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西征張魯 東擊孫權(11)

關燈
二○三建安二十一年,曹操在少壯派及忠于他的武官推戴下,要求漢獻帝劉協給他晉爵為魏王,這一事件激起忠于漢朝廷的士大夫崔琰等人的強烈不滿。

    崔琰在公開場合抨擊曹操有篡權的陰謀。

    他說:“曹公早在建安十五年冬天于銅雀台上,述其平生理想,我還記得他的幾句話:……我如今身為宰相,位極人臣,已超出我平生夙願太多,因此我很坦然……如今有人懷疑我權勢過大,一向又不信天命之說,懷疑我有某種政治野心,其實這隻是他們主觀的臆測罷了……。

    大意如此可是不久,他由宰相進封魏國公。

    荀彧因此以死谏仍未阻止曹公進封。

    現在又晉爵為魏王,這與他述職時說的何止是南轅北轍。

    ” 毛玠、和洽、桓階都附和他的話,忠于曹操的士大夫也不示弱,雙方展開了唇槍舌戰的激烈争論。

     當曹操聽到崔琰竟公然四處說他的壞話時,他怒不可遏,拔出劍來削去書桌的一角,恨恨想到:“我曹孟德順應天運,愛惜人才,縱橫幾十年,還從未見過自己的部屬公然嘲罵自己。

    想那崔琰當年投在袁紹帳下何等狀況,在我麾下卻得到了重用,如今恩将仇報,太無道理。

    ”曹操想到自己曾招徕崔琰,讓他給自己提拔人才,崔琰在這些人中有相當的影響後,害怕他的話在許都制造政治風波,“殺”這一念頭就遊懸于大腦之中了。

     那一天夜裡,曹操在寝床中輾轉反側,不能入睡,他知道崔琰在他早期創業階段出過大力,是自己的左右臂,不忍心除去他。

    但是政治的大勢已不能由曹操個人的意志扭轉過來了。

    崔琰面臨的情況将是比荀彧的結果還慘。

     第二天,曹操的支持者雲集魏王府,在曹操面前紛紛聲讨崔琰。

     曹操自昨晚想到半夜,終于下了殺心。

    此時又聽諸人義憤填膺的過激話,他也失去平時的持重,聲音明顯聽得出憤怒:“我待崔琰并不薄,他昔日那麼不得志,是我發現他有才,委以重任。

    可是我實在不明白,他今天達到這樣高的地位,還不知道其國家的命運,是我給了他權柄,那麼,我也能夠收回權柄。

    ” 曹操下令修書給崔琰,書中寫道: “孤念舊情,無奈出此下策,孤不移汝其愚,乃能賜汝毒酒。

    奈何!奈何!” 崔琰持信讀後泫然涕下,荀彧死亡之情景浮于眼前。

    他知道他的前途已經湮沒,呆了半晌,飲了使者遞上的毒酒,七竅流血而亡。

     崔琰對曹操的諷刺的确引起了一個政治風波,許都、邺城之間的知識分子為此針鋒相對各自闡述着忠于朝廷、忠于曹操的正确與錯誤的問題。

    當曹操賜崔琰死,使曹營裡的“尊王派”對曹操不滿達到最高潮。

     尚書仆射毛玠,對崔琰的死憤憤不平,他以曹營中的老資格身份為崔琰呼冤。

    毛蚧是曹操創業時的一個重要夥伴,曹操興義兵時,毛玠就給曹操策劃了一個“奉戴天子,征服諸侯”的計劃。

    曹操以他訂的計劃作為創業的藍本,收到了理想的效果,曹操也仍以“奉戴天子”這個政治口号收服了北方民心。

    曹操把毛玠推薦給獻帝朝廷中,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