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回 訪隐逸巧逢有才 士接家眷喜見夢中人

關燈
歸座。

     安公子先将此次奉命,要整頓風俗,拟請李老先生出山相助,再三不肯,推薦先生,“不識先生肯屈尊同往否?若能賞駕,不獨晚生叨光不淺,即山左蒼生,亦受惠無窮。

    ”顧朗山道:“鄙人有何德能;敢府此重任!還請大人另訪名流,鄙人斷不敢奉命的。

    ”顧生再三謙讓,那李先生一旁勸駕道:“朗山,士為知己者用。

    今既安大人殷勤勸駕,一片真誠,你若再辭,太覺寡情了。

    依我說,你就出山一行,略展抱負,省得旁人目我等為處士虛聲,将來大事辦了,速即抽身,名實兩全,豈非素願乎?”那朗山聽說這話,随答應:“既老叔如此吩咐,小侄鬥膽應命。

    目下卻不能同行,還要回鄉料理,大約耽擱一月,路上往返二十日。

    五十日後,必到東省學院署中,來供驅策。

    一言為定,決不食言。

    ”安公子聞言大喜,忙恭恭敬敬深打一躬,道:“先生肯下降,山東無難辦之事矣!但望早來一日,免學生盼望。

    ”朗山道:“不勞大人叮囑,五十日之期已訂,決不爽約,盡管放心!”他四人說得投機,那李素堂開言道:“既已一面而成莫逆,也不用客氣,等老朽進去端整些山肴野菜,斟上濁酒,大家同飲一杯,擾我一頓午餐,何如?”安、鄧二人道:“妙極了!我等正要飽嘗先生這山林風味,可不要太費事,隻随便家常飯菜足矣。

    ”李素堂道:“山居僻陋,那有甚麼美味佳肴?少時不要見笑就是了。

    ”說罷,入内料理去了。

     這裡顧、安、鄧從新細談。

    顧先生問起鄧翁一生事業,安公子略述大概。

    顧生欽佩不已。

    正說得高興,但見小童已來端整座位,擺下杯箸,從裡面端出來數碟小菜,一壺酒。

    李老翁出來讓座,讓鄧老翁首座,安公子次之。

    安公子不肯,要請顧先生座,李翁道:“現在我處,他不能僭你;到了貴衙,自然要讓他上坐。

    ”安公子聽了如此說,止得告罪坐下。

    李翁親自斟了一巡酒,說道:“倉猝之間,草草不恭,休嫌簡亵。

    ”鄧老翁道:“老先生不用客套。

    你這酒甚好,但是我這老頭子酒量大,你有多少酒,先說說,我好喝。

    若酒少,我便留量;若是酒多,我好放量。

    ”李翁道:“酒不多,大約十餘斤還有。

    你老人家能飲幾何?”鄧翁道:“十幾斤夠我半頓飯喝的了。

    說老實話罷,我每頓飯必得紹興酒十餘斤,今日我喝個八斤罷,剩下的你們三位喝。

    還有一說:我的飯量也不小,大概一餐飯得五升米,先告訴了主人多煮飯,别吃到半中間無了飯,那可教肚子裡受委屈了。

    ”李翁道:“飯倒有,還有大饅首呢,管保你夠吃。

    ”說罷,大笑道:“你老人家真正爽快,老當益壯,好比當初廉将軍一飯鬥米。

    ”鄧翁道:“甚麼将軍!一句話,好吃貪嘴,下作而已。

    ”李、顧二人道:“說哪裡話!這口福也是人一生帶來的。

    ”他四人談談說說,果然小童不住添酒,末後端出了兩大碗肉,兩大盤饅首。

    大家吃了饅首,又添了飯,吃了一個酒空菜淨。

    李翁問鄧翁道:“吃飽了否?”鄧翁道:“飽了。

    得了,我這肚皮一點不受委屈了。

    ”李翁于是幫同童子收拾了碗盞杯筷,擦抹淨了桌子,又拿出茶來,大家飲茶。

    九公忽然想起:“我們還有兩個下人同來,現在村外,不知他們餓了買得出飯食來否?”李翁道:“村外有小飯鋪,他們餓了,自然會買;就是乏鈔,但說老朽這裡的客人,飯鋪裡也賒出飯來。

    ”鄧翁聞言才放心。

    當下安公子對顧朗山約定,一月之後到山東省學台署中見面,一切聘金盤費随後補送。

    朗山答應。

    李翁道:“如今你們賓東都面訂好了,将來也省卻多少煩文。

    天氣也不早了,二位快請回莊,明日安大人好趕緊上路赴任,如何?”安、鄧二人聞言,忙站起身來謝擾告辭。

    安公子道:“倘蒙老先生不棄,後日有興,屈駕到敝署盤桓數日,指教些大事,則受惠良多。

    ”李翁道:“後會有期,但有便老朽必來晉谒。

    ”鄧翁道:“李先生,老拙舍下離此不遠,務必請你暇時賞個臉,到舍下來,你我談談,千萬是要來的!”李翁道:“老翁府上改日定要來的。

    ”鄧、安二人這才出了書房往外而走,李、顧二人相送。

    送出大門,二人一揖而别。

    出了這條窄路,到得村中,看見馬夫與莊丁,問了他二人可曾吃飯。

    二人道:“幸虧村中有個小飯鋪,我二人進去吃了一飽,身邊帶得有錢,給了他剛夠,馬也喂了。

    ”天氣還不甚晚,安、鄧二人忙上馬,往鄧家莊緊走。

     不多一會,已回至家。

    二人入内,鄧翁命人打水洗臉,褚大娘子忙出來問道:“吃了飯不曾?”老翁道:“飯是算吃過回來,早一點吃飯罷。

    ”褚大娘子道:“早已預備好了,甚麼時候吃都有,但不知去訪那位李先生怎樣了?見着了他未曾?又是在那裡吃的飯呢?”老翁就将訪那李老翁,到他家中,其人甚好,但是不肯出山,留我二人吃飯,薦了他的盟侄姓顧的,恰好那姓顧的昨日才來訪他,我們今日湊巧遇見,那人年紀四十有餘,是個有本領有學問的人,約定了他先回家,一月後他到山東省學台署中相會,如今我們該差人去迎接家眷去了。

    安公子道:“明早侄兒動身回到公館,好收拾動身赴任,此是私自潛訪,怕人知覺,不好再耽擱了。

    ”九公道:“你王事在身,我不敢強留,但舅太太同你那如夫人,我已去接去了。

    他們若來了,倒要多留他們住幾天,然後再送上省。

    好在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