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版忽悠(2)

關燈
上集我已經吹了牛,說要寫艾黃的性與愛,還說要從艾倫尚不知道世界上有個艾米寫起,現在想來有點冒失,但已經吹了,不能說話不算話,隻好硬着頭皮實踐諾言,寫寫遠古時代兩艾相遇之前他們各自的豔遇和情史。

     這個“豔遇”和“情史”,聽着十分别扭,尤其是放在兩艾身上,我還是另找一個詞來代替,就用“曆史問題”吧,這絕不是貶低“曆史問題”中的相關人物,隻是一種說法而已,并不是有問題的“問題”,而是“某事”的指代。

     艾黃的“曆史問題”可以算是一個禁區,主要是黃顔的禁區,因為黃顔在《黃版忽悠》裡對這個問題諱莫如深,而艾米在《十年忽悠》裡還有所提及。

    即便從《十年忽悠》裡我們也可以看出,艾倫對這個問題是能避就避,能逃就逃,能混就混,混不過去那就沒辦法了。

     今天我來踩這個禁區,主要是這個問題很關鍵,在我看來,這是兩艾之所以會忽悠十年的關鍵問題――之一,所以不得不提及。

     一男一女相遇,進而相愛,最好的情況是雙方都沒有“曆史問題”,兩張白紙,幹幹淨淨,兩人都是初戀,兩人都隻戀這一次,白頭到老,海枯石爛,這是很多人對愛情的憧憬和向往。

    但現實生活中這種情況很少很少,更常見的是一方或雙方曾經有過“曆史問題”。

     在我們那個年代,你要找一對二十三、四歲開始談戀愛的男女,兩人在那之前都從來沒談過戀愛,還是容易找到的,因為那時時興晚婚晚戀晚育。

    但現在恐怕就不那麼容易了,多多少少都有過一兩次戀愛經曆了,很多還有過性經曆。

    那麼如何對待對方的“曆史問題”,如何向對方交代自己的“曆史問題”,就成了一個現實問題。

     對這個問題,有兩種“一刀切”的态度,一種主張完全徹底透明,把自己的“曆史問題”徹底向對方做個交代,由對方定奪。

    持這種主張的大半是那些自己沒有“曆史問題”,或者雖然有“曆史問題”,但一向認為自己做人很誠實、從來不撒謊、撒謊會遭雷打的人。

    另一種則主張千萬不要告訴對方自己有“曆史問題”,不告訴就跟沒有一樣,一告訴反而惹出麻煩。

     這兩種主張都能在艾米的小說中找到支持的證據,《十年忽悠》裡的艾倫把自己的“曆史問題”告訴了艾米(當然隻是半自覺半主動,這個我在後面還要談到),艾米也沒跟他鬧翻,反而從此不再對他的從前疑疑惑惑。

    但在《同林鳥》裡,我們看到了一個相反的證據,譚維出于良心與坦誠的需要,把自己跟藍老師的“曆史問題”告訴了妻子小冰,結果落下一個罪證,小冰時不時就要拿出來敲打敲打他。

     這也是我喜歡艾米小說的一個原因,她寫小說正如她自己說過的那樣,隻是告訴你“有這樣一個人,TA經曆了這樣一些事”,沒有道德說教的成分在裡面。

    如果她要搞道德說教,比如提倡說真話,不撒謊,那麼她就會一以貫之地描寫撒謊受到懲罰、坦誠得到報答的勸谕故事。

    要麼她就走另一個極端,寫撒謊也沒受到懲罰,反而得到報答的故事,來反映人世之黑暗與不公平。

     但艾米不是一個道德說教家,也不是一個腦子一根筋的極端分子,她一向主張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而不要搞一刀切。

    我這裡就用她的方法,來分析一下有關處理“曆史問題”的幾種情況。

     對于“曆史問題”,我們可以有“坦白”和“不坦白”兩種選擇,究竟選擇哪種,要看你的“曆史問題”保密到哪種程度,還要看對方是個什麼樣的人,會如何對待你的“曆史問題”。

     如果你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你的“曆史問題”很保密,絕對不會傳到對方耳朵裡去,你可以選擇不坦白,那樣可以為你也為對方省很多事。

    但很少有人能有這種百分之百的把握,世界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山不轉水轉,誰知道哪天就因為哪個事先誰也沒想到的原因,你那百分之百秘密的“曆史問題”就變成了公開的秘密。

    那時你就慘了,你沒主動坦白,而是被發現被揭露的,那就罪加三等,小“曆史問題”可以變成大“曆史問題”,你聰明反被聰明誤,還不如早就坦白了更好。

     《十年忽悠》裡的艾倫,剛開始大概就是認為自己的“曆史問題”是百分之百保密的,與其坦白出來惹麻煩,還不如根本不提。

    當艾米拷問他的“曆史問題”時,他很巧妙地對付了: “不說意識形态裡的東西了,說實際的。

    ”她換個話題,“你以前――愛過别的女孩嗎?” “現代查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