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二 綠衣
關燈
小
中
大
生儉肅,不興土木宮室,唯獨永陵整整修了七年。
” 母後已經葬入地宮最深處的寝殿,外宮和整個皇陵的修建卻耗時七年。
七年……承泰公主怅然微笑,那是他們相約攜手于永恒的家園,七年又算得什麼。
——不知道永陵地宮會是怎樣的绮麗輝煌。
除了父皇、監造官員與工匠,從來沒有人能踏進皇陵半步。
四月廿日,風急,陰雨如晦。
宮闱内外被風雨籠罩,各宮早早挂起純白宮燈,殿閣中飛揚的垂幔也已換作青紗素闱。
十年間,年年今日,都是如此。
入夜,含章殿,承泰公主素服而至。
殿中沒有掌燈,唯有燭影深深。
侍從遠遠侍立殿外廊下,殿中無人值守。
含章宮,是六宮禁地,除了皇上,任何人不得踏入。
承泰公主蹙眉問内侍,“聽太醫説,皇上今日不曾服藥?” 内侍惶惶搖頭,“皇上吩咐,未得傳召,任何人不得打擾,奴才等不敢進藥。
” “這藥一日也不可停的。
”承泰公主憂切道,凝望殿中半晌,猶自惴惴,不知進還是不進。
這含章殿,每年開啟一次。
父皇平日不來此處,亦甚少見他流露思念之情,偶有提及母後,亦不見他有喜悲之色。
然而一年之中,每逢母後忌日,他必定獨宿于此,不容旁人打擾。
今日一早,上朝,議事,召太子問答國策,批閱奏章至深夜……她時時留心,卻見父皇依然淡定如常,勤勉理政,喜怒不形于色,除了穿戴黑衣素冠,與平日沒有半分不同,亦不見分外悲戚。
她以為,七年過去,也該淡了…… 承泰公主長歎一聲,“傳太醫進藥。
” 言罷,不待内侍通禀,她徐步直入殿門。
内侍呆呆望了她背影,手心裡滲出汗來,欲喚公主止步,卻不敢開口。
推開那扇熟悉而久違的殿門,承泰公主有刹那遲疑。
前殿,立柱,垂幔,屏風……時光仿佛驟然倒流,昨日重現眼前。
殿内彌散着她再熟悉不過的優昙香氣,袅袅萦回,似在身邊,又不可追尋。
一切都沒有變,連琴案上那一貼未填完的曲譜還在原處,似乎墨迹仍未幹透。
琴弦上不沾半點塵灰,仿佛片刻之前,還有人彈過。
她有刹那的錯覺,好像母後還在這裡,就在那屏風後,绮窗下,閑閑倚了錦榻看書,聽到她或潇潇歡笑着跑進來,會莞爾擡眸,取了絲巾,輕輕為她們拭去奔跑間冒出的微汗。
她會柔聲陪孩子們説話,聽他們彼此争鬧,説得累了,總會輕輕咳嗽。
每每此時,父皇就會将她們趕走,不許再纏住母後。
恍惚間,那屏風後真有低低咳嗽聲傳來。
“母後!”她幾乎脫口驚呼,轉念卻驚覺那是父皇的聲音,是他在咳嗽。
她疾步趨近,到了屏風前,驟然駐足,沒有勇氣轉出來。
父皇會生氣麼,她就這麼闖進來了……承泰公主陡然手足無措,似乎做錯事的孩子。
“你來了。
” 父皇低沉含笑的聲音,從屏風後傳來,透着淡淡溫柔。
她一驚,臉上頓時火燒一般發燙,心下急跳。
“躲着就讓我瞧不見麼,還不過來!”父皇的聲音幾乎讓她不敢相信,這哪裡是平日冷肅的帝王,朦胧含笑間,濃濃暖意,深深纏眷,令她心中頓時如小鹿亂撞一般。
承泰公主低頭步出屏風,含怯垂眸,不敢擡頭。
良久,卻不聞動靜。
她怔怔擡眼,卻見那鳳榻之上,繡帷低垂,榻前杯盞半傾,酒漿四溢。
玄衣散發的父皇,脫冠敞衣醉卧于帷幔後,似醒非醒。
“父皇?”她顫顫試着喚了一聲。
不聞應答,卻聽他低低笑了聲,竟吟唱起斷斷續續的曲子。
“綠兮衣兮,綠衣黃裡。
心之憂矣,曷維其已……” 她一時呆了,從未聽過父皇吟唱,竟不知他的聲音如此深沉纏綿,聞之心碎。
——《綠衣》,竟是這首悼懷亡妻的悲歌。
她再也聽不下去,蓦地屈膝,重重跪在榻前,“父皇,求您珍重龍體。
” 帷幔後的吟唱停了,她看見父皇半支了身子,側首望過來,清峻容顔猶帶戚色,眼底似有淚光隐隐,霜白兩鬓散落了銀絲幾許,燭光下,竟顯出幾分落拓滄桑。
“怎會是你?”他看見她,飛揚入鬓的濃眉立時深蹙。
她亦怔住,不知如何作答。
父皇忽而一笑,頹然躺下,喃喃道,“奇怪,朕怎會夢見沁兒……阿妩,又是你在弄鬼?” 他呵呵低笑,翻身向内而卧,“你不來入夢,我自會去見你。
” 承泰公主呆呆跪在原地,臉色轉白。
“父皇……”她薄唇翕動,忽然再不能自抑,淚水潸然滑落。
原來,他隻是誤将她當作了她,連夢裡也不願多見自己一眼。
七年相守,她陪着他,伴着他,敬他如君,侍他如父,分擔他的孤寂哀傷…… 少年時,隻知敬畏,仰望他如凜凜天神; 漸至成年,看着他與母後一路執手,兩情纏眷,方知世間果有情深至此; 短短四年良辰如瞬,母後長逝,那高高在上的王座,從此隻餘他一個人,隻影向天阙,手握天下生殺予奪,卻挽不回最重要的一個人
” 母後已經葬入地宮最深處的寝殿,外宮和整個皇陵的修建卻耗時七年。
七年……承泰公主怅然微笑,那是他們相約攜手于永恒的家園,七年又算得什麼。
——不知道永陵地宮會是怎樣的绮麗輝煌。
除了父皇、監造官員與工匠,從來沒有人能踏進皇陵半步。
四月廿日,風急,陰雨如晦。
宮闱内外被風雨籠罩,各宮早早挂起純白宮燈,殿閣中飛揚的垂幔也已換作青紗素闱。
十年間,年年今日,都是如此。
入夜,含章殿,承泰公主素服而至。
殿中沒有掌燈,唯有燭影深深。
侍從遠遠侍立殿外廊下,殿中無人值守。
含章宮,是六宮禁地,除了皇上,任何人不得踏入。
承泰公主蹙眉問内侍,“聽太醫説,皇上今日不曾服藥?” 内侍惶惶搖頭,“皇上吩咐,未得傳召,任何人不得打擾,奴才等不敢進藥。
” “這藥一日也不可停的。
”承泰公主憂切道,凝望殿中半晌,猶自惴惴,不知進還是不進。
這含章殿,每年開啟一次。
父皇平日不來此處,亦甚少見他流露思念之情,偶有提及母後,亦不見他有喜悲之色。
然而一年之中,每逢母後忌日,他必定獨宿于此,不容旁人打擾。
今日一早,上朝,議事,召太子問答國策,批閱奏章至深夜……她時時留心,卻見父皇依然淡定如常,勤勉理政,喜怒不形于色,除了穿戴黑衣素冠,與平日沒有半分不同,亦不見分外悲戚。
她以為,七年過去,也該淡了…… 承泰公主長歎一聲,“傳太醫進藥。
” 言罷,不待内侍通禀,她徐步直入殿門。
内侍呆呆望了她背影,手心裡滲出汗來,欲喚公主止步,卻不敢開口。
推開那扇熟悉而久違的殿門,承泰公主有刹那遲疑。
前殿,立柱,垂幔,屏風……時光仿佛驟然倒流,昨日重現眼前。
殿内彌散着她再熟悉不過的優昙香氣,袅袅萦回,似在身邊,又不可追尋。
一切都沒有變,連琴案上那一貼未填完的曲譜還在原處,似乎墨迹仍未幹透。
琴弦上不沾半點塵灰,仿佛片刻之前,還有人彈過。
她有刹那的錯覺,好像母後還在這裡,就在那屏風後,绮窗下,閑閑倚了錦榻看書,聽到她或潇潇歡笑着跑進來,會莞爾擡眸,取了絲巾,輕輕為她們拭去奔跑間冒出的微汗。
她會柔聲陪孩子們説話,聽他們彼此争鬧,説得累了,總會輕輕咳嗽。
每每此時,父皇就會将她們趕走,不許再纏住母後。
恍惚間,那屏風後真有低低咳嗽聲傳來。
“母後!”她幾乎脫口驚呼,轉念卻驚覺那是父皇的聲音,是他在咳嗽。
她疾步趨近,到了屏風前,驟然駐足,沒有勇氣轉出來。
父皇會生氣麼,她就這麼闖進來了……承泰公主陡然手足無措,似乎做錯事的孩子。
“你來了。
” 父皇低沉含笑的聲音,從屏風後傳來,透着淡淡溫柔。
她一驚,臉上頓時火燒一般發燙,心下急跳。
“躲着就讓我瞧不見麼,還不過來!”父皇的聲音幾乎讓她不敢相信,這哪裡是平日冷肅的帝王,朦胧含笑間,濃濃暖意,深深纏眷,令她心中頓時如小鹿亂撞一般。
承泰公主低頭步出屏風,含怯垂眸,不敢擡頭。
良久,卻不聞動靜。
她怔怔擡眼,卻見那鳳榻之上,繡帷低垂,榻前杯盞半傾,酒漿四溢。
玄衣散發的父皇,脫冠敞衣醉卧于帷幔後,似醒非醒。
“父皇?”她顫顫試着喚了一聲。
不聞應答,卻聽他低低笑了聲,竟吟唱起斷斷續續的曲子。
“綠兮衣兮,綠衣黃裡。
心之憂矣,曷維其已……” 她一時呆了,從未聽過父皇吟唱,竟不知他的聲音如此深沉纏綿,聞之心碎。
——《綠衣》,竟是這首悼懷亡妻的悲歌。
她再也聽不下去,蓦地屈膝,重重跪在榻前,“父皇,求您珍重龍體。
” 帷幔後的吟唱停了,她看見父皇半支了身子,側首望過來,清峻容顔猶帶戚色,眼底似有淚光隐隐,霜白兩鬓散落了銀絲幾許,燭光下,竟顯出幾分落拓滄桑。
“怎會是你?”他看見她,飛揚入鬓的濃眉立時深蹙。
她亦怔住,不知如何作答。
父皇忽而一笑,頹然躺下,喃喃道,“奇怪,朕怎會夢見沁兒……阿妩,又是你在弄鬼?” 他呵呵低笑,翻身向内而卧,“你不來入夢,我自會去見你。
” 承泰公主呆呆跪在原地,臉色轉白。
“父皇……”她薄唇翕動,忽然再不能自抑,淚水潸然滑落。
原來,他隻是誤将她當作了她,連夢裡也不願多見自己一眼。
七年相守,她陪着他,伴着他,敬他如君,侍他如父,分擔他的孤寂哀傷…… 少年時,隻知敬畏,仰望他如凜凜天神; 漸至成年,看着他與母後一路執手,兩情纏眷,方知世間果有情深至此; 短短四年良辰如瞬,母後長逝,那高高在上的王座,從此隻餘他一個人,隻影向天阙,手握天下生殺予奪,卻挽不回最重要的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