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西征張魯 東擊孫權(16)

關燈
告誡他道:“汝不讀書而玩弄弓馬。

    這等匹夫之勇,怎可為頂天立地、一呼萬應的大丈夫?” 曹彰大聲答道:“父親,我隻想成為大将,與衛青、霍去病一樣,鎮守邊關,策驅十萬衆,縱橫天下,讀書有甚用?” 後來曹彰曾獨自征戰過烏桓,他身先士卒,立了大功,受到曹操的喜愛。

     曹丕從小個性較深沉,外表溫文恭厚,在曹操的調教下,很早就立了志向,樹立了理想。

    他常被曹操帶在身邊,因而得到不少文武全才的教育。

    曹丕五歲就習弓箭,六歲練武乘馬,并受過非常嚴格的劍術訓練。

    他在習武的同時,在曹操的指導下,文事方面也達到了很高的造詣。

    他熟讀了《詩經》、《論語》,《五經》中的經、史、子、集四部叢書,也進行過深入的研究。

    《史記》、《漢書》、諸子百家幾乎都閱讀過。

    曹丕這些功夫都是曹操所期望的,他也了解父親的一番心思,因之養成堅毅的性格。

     曹植是個才華橫溢的公子,他性格直爽,不拘小節,不喜愛華美服飾及車馬,更讨厭繁文缛節,他不像曹丕愛慕氣派。

    曹操喜愛這個兒子,但覺得他是情緒化很濃的人,不能委以重托。

     二○七曹操帶曹丕及曹植去北方牽弘處打獵的事發生于初秋九月。

     牽弘乃北方少數民族的首腦,在曹操北征時歸附于他,忠貞可靠,他為曹操牢牢控制住幽并兩州大片土地。

     當牽弘聞說魏王前來打獵之事,早就出城百裡之外迎接,曹操執着白發蒼蒼的牽弘的手感慨萬分:“牽弘将軍,幾年不見。

    我等皆須眉灰白,時光不留人啊!” 牽弘恭敬地答道:“大王精神矍铄,老當益壯,豈是牽弘能比的呢?” 曹操把兩個兒子引見給牽弘,牽弘對少主畢恭畢敬地客套了一番。

     晚上,曹操與牽弘兩人單獨于帳篷内飲酒,曹操問道:“吾兒丕、植,你對彼等有何看法,請直言勿見外。

    ” 牽弘乃豪爽漢子,但在為曹操參謀立少主之事卻表現得異常精明:“世子老練沉着,文武全才,堪擔重任。

    ”說完就左顧而言其他。

     曹操聽他言語簡潔,知他認同曹丕,于是喚過曹丕向牽弘拜谒。

     第二日,曹氏父子與牽弘執鷹喚犬,馳騁于北國的草原上,逐鹿射兔,田獵之樂自不言說。

     曹丕尤為快樂,為了顯露其射技,不吝金羽銀翎,一支又一支射向驚慌四逃的野狐、麋鹿。

    十月,曹氏父子回到邺城,略事休息,又啟程去襄城巡視去了。

    曹操隻帶曹丕到襄陽城,這時孫權與劉備已發生嚴重的矛盾。

     曹氏父子在曹仁駐紮的襄陽城行營住了三天後,召集合肥一線的親信徐晃、張遼、李典到襄城分析目前軍事情況。

     當這些封疆大吏來到了襄陽城時,曹操分别設宴款待他們,趁機讓曹丕去接觸他們。

     曹操偕曹丕坐在上位,他掃視衆将一圈之後道:“春季與孫權苦戰一場,不分勝負,孫權後投降于我,至今未發生戰事。

    但平久則亂,亂久成平,這乃規律。

    諸位親臨一線,軍情定會比吾知道得多,放言說來,商計對策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