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西征張魯 東擊孫權(7)

關燈
堂,聚集會神聽曹操的總參謀劉晔對目前軍情的分析。

     劉晔經過這幾個月的長征,明顯瘦了,但他的精神依然飽滿。

    劉晔從容不迫地說:“主公籌劃的‘繞道武都,避實就虛’的第一步戰略目的現經達到。

    但我們在武都這一帶受阻,原因大家都知道。

    張魯對這邊的情況可能已經了解了,所以他在西漢水一帶險要的地方布了防,想阻攔我軍東下。

    ” 劉晔把徐晃軍收集到的關于張魯布防西漢水各道防線的情報告訴了大家。

     衆将領議論紛紛,有的說張魯雖布了防,但他隻安排了小股部隊打遊擊,經不起曹軍大部隊的沖擊;有的主張先以小股部隊以遊擊抗遊擊的戰術,掃開道路,再大舉順江而下。

     曹操靜靜聽他們議論,最後,他示意大家靜下來,衆将知道曹操開始決策了。

     曹操聲音洪亮,他說:“仲達(注:司馬懿)曾給我建議,說張魯已知我軍主力的動向,現在戒備很嚴,我以前提出的避實擊虛雖達到目的,可是,現在又立刻喪失了這個機會。

    基于此,仲達提出,留一萬人馬讓徐晃将軍率領,順西漢水東下,牽制張魯,好讓他産生我軍主力仍在西邊的錯覺。

    而我則率七萬人馬再艱苦行軍,從險路到陽平關。

    張魯措手不及,必敗無疑。

    ” 司馬懿與劉晔是曹操啟用的第二代謀士精英,他倆與曹操前期創業階段的荀彧、荀攸、郭嘉等一樣富有才華和謀略,這兩人在曹操晚年的軍事、政治活動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曹操早已确定了行軍路線,他對衆将領說:“我們從這裡轉向東南,可以很快到達陽平關,屆時糧草後行,每人隻帶三天口糧。

    前鋒由夏侯惇擔任,逢水架橋,逢林伐樹,動作要神速。

    ” 曹操把任務分給了衆将後,隻留下徐晃一人單獨交談。

     曹操步出營帳外,偕徐晃登上江邊一塊裸露的大石,曹操看着湍急的江水說: “公明,我知你的部隊最擅長野戰,水戰不熟悉。

    而此次分給你的任務卻是水戰,你能完成嗎?” 徐晃對答道:“主公,公明愚拙,水戰不熟,但公明會全力以赴。

    ” 曹操回頭看着身邊的愛将,鼓勵他說:“其實我讓你擔當這一任務是有原因的。

    你我共經數百次戰鬥,你的軍隊作戰特點我了如指掌。

    在我的所有部隊中,你的軍隊最善于随機應變,機動性很強。

    此次打擊張魯,你尤其要發揮這一優勢,以保我大軍順利瞞過張魯……” 曹操與徐晃又互相交換了具體的作戰方法,帥将二人顯得興緻勃勃。

     第二日,徐晃軍留在原地,曹操的主力吹号、滅竈,拔寨向東南蜿蜒而去。

     曹操親自到前軍陣中指揮開道,登高山越低谷,越過了陽平關前的好幾個隘口。

     徐晃待曹操走後,着手迷惑張魯的軍事行動。

    他把一萬人馬分成三支隊,一支伐木紮筏,順江而下;一支全是輕騎,分由漢水的兩岸齊頭并進,配合水軍作戰,一支是步兵,分成若幹小隊,主動去偷襲張魯在險灘、隘口設置的據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