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将伐
關燈
小
中
大
散朝後與衆朝臣将帥議事至深夜,蕭綦回府已是夜闌人靜時分。
我站在王府大門玉階前,擎一盞宮燈,默默望着那兩隊燈火自遠處蜿蜒而來。
蕭綦勒馬,在離我十步外停伫。
我看着他,仰頭微笑,擎起宮燈,親手為他照亮家門。
他躍下馬背,大步來到我面前,緊緊抱住了我。
左右扈從遠遠退開,四下悄然,夜風拂衣而過。
淚水在這一刻潸然滑落,镂銀玲珑宮燈脫手墜地,旋滾下玉階,無聲熄滅。
風寒,露重,更深。
唯有我們彼此相擁,兩個人的身影交織糾纏,長長投在地上。
相對無聲,卻勝有聲。
他默默握緊我肩頭,溫暖的掌心仿佛一團火焰,烙得肌膚生生發燙。
在他眼底,紅絲纏連,盡是疲憊,銳利裡透出陰沉。
我擡手撫上他眉心、眼角、臉頰,指尖停留在他唇上。
如削的薄唇,抿出一縷艱澀。
此時,我隻盼這唇上,重現平日的微笑,那樣驕傲、冷酷、從容,他所獨有的微笑。
他凝視我許久,長長歎息,閉了眼,“我終是負了你,負了天下。
” 縱然早知他會負疚自責,然而聽到這一句話,胸口仍是錐刺般的疼痛。
唐競之亂,引外寇入侵,禍延蒼生——蕭綦識人有誤,防範太遲,确有不可推卸之責。
然而,他終究不是神。
縱然是同生共死十餘年,一起從刀山血海裡走過來的弟兄,也擋不住野心的誘惑。
人性如此,連神也未必能洞徹人性,何況蕭綦一介凡人。
然而,無需原由,錯便是錯了,負便是負了。
蕭綦或許不是君子,卻也不是文過飾非,不敢擔當的懦夫。
親征,便是他對天下的擔當。
宋懷恩,胡光烈、唐競,這三人曾是他最信賴倚重的手足。
昔日患難與共,生死相與,如今胡宋二人輔佐左右,唐競坐鎮邊陲,成三角鼎立之勢,原本是牢不可破。
放眼當今天下,再無一人可與之匹敵——誰曾料,一夕之間,君臣反目,手足相殘。
唐競狹隘好妒,為人跋扈,一直以來忌恨胡宋二人,紛争不斷,早已積下夙怨。
多次的紛争都被蕭綦壓下,對唐競一再警示,可謂寬容已極。
此人卻分毫不知收斂,引得軍中非議日增,彈劾他的折子也是不斷。
此番撤回兵權,調換邊疆大吏,蕭綦亦是思慮許久,最終痛下決定。
或許唐競的反叛,出乎所有人意料,卻未必能令蕭綦意外。
他不是沒有料到,也不是沒有防範,隻是自負地相信了同袍之義,相信了昔日手足的忠誠。
唐競的反叛,顯然是蓄謀已久。
當年突厥王死後,族中王族陷入無休止的嫡位争鬥,最終分裂而二。
南突厥據守舊都,享有南面水草豐茂之地,漸漸與中原通商交融;北突厥遠走苦寒的北方原野,依舊遊牧為業,勵兵秣馬,降服北方十二部族,重新興建了王城。
然而南北突厥因昔年舊怨,至今對峙分立,素無往來,即便在中原大軍長驅直入,襄助斛律王奪位一役中,北突厥也隻作壁上觀,始終按兵不動。
直至斛律王承襲王位,北突厥也默認了南突厥的王權。
這其中奧秘無從得知,然而,有一個人定然是其中關鍵。
賀蘭箴,他以一個王室異種的卑微身份,究竟用了何等手段,在其間周旋應對,最終博得北突厥的默認和支持?又憑了什麼,換得唐競這陰骛之人的信任,這兩人又達成了怎樣的盟約,共同與蕭綦為敵? 他隐忍許久,或許等的就是這一天,終有機會向蕭綦複仇。
次日一早,我見到了我的義女,以及那位浴血千裡的少年将軍。
昨夜在門口等候蕭綦時,似乎染了風寒,夜裡便又開始咳嗽。
蕭綦要我靜卧休養,然而今日是那女孩子入府,無論如何,我都要親自去迎她。
踏入正廳,便見一名青衫男子與一個瘦小的女孩兒已經候在座上。
見我進來,那男子立時起身,屈膝見禮,“末将謝小禾叩見王妃。
” 青衫鴉鬓,秀欣風骨——謝小禾,竟是這樣一個清朗的少年。
我微笑,“謝将軍請起,不必拘禮。
我站在王府大門玉階前,擎一盞宮燈,默默望着那兩隊燈火自遠處蜿蜒而來。
蕭綦勒馬,在離我十步外停伫。
我看着他,仰頭微笑,擎起宮燈,親手為他照亮家門。
他躍下馬背,大步來到我面前,緊緊抱住了我。
左右扈從遠遠退開,四下悄然,夜風拂衣而過。
淚水在這一刻潸然滑落,镂銀玲珑宮燈脫手墜地,旋滾下玉階,無聲熄滅。
風寒,露重,更深。
唯有我們彼此相擁,兩個人的身影交織糾纏,長長投在地上。
相對無聲,卻勝有聲。
他默默握緊我肩頭,溫暖的掌心仿佛一團火焰,烙得肌膚生生發燙。
在他眼底,紅絲纏連,盡是疲憊,銳利裡透出陰沉。
我擡手撫上他眉心、眼角、臉頰,指尖停留在他唇上。
如削的薄唇,抿出一縷艱澀。
此時,我隻盼這唇上,重現平日的微笑,那樣驕傲、冷酷、從容,他所獨有的微笑。
他凝視我許久,長長歎息,閉了眼,“我終是負了你,負了天下。
” 縱然早知他會負疚自責,然而聽到這一句話,胸口仍是錐刺般的疼痛。
唐競之亂,引外寇入侵,禍延蒼生——蕭綦識人有誤,防範太遲,确有不可推卸之責。
然而,他終究不是神。
縱然是同生共死十餘年,一起從刀山血海裡走過來的弟兄,也擋不住野心的誘惑。
人性如此,連神也未必能洞徹人性,何況蕭綦一介凡人。
然而,無需原由,錯便是錯了,負便是負了。
蕭綦或許不是君子,卻也不是文過飾非,不敢擔當的懦夫。
親征,便是他對天下的擔當。
宋懷恩,胡光烈、唐競,這三人曾是他最信賴倚重的手足。
昔日患難與共,生死相與,如今胡宋二人輔佐左右,唐競坐鎮邊陲,成三角鼎立之勢,原本是牢不可破。
放眼當今天下,再無一人可與之匹敵——誰曾料,一夕之間,君臣反目,手足相殘。
唐競狹隘好妒,為人跋扈,一直以來忌恨胡宋二人,紛争不斷,早已積下夙怨。
多次的紛争都被蕭綦壓下,對唐競一再警示,可謂寬容已極。
此人卻分毫不知收斂,引得軍中非議日增,彈劾他的折子也是不斷。
此番撤回兵權,調換邊疆大吏,蕭綦亦是思慮許久,最終痛下決定。
或許唐競的反叛,出乎所有人意料,卻未必能令蕭綦意外。
他不是沒有料到,也不是沒有防範,隻是自負地相信了同袍之義,相信了昔日手足的忠誠。
唐競的反叛,顯然是蓄謀已久。
當年突厥王死後,族中王族陷入無休止的嫡位争鬥,最終分裂而二。
南突厥據守舊都,享有南面水草豐茂之地,漸漸與中原通商交融;北突厥遠走苦寒的北方原野,依舊遊牧為業,勵兵秣馬,降服北方十二部族,重新興建了王城。
然而南北突厥因昔年舊怨,至今對峙分立,素無往來,即便在中原大軍長驅直入,襄助斛律王奪位一役中,北突厥也隻作壁上觀,始終按兵不動。
直至斛律王承襲王位,北突厥也默認了南突厥的王權。
這其中奧秘無從得知,然而,有一個人定然是其中關鍵。
賀蘭箴,他以一個王室異種的卑微身份,究竟用了何等手段,在其間周旋應對,最終博得北突厥的默認和支持?又憑了什麼,換得唐競這陰骛之人的信任,這兩人又達成了怎樣的盟約,共同與蕭綦為敵? 他隐忍許久,或許等的就是這一天,終有機會向蕭綦複仇。
次日一早,我見到了我的義女,以及那位浴血千裡的少年将軍。
昨夜在門口等候蕭綦時,似乎染了風寒,夜裡便又開始咳嗽。
蕭綦要我靜卧休養,然而今日是那女孩子入府,無論如何,我都要親自去迎她。
踏入正廳,便見一名青衫男子與一個瘦小的女孩兒已經候在座上。
見我進來,那男子立時起身,屈膝見禮,“末将謝小禾叩見王妃。
” 青衫鴉鬓,秀欣風骨——謝小禾,竟是這樣一個清朗的少年。
我微笑,“謝将軍請起,不必拘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