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長是人千裡
關燈
小
中
大
敢去深究這勝利背後,多少枉死的原氏将士那累累白骨所奠基的封侯台。
直到太祖天德三年,第三種言論成為宋侯和太子的緻命一擊,當然這是後話。
那時汝州血戰卻真真實實地改變了庭朝和周朝用兵以來的戰争風向,歸功于燕子軍的秘密火器”錦繡百虎破陣箭”,經過改良後,一次可發射百支火箭,再次進入了那個時代的史學家視野,如平地一聲驚雷,劃時代地改變了當時三國南北朝格局,汝州血戰中潘軍隻餘炸去左臂的潘正越領五百精兵逃回平州,很快被原氏奉德軍,武德軍,以及後面追趕而至的燕子軍彙合元德軍四面夾擊,敗退定州. 緊接着元慶四年,上喻燕子軍戰功奇偉,入元德軍同獻前峰,攻晉陽,克麟州,據定州,複伐州,戰績輝煌,次年臘月進駐桑幹河,直奔京都的最後一個防線幽州. 潘正越最後兵敗桑幹河畔,幽州失守,潘正越同于飛燕在戰場上單挑,從天亮一直拼到天黑,直打了三天三夜,最後為于飛燕飛騎斬下馬來,其頭顱被快馬送往庭朝的洛陽神都,并傳視九州,燕素惡其平生殘暴嗜虐,掠成,然亦尊其為當世武士,用兵奇人,火化其屍後水葬之,令無顔念經超度之,以滌其惡魂. <<金陀粹編>>載:越平生無子,嘗于舊庭同朝稱臣,驚燕才,乃數激燕,欲與之燕交鋒,無果,暗稱其子,謂家人若有能滅吾者,唯此子也。
及至兵敗于燕汝州血戰,殁于桑幹河畔,太祖天德元年,燕擢升至兵部尚書,生辰之日,有潘氏老家人自聊城一路行乞送燕府兵策二本,謂乃越臨終遺願,其平生所學,皆盡于此,傳于燕攘夷擊蠻,以報家國,燕思良久,默然收之。
元慶四年大年初一,前線八百裡傳來汝州大勝仗的捷報,武安王為了提振全國勝仗的信心,故意誇張地命人将汝州大捷的消息以三次分别傳新都大辰宮的含元殿,一路之上故意擊鼓嘶順喊,不久全國皆知,果然這一年的新年,久為哮喘舊疾所困的德宗也因為這好消息精神大振,巧逢正是德宗的本命年,便大赦天下,西庭舉國上下皆面有喜色,精神氣爽,這一年竟能親自主持大年初一百官大朝會,因仍是國事吃緊,民間不能舉行大規模的燈會,武安王便稱此機會,在正月十五上元節之日,在大辰宮中掌起燈海,以安撫皇室,德宗欣然在麟德殿内擺下聖架,與朝中近臣及皇室宗親同賞燈會。
未入夜,太監們早早地點亮了今年的宮燈,由麟德殿起,一盞盞慢慢地閃亮了整個大辰宮。
琉璃瓶映着美女奇花,雲母障并瀛州阆苑,就連在芙蓉湖,太液池等清流一帶兩邊石欄邊上宮人皆系上水晶琉璃各色風燈,一時間華燈竟起,如銀光雪浪,五夜起開,武安王又命宮人将萬株柳杏載來,用名色綢绫紙絹及通草為花,粘于樹上,每一株又懸上琉璃燈萬盞,挂滿玲珑珠玉,金銀穗子,隻覺上下争輝,水天煥彩,美綸美煥。
内外命婦亦稱機翻出多年未着的奢華禮服,肩披彩帛,芙蓉面上貼着花钿,塗了面靥,高髻上金銀步搖,叮當作響,一衆宮女亦喜氣洋洋地高髻上上新制宮紗堆的春蛾,鬓邊挂着珠翠串着的雪柳,琉璃世界裡恍似香衣鬟影的天仙簇擁三二,香扇微掩,笑語盈盈妙目傳情,細聽空中燕樂凫萦,迓鼓通宵,真如人在珠寶乾坤,瑤池仙境一般. 德宗久病初愈,力不支,乘龍船遊嬉了一圈太液池便回到岸上,坐回龍禦亭中,同群臣賞燈聽戲,太液池中臨水戲台上正演得熱鬧,翠玉珠簾内的那個旦角,身段婀娜,桃紅的朱目斜挑,水眸微醉,那天籁之音遠遠地直傳到天際,連丹鳳門守城的士兵也在大雪中凝神細聽。
“羅衣香滲酒初闌,錦帳煙消月又殘,翠被夢回人正寒,喚蠻蠻,一半兒依半兒懶……. 芳心對人嬌欲說,不忍輕輕折.溪橋淡淡煙,茅舍澄澄月,包藏幾多春意也… 那角兒唱得正是入了化境,衆人聽得如癡如醉,亦是動了真情,尤其是女眷們,有的雙頰暈紅,有的雙目淚垂,有的連懷中的銀熏冷了卻混然不知,也忘責怪了那聽癡了的懶奴婢上前更換。
“琉璃殿暖香浮細,翡翠簾深燕卷遲,兩個粉蝶兒飛,一個戀,一個攙春意,一個掠草飛,一個穿簾戲,一個拍散晚煙,一個貪歡嫩芯,君與奴前世為期,偏今生恨相随,難離棄呀…….” 那旦角的目光情意款款地抛向台下,德宗順着那旦角的目光看去,隻見武安王下首處,乃是當朝太子軒轅本複,旁邊坐着一位黑衣蟒袍之人,原來是宋侯. 德宗再看那旦角,好似有點眼熟,不知不覺唇邊揚起了一絲弧度. 宋侯那天狼星一般的雙目微迷了一下,随即自然地微微将目光偏了,看向女眷中的夫人原氏非煙,原非煙幾不可聞地點了下頭,垂下目光,告了個諾,走了出去。
德宗皇帝向左首的原清江微俯身笑道:“原卿家是哪裡覓來的戲班,唱詞清新雅麗,這小伶官不但身段柔媚,歌喉亦是委婉動人啊。
” 原清江低首恭敬道:“這是新都最有名的如意班,微臣特地請來為陛下、各位娘娘、皇子和公主們恭賀新年。
” 十一歲的軒轅複楽拍手笑道:“皇爺爺,您看那旦角可像淑儀嬸嬸的驸馬。
” 軒轅本緒立時變了臉,其妻王氏立時緊張地拉回了兒子,軒轅本緒厲聲喝道:“莫要胡說,怎将皇家驸馬同戲子相比,看來你娘該好好教訓才是。
” 軒轅本楽立時禁聲,吓得小臉霎白。
武安王倒是臉色如常,對軒轅本緒笑着擺了擺手。
此時女眷列席中首席的軒轅淑儀優雅地起身,柔聲道:“大過節的,皇兄實不必苛責楽兒。
” 軒轅淑儀款款起奏:“父皇容禀,台上獻藝之人正是驸馬,想着父皇愛聽戲,恰巧前方大捷,他特特為父皇向如意班學藝二個月,好在上元佳節為父皇及父王獻上,以示孝心,望父皇早日康複。
” 德宗嘉許地撫須而笑,對武安王道:“朝堂之上,朕常說愛卿堪為百官表率,盡忠報國,鞠躬盡瘁,不想愛卿能育兒如此賢孝,真不虧為古今賢能。
” 武安王如常固辭,兩廂坐定,此時原非清已然唱罷,下去卸裝。
德宗歎了一口氣:“原愛卿,你看朕這幾個兒子哪個可堪大任?” 武安王心中一動:“各位皇子哪一個不是龍駒鳳雛,個個皆是我大庭朝百姓之福。
” “然之啊然之,”德宗睨向武安王的目光,帶上一絲嘲諷,略搖頭笑道:“你永遠便如這狐狸一般的狡猾,我早料到你會這麼說。
” “聽說墨隐這孩子在前線受了重傷,本緒昨日打山莊回來,說墨隐這回還真傷得不清。
” 武安王輕輕笑了:“為國捐軀乃是臣子的榮幸,這點小傷實不足挂齒。
” 禦座右下首的皇後卻皺眉開口問道:“原卿家,不知墨隐傷在何處,恁地讓人挂心” “多謝皇後殿下關心,墨隐的肩處受了傷,現下已醒來幾日,隻在靜養。
” 武安王看了皇後一眼,笑道:“朕可否請皇後為代朕前去告訴孩子們,讓他們多喝幾杯,朕與原卿今日絕不怪罪,隻管盡興便好。
” 皇後微微地笑了一下,平日保養地再好,這一笑卻将那仔細描繪的眼邊魚尾紋推了出來,她恭順道:“臣妾遵旨。
”便起身由宮女扶了下去。
“然之,”德宗略一擺手:“于飛燕這一着隐棋入世,殺得窦賊措手不及,着實高明,宋侯暗渡陳倉,聲東擊西打赢了這場血戰,實是高明,可惜宋侯不是你的親生子啊。
” “朕雖不如卿懂兵法,”德宗看了看武安王的臉色如常,繼續說道:“敢聽說過,戰前最忌将士異心,汝州既為墨隐支援,同為前峰,本來非白便是東營之主,于飛燕也算是墨隐的老部下了,未若将燕子軍入編元德軍如何。
” 武安王想了一下,點頭道:“陛下所言甚是,臣這便讓于飛燕改編元德軍。
” “這一年來,朕聽說太子數次宿醉在驸馬府中。
”德宗看着台上正是舞着太和樂,淡淡道:“朕本是下旨讓墨隐到新都養傷,不想中途被人伏擊,隻好先回了紫栖山莊,本緒這孩子自小同墨隐要好,便擅自離宮,想親自接墨隐一同回來他這嬌慣身子倒是受了不少驚吓,看看,今夜他可一句話也不說。
” “竟有這等事?!太子恭仁孝順,宣王(軒轅本緒的封号)素有賢名在外,”武安王沉聲道,“倒是臣家裡的這些逆子真該立立規矩了.” “這是家宴,原卿實不必拘禮,隻是,”德宗隻淡淡一笑:“朕與卿都已不年青了,該是想想身後事,就怕咱們不想,這孩子們倒是急了。
” 德宗輕笑出聲,武安王沉吟片刻:“臣恭聽皇上教誨。
” “朕原也不該管卿的家務事,不過,墨隐倒真是個人才,朕也是看着他長大的。
”德宗笑起來時雙目微迷,看不見裡面的顔色,隻是一派慈和。
武安王豁然了悟,“陛下是想臣立非白為原家世子?” 随即恨聲道:“可惜……此子是個情種禍胎,不堪大用。
” 德宗哈哈大笑起來,笑聲傳到下座,衆人不知天子為何大笑,隻是陪着更大聲地笑起來。
“男人年少時,誰不做幾件荒唐事,何況是為了女人,原卿不覺得墨隐很像年青時候的你嗎,隻怕當年的你比他要更癡上三分吧?朕一見這孩子,便想起當年你看梅卿時的那股傻勁。
” 武安王終是忍竣不禁,也笑了起來,連連拱手道:“大過年的,陛下可饒了老臣吧,又來揭老臣年青時候的醜事。
” 君臣二人笑了一陣,這時驸馬換了身大紅吉服,高束墨發,急急地來架前複命,德宗自是誇贊其孝心可嘉,賞下一對鶴鹿同春碧玉屏風,二對天祝長春琺琅花瓶,驸馬惶恐地同軒轅淑儀跪地謝了賞,便退了下去。
“朕倒覺得,對自己的女人,大丈夫當仁不讓,方顯英雄本色。
”德宗笑着側首看向武安王,戲谑道:“更何況,卿與朕皆知,那花西夫人亦不尋常女子啊.” 君臣二人相視一笑後,正巧皇後回座,德宗便拉着皇後問問下首衆皇子及諸臣這事,武安王便獨自舉杯凝神細想。
此時三更鼓打起,武安王正要勸德宗擺架回宮休息,天空中卻揚揚灑灑地飄起鵝毛大雪來,宮人便趕緊換了暖爐,加了炭火,德宗卻放下暖爐,起身仰望着星空,不覺有些恍惚:“原卿,可還記得永業三年上元節的那場大雪。
” 武安王的臉冷了下來,望着珠簾外的大雪,德宗斑駁的老手無意識地抓住禦座的龍首,微顫了起來,慢慢地青筋一根根地暴起來。
德宗啞聲道:“那年昭明宮的大雪比今年的大多了,朕記得那雪快沒了膝蓋吧朕還記得那地上的鮮血……淑琪的血流了一地,我還記得她的眼睛瞪着我,等出了神武門,一回頭,她還瞪着我,還有我那可憐的芮兒……。
” 皇後的臉上早已淚流滿面:“那黑了心的窦賊,把孔妹妹和芮公主……。
” 皇後的聲音微響,身邊的太監宮女早就慌忙揮手,四周的宴樂嘎然而止。
衆人皆知庚戌宮變中,德宗愛妃孔昭儀及其女軒轅本芮不及逃出,被窦英華折辱而死,且死後裸屍焚燒,極盡污辱之意。
德宗的眼瞳收縮,慈祥的臉猛然扭曲起來:“也許朕等不到親手殺賊的那一天,但一定要讓朕的兒子們殺回京都,将賊挫骨揚灰,複我軒轅的榮譽。
” 武安王同群臣皆肅然下拜大聲道:“敬諾。
” 元慶四年的春天就這樣迎着風雪姗姗來遲。
我又回到了櫻花林,可是這回櫻花林中一片寂靜,所有美麗的粉色凝在空中,我慢慢穿越前行,一經觸碰,美麗的便化作粉色的灰燼,掉落于地化為塵埃。
遠方有一個紅發少年和一個大辮子的少女一動不動地背對着我坐在櫻花樹下,含笑地摸着一冊滿是針眼的寺集, “看看,那個可憐蟲眼中的你?”一個聲音在我身後響起,我轉身,卻見血瞳地撒魯爾正坐在河邊同我一起看着黑河裡的倒映,他可能是剛剛擺脫惡鬼的揪緾,正微喘着氣,使勁平複呼吸。
我這才注意到那河裡的畫面中,那少女的臉上不時拂過燦爛的,可是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去,她沒有表情,甚至沒有五官,什麼也沒有,隻有一張空空的臉. 果然非珏從來就不知道我長什麼樣。
我微笑地喚着他的名字,手剛剛觸碰到他的身子,他便化作片片櫻花飛舞,所有的場景全部化為櫻漫天飛舞,漸漸那片粉紅的世界化作殷紅似血的粉塵,最後那個世界變作一片黑暗。
我一驚,使勁睜開眼,依稀看到錦繡傷心欲絕地伏在我前哭泣,哭紅了一雙紫瞳,反複地說道:”你這大傻子,為什麼要去送死。
” 白面具靜默地站在她身後,他身後跟着個小孩子,那個孩子抓着他的衣袖,也帶着個面具,對錦繡探頭探腦的,像一個幽靈似的。
司馬遽在那裡幽幽道:“别太傷心,林畢延還沒有發話,許是有救。
” 可是錦繡卻沒有理她,隻是埋頭哭,哭得髻落钗松,妝容俱毀,涕泣,連聲音都變了,好像她很久沒有這樣哭了,好像她人生的支柱哄然崩踏。
“你把她放到那人手裡,應該料到這個結局的,也許,你隻是在難受,她居然爬回來了,”司馬遽又忽地換了一種口氣:“畢竟這回子,她死在他面前,便會永遠留在他心底,你是徹底沒
直到太祖天德三年,第三種言論成為宋侯和太子的緻命一擊,當然這是後話。
那時汝州血戰卻真真實實地改變了庭朝和周朝用兵以來的戰争風向,歸功于燕子軍的秘密火器”錦繡百虎破陣箭”,經過改良後,一次可發射百支火箭,再次進入了那個時代的史學家視野,如平地一聲驚雷,劃時代地改變了當時三國南北朝格局,汝州血戰中潘軍隻餘炸去左臂的潘正越領五百精兵逃回平州,很快被原氏奉德軍,武德軍,以及後面追趕而至的燕子軍彙合元德軍四面夾擊,敗退定州. 緊接着元慶四年,上喻燕子軍戰功奇偉,入元德軍同獻前峰,攻晉陽,克麟州,據定州,複伐州,戰績輝煌,次年臘月進駐桑幹河,直奔京都的最後一個防線幽州. 潘正越最後兵敗桑幹河畔,幽州失守,潘正越同于飛燕在戰場上單挑,從天亮一直拼到天黑,直打了三天三夜,最後為于飛燕飛騎斬下馬來,其頭顱被快馬送往庭朝的洛陽神都,并傳視九州,燕素惡其平生殘暴嗜虐,掠成,然亦尊其為當世武士,用兵奇人,火化其屍後水葬之,令無顔念經超度之,以滌其惡魂. <<金陀粹編>>載:越平生無子,嘗于舊庭同朝稱臣,驚燕才,乃數激燕,欲與之燕交鋒,無果,暗稱其子,謂家人若有能滅吾者,唯此子也。
及至兵敗于燕汝州血戰,殁于桑幹河畔,太祖天德元年,燕擢升至兵部尚書,生辰之日,有潘氏老家人自聊城一路行乞送燕府兵策二本,謂乃越臨終遺願,其平生所學,皆盡于此,傳于燕攘夷擊蠻,以報家國,燕思良久,默然收之。
元慶四年大年初一,前線八百裡傳來汝州大勝仗的捷報,武安王為了提振全國勝仗的信心,故意誇張地命人将汝州大捷的消息以三次分别傳新都大辰宮的含元殿,一路之上故意擊鼓嘶順喊,不久全國皆知,果然這一年的新年,久為哮喘舊疾所困的德宗也因為這好消息精神大振,巧逢正是德宗的本命年,便大赦天下,西庭舉國上下皆面有喜色,精神氣爽,這一年竟能親自主持大年初一百官大朝會,因仍是國事吃緊,民間不能舉行大規模的燈會,武安王便稱此機會,在正月十五上元節之日,在大辰宮中掌起燈海,以安撫皇室,德宗欣然在麟德殿内擺下聖架,與朝中近臣及皇室宗親同賞燈會。
未入夜,太監們早早地點亮了今年的宮燈,由麟德殿起,一盞盞慢慢地閃亮了整個大辰宮。
琉璃瓶映着美女奇花,雲母障并瀛州阆苑,就連在芙蓉湖,太液池等清流一帶兩邊石欄邊上宮人皆系上水晶琉璃各色風燈,一時間華燈竟起,如銀光雪浪,五夜起開,武安王又命宮人将萬株柳杏載來,用名色綢绫紙絹及通草為花,粘于樹上,每一株又懸上琉璃燈萬盞,挂滿玲珑珠玉,金銀穗子,隻覺上下争輝,水天煥彩,美綸美煥。
内外命婦亦稱機翻出多年未着的奢華禮服,肩披彩帛,芙蓉面上貼着花钿,塗了面靥,高髻上金銀步搖,叮當作響,一衆宮女亦喜氣洋洋地高髻上上新制宮紗堆的春蛾,鬓邊挂着珠翠串着的雪柳,琉璃世界裡恍似香衣鬟影的天仙簇擁三二,香扇微掩,笑語盈盈妙目傳情,細聽空中燕樂凫萦,迓鼓通宵,真如人在珠寶乾坤,瑤池仙境一般. 德宗久病初愈,力不支,乘龍船遊嬉了一圈太液池便回到岸上,坐回龍禦亭中,同群臣賞燈聽戲,太液池中臨水戲台上正演得熱鬧,翠玉珠簾内的那個旦角,身段婀娜,桃紅的朱目斜挑,水眸微醉,那天籁之音遠遠地直傳到天際,連丹鳳門守城的士兵也在大雪中凝神細聽。
“羅衣香滲酒初闌,錦帳煙消月又殘,翠被夢回人正寒,喚蠻蠻,一半兒依半兒懶……. 芳心對人嬌欲說,不忍輕輕折.溪橋淡淡煙,茅舍澄澄月,包藏幾多春意也… 那角兒唱得正是入了化境,衆人聽得如癡如醉,亦是動了真情,尤其是女眷們,有的雙頰暈紅,有的雙目淚垂,有的連懷中的銀熏冷了卻混然不知,也忘責怪了那聽癡了的懶奴婢上前更換。
“琉璃殿暖香浮細,翡翠簾深燕卷遲,兩個粉蝶兒飛,一個戀,一個攙春意,一個掠草飛,一個穿簾戲,一個拍散晚煙,一個貪歡嫩芯,君與奴前世為期,偏今生恨相随,難離棄呀…….” 那旦角的目光情意款款地抛向台下,德宗順着那旦角的目光看去,隻見武安王下首處,乃是當朝太子軒轅本複,旁邊坐着一位黑衣蟒袍之人,原來是宋侯. 德宗再看那旦角,好似有點眼熟,不知不覺唇邊揚起了一絲弧度. 宋侯那天狼星一般的雙目微迷了一下,随即自然地微微将目光偏了,看向女眷中的夫人原氏非煙,原非煙幾不可聞地點了下頭,垂下目光,告了個諾,走了出去。
德宗皇帝向左首的原清江微俯身笑道:“原卿家是哪裡覓來的戲班,唱詞清新雅麗,這小伶官不但身段柔媚,歌喉亦是委婉動人啊。
” 原清江低首恭敬道:“這是新都最有名的如意班,微臣特地請來為陛下、各位娘娘、皇子和公主們恭賀新年。
” 十一歲的軒轅複楽拍手笑道:“皇爺爺,您看那旦角可像淑儀嬸嬸的驸馬。
” 軒轅本緒立時變了臉,其妻王氏立時緊張地拉回了兒子,軒轅本緒厲聲喝道:“莫要胡說,怎将皇家驸馬同戲子相比,看來你娘該好好教訓才是。
” 軒轅本楽立時禁聲,吓得小臉霎白。
武安王倒是臉色如常,對軒轅本緒笑着擺了擺手。
此時女眷列席中首席的軒轅淑儀優雅地起身,柔聲道:“大過節的,皇兄實不必苛責楽兒。
” 軒轅淑儀款款起奏:“父皇容禀,台上獻藝之人正是驸馬,想着父皇愛聽戲,恰巧前方大捷,他特特為父皇向如意班學藝二個月,好在上元佳節為父皇及父王獻上,以示孝心,望父皇早日康複。
” 德宗嘉許地撫須而笑,對武安王道:“朝堂之上,朕常說愛卿堪為百官表率,盡忠報國,鞠躬盡瘁,不想愛卿能育兒如此賢孝,真不虧為古今賢能。
” 武安王如常固辭,兩廂坐定,此時原非清已然唱罷,下去卸裝。
德宗歎了一口氣:“原愛卿,你看朕這幾個兒子哪個可堪大任?” 武安王心中一動:“各位皇子哪一個不是龍駒鳳雛,個個皆是我大庭朝百姓之福。
” “然之啊然之,”德宗睨向武安王的目光,帶上一絲嘲諷,略搖頭笑道:“你永遠便如這狐狸一般的狡猾,我早料到你會這麼說。
” “聽說墨隐這孩子在前線受了重傷,本緒昨日打山莊回來,說墨隐這回還真傷得不清。
” 武安王輕輕笑了:“為國捐軀乃是臣子的榮幸,這點小傷實不足挂齒。
” 禦座右下首的皇後卻皺眉開口問道:“原卿家,不知墨隐傷在何處,恁地讓人挂心” “多謝皇後殿下關心,墨隐的肩處受了傷,現下已醒來幾日,隻在靜養。
” 武安王看了皇後一眼,笑道:“朕可否請皇後為代朕前去告訴孩子們,讓他們多喝幾杯,朕與原卿今日絕不怪罪,隻管盡興便好。
” 皇後微微地笑了一下,平日保養地再好,這一笑卻将那仔細描繪的眼邊魚尾紋推了出來,她恭順道:“臣妾遵旨。
”便起身由宮女扶了下去。
“然之,”德宗略一擺手:“于飛燕這一着隐棋入世,殺得窦賊措手不及,着實高明,宋侯暗渡陳倉,聲東擊西打赢了這場血戰,實是高明,可惜宋侯不是你的親生子啊。
” “朕雖不如卿懂兵法,”德宗看了看武安王的臉色如常,繼續說道:“敢聽說過,戰前最忌将士異心,汝州既為墨隐支援,同為前峰,本來非白便是東營之主,于飛燕也算是墨隐的老部下了,未若将燕子軍入編元德軍如何。
” 武安王想了一下,點頭道:“陛下所言甚是,臣這便讓于飛燕改編元德軍。
” “這一年來,朕聽說太子數次宿醉在驸馬府中。
”德宗看着台上正是舞着太和樂,淡淡道:“朕本是下旨讓墨隐到新都養傷,不想中途被人伏擊,隻好先回了紫栖山莊,本緒這孩子自小同墨隐要好,便擅自離宮,想親自接墨隐一同回來他這嬌慣身子倒是受了不少驚吓,看看,今夜他可一句話也不說。
” “竟有這等事?!太子恭仁孝順,宣王(軒轅本緒的封号)素有賢名在外,”武安王沉聲道,“倒是臣家裡的這些逆子真該立立規矩了.” “這是家宴,原卿實不必拘禮,隻是,”德宗隻淡淡一笑:“朕與卿都已不年青了,該是想想身後事,就怕咱們不想,這孩子們倒是急了。
” 德宗輕笑出聲,武安王沉吟片刻:“臣恭聽皇上教誨。
” “朕原也不該管卿的家務事,不過,墨隐倒真是個人才,朕也是看着他長大的。
”德宗笑起來時雙目微迷,看不見裡面的顔色,隻是一派慈和。
武安王豁然了悟,“陛下是想臣立非白為原家世子?” 随即恨聲道:“可惜……此子是個情種禍胎,不堪大用。
” 德宗哈哈大笑起來,笑聲傳到下座,衆人不知天子為何大笑,隻是陪着更大聲地笑起來。
“男人年少時,誰不做幾件荒唐事,何況是為了女人,原卿不覺得墨隐很像年青時候的你嗎,隻怕當年的你比他要更癡上三分吧?朕一見這孩子,便想起當年你看梅卿時的那股傻勁。
” 武安王終是忍竣不禁,也笑了起來,連連拱手道:“大過年的,陛下可饒了老臣吧,又來揭老臣年青時候的醜事。
” 君臣二人笑了一陣,這時驸馬換了身大紅吉服,高束墨發,急急地來架前複命,德宗自是誇贊其孝心可嘉,賞下一對鶴鹿同春碧玉屏風,二對天祝長春琺琅花瓶,驸馬惶恐地同軒轅淑儀跪地謝了賞,便退了下去。
“朕倒覺得,對自己的女人,大丈夫當仁不讓,方顯英雄本色。
”德宗笑着側首看向武安王,戲谑道:“更何況,卿與朕皆知,那花西夫人亦不尋常女子啊.” 君臣二人相視一笑後,正巧皇後回座,德宗便拉着皇後問問下首衆皇子及諸臣這事,武安王便獨自舉杯凝神細想。
此時三更鼓打起,武安王正要勸德宗擺架回宮休息,天空中卻揚揚灑灑地飄起鵝毛大雪來,宮人便趕緊換了暖爐,加了炭火,德宗卻放下暖爐,起身仰望着星空,不覺有些恍惚:“原卿,可還記得永業三年上元節的那場大雪。
” 武安王的臉冷了下來,望着珠簾外的大雪,德宗斑駁的老手無意識地抓住禦座的龍首,微顫了起來,慢慢地青筋一根根地暴起來。
德宗啞聲道:“那年昭明宮的大雪比今年的大多了,朕記得那雪快沒了膝蓋吧朕還記得那地上的鮮血……淑琪的血流了一地,我還記得她的眼睛瞪着我,等出了神武門,一回頭,她還瞪着我,還有我那可憐的芮兒……。
” 皇後的臉上早已淚流滿面:“那黑了心的窦賊,把孔妹妹和芮公主……。
” 皇後的聲音微響,身邊的太監宮女早就慌忙揮手,四周的宴樂嘎然而止。
衆人皆知庚戌宮變中,德宗愛妃孔昭儀及其女軒轅本芮不及逃出,被窦英華折辱而死,且死後裸屍焚燒,極盡污辱之意。
德宗的眼瞳收縮,慈祥的臉猛然扭曲起來:“也許朕等不到親手殺賊的那一天,但一定要讓朕的兒子們殺回京都,将賊挫骨揚灰,複我軒轅的榮譽。
” 武安王同群臣皆肅然下拜大聲道:“敬諾。
” 元慶四年的春天就這樣迎着風雪姗姗來遲。
我又回到了櫻花林,可是這回櫻花林中一片寂靜,所有美麗的粉色凝在空中,我慢慢穿越前行,一經觸碰,美麗的便化作粉色的灰燼,掉落于地化為塵埃。
遠方有一個紅發少年和一個大辮子的少女一動不動地背對着我坐在櫻花樹下,含笑地摸着一冊滿是針眼的寺集, “看看,那個可憐蟲眼中的你?”一個聲音在我身後響起,我轉身,卻見血瞳地撒魯爾正坐在河邊同我一起看着黑河裡的倒映,他可能是剛剛擺脫惡鬼的揪緾,正微喘着氣,使勁平複呼吸。
我這才注意到那河裡的畫面中,那少女的臉上不時拂過燦爛的,可是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去,她沒有表情,甚至沒有五官,什麼也沒有,隻有一張空空的臉. 果然非珏從來就不知道我長什麼樣。
我微笑地喚着他的名字,手剛剛觸碰到他的身子,他便化作片片櫻花飛舞,所有的場景全部化為櫻漫天飛舞,漸漸那片粉紅的世界化作殷紅似血的粉塵,最後那個世界變作一片黑暗。
我一驚,使勁睜開眼,依稀看到錦繡傷心欲絕地伏在我前哭泣,哭紅了一雙紫瞳,反複地說道:”你這大傻子,為什麼要去送死。
” 白面具靜默地站在她身後,他身後跟着個小孩子,那個孩子抓着他的衣袖,也帶着個面具,對錦繡探頭探腦的,像一個幽靈似的。
司馬遽在那裡幽幽道:“别太傷心,林畢延還沒有發話,許是有救。
” 可是錦繡卻沒有理她,隻是埋頭哭,哭得髻落钗松,妝容俱毀,涕泣,連聲音都變了,好像她很久沒有這樣哭了,好像她人生的支柱哄然崩踏。
“你把她放到那人手裡,應該料到這個結局的,也許,你隻是在難受,她居然爬回來了,”司馬遽又忽地換了一種口氣:“畢竟這回子,她死在他面前,便會永遠留在他心底,你是徹底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