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魏武如騎庸(3)
關燈
小
中
大
壁大敗曹操後,為防其卷土重來,聽從魯肅之計,借荊州之長沙、零陵、桂陽三郡給劉備,共同禦曹,負責西線防衛。
曹操雖令曹仁軍在西線屯于襄陽等地,又令張遼率軍屯于合肥等地,但因親率大軍遠征西涼,便按曹仁、張遼之軍不動,隻是自己和劉備相持而已。
如今,西涼已徹底平定,曹操正加緊對水軍的訓練,整整十個月,卻仍未見南下的動向。
這一天,孫權預感到,曹操南下的時間快到了,便叫來張弘,同議大事。
張弘因赤壁之戰時在營中受了風寒,當時就一病不起,但因軍情緊急,未及延醫服藥。
後來戰鬥結束,再圖醫治,竟已無力。
因此,一年來他卻龜縮在營帳之中,無事時隻是閑閱兵書,很少外出。
但既是孫權要商量軍國大事,張弘不敢怠慢。
他由親兵用車駕送到孫權之處,見了面,就直接問孫權:“明公相召,可是為曹瞞将至?” 孫權回答:“正是。
我這幾天頗有預感,曹操即将揮師南下來犯。
他這一次來,顯然是有備而至,依你之見,我應當如何應付?” 張弘說:“曹操收取了關中,士氣正旺。
演練水軍,亦時有一年。
如果他這次卷土重來,必然要報赤壁之仇。
因此,不宜一上來就和他作大規模的硬拼硬鬥的決戰,而應與他進行小範圍的接觸和摩擦,以此來拖他,緻其士氣不能一鼓作氣,終于疲憊。
那時,我軍既可擊潰他,又不至于要像現在就擊潰他付出較大傷亡的代價。
” 孫權點頭稱善,張弘續道:“近一月,我因抱疾在身,多讀兵書古籍,時或偶爾,以江川山岡娛目,亦望其氣。
發現秣陵山川有帝王之氣,如果長期居住,足成大業。
因此,曾與呂蒙相議,要勸明公遷都于彼,———不知呂蒙曾先行禀過?” 孫權回答:“還沒有聽他說起。
呂蒙親自率領一支精幹密探,幾天以前便已過江,刺探曹軍動向,想必當在這兩天回來。
我正因這些天預感曹瞞将至,才請他親自出馬,多多探得實情回來。
” 張弘“哦”了一聲,又說:“新遷之都不宜再叫秣陵,可依明公壯志,呼之為‘建業’,不知明公尊意如何?” 孫權喜道:“建業!這個名字好啊。
” 話音未落,一個洪亮的聲音從外面傳來:“果然是個大吉大利的名字!” 孫權和張弘擡頭看去,見是呂蒙,都是十分高興。
呂蒙向孫權躬身拜了,又過來問候張弘的病情。
寒暄罷,孫權便急切地問:“将軍之行,可探到了曹操有何動向?” 呂蒙略一皺眉,說:“果不出明公所料。
曹操已基本完成南征軍的最新組建,克日便要親率大軍南下,号稱擁兵四十萬!” 見孫權低頭不語,似有憂慮之态,呂蒙又說:“但我在駐守浔陽時,便已打聽到,此時曹操南征,并未打算與我一決死戰。
” 孫權擡起頭,驚問:“何以見得?” 呂蒙回鑒:“此次南下,曹操隻想擊我東線戰場,西線竟未在計劃之中,此為其一,号稱四十萬大軍,卻隻有曹洪和程昱兩部,加上本來屯駐合肥的張遼等部,也隻有十餘萬兵馬,———密雲不雨,此為其二。
” 孫權有點疑惑:“那麼,曹操如此興師動衆,卻又不盡全力,是什麼意思呢?” 張弘插了進來,說:“一方面是向我炫耀他凱旋之師的軍威,同時也想把調來的軍隊長期安屯下來,即使一時不敢犯我,也為以後做好準備。
”
曹操雖令曹仁軍在西線屯于襄陽等地,又令張遼率軍屯于合肥等地,但因親率大軍遠征西涼,便按曹仁、張遼之軍不動,隻是自己和劉備相持而已。
如今,西涼已徹底平定,曹操正加緊對水軍的訓練,整整十個月,卻仍未見南下的動向。
這一天,孫權預感到,曹操南下的時間快到了,便叫來張弘,同議大事。
張弘因赤壁之戰時在營中受了風寒,當時就一病不起,但因軍情緊急,未及延醫服藥。
後來戰鬥結束,再圖醫治,竟已無力。
因此,一年來他卻龜縮在營帳之中,無事時隻是閑閱兵書,很少外出。
但既是孫權要商量軍國大事,張弘不敢怠慢。
他由親兵用車駕送到孫權之處,見了面,就直接問孫權:“明公相召,可是為曹瞞将至?” 孫權回答:“正是。
我這幾天頗有預感,曹操即将揮師南下來犯。
他這一次來,顯然是有備而至,依你之見,我應當如何應付?” 張弘說:“曹操收取了關中,士氣正旺。
演練水軍,亦時有一年。
如果他這次卷土重來,必然要報赤壁之仇。
因此,不宜一上來就和他作大規模的硬拼硬鬥的決戰,而應與他進行小範圍的接觸和摩擦,以此來拖他,緻其士氣不能一鼓作氣,終于疲憊。
那時,我軍既可擊潰他,又不至于要像現在就擊潰他付出較大傷亡的代價。
” 孫權點頭稱善,張弘續道:“近一月,我因抱疾在身,多讀兵書古籍,時或偶爾,以江川山岡娛目,亦望其氣。
發現秣陵山川有帝王之氣,如果長期居住,足成大業。
因此,曾與呂蒙相議,要勸明公遷都于彼,———不知呂蒙曾先行禀過?” 孫權回答:“還沒有聽他說起。
呂蒙親自率領一支精幹密探,幾天以前便已過江,刺探曹軍動向,想必當在這兩天回來。
我正因這些天預感曹瞞将至,才請他親自出馬,多多探得實情回來。
” 張弘“哦”了一聲,又說:“新遷之都不宜再叫秣陵,可依明公壯志,呼之為‘建業’,不知明公尊意如何?” 孫權喜道:“建業!這個名字好啊。
” 話音未落,一個洪亮的聲音從外面傳來:“果然是個大吉大利的名字!” 孫權和張弘擡頭看去,見是呂蒙,都是十分高興。
呂蒙向孫權躬身拜了,又過來問候張弘的病情。
寒暄罷,孫權便急切地問:“将軍之行,可探到了曹操有何動向?” 呂蒙略一皺眉,說:“果不出明公所料。
曹操已基本完成南征軍的最新組建,克日便要親率大軍南下,号稱擁兵四十萬!” 見孫權低頭不語,似有憂慮之态,呂蒙又說:“但我在駐守浔陽時,便已打聽到,此時曹操南征,并未打算與我一決死戰。
” 孫權擡起頭,驚問:“何以見得?” 呂蒙回鑒:“此次南下,曹操隻想擊我東線戰場,西線竟未在計劃之中,此為其一,号稱四十萬大軍,卻隻有曹洪和程昱兩部,加上本來屯駐合肥的張遼等部,也隻有十餘萬兵馬,———密雲不雨,此為其二。
” 孫權有點疑惑:“那麼,曹操如此興師動衆,卻又不盡全力,是什麼意思呢?” 張弘插了進來,說:“一方面是向我炫耀他凱旋之師的軍威,同時也想把調來的軍隊長期安屯下來,即使一時不敢犯我,也為以後做好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