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禍福

關燈
覺到他灼人目光。

     我強自斂定心神,取了杯子,默默往杯中注茶。

    然而心中怦然跳動,竟讓我手腕微微發顫……這是怎麼了,有生以來,從不曾失态至此。

     蓦的,手上一緊。

     我的手被他從身後握住,這才驚覺杯中茶水早已溢滿,我卻還茫然出神,徑直往杯中倒茶。

     他笑了笑,也不説話,隻接過我手中的茶壺,另取了一隻杯子,重新倒茶。

     我羞窘不已,他卻悠然将茶倒好,含笑遞了過來。

     “還是我來侍候王妃為好。

    ”他語聲低緩,笑意溫煦。

     即便我再愚鈍,這男女情事,總是懂得的。

     那一杯茶已遞到面前,穩穩端在他手裡,我卻沒有伸手去接。

     我靜靜擡眸看他,想分辨出他眼底的情愫有幾分是真,幾分是假。

     四目相對,一時沉靜無聲。

     他目光深邃,那一點灼人的光亮卻黯了下去,“你還是不肯原諒?” “原諒什麼?”我直視他的眼睛,竭力平淡地開口,“你有什麼,需要我原諒?” 原本以為,他若不肯解釋,我亦永遠不會問。

     那個大婚之夜,是我一生難忘的恥辱。

     燭影搖曳,映照在蕭綦臉上,将他的神色照得格外清楚。

     他蹙眉,唇角緊抿做一線,似乎不知如何開口,半晌方歉然道,“當日事出緊急,我不得已……” 好一句不得已,時至今日,他仍用這拙劣的借口來敷衍。

     我憤然擡眸,冷冷道,“就算冀州失守,急待你馳援平叛,也未必就急在那一時半刻。

    ” “冀州失守?”蕭綦霍然轉頭,眼底有錯愕之色掠過,似聽見了十分不可思議之事。

     我怒極反笑,“怎麼,王爺已經不記得了?” 蕭綦沉默,面無表情,那錯愕之色也隻一閃即逝,再無痕迹。

     “左相……嶽父大人隻説冀州失守,沒有告訴過你别的?”他沉聲問道。

     “王爺這話什麼意思?”我心頭一跳,定定看他。

     他眉心緊鎖,目光深沉懾人,“那之後,左相一直都是這麼説?” 這一番話,連同他的神色,令我心底陣陣發寒。

     我仰起頭,竭自鎮定地與他對視,“恕王儇愚昧,請王爺説明白些。

    ” 房裡陡然陷入僵持的死寂。

     我與他四目相對,誰也沒有開口,卻能感覺到他的凝重。

     燭芯突然剝的一聲,爆出一點火星,陡然令我想起那個紅燭空燃的夜晚。

     濃重的悲哀從深心裡湧上來,壓得我透不過氣。

     蕭綦深深看我,眼裡神色莫測,“你真想聽我説個明白?” “是。

    ”我抿唇直視他。

     他緩緩道,“很好,不論再艱難的事,總要自己承擔。

    ” 我咬唇點了點頭。

     他負手踱至窗下,背向我而立,緩緩道,“大婚之日,若沒有左相大人的手谕,我豈能調動王氏一手控制的京畿戍衛,連夜開城離京?” 我仿佛被人狠狠抽了一鞭,心口驟然抽緊。

     “説下去。

    ”我挺直脊背,定定望住眼前燭火。

     他的語聲平緩,不辨喜怒,仿若在説一個旁人的故事—— “皇上不滿太子頑劣,外戚專權,早有易儲之心。

    而太子倚仗王氏之勢,若要易儲,則務必廢去外戚。

    這些年,皇後和你父親已把持了半壁朝政,惟有右相溫宗慎與皇族親黨,力拒外戚幹政,暗中支持皇上易儲。

    兩派勢力,一直相峙不下,朝中門閥世家,紛紛陷入争鬥,無心邊關軍務,守土開疆盡仰賴我等寒族武人之力。

    及至我平定邊關,獨攬四十萬大軍之時,朝廷始知忌憚。

    右相溫宗慎力主削奪武人兵權,又恐動搖邊疆,不敢貿然動手。

    他卻不知,皇後與左相,已經另有計量。

    ” 他頓住,我卻已明白他言下所指。

     仿佛一桶冰雪從頭頂澆下,刹時寒徹——原來那時候,他們便已想到了聯姻之計。

     難怪姑姑一直反對我與子澹的情事,難怪父親總是謝絕那些提親之人。

    其中不乏京中望族,甚至是與王氏齊名的侯門世家。

    那時母親曾笑歎,“隻怕在你爹爹眼裡,除了皇子,誰也配不上他的掌上明珠。

    ” 那時,我也是這樣想的。

    卻不知道,爹爹一早看中的東床快婿,并不是空有一個尊貴身份的子澹,即便子澹将來即位,父親也不會滿足于區區一個國丈之名。

    姑姑更不會容忍旁人奪去她兒子的皇位。

     王氏需要擁有更大的勢力,除了朝堂與宮闱,更需要來自軍中的支持。

     從一開始,他們就已經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