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
關燈
小
中
大
秀,唇紅齒白,從讀書起就習慣性的穿著一襲長衫,直到現在不變。
而今,年輕時的“漂亮”當然不能談了,中年後他發了胖,但瀟灑勁兒仍在,架著一副近視眼鏡,書卷氣比年輕時更加重了。
長衫上永遠有粉筆灰和貓毛,那怕他太太趙意如一天給他換兩次衣服(他從不記得自己換衣服),粉筆灰和貓毛依然不會少的,粉筆灰是講書時弄的,事後絕不會拍一拍。
貓則是他最喜歡的東西,家裡一年到頭養著貓,最多時達到七隻,由于江太太的嚴重抗議,現在隻剩一隻白貓。
江仰止的膝頭,就是這隻白貓的床,隻要江仰止一坐下來,這貓準跳到他身上去呼呼大睡。
這些使江仰止無論走到那裡,都會成為他特殊的標志。
近兩年來,由于江仰止的一本著作和講學的成功,使他薄負微名,一天到晚忙著著作,到各地講學,到電台廣播。
可是,忙碌不能改變他,他依然是從容不迫的,悠然自在的。
他有兩大嗜好,一是旅行,一是下圍棋。
前者現在已經很少去了,圍棋則不能少,每星期總要到弈園去兩三次,這也是他和江太太每次吵架的原因,江太太堅決反對他下棋,認為一來用腦過度,一下就是四、五小時,有損健康。
二來江仰止每下必賭彩,每賭必輸,江太太省吃儉用,對這筆支出實在心痛。
三來江仰止的工作堆積如山,不工作而把時間耗費在娛樂上,江太太認為是最大的不該。
所以,每次江仰止下了棋回來,江太太總要生一天悶氣,江太太一生氣,家裡就秩序大亂,炊煙不舉。
江仰止看到江雁容回來,就停止了踱方步說: “雁容,你去做一下晚飯吧!” 江雁容看了父親一眼,江仰止的神態是無可奈何的,不知所措的。
江雁容噘了嘴低聲說: “我今天最忙了!”“去吧,大女兒該幫幫家裡的忙!” 大女兒,做大女兒反正是倒楣的,要做事總最先輪到大女兒,有吃的玩的就該最後輪到大女兒了。
江雁容正要走到後面去,門鈴又響了,江仰止擡起頭來,像得救似的說:“這次該是雁若回來了吧?” 江雁容去開了門,果然是江雁若。
江雁若今年十三歲,已經和江雁容一般高,看樣子,還可以再長高不少。
她和姐姐的個性是完全不同的,江雁容憂郁,她卻樂觀明快,會撒嬌,會討好。
長得也比雁容好看,同樣是清朗的眉毛和秀氣的眼睛,但她頰上多了一對小酒渦,使她看起來就比姐姐甜。
她是江太太的寵兒,江太太愛這個小女兒更勝過愛那個兒子。
而江雁若也确實值得人疼愛,從小學到初中,她就沒考過第二名,年年都是第一,她得到的各種獎狀可以裝訂成厚厚的一冊。
而她那張小嘴也真會說話,說得那麼甜,讓你不喜歡她都做不到。
但她的脾氣卻極像母親,要強到極點,如果她的目標是一百分,考了九十九分她就會大哭一場。
她喜歡的人,她會用盡心機來討好,不喜歡的人,她就會破口大罵。
她是個全才,功課上,不論文科理科、正科副科、音樂美術、體育家事,她是門門都精,門門都強,無怪乎江太太愛她愛得入骨了。
江雁若還沒走到玄關,江仰止就迎到門口來,對江雁若擡擡眉毛,尷尬的笑笑,低低的說: “雁若,趕快去哄哄你媽媽,她還在生氣,隻有你有辦法,趕快去!”“爸爸,誰要你昨天晚上下到十二點嘛!”江雁若埋怨的說,完全站在母親的那一邊說話,她是同情母親的。
不過,她也喜歡父親,尤其是父親說笑話的時候。
江仰止笑笑,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鏡,他有時真怕這個小女兒,說起話來比刀子還厲害,這本事全是她母親的遺傳。
江雁若一面脫鞋一面又說:“早點回來媽媽也高興,你也少輸一點,那個王伯伯早就看中爸爸的弱點了,用話一激爸爸,爸爸就一直跟他下,口袋裡的錢全下到他的袋裡去了!” 江仰止咳了一聲,啼笑皆非的說: “胡說!這樣吧,將來我把你教會了,你到弈園給我報仇去!”“哼!自己毀了還不夠,還想毀孩子是不是?”江太太的聲音從臥室裡傳了出來,顯然她已聽到了父女的這一段談話。
江仰止不說話了,心中卻有點反感,夫婦生生氣倒無所謂,在孩子面前總該給他保留點面子,現在他在孩子前面一點尊嚴都沒有,孩子們對他說話都是毫無敬意的,這不能說不是江太太所造成的。
而且,下下棋又何至于說是“毀了”,這兩個字用得未免太重。
江雁若背著書包進了江太太的臥室裡,江太太正躺在床上,枕頭邊堆滿了書,包括幾本國畫畫譜,一本英文成語練習,和一本唐詩宋詞選。
江太太雖年過四十,卻抱著“人活到老,學到老”的信念,隨時都不肯放松自己。
她是個獨特的女人,從小好勝要強,出生于豪富之家,卻自由戀愛的嫁給了一貧如洗的江仰止。
婚後并不得意,她總認為江仰止不夠愛她,也對不起她,但她絕不承認自己的婚姻失敗。
起初,她想扶助江仰止成大名立大業,但江仰止生性淡泊,對名利毫不關心。
結婚二十年,江仰止依然一貧如洗,不過是個稍有虛名的教授而已,她對這個是不能滿意的。
于是,她懊悔自己結婚太早,甚至懊悔結婚,她認為以她的努力,如果不結婚,一定大有成就。
這也是事實,她是肯吃苦肯努力的,從豪富的家庭到江家,她脫下華服,穿上圍裙,親自下廚,刀切了手指,煙薰了眼睛,從來不叫苦。
在抗戰時,她帶著孩子,跟著江仰止由淪陷區逃出來,每日徒步三十裡,她也不叫苦。
抗戰後那一段困苦的日子,她學著衲鞋底被麻繩把手指抽出血來,她卻不放手,一家幾口的鞋全出自她那雙又白又細的手。
跟著江仰止,她是吃夠了苦了,她隻期望他有大成就,但他卻總是把最寶貴最精華的時間送在圍棋上。
孩子是她的第二個失望,江雁容使她心灰意冷,功課不好,滿腦子奇異的思想。
有時候她是
而今,年輕時的“漂亮”當然不能談了,中年後他發了胖,但瀟灑勁兒仍在,架著一副近視眼鏡,書卷氣比年輕時更加重了。
長衫上永遠有粉筆灰和貓毛,那怕他太太趙意如一天給他換兩次衣服(他從不記得自己換衣服),粉筆灰和貓毛依然不會少的,粉筆灰是講書時弄的,事後絕不會拍一拍。
貓則是他最喜歡的東西,家裡一年到頭養著貓,最多時達到七隻,由于江太太的嚴重抗議,現在隻剩一隻白貓。
江仰止的膝頭,就是這隻白貓的床,隻要江仰止一坐下來,這貓準跳到他身上去呼呼大睡。
這些使江仰止無論走到那裡,都會成為他特殊的標志。
近兩年來,由于江仰止的一本著作和講學的成功,使他薄負微名,一天到晚忙著著作,到各地講學,到電台廣播。
可是,忙碌不能改變他,他依然是從容不迫的,悠然自在的。
他有兩大嗜好,一是旅行,一是下圍棋。
前者現在已經很少去了,圍棋則不能少,每星期總要到弈園去兩三次,這也是他和江太太每次吵架的原因,江太太堅決反對他下棋,認為一來用腦過度,一下就是四、五小時,有損健康。
二來江仰止每下必賭彩,每賭必輸,江太太省吃儉用,對這筆支出實在心痛。
三來江仰止的工作堆積如山,不工作而把時間耗費在娛樂上,江太太認為是最大的不該。
所以,每次江仰止下了棋回來,江太太總要生一天悶氣,江太太一生氣,家裡就秩序大亂,炊煙不舉。
江仰止看到江雁容回來,就停止了踱方步說: “雁容,你去做一下晚飯吧!” 江雁容看了父親一眼,江仰止的神態是無可奈何的,不知所措的。
江雁容噘了嘴低聲說: “我今天最忙了!”“去吧,大女兒該幫幫家裡的忙!” 大女兒,做大女兒反正是倒楣的,要做事總最先輪到大女兒,有吃的玩的就該最後輪到大女兒了。
江雁容正要走到後面去,門鈴又響了,江仰止擡起頭來,像得救似的說:“這次該是雁若回來了吧?” 江雁容去開了門,果然是江雁若。
江雁若今年十三歲,已經和江雁容一般高,看樣子,還可以再長高不少。
她和姐姐的個性是完全不同的,江雁容憂郁,她卻樂觀明快,會撒嬌,會討好。
長得也比雁容好看,同樣是清朗的眉毛和秀氣的眼睛,但她頰上多了一對小酒渦,使她看起來就比姐姐甜。
她是江太太的寵兒,江太太愛這個小女兒更勝過愛那個兒子。
而江雁若也确實值得人疼愛,從小學到初中,她就沒考過第二名,年年都是第一,她得到的各種獎狀可以裝訂成厚厚的一冊。
而她那張小嘴也真會說話,說得那麼甜,讓你不喜歡她都做不到。
但她的脾氣卻極像母親,要強到極點,如果她的目標是一百分,考了九十九分她就會大哭一場。
她喜歡的人,她會用盡心機來討好,不喜歡的人,她就會破口大罵。
她是個全才,功課上,不論文科理科、正科副科、音樂美術、體育家事,她是門門都精,門門都強,無怪乎江太太愛她愛得入骨了。
江雁若還沒走到玄關,江仰止就迎到門口來,對江雁若擡擡眉毛,尷尬的笑笑,低低的說: “雁若,趕快去哄哄你媽媽,她還在生氣,隻有你有辦法,趕快去!”“爸爸,誰要你昨天晚上下到十二點嘛!”江雁若埋怨的說,完全站在母親的那一邊說話,她是同情母親的。
不過,她也喜歡父親,尤其是父親說笑話的時候。
江仰止笑笑,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鏡,他有時真怕這個小女兒,說起話來比刀子還厲害,這本事全是她母親的遺傳。
江雁若一面脫鞋一面又說:“早點回來媽媽也高興,你也少輸一點,那個王伯伯早就看中爸爸的弱點了,用話一激爸爸,爸爸就一直跟他下,口袋裡的錢全下到他的袋裡去了!” 江仰止咳了一聲,啼笑皆非的說: “胡說!這樣吧,將來我把你教會了,你到弈園給我報仇去!”“哼!自己毀了還不夠,還想毀孩子是不是?”江太太的聲音從臥室裡傳了出來,顯然她已聽到了父女的這一段談話。
江仰止不說話了,心中卻有點反感,夫婦生生氣倒無所謂,在孩子面前總該給他保留點面子,現在他在孩子前面一點尊嚴都沒有,孩子們對他說話都是毫無敬意的,這不能說不是江太太所造成的。
而且,下下棋又何至于說是“毀了”,這兩個字用得未免太重。
江雁若背著書包進了江太太的臥室裡,江太太正躺在床上,枕頭邊堆滿了書,包括幾本國畫畫譜,一本英文成語練習,和一本唐詩宋詞選。
江太太雖年過四十,卻抱著“人活到老,學到老”的信念,隨時都不肯放松自己。
她是個獨特的女人,從小好勝要強,出生于豪富之家,卻自由戀愛的嫁給了一貧如洗的江仰止。
婚後并不得意,她總認為江仰止不夠愛她,也對不起她,但她絕不承認自己的婚姻失敗。
起初,她想扶助江仰止成大名立大業,但江仰止生性淡泊,對名利毫不關心。
結婚二十年,江仰止依然一貧如洗,不過是個稍有虛名的教授而已,她對這個是不能滿意的。
于是,她懊悔自己結婚太早,甚至懊悔結婚,她認為以她的努力,如果不結婚,一定大有成就。
這也是事實,她是肯吃苦肯努力的,從豪富的家庭到江家,她脫下華服,穿上圍裙,親自下廚,刀切了手指,煙薰了眼睛,從來不叫苦。
在抗戰時,她帶著孩子,跟著江仰止由淪陷區逃出來,每日徒步三十裡,她也不叫苦。
抗戰後那一段困苦的日子,她學著衲鞋底被麻繩把手指抽出血來,她卻不放手,一家幾口的鞋全出自她那雙又白又細的手。
跟著江仰止,她是吃夠了苦了,她隻期望他有大成就,但他卻總是把最寶貴最精華的時間送在圍棋上。
孩子是她的第二個失望,江雁容使她心灰意冷,功課不好,滿腦子奇異的思想。
有時候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