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邪魔顯徵兆 事态不尋常
關燈
小
中
大
以他現在的人力、物力,都絕對難不倒他,隻有鬼神這種匪夷所思的東西,才能夠令他要找老夫。
” 楊天歎了一口氣,道:“不錯。
” 大法師忽然亦歎了一口氣,道:“他若是以為老夫能夠洞悉先機,就錯了。
” 楊天呆了一呆,道:“大法師,不是說你能夠驅神治鬼?” “這是别人說的,老夫除了一身還不錯的武功,一手琵琶之外,就隻有一股浩然正氣。
” 楊天道:“無論如何,敢請大法師走一趟。
”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你不妨說出來一聽。
” 楊天終於說了出來,大法師一面聽一面點頭,臉色也一面變,到楊天将話說完,他就像突然抽乾了渾身的血液似的,臉色變得猶如白紙一樣。
楊天看在眼内,也不由苦笑。
大法師沉默了好一會,才道:“這的确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 楊天一驚,忙問道:“不知大法師有何妙法?” 大法師道:“我還是走一趟,看一看事情有什麼變化。
” 楊天道:“寨主意思,正是如此。
” 大法師沉吟道:“紅葉是一個好孩子,若是有什麼損傷,相信每一個人都會很難過。
” 他緩緩站起身子,一身的衣衫動起來,沒有風,在他站起之前,風正好停下。
楊天看着暗吃一驚,大法師一身武功,他早有耳聞,但大法師的内功竟然到這地步,實在大出他意料之外。
風這時候又吹來,大法師一身衣衫動更得厲害。
到他走下那塊巨石的時候,那一身衣衫更漲鼓起來,仿佛一個大氣袋。
他也就忽然從石上飄下來,一點聲響也沒有發出來,就像是一片落葉,一點飛絮。
飄落在地上,大法師忽然一皺眉,好像有些兒不大舒服。
楊天看得真切,忙問道:“大法師怎麼了?” 大法師道:“老夫隻是忽然一陣心緒不甯,這已是很多年很多年來沒有發生過的現象了。
” 楊天詫異地道:“不會是因為我們寨主的事影響吧?” 大法師搖頭道:“火龍幫遠離此地,這件事還是現在才知道。
” 楊天奇怪道:“那是什麼原因?” 大法師道:“若是我猜得對,這兒隻怕要有事發生了。
” 他一頓又道:“就在這時候發生,難道亦是與那件事有關?” 楊天聽着,越來越奇怪,大法師倏然閉上眼睛,忽然又張開,道:“既來之,則安之。
” 楊天道:“在下不明白。
” 大法師道:“要明白的時候,就會明白的。
” 楊天苦笑。
大法師又道:“隻希望我們明白的時候還不太遲。
”然後再邁步,往前面走去。
※※※ 石徑蜿蜒,走過了這條石徑,就是白雲館的正門。
石階是用白石徹成,隻有幾級,當門一塊石碑,刻的竟是“佛法無邊”四個大字。
楊天目光落在石碑上,笑笑道:“這雖然不是一座寺院,下知怎的,看見了這石碑,在下就有一種身在佛門的感覺。
” 大法師應道:“這塊石碑乃是老夫的師父傳下來的,他是個真正的佛門中人。
” 楊天“哦”的一聲,道:“大法師卻是沒有皈依我佛。
” 大法師道:“你是指形式那方面。
”他一笑接道:“剃度不過是一種形式。
” 楊天點點頭,道:“大法師乃是心中有佛。
” “沒有”大法師搖頭。
楊天忽然有所悟,道:“恭喜大法師。
” 大法師笑笑道:“可惜。
” 楊天道:“也許有一天在下會追随大法師的。
” 大法師隻是笑。
繞過了石碑,是一個院子,蒼松古柏,白石徑從中穿過,古味盎然。
楊天跟着大法師從松下走過,感到前所未有的甯谧,大法師也沒有說什麼,直人大堂。
一個白衣青年盤膝坐在堂中,正在抄錄佛經,看見大法師進來,欠身為禮。
大法師沒有理會,向楊天道:“你在這裡侯我一會。
” 楊天點頭,大法師往内走去。
白衣青年又垂下頭來,繼續抄經,他的年紀應該在二十左右,眉清目秀,臉色雖然有些蒼白,但精神奕奕,下筆也非常穩健。
楊天走過去看了看。
白衣青年立即停下筆,對楊天點頭為禮。
他的字與他的人,一樣清秀,楊天目光落下,道:“小兄弟寫的好字。
” 白衣青年笑笑道:“字不好,人也不小了。
” 楊天轉問道:“尊姓大名。
” “芭蕉”白衣青年又一欠身。
楊天一怔道:“芭蕉?” “師父是在芭蕉樹下拾我回來的。
”白衣青年笑問道:“芭蕉這名字是不是也很好聽?” 芭蕉道:“師父老人家認為我的心太散漫,抄經也許可以使我改善。
” 楊天想了想,笑笑道:“你隻是太有禮而已。
” 芭蕉臉一紅,道:“我若是專心抄經,又怎會旁骛,又怎會知道閣下進來,又怎會多禮。
” 楊天道:“你能夠說這樣的話,可見得你也不是不知道,隻不過有些身不由已。
” 芭蕉歎息道:“看見師父老人家不行禮,在下實在有些做不到。
” 楊天道:“你本該看不到我們進來,可是,你還是看到了。
” 芭蕉道:“不錯,這是分心二用。
” 楊天道:“像你這個年紀,要你像個和尚一樣抄經,實在不容易。
” 芭蕉道:“是我要抄的。
” 楊天細看了芭蕉一眼,道:“大法師從未強迫過你?” “家師從不勉強我們做我們不喜歡做的事情。
” “除了抄經之外,難道沒有其他的辦法?” “抄經可以讓我對佛法多些了解。
”芭蕉說着又拿起筆來,抄了幾個字。
楊天忽然問道:“你真的知道你所抄的是什麼意思嗎?” 芭蕉一怔,楊天笑着道:“老弟,有句不中聽的話,不知……” “兄台請講。
” “抄經并不是一個字一個字看着抄的。
” 楊天緩緩道:“你的字很不錯,而且你也的确很用心地抄,卻隻是抄而已。
” 芭蕉沉吟起來,楊天又道:“一句句地抄,還差不多。
” 他一頓又道:“有些人窮一生之力才抄得一兩句經書,你可知道是什麼原因?” 芭蕉忽然合掌道:“多謝指教。
” 楊天再轉問道:“大法師沒有跟你說這些道理?” 芭蕉道:“也許他已經說了,隻是我聽不明白。
” “你師父的話,的确不容易明白。
”楊天不禁笑起來。
芭蕉忽又道:“你對於佛經懂得好像很多。
” 楊天道:“很小的時候,父母曾将我送入寺院,那兒的和尚說我有慧根,可惜,我還是逃出來了。
” 芭蕉輕歎了一口氣。
一聲怪叫,即時劃空傳來,楊天一呆,芭蕉搖頭,接着又一聲怪叫。
那就像是一隻野獸在吼叫,整個白雲館也仿佛為之震動,令人心驚動魄。
楊天忍下住問道:“這是什麼叫聲?” “蝙蝠”芭蕉的回答更奇怪。
楊天傻了,道:“蝙蝠的叫聲……” 芭蕉忙解釋道:“這蝙蝠是我的師兄,是一個人。
” 楊天苦笑道:“你叫做芭蕉倒還罷了,蝙蝠這名字聽來倒令人毛骨悚然。
” “據說家師是在一蝙蝠洞中找到他的,當時他正與蝠蝠為伍,簡直就像是一個成了精的蝠蝠。
” “哦?”楊天不明白。
“他的眼在日間就像是一個瞎子,在夜裡也一樣看下清楚,一雙耳朵卻能聽出老遠,還有其他更多象蝙蝠的地方。
” 楊天目光一轉,道:“他這樣叫有什麼意思?” 芭蕉道:“是餓了要吃東西。
” 楊天奇道:“難道他不懂得說話?” “不是不懂,隻是不常說。
”芭蕉苦笑道。
楊天摸摸胡子,道:“這個人很有趣,他住在哪兒?” “你若是遇到他,就不會感到有趣了。
” 楊天更感興趣,道:“不知道你可否給我引見?” 芭蕉沉吟一會兒,楊天道:“若是大法師怪責下來,全由我承擔。
” “家師從不過問,也不會阻止我們要做的事情,白雲館對客人也絕無任何的秘密。
” “很好。
”楊天笑得很開心道:“有勞引路。
” “見了他之後你也許會後悔。
”芭蕉放下筆,悠然地站起身來。
楊天顯得一點也不在乎,道:“老弟言重了。
” “請”芭蕉往後堂走去,楊天緊緊跟在後面。
走了一程,忍不住又問道:“這裡一共有多少個人?” “除家師之外,就是我們師兄妹三人以及一個童子玉硯。
”芭蕉補充了一句道: “玉硯在我們之中,反而是學問最好的一個。
” 楊天問道:“他有多大了?” “十一歲。
” “了不起。
”楊天點點頭。
“家師說他是天生的讀書材料,”芭蕉亦顯得有些佩服,道:“無論多難認的字,隻要看一遍,他便能記牢,過目不忘,日誦經書百卷。
”——
” 楊天歎了一口氣,道:“不錯。
” 大法師忽然亦歎了一口氣,道:“他若是以為老夫能夠洞悉先機,就錯了。
” 楊天呆了一呆,道:“大法師,不是說你能夠驅神治鬼?” “這是别人說的,老夫除了一身還不錯的武功,一手琵琶之外,就隻有一股浩然正氣。
” 楊天道:“無論如何,敢請大法師走一趟。
”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你不妨說出來一聽。
” 楊天終於說了出來,大法師一面聽一面點頭,臉色也一面變,到楊天将話說完,他就像突然抽乾了渾身的血液似的,臉色變得猶如白紙一樣。
楊天看在眼内,也不由苦笑。
大法師沉默了好一會,才道:“這的确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 楊天一驚,忙問道:“不知大法師有何妙法?” 大法師道:“我還是走一趟,看一看事情有什麼變化。
” 楊天道:“寨主意思,正是如此。
” 大法師沉吟道:“紅葉是一個好孩子,若是有什麼損傷,相信每一個人都會很難過。
” 他緩緩站起身子,一身的衣衫動起來,沒有風,在他站起之前,風正好停下。
楊天看着暗吃一驚,大法師一身武功,他早有耳聞,但大法師的内功竟然到這地步,實在大出他意料之外。
風這時候又吹來,大法師一身衣衫動更得厲害。
到他走下那塊巨石的時候,那一身衣衫更漲鼓起來,仿佛一個大氣袋。
他也就忽然從石上飄下來,一點聲響也沒有發出來,就像是一片落葉,一點飛絮。
飄落在地上,大法師忽然一皺眉,好像有些兒不大舒服。
楊天看得真切,忙問道:“大法師怎麼了?” 大法師道:“老夫隻是忽然一陣心緒不甯,這已是很多年很多年來沒有發生過的現象了。
” 楊天詫異地道:“不會是因為我們寨主的事影響吧?” 大法師搖頭道:“火龍幫遠離此地,這件事還是現在才知道。
” 楊天奇怪道:“那是什麼原因?” 大法師道:“若是我猜得對,這兒隻怕要有事發生了。
” 他一頓又道:“就在這時候發生,難道亦是與那件事有關?” 楊天聽着,越來越奇怪,大法師倏然閉上眼睛,忽然又張開,道:“既來之,則安之。
” 楊天道:“在下不明白。
” 大法師道:“要明白的時候,就會明白的。
” 楊天苦笑。
大法師又道:“隻希望我們明白的時候還不太遲。
”然後再邁步,往前面走去。
※※※ 石徑蜿蜒,走過了這條石徑,就是白雲館的正門。
石階是用白石徹成,隻有幾級,當門一塊石碑,刻的竟是“佛法無邊”四個大字。
楊天目光落在石碑上,笑笑道:“這雖然不是一座寺院,下知怎的,看見了這石碑,在下就有一種身在佛門的感覺。
” 大法師應道:“這塊石碑乃是老夫的師父傳下來的,他是個真正的佛門中人。
” 楊天“哦”的一聲,道:“大法師卻是沒有皈依我佛。
” 大法師道:“你是指形式那方面。
”他一笑接道:“剃度不過是一種形式。
” 楊天點點頭,道:“大法師乃是心中有佛。
” “沒有”大法師搖頭。
楊天忽然有所悟,道:“恭喜大法師。
” 大法師笑笑道:“可惜。
” 楊天道:“也許有一天在下會追随大法師的。
” 大法師隻是笑。
繞過了石碑,是一個院子,蒼松古柏,白石徑從中穿過,古味盎然。
楊天跟着大法師從松下走過,感到前所未有的甯谧,大法師也沒有說什麼,直人大堂。
一個白衣青年盤膝坐在堂中,正在抄錄佛經,看見大法師進來,欠身為禮。
大法師沒有理會,向楊天道:“你在這裡侯我一會。
” 楊天點頭,大法師往内走去。
白衣青年又垂下頭來,繼續抄經,他的年紀應該在二十左右,眉清目秀,臉色雖然有些蒼白,但精神奕奕,下筆也非常穩健。
楊天走過去看了看。
白衣青年立即停下筆,對楊天點頭為禮。
他的字與他的人,一樣清秀,楊天目光落下,道:“小兄弟寫的好字。
” 白衣青年笑笑道:“字不好,人也不小了。
” 楊天轉問道:“尊姓大名。
” “芭蕉”白衣青年又一欠身。
楊天一怔道:“芭蕉?” “師父是在芭蕉樹下拾我回來的。
”白衣青年笑問道:“芭蕉這名字是不是也很好聽?” 芭蕉道:“師父老人家認為我的心太散漫,抄經也許可以使我改善。
” 楊天想了想,笑笑道:“你隻是太有禮而已。
” 芭蕉臉一紅,道:“我若是專心抄經,又怎會旁骛,又怎會知道閣下進來,又怎會多禮。
” 楊天道:“你能夠說這樣的話,可見得你也不是不知道,隻不過有些身不由已。
” 芭蕉歎息道:“看見師父老人家不行禮,在下實在有些做不到。
” 楊天道:“你本該看不到我們進來,可是,你還是看到了。
” 芭蕉道:“不錯,這是分心二用。
” 楊天道:“像你這個年紀,要你像個和尚一樣抄經,實在不容易。
” 芭蕉道:“是我要抄的。
” 楊天細看了芭蕉一眼,道:“大法師從未強迫過你?” “家師從不勉強我們做我們不喜歡做的事情。
” “除了抄經之外,難道沒有其他的辦法?” “抄經可以讓我對佛法多些了解。
”芭蕉說着又拿起筆來,抄了幾個字。
楊天忽然問道:“你真的知道你所抄的是什麼意思嗎?” 芭蕉一怔,楊天笑着道:“老弟,有句不中聽的話,不知……” “兄台請講。
” “抄經并不是一個字一個字看着抄的。
” 楊天緩緩道:“你的字很不錯,而且你也的确很用心地抄,卻隻是抄而已。
” 芭蕉沉吟起來,楊天又道:“一句句地抄,還差不多。
” 他一頓又道:“有些人窮一生之力才抄得一兩句經書,你可知道是什麼原因?” 芭蕉忽然合掌道:“多謝指教。
” 楊天再轉問道:“大法師沒有跟你說這些道理?” 芭蕉道:“也許他已經說了,隻是我聽不明白。
” “你師父的話,的确不容易明白。
”楊天不禁笑起來。
芭蕉忽又道:“你對於佛經懂得好像很多。
” 楊天道:“很小的時候,父母曾将我送入寺院,那兒的和尚說我有慧根,可惜,我還是逃出來了。
” 芭蕉輕歎了一口氣。
一聲怪叫,即時劃空傳來,楊天一呆,芭蕉搖頭,接着又一聲怪叫。
那就像是一隻野獸在吼叫,整個白雲館也仿佛為之震動,令人心驚動魄。
楊天忍下住問道:“這是什麼叫聲?” “蝙蝠”芭蕉的回答更奇怪。
楊天傻了,道:“蝙蝠的叫聲……” 芭蕉忙解釋道:“這蝙蝠是我的師兄,是一個人。
” 楊天苦笑道:“你叫做芭蕉倒還罷了,蝙蝠這名字聽來倒令人毛骨悚然。
” “據說家師是在一蝙蝠洞中找到他的,當時他正與蝠蝠為伍,簡直就像是一個成了精的蝠蝠。
” “哦?”楊天不明白。
“他的眼在日間就像是一個瞎子,在夜裡也一樣看下清楚,一雙耳朵卻能聽出老遠,還有其他更多象蝙蝠的地方。
” 楊天目光一轉,道:“他這樣叫有什麼意思?” 芭蕉道:“是餓了要吃東西。
” 楊天奇道:“難道他不懂得說話?” “不是不懂,隻是不常說。
”芭蕉苦笑道。
楊天摸摸胡子,道:“這個人很有趣,他住在哪兒?” “你若是遇到他,就不會感到有趣了。
” 楊天更感興趣,道:“不知道你可否給我引見?” 芭蕉沉吟一會兒,楊天道:“若是大法師怪責下來,全由我承擔。
” “家師從不過問,也不會阻止我們要做的事情,白雲館對客人也絕無任何的秘密。
” “很好。
”楊天笑得很開心道:“有勞引路。
” “見了他之後你也許會後悔。
”芭蕉放下筆,悠然地站起身來。
楊天顯得一點也不在乎,道:“老弟言重了。
” “請”芭蕉往後堂走去,楊天緊緊跟在後面。
走了一程,忍不住又問道:“這裡一共有多少個人?” “除家師之外,就是我們師兄妹三人以及一個童子玉硯。
”芭蕉補充了一句道: “玉硯在我們之中,反而是學問最好的一個。
” 楊天問道:“他有多大了?” “十一歲。
” “了不起。
”楊天點點頭。
“家師說他是天生的讀書材料,”芭蕉亦顯得有些佩服,道:“無論多難認的字,隻要看一遍,他便能記牢,過目不忘,日誦經書百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