩。
” 丈夫死得早,但外婆并沒有把當時還在蹒跚學步的媽媽送進孤兒院,而是希望能夠親手把她拉扯大,但對于一個新婚守寡的女人來說,根本沒有什麼可以做的事,外婆邊端起一杯燒酒邊對怡靜說。
那是最後一次見到外婆,在一片尴尬之中,怡靜對外婆說自己會再來看她,囑咐她要少喝點酒,又塞給外婆一些救急的錢,随後便走出了粥棚。
當時怡靜就暗下決心,下次再來看外婆的時候一定要親口承認自己今天說過的話實在是太傷人,要誠懇地向外婆道歉,甚至還想到下次再來外婆家也許可以住上一晚。
‘下次一定要這樣才行!’外孫女一直以為會有所謂的‘下一次’,但是,這個‘下一次’卻突然間永遠地消失不見了。
實在是太可悲了,在外婆永遠睡去的這個房間裡,怡靜長時間呆呆地坐在那裡,眼睛始終盯着擺放在房間角落裡那張陳舊的飯桌。
飯桌上放着一個筆記本,也許是放在這裡備用的,也許是用作粥棚的帳簿,怡靜無心地翻開那個筆記本,卻被眼前的一切驚得瞪大了眼睛。
筆記本裡居然夾着一個信封,還有一個存折,信封上外婆的筆迹顯得有些匆忙。
“……” 信封裡放着幾張一萬韓元的紙币,數量大概和她最後一次來看外婆時塞給她的差不多,另外,在那個以怡靜名字開立的存折上,每月都會有一定的錢存進這個戶頭。
就是為了這個埋怨自己為什麼一定要賣酒的外孫女,外婆每月都會放進去一些錢,為了這些錢,外婆每個月又要賣掉多少碗粥才能換回來呢? 看到存折的那一刻,怡靜的眼淚不禁撲簌簌地掉了下來。
“對不起,對不起,是我,是我錯了,是我,是我錯了。
” 直到有人來收拾外婆的屍體為止,怡靜一直跪在逐漸冰冷的外婆跟前,做着遲到的忏悔。
想到從今以後,自己可以依靠的親人們都已經離開了這個世界,怡靜不禁一陣陣打起了寒噤。
鑲有黑框的遺像中,外婆依然和生前一樣,帶着那一絲慈祥和藹的笑容。
外婆似乎是在為外孫女一點一點攢錢的同時,也在為自己的死亡悉數做着準備,怡靜是從放在衣櫃角落裡這張遺像照片中隐約感覺到的。
怡靜預訂了位于外婆家附近一家醫院地下室的簡陋的殡儀館,她把從這裡借到的一身孝服穿在身上,頭發上系着白色的頭繩。
“前來吊唁的客人大概會有多少位?” 招待前來吊唁的客人的宴席就委托給外婆家附近一家小餐館的主人了,此時,一直呆坐一旁的怡靜忽然隐約聽到那位大嬸的問話。
這間曾經彌漫着香噴噴熱騰騰的粥香的地方,如今卻被靈桌上點燃的香的味道所取代了。
‘原來一個人從生到死,竟然比想象中容易得多。
’但畢竟死者已矣,而繼續活下去的人要處理的事情還有很多。
最緊要的就是用來招待前來吊唁的客人的牛肉湯,還有泡菜、年糕,到底需要預訂多少吃的,這些都需要活下去的人來決定。
‘到底會來幾個吊唁的客人呢?’在這個世界上,自己就是外婆唯一的親人了,最多也就是粥棚附近那些市場裡認識外婆的人可能會來幾位吧。
一直都是怡靜自己一個人在守着靈堂,剛剛進來的那個小餐館的大嬸帶着些許不耐煩的目光看着她,生硬地打斷了她的沉思。
“啧啧,這個靈堂好冷清啊……小姐,你是喪主嗎?沒有其他大人在了嗎?怎麼可能一個靈堂裡連一個花圈或是挽聯都沒有呢,唉。
” 忽然,怡靜覺得自己像個傻瓜一樣,到底吊唁的客人會來多少,食物應該準備多少,她一概不知道,甚至都沒有意識到應該在去世的外婆的靈柩前面放上一束鮮花。
‘我不應該繼續這樣像個傻瓜似的呆坐在這裡了,我應該去買上一個小花籃,還應該開始為一會兒将要出現的客人們準備食物,旁邊那個粥棚的大嬸說過一會兒要來的,還有市場上認識外婆的人。
’就在怡靜用力支撐起自己虛弱搖晃的身體,準備站起身來的時候,突然,從靈堂入口處傳來小餐館主人的聲音。
“啊!怎麼會有這麼多花圈啊……” 随着小餐館主人的這句感歎,隻見由白色菊花精心編制的碩大花圈一個接着一個地被擡進了靈堂。
一開始,怡靜被眼前的景象搞得一頭霧水,但當她看清楚每個花圈上垂下的挽聯上的字,她的眼睛立刻瞪大了。
姜信宇拜上而這個名字的主人身着莊重的黑色喪服出現在外婆的靈堂裡,是在當天稍晚一些的傍晚時分。
“你,你怎麼會來這裡?” 怡靜明明聽人說他去外地工廠出差視察去了,不,就算他沒去出差,自己也從來沒有想過要把這個消息通知給這個男人,而信宇似乎是剛從很遠的地方趕過來,着裝盡管莊重得體,但臉上仍舊帶着一絲難以掩飾的疲憊。
對
―所謂愛情,原本就什麼都不是。
雖然沒有确切的證據,但關于小孩出生或者老人去世的消息似乎往往都是在半夜時分從天而降的。
所以,怡靜同樣也是在半夜時得知外婆去世的消息的。
于是怡靜帶着一臉焦急的表情向那個老巫婆請求立即趕去外婆的粥棚看看,身為怡靜親奶奶的老巫婆則面無表情地說道。
“聽說她連個給自己收屍的親人都沒有,這也沒辦法了,快去快回吧。
” 對于這個大半輩子都因為酒館女招待出身而倍受歧視的老親家母的去世,這個老巫婆就隻說了這麼一句話而已。
當然,怡靜也從來沒有奢望過這個老女人會為死者的離去而表現出絲毫的悲傷。
可是,在那一刻,老巫婆那種死魚一樣的呆滞目光讓怡靜産生了一股沖動,她很想對着這個老巫婆大喊大叫。
‘這下你高興了吧,一直以來被你當成眼中釘肉中刺的人終于自己死了,這一天你等了很久了吧?’但是怡靜也很清楚,就算她說出這句話,這個老女人也不會因此而覺得内疚,更不會受傷,所以她還是決定閉起嘴巴,随後便在監視者的陪同下鑽進汽車,直奔外婆家而去。
外婆年紀輕輕就守寡了,為了自食其力,她開始以向男客人賣酒維生,後來因為她的聲音好聽,便經常會在酒席間拿起一支筷子,邊敲擊伴奏邊唱祝酒歌,而今天晚上,她就躺在自己獨自居住的那間粥棚後面的小房間裡,在睡夢中離開了人世。
這位老人先是送走了自己的丈夫,又送走了自己的女兒,唯一留下的一個外孫女,卻不能在想她的時候見到她,就是這樣一位矮小孱弱的老人,此刻的她看起來像是沉入夢鄉般的甯靜安詳。
“怎麼可以這樣呢?外婆,您就這樣突然離開了我,那我該怎麼辦呢?” 望着如熟睡般安詳的外婆,怡靜忍不住說道。
她多麼希望此刻外婆能聽到自己的聲音,那她就會像從前一樣,朝她露出一絲慈祥的微笑,然後起身跟怡靜說話。
可是,不管怡靜怎麼搖晃外婆,外婆也永遠站不起來了,她臉上的表情似乎在對怡靜說着什麼。
‘是啊,我的乖外孫女,你應該經常來看我嘛,你最近在忙什麼呢?為什麼現在才來看我?我等啊,等啊,實在堅持不下去就先走一步了。
’怡靜腦海中突然記起很久以前那天的外婆的臉,那一天,已經是七歲的自己到了上學的年齡,所以不得不搬到父親家去住。
就是那天,老巫婆給酒館女招待出身的親家打來電話,警告她今後永遠不能再靠近自己的孫女。
怡靜至今為止依然清晰地記得當時外婆舉着電話聽筒渾身發抖的樣子,因為在那以前,以及在那之後,怡靜都從來沒有看到過自己瘦小的外婆氣得滿臉通紅,一直紅到耳朵根兒的樣子。
隻見外婆對着聽筒一字一句地大聲喊道。
“聽着!你這個親家老巫婆!就算我的出身再卑微我也是人,你不能如此對待一個和你一樣的人!絕對不可以!因為不是隻有你的孩子寶貝,我的孩子同樣也是寶貝!當初,我忍痛把自己唯一的女兒嫁到你家,最後又怎樣?現在你連我的外孫女怡靜也不放過!就因為我是開粥棚的,賣酒的,你就說我不能再見我的親外孫女?” 還沒等外婆說完,老巫婆已經先挂斷了電話,外婆坐在那裡放聲大哭了一通,也顧不得前來接怡靜走的女婿。
那次分别之後,怡靜很難找到機會可以去看外婆一次,而且每次都會被老巫婆發現,如此就免不了一頓毒打,于是,最後一次去看望外婆的時候,還不懂事的怡靜問了外婆一個問題。
“外婆為什麼一定要賣酒呢?隻賣粥,或者賣别的東西不就行了嗎?” 當時外婆隻是望着怡靜,那雙眼睛,似乎随時都會掉下眼淚來,怡靜也看着外婆,她突然很想大喊一聲‘哎呀’表示後悔問了這樣一個問題,但是話一旦說出去就收不回來了,這是覆水難收的道理。
終于,充斥在外婆與外孫女之間尴尬的沉默被外婆打破了,當時的外婆眼裡還噙着淚花,但嘴邊卻露出一個慈祥和藹的笑容。
“乖孫女啊,真不愧是你媽媽的親生女兒,居然和你媽媽說的話一模一樣。
” 外婆說媽媽也曾經對她說過同樣的話,就在她和父親談戀愛的時候,就在他們之間的婚姻受到重重阻礙的時候,就在好不容易結合之後卻仍然感到痛苦的時候。
面對這個不知不覺中已經悄悄長大,開始問和媽媽同樣問題的外孫女,外婆是這樣回答的。
“你們兩個都問我為什麼要賣酒,為什麼要敲着筷子唱歌,當初撫養你媽媽的錢,還有她上學的錢都是靠這個掙出來的,你們啊,真是不知道感恩。
” 丈夫死得早,但外婆并沒有把當時還在蹒跚學步的媽媽送進孤兒院,而是希望能夠親手把她拉扯大,但對于一個新婚守寡的女人來說,根本沒有什麼可以做的事,外婆邊端起一杯燒酒邊對怡靜說。
那是最後一次見到外婆,在一片尴尬之中,怡靜對外婆說自己會再來看她,囑咐她要少喝點酒,又塞給外婆一些救急的錢,随後便走出了粥棚。
當時怡靜就暗下決心,下次再來看外婆的時候一定要親口承認自己今天說過的話實在是太傷人,要誠懇地向外婆道歉,甚至還想到下次再來外婆家也許可以住上一晚。
‘下次一定要這樣才行!’外孫女一直以為會有所謂的‘下一次’,但是,這個‘下一次’卻突然間永遠地消失不見了。
實在是太可悲了,在外婆永遠睡去的這個房間裡,怡靜長時間呆呆地坐在那裡,眼睛始終盯着擺放在房間角落裡那張陳舊的飯桌。
飯桌上放着一個筆記本,也許是放在這裡備用的,也許是用作粥棚的帳簿,怡靜無心地翻開那個筆記本,卻被眼前的一切驚得瞪大了眼睛。
筆記本裡居然夾着一個信封,還有一個存折,信封上外婆的筆迹顯得有些匆忙。
“……” 信封裡放着幾張一萬韓元的紙币,數量大概和她最後一次來看外婆時塞給她的差不多,另外,在那個以怡靜名字開立的存折上,每月都會有一定的錢存進這個戶頭。
就是為了這個埋怨自己為什麼一定要賣酒的外孫女,外婆每月都會放進去一些錢,為了這些錢,外婆每個月又要賣掉多少碗粥才能換回來呢? 看到存折的那一刻,怡靜的眼淚不禁撲簌簌地掉了下來。
“對不起,對不起,是我,是我錯了,是我,是我錯了。
” 直到有人來收拾外婆的屍體為止,怡靜一直跪在逐漸冰冷的外婆跟前,做着遲到的忏悔。
想到從今以後,自己可以依靠的親人們都已經離開了這個世界,怡靜不禁一陣陣打起了寒噤。
鑲有黑框的遺像中,外婆依然和生前一樣,帶着那一絲慈祥和藹的笑容。
外婆似乎是在為外孫女一點一點攢錢的同時,也在為自己的死亡悉數做着準備,怡靜是從放在衣櫃角落裡這張遺像照片中隐約感覺到的。
怡靜預訂了位于外婆家附近一家醫院地下室的簡陋的殡儀館,她把從這裡借到的一身孝服穿在身上,頭發上系着白色的頭繩。
“前來吊唁的客人大概會有多少位?” 招待前來吊唁的客人的宴席就委托給外婆家附近一家小餐館的主人了,此時,一直呆坐一旁的怡靜忽然隐約聽到那位大嬸的問話。
這間曾經彌漫着香噴噴熱騰騰的粥香的地方,如今卻被靈桌上點燃的香的味道所取代了。
‘原來一個人從生到死,竟然比想象中容易得多。
’但畢竟死者已矣,而繼續活下去的人要處理的事情還有很多。
最緊要的就是用來招待前來吊唁的客人的牛肉湯,還有泡菜、年糕,到底需要預訂多少吃的,這些都需要活下去的人來決定。
‘到底會來幾個吊唁的客人呢?’在這個世界上,自己就是外婆唯一的親人了,最多也就是粥棚附近那些市場裡認識外婆的人可能會來幾位吧。
一直都是怡靜自己一個人在守着靈堂,剛剛進來的那個小餐館的大嬸帶着些許不耐煩的目光看着她,生硬地打斷了她的沉思。
“啧啧,這個靈堂好冷清啊……小姐,你是喪主嗎?沒有其他大人在了嗎?怎麼可能一個靈堂裡連一個花圈或是挽聯都沒有呢,唉。
” 忽然,怡靜覺得自己像個傻瓜一樣,到底吊唁的客人會來多少,食物應該準備多少,她一概不知道,甚至都沒有意識到應該在去世的外婆的靈柩前面放上一束鮮花。
‘我不應該繼續這樣像個傻瓜似的呆坐在這裡了,我應該去買上一個小花籃,還應該開始為一會兒将要出現的客人們準備食物,旁邊那個粥棚的大嬸說過一會兒要來的,還有市場上認識外婆的人。
’就在怡靜用力支撐起自己虛弱搖晃的身體,準備站起身來的時候,突然,從靈堂入口處傳來小餐館主人的聲音。
“啊!怎麼會有這麼多花圈啊……” 随着小餐館主人的這句感歎,隻見由白色菊花精心編制的碩大花圈一個接着一個地被擡進了靈堂。
一開始,怡靜被眼前的景象搞得一頭霧水,但當她看清楚每個花圈上垂下的挽聯上的字,她的眼睛立刻瞪大了。
姜信宇拜上而這個名字的主人身着莊重的黑色喪服出現在外婆的靈堂裡,是在當天稍晚一些的傍晚時分。
“你,你怎麼會來這裡?” 怡靜明明聽人說他去外地工廠出差視察去了,不,就算他沒去出差,自己也從來沒有想過要把這個消息通知給這個男人,而信宇似乎是剛從很遠的地方趕過來,着裝盡管莊重得體,但臉上仍舊帶着一絲難以掩飾的疲憊。
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