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泉源
關燈
小
中
大
來,老總讀過:「王夫人會很高興,會計部剛接到王氏企業三十四頁廣告,這篇訪問,算是回傭。
」 英莉知道她受了利用,廿二歲生日願望落了空。
都說她的人物特稿寫得最好,一個星期交的兩篇到三篇訪問稿,一下子便成為讀者锺愛閱讀的對象,她已頗有點名氣,被訪問的人一聽記者是劉英莉,多多少少另眼相看,撥出時間見她。
英莉的稿酬因此加了又加。
但是她時常困惑。
到了今天,這種困惑,已經使她情緒相當不愉快。
她回答老總:「王夫人這種人,其實是社會的寄生蟲。
」 「不要太偏激,一種米吃許多種人,明天你還要出差。
」 對于這種粉飾太平,隐惡揚善的文字工作,英莉已覺得厭倦。
第二天的對象,是一位着名政客。
他對着劉英莉發表十分慷慨激昂的演講:「眼光要放得遠大,目前的些微犧牲不算一回事,青年們不要怕,向前沖,沖上去……」 英莉看着西裝筆挺的他,忽然忍不住問:「你會不會叫令郎也沖上去?」 政客尴尬了:「小兒才十歲。
」 英莉忽然又問:「那麼,八年後的他會不會在你鼓勵之下沖上去,抑或,持正統英國護照的閣下一家毋需作該種沖刺?」 政客呆視英莉。
這個不懂事的小記老,不識擡舉,撥出寶貴時間給她,不外是想利用她作廣大宣傳,誰叫她獨立思考,故意刁難? 英莉說下去:「我們華人有句話叫以身作則,李先生你入英籍太久了,恐怕已經忘記。
」 她站起來告辭。
回到報館,老總鐵青着臉看着她,看樣子李政客已經投訴過。
「劉英莉,你沒有毛病吧。
」他責問她。
英莉抱怨:「李某口是心非,利用群衆做他政治木錢。
」 「小姐,這根本是互相利用的世界,你又不是昨天才出生的,你的責任是有聞必錄,讀者自會分别真假。
」 英莉說:「我不寫他。
」 「喂,你擔任這分工作已有兩年,一向不聽見你表示不滿,最近是怎麼一回事?」 不知恁地,廿二歲生日之後,似有人喚醒她的更知。
老總見她不出聲,勸她:「看不過眼,做憤怒青年,憑一股濁氣辭掉工作,連寫真話說真話的機會都失掉,豈非更為不智?」 「下次給我一個較可愛的訪問對象。
」 英莉暫時屈服。
她又想起在夢中許過的生日願望。
下班,與玲玲訴苦。
玲玲說:「有收入有開銷,還有随時不寫的自由,不算苦了。
」 「你那份工作呢,比我這份強吧。
」 「開玩笑,天下烏鴉一樣黑,稍有良知,都做不下去,隻得同流合污,可悲的是,我居然混得如魚得水。
」。
「你在商界,努力替老闆賺錢即可。
」 「你想想人人唯利是圖,利欲薰心,臭不可當。
」 英莉被她說得笑起來。
「炒賣過三五七層樓宇,略嘗過一點甜頭,便一本正經說起地産物業的潮流,隻有他的看法最聰明正統,其馀的人,全是蠢材,不是得物無所用,就是有錢不會花。
」 英莉說:「我也認識這種人,敝報财經版有專欄專門教人家怎麼發财。
」 「撰文那人發了财沒有?」 「當然沒有,不然還寫呢,他隻是教人發财。
」 「不得了,我同你再債世嫉俗下去,會被人用石頭扔死。
」 玲玲趕着上班去。
也許是工作過勞,生出厭倦,也許最好放假,休息、玩耍,再從頭來過。
老總說:「你看.這篇政客訪問還不是逼出來了,寫得不賴,最後一段形容得逼真貼切,又有諷刺意味:「一個人有如此崇高信仰已經值得尊重」,多妙。
」 肉麻透頂,原作者給文章下評論。
那個晚上,英莉匆匆進入地下鐵路站,一擡頭,就知道自已又回到同一夢境裡去。
地鐵站燈光雪亮,英莉過去,看牢那少女,「你是誰,你幾乎害我丢掉職業。
」 那少女笑笑說:「我替你預備好了。
」 「這次又怎麼樣?」英莉無限好奇。
「你可以再許一次願。
」 「好,」英莉幹脆地說:「我要讀者迷上我的文字,寫得再壞也受歡迎。
」 那少女隻是笑。
英莉先求題材永不幹涸,再求一枝筆有良知,現在又希望文字備受歡迎。
越來越貪婪。
第二天,她醒來,聳聳肩,同自己說:再做這個夢,大抵要去看心理醫生。
她來不及詳自的夢,便趕去采訪一個青年畫家。
這畫家被視為畫壇瑰寶,據說是畫壇唯一的新希望,直被捧到雲端上。
英莉還是第一次看他的畫,在展覽館才兜了一個圈子,已經深感震蕩,不,不是因為太好
」 英莉知道她受了利用,廿二歲生日願望落了空。
都說她的人物特稿寫得最好,一個星期交的兩篇到三篇訪問稿,一下子便成為讀者锺愛閱讀的對象,她已頗有點名氣,被訪問的人一聽記者是劉英莉,多多少少另眼相看,撥出時間見她。
英莉的稿酬因此加了又加。
但是她時常困惑。
到了今天,這種困惑,已經使她情緒相當不愉快。
她回答老總:「王夫人這種人,其實是社會的寄生蟲。
」 「不要太偏激,一種米吃許多種人,明天你還要出差。
」 對于這種粉飾太平,隐惡揚善的文字工作,英莉已覺得厭倦。
第二天的對象,是一位着名政客。
他對着劉英莉發表十分慷慨激昂的演講:「眼光要放得遠大,目前的些微犧牲不算一回事,青年們不要怕,向前沖,沖上去……」 英莉看着西裝筆挺的他,忽然忍不住問:「你會不會叫令郎也沖上去?」 政客尴尬了:「小兒才十歲。
」 英莉忽然又問:「那麼,八年後的他會不會在你鼓勵之下沖上去,抑或,持正統英國護照的閣下一家毋需作該種沖刺?」 政客呆視英莉。
這個不懂事的小記老,不識擡舉,撥出寶貴時間給她,不外是想利用她作廣大宣傳,誰叫她獨立思考,故意刁難? 英莉說下去:「我們華人有句話叫以身作則,李先生你入英籍太久了,恐怕已經忘記。
」 她站起來告辭。
回到報館,老總鐵青着臉看着她,看樣子李政客已經投訴過。
「劉英莉,你沒有毛病吧。
」他責問她。
英莉抱怨:「李某口是心非,利用群衆做他政治木錢。
」 「小姐,這根本是互相利用的世界,你又不是昨天才出生的,你的責任是有聞必錄,讀者自會分别真假。
」 英莉說:「我不寫他。
」 「喂,你擔任這分工作已有兩年,一向不聽見你表示不滿,最近是怎麼一回事?」 不知恁地,廿二歲生日之後,似有人喚醒她的更知。
老總見她不出聲,勸她:「看不過眼,做憤怒青年,憑一股濁氣辭掉工作,連寫真話說真話的機會都失掉,豈非更為不智?」 「下次給我一個較可愛的訪問對象。
」 英莉暫時屈服。
她又想起在夢中許過的生日願望。
下班,與玲玲訴苦。
玲玲說:「有收入有開銷,還有随時不寫的自由,不算苦了。
」 「你那份工作呢,比我這份強吧。
」 「開玩笑,天下烏鴉一樣黑,稍有良知,都做不下去,隻得同流合污,可悲的是,我居然混得如魚得水。
」。
「你在商界,努力替老闆賺錢即可。
」 「你想想人人唯利是圖,利欲薰心,臭不可當。
」 英莉被她說得笑起來。
「炒賣過三五七層樓宇,略嘗過一點甜頭,便一本正經說起地産物業的潮流,隻有他的看法最聰明正統,其馀的人,全是蠢材,不是得物無所用,就是有錢不會花。
」 英莉說:「我也認識這種人,敝報财經版有專欄專門教人家怎麼發财。
」 「撰文那人發了财沒有?」 「當然沒有,不然還寫呢,他隻是教人發财。
」 「不得了,我同你再債世嫉俗下去,會被人用石頭扔死。
」 玲玲趕着上班去。
也許是工作過勞,生出厭倦,也許最好放假,休息、玩耍,再從頭來過。
老總說:「你看.這篇政客訪問還不是逼出來了,寫得不賴,最後一段形容得逼真貼切,又有諷刺意味:「一個人有如此崇高信仰已經值得尊重」,多妙。
」 肉麻透頂,原作者給文章下評論。
那個晚上,英莉匆匆進入地下鐵路站,一擡頭,就知道自已又回到同一夢境裡去。
地鐵站燈光雪亮,英莉過去,看牢那少女,「你是誰,你幾乎害我丢掉職業。
」 那少女笑笑說:「我替你預備好了。
」 「這次又怎麼樣?」英莉無限好奇。
「你可以再許一次願。
」 「好,」英莉幹脆地說:「我要讀者迷上我的文字,寫得再壞也受歡迎。
」 那少女隻是笑。
英莉先求題材永不幹涸,再求一枝筆有良知,現在又希望文字備受歡迎。
越來越貪婪。
第二天,她醒來,聳聳肩,同自己說:再做這個夢,大抵要去看心理醫生。
她來不及詳自的夢,便趕去采訪一個青年畫家。
這畫家被視為畫壇瑰寶,據說是畫壇唯一的新希望,直被捧到雲端上。
英莉還是第一次看他的畫,在展覽館才兜了一個圈子,已經深感震蕩,不,不是因為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