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版忽悠(5)
關燈
小
中
大
去想不出是為什麼,隻能說是因為照片上的我媽透着一股靈氣,一種很強的生命的力量,一種說不出原因的親近感,讓我爸覺得照片上的我媽仿佛正向他爬來,嘴裡叫着:“嗲嗲,抱抱!抱抱!”
順便說一句,我爸我媽小時候都愛亂造詞。
我爸小時候語言遲鈍,很多詞吐不清,總是把哥哥叫“嗲嗲”,屬于被動型亂造詞。
據說我媽小時候口齒伶俐,但愛自以為是地亂認字,屬于主動型亂造詞,比如我媽不說“奇怪”,總說“奪聖”,我爺爺奶奶糾正她,她反倒覺得他們的發音“奪聖”。
我爸後來還去過我奶奶的書房幾次,但那張“果體”照是沒得看了,被我奶奶“堅壁清野”了。
好在牆上那些鏡框還沒取掉,所以我爸有機會看看我媽成長的足迹。
但他不管看哪張照片,他的思緒都會返回到那張“果體”照上去,心想:“哇,那個肥肥的小baby長成這樣了!” 我爸總結說,大約十歲之前,我媽在照相館照的像都是一幅驚慌失措的表情,眼睛睜得老大,嘴兒半張,仿佛在問:“你們要幹什麼?” 但我媽在室外拍的照片,都很怡然自得,可見我爺爺奶奶的拍照技術高超,總是捕捉到那些最真實自然的瞬間。
十歲之後的我媽,似乎比較鎮定自若了,表情不再是那樣驚慌失措,也可能是去照相館的次數少了,挂在牆上的大多是室外的照片。
到了最近那一年,照片上的我媽已經是個亭亭玉立的少女了,我爸永遠也弄不明白那張“果體”照上的小胖腿哪裡去了,因為我媽在後來的照片上都是長胳膊長腿長脖子。
《十年忽悠》寫的兩艾首次相遇,隻是我媽那方面的首次,但那是我爸第一次近距離遭遇我媽的實物。
這次相遇,讓我媽從照片裡走了出來,于是在我爸的心目中,我媽不再是一個魔魔無聞的小丫頭,而是一個有聲少女了,腦筋之會轉,嘴巴之會嚼,歪點子之多,邪道理之強,令我爸甘拜下風。
我爸說那次見面給他的印象是他跟我媽有點“猿糞”,他覺得我媽好像無限信任他,一開始就很親近他,他認為我媽一定是把他當哥哥看待的,不然我媽就會害羞躲他了。
我爸也很有“找到了組織”的感覺,因為我爸他從小就巴不得有個小妹妹,在他屁股後頭跟進跟出,他可以照顧她,呵護她,幫她打退那些欺負她的小男孩。
這大概是因為我爸在班上年紀小,老是被那些大女孩欺負,所以想跟一個更小的女孩在一起,讓她崇敬他一把。
不過我爸不知道他們這個兄妹算是哪種兄妹,親兄妹?幹兄妹?養兄妹?師兄妹?好像哪種都不是,但又的确算得上兄妹,因為古人說了:“一日為師,終生為父”,所以我艾民爺爺就是我爸的“父”,那我素芳奶奶當然就是我爸的“母”了,那我的媽呢?當然就是我爸的“妹”了。
不過那不叫“師兄妹”,因為師兄妹是共一個導師的。
因為不知道是哪種兄妹,我爸就不知道用哪種方法盡哥哥的責任或者去享受哥哥的權利。
但他對“J大附中”這個詞突然有了興趣,而他以前幾乎沒注意到J大有個附中。
有兩次他偶然路過附中,就不由自主地想起我媽是在附中讀書的,不過他往附中的大門裡看了N眼,連我媽的影子都沒看到。
俗話說:“說曹操,曹操的媽媽就到”,正當我爸在那裡考證他跟我媽究竟算哪種兄妹的時候,我奶奶找上門來,叫我爸輔導我媽英語。
我爸滿口答應,終于考證出他跟我媽的兄妹關系應屬“導兄妹”――我爺爺是他導師,他又來輔導我媽,這不都沾着一個“導”字嗎? 于是我爸就開始輔導我媽,輔了一段,導了一段,突然有一日,發現自己已經把個“導”字演化為“倒”了,雖然隻是思想上的,但也讓他大吃一斤。
那次輔導,估計我媽早忘了,因為我媽在《十年忽悠》裡提都沒提。
我爸和我媽是在電話上敲定那次輔導的時間、地點和to
我爸小時候語言遲鈍,很多詞吐不清,總是把哥哥叫“嗲嗲”,屬于被動型亂造詞。
據說我媽小時候口齒伶俐,但愛自以為是地亂認字,屬于主動型亂造詞,比如我媽不說“奇怪”,總說“奪聖”,我爺爺奶奶糾正她,她反倒覺得他們的發音“奪聖”。
我爸後來還去過我奶奶的書房幾次,但那張“果體”照是沒得看了,被我奶奶“堅壁清野”了。
好在牆上那些鏡框還沒取掉,所以我爸有機會看看我媽成長的足迹。
但他不管看哪張照片,他的思緒都會返回到那張“果體”照上去,心想:“哇,那個肥肥的小baby長成這樣了!” 我爸總結說,大約十歲之前,我媽在照相館照的像都是一幅驚慌失措的表情,眼睛睜得老大,嘴兒半張,仿佛在問:“你們要幹什麼?” 但我媽在室外拍的照片,都很怡然自得,可見我爺爺奶奶的拍照技術高超,總是捕捉到那些最真實自然的瞬間。
十歲之後的我媽,似乎比較鎮定自若了,表情不再是那樣驚慌失措,也可能是去照相館的次數少了,挂在牆上的大多是室外的照片。
到了最近那一年,照片上的我媽已經是個亭亭玉立的少女了,我爸永遠也弄不明白那張“果體”照上的小胖腿哪裡去了,因為我媽在後來的照片上都是長胳膊長腿長脖子。
《十年忽悠》寫的兩艾首次相遇,隻是我媽那方面的首次,但那是我爸第一次近距離遭遇我媽的實物。
這次相遇,讓我媽從照片裡走了出來,于是在我爸的心目中,我媽不再是一個魔魔無聞的小丫頭,而是一個有聲少女了,腦筋之會轉,嘴巴之會嚼,歪點子之多,邪道理之強,令我爸甘拜下風。
我爸說那次見面給他的印象是他跟我媽有點“猿糞”,他覺得我媽好像無限信任他,一開始就很親近他,他認為我媽一定是把他當哥哥看待的,不然我媽就會害羞躲他了。
我爸也很有“找到了組織”的感覺,因為我爸他從小就巴不得有個小妹妹,在他屁股後頭跟進跟出,他可以照顧她,呵護她,幫她打退那些欺負她的小男孩。
這大概是因為我爸在班上年紀小,老是被那些大女孩欺負,所以想跟一個更小的女孩在一起,讓她崇敬他一把。
不過我爸不知道他們這個兄妹算是哪種兄妹,親兄妹?幹兄妹?養兄妹?師兄妹?好像哪種都不是,但又的确算得上兄妹,因為古人說了:“一日為師,終生為父”,所以我艾民爺爺就是我爸的“父”,那我素芳奶奶當然就是我爸的“母”了,那我的媽呢?當然就是我爸的“妹”了。
不過那不叫“師兄妹”,因為師兄妹是共一個導師的。
因為不知道是哪種兄妹,我爸就不知道用哪種方法盡哥哥的責任或者去享受哥哥的權利。
但他對“J大附中”這個詞突然有了興趣,而他以前幾乎沒注意到J大有個附中。
有兩次他偶然路過附中,就不由自主地想起我媽是在附中讀書的,不過他往附中的大門裡看了N眼,連我媽的影子都沒看到。
俗話說:“說曹操,曹操的媽媽就到”,正當我爸在那裡考證他跟我媽究竟算哪種兄妹的時候,我奶奶找上門來,叫我爸輔導我媽英語。
我爸滿口答應,終于考證出他跟我媽的兄妹關系應屬“導兄妹”――我爺爺是他導師,他又來輔導我媽,這不都沾着一個“導”字嗎? 于是我爸就開始輔導我媽,輔了一段,導了一段,突然有一日,發現自己已經把個“導”字演化為“倒”了,雖然隻是思想上的,但也讓他大吃一斤。
那次輔導,估計我媽早忘了,因為我媽在《十年忽悠》裡提都沒提。
我爸和我媽是在電話上敲定那次輔導的時間、地點和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