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塗書離間韓遂(11)
關燈
小
中
大
急急策馬來到城門,上了城樓,一看之下,不覺大聲叫苦。
原來馬超、梁興處,已于日前差密馬回書,約定按楊秋、太蔔之計,按時來攻曹操。
而此時卻來了曹操得意大将許褚、張遼等人。
距馬超、梁興來襲,也隻有一天時間。
這時,要通知兩處兵馬,已然來不及了。
劉太蔔不由脫口歎道:“畫虎不成反類犬啊,想不到夾擊曹操變成了自投羅網!” 楊秋也說:“可惜悔之晚也。
現在長安空虛,不然,可求程銀領張魯之軍奔襲長安空城。
” 歎息一陣,命令骠騎精兵從四個門戶突出,說什麼也要設法通知援軍情勢已異。
但此時曹操已下嚴命,各門若有一處放過突圍兵馬者,一律問斬。
是故,竟無一騎能出安定。
如此一來,楊、劉就成了甕中之鼈。
眼看到了第二天,十一月一日。
楊秋、太蔔在城牆上觀望,見曹軍已布好陣勢;二人看罷,仍是無計可施,隻盼這一天過得越長越好。
然而越是如此,覺得時間過得越快,沒多久似的,天就黑了下來———其實本已隆冬,晝短夜長,二人心念所系,竟覺得這一天白晝也驟然縮短了。
到了亥時初牌,二人又上城樓,見曹營内已做好準備,鴉雀無聲,一付毫無防備的樣子。
楊秋見此突然福至心靈,大叫道:“馬、梁有救了!” 太蔔急問,唇舌打顫:“何,何以見得?” 楊秋笑道:“馬超、梁興之軍若在子時正牌同時殺來,我城内守軍為了不讓曹操起疑,必然裝得和平常一樣;現在卻被曹操料到援軍将至,又無法通知援軍。
但援軍一旦看見我城牆之上燈火大亮、鼓樂齊天,必知有異,便不至于貿然夾擊曹軍。
這樣一來,雖不能提前令馬超、梁興得到警示,卻也能令他們臨陣見機,不緻毫無準備,全軍覆沒!” 太蔔恍然而悟,大笑道:“隻是這樣卻便宜了曹操!”随即下令諸軍,在西門之上亮燈火,擊鼓吹角,以為警示。
一七二曹操正與許褚、張遼、夏侯淵、徐晃、丁斐、姜叙、楊阜等七位将官在營内飲酒,猛聽得鼓角喧天,都是一驚,急忙出營觀看。
隻見安定城内,四處門戶的碉樓之上燈火通明、亮如白晝,兵士人頭攢攢;楊秋與劉太蔔在上面叉手而立,洋洋自得。
曹操不覺笑道:“好個楊秋,竟然有此一計!”又回頭對衆将說:“不過,他又如何算得過我?我本來不知馬超、韓遂和梁興他們何時來襲我軍,隻能時時防範,奈何楊秋心急,倒在警示其援軍之前,先洩機密于我了:今天晚上,馬超、梁興必至。
” 衆将均覺有理。
丁斐道:“丞相何不将計就計,也來個燈火通明、鼓角相聞?待其援軍趕來,見城上城下一般無二,又有我軍将士在下痛罵挑戰,還道是常常如此相峙,必然不防我已有備。
同時,再撥兩彪人馬,伏于馬超、梁興必經之途上,先行放過;待馬超、梁興引軍來攻我營,我軍可佯裝猝不及防,馬超、梁軍必懈,我伏軍再回馬殺來,馬超、梁興哪裡還有命在?”
原來馬超、梁興處,已于日前差密馬回書,約定按楊秋、太蔔之計,按時來攻曹操。
而此時卻來了曹操得意大将許褚、張遼等人。
距馬超、梁興來襲,也隻有一天時間。
這時,要通知兩處兵馬,已然來不及了。
劉太蔔不由脫口歎道:“畫虎不成反類犬啊,想不到夾擊曹操變成了自投羅網!” 楊秋也說:“可惜悔之晚也。
現在長安空虛,不然,可求程銀領張魯之軍奔襲長安空城。
” 歎息一陣,命令骠騎精兵從四個門戶突出,說什麼也要設法通知援軍情勢已異。
但此時曹操已下嚴命,各門若有一處放過突圍兵馬者,一律問斬。
是故,竟無一騎能出安定。
如此一來,楊、劉就成了甕中之鼈。
眼看到了第二天,十一月一日。
楊秋、太蔔在城牆上觀望,見曹軍已布好陣勢;二人看罷,仍是無計可施,隻盼這一天過得越長越好。
然而越是如此,覺得時間過得越快,沒多久似的,天就黑了下來———其實本已隆冬,晝短夜長,二人心念所系,竟覺得這一天白晝也驟然縮短了。
到了亥時初牌,二人又上城樓,見曹營内已做好準備,鴉雀無聲,一付毫無防備的樣子。
楊秋見此突然福至心靈,大叫道:“馬、梁有救了!” 太蔔急問,唇舌打顫:“何,何以見得?” 楊秋笑道:“馬超、梁興之軍若在子時正牌同時殺來,我城内守軍為了不讓曹操起疑,必然裝得和平常一樣;現在卻被曹操料到援軍将至,又無法通知援軍。
但援軍一旦看見我城牆之上燈火大亮、鼓樂齊天,必知有異,便不至于貿然夾擊曹軍。
這樣一來,雖不能提前令馬超、梁興得到警示,卻也能令他們臨陣見機,不緻毫無準備,全軍覆沒!” 太蔔恍然而悟,大笑道:“隻是這樣卻便宜了曹操!”随即下令諸軍,在西門之上亮燈火,擊鼓吹角,以為警示。
一七二曹操正與許褚、張遼、夏侯淵、徐晃、丁斐、姜叙、楊阜等七位将官在營内飲酒,猛聽得鼓角喧天,都是一驚,急忙出營觀看。
隻見安定城内,四處門戶的碉樓之上燈火通明、亮如白晝,兵士人頭攢攢;楊秋與劉太蔔在上面叉手而立,洋洋自得。
曹操不覺笑道:“好個楊秋,竟然有此一計!”又回頭對衆将說:“不過,他又如何算得過我?我本來不知馬超、韓遂和梁興他們何時來襲我軍,隻能時時防範,奈何楊秋心急,倒在警示其援軍之前,先洩機密于我了:今天晚上,馬超、梁興必至。
” 衆将均覺有理。
丁斐道:“丞相何不将計就計,也來個燈火通明、鼓角相聞?待其援軍趕來,見城上城下一般無二,又有我軍将士在下痛罵挑戰,還道是常常如此相峙,必然不防我已有備。
同時,再撥兩彪人馬,伏于馬超、梁興必經之途上,先行放過;待馬超、梁興引軍來攻我營,我軍可佯裝猝不及防,馬超、梁軍必懈,我伏軍再回馬殺來,馬超、梁興哪裡還有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