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孟德笑檄文 雲長約三事(2)

關燈
大将軍袁紹,當年統領精軍,掃除宦官之禍,後遇董卓專權,侵官暴民,于是提劍起義……就在這時,曹操參加了袁将軍的陣營,以其擅長用兵,舞文弄墨,可作為爪牙之任,不料曹操謀略短小,輕于進退,因而屢次遭到擊敗,損失不少士卒,但袁将軍仍補充其隊伍,并推薦他駐屯東郡領兖州刺史……希望他能發揮武德,為國家多做點事,想不到曹操卻利用此資源,跋扈用權,恣行兇忒,殘害賢良之士。

    ……曹操兵敗徐州,大本營被呂布所奪,彷徨于東西戰場,連最起碼的根據地也沒有,袁大将軍本強于弱枝之義,不忍心見他衆叛親離,故仍對他伸出援助之手……袁将軍或許并無恩德于兖州百姓,但對曹操而言,可謂仁至義盡了。

    不久,天子蒙塵,……袁大将軍無法分心他顧,乃派遣從事中郎徐勳,協助曹操繕修郊廟,護衛年輕的天子,更不料曹操乘機掌握朝廷,威脅皇帝公卿大臣,卑侮王室,敗亂法紀,其所愛者,五族同享光榮,其所惡者,夷滅三族。敢公然諷谏者處死,背後批評者暗殺。

    故太尉楊彪,德高位尊,隻因和曹操有小沖突,竟被誣以重罪,遭受毒刑;議郎趙彥,忠谏直言,頗得聖上信任;曹操為了阻礙聖德,捕而殺死。梁孝皇帝母兄的墳陵,是國家祭祀重地,曹操為了貪财,更命令吏士,發掘盜墓,破棺裸屍,掠取其中寶物。曹操變本加厲,設有盜墓部隊,派任官員負責此無恥的行徑,緻使所過之處,無骸不露。……觀之曆代政治,無道之臣,貪酷殘烈,以曹操最為嚴重。

    袁大将軍正全力對付北方叛亂,沒有時間整頓内部,所以一直對曹操寬容,希望他能知悔改過。但曹操豺狼野心,潛包禍謀,妄想摧倒國家棟梁,孤弱漢室朝廷,除滅忠臣之士,專制朝政以為枭雄。……

    如今曹操隻好屯據谷倉,憑借黃河之天然屏障,欲以螳螂之臂,擋曆史之車輪,大将軍袁紹奉漢室之威靈,大軍南下渡黃河,直逼曹操陣營前線,更有荊州支持王室正義力量之友軍,在曹營之背後,準備夾擊,正義力量已成摧枯拉朽,秋風掃蕩落葉之勢。以曹操之微薄的力量,定逃不脫毀滅的命運。

    方今漢室衰微,綱紀弛絕,朝廷上無輔介之臣,更無股肱般耿耿忠臣,以和曹操拼命抗衡……

    再者,曹操率領禁衛精兵,包圍宮廷,名為守衛,其實是用武力挾持皇上,這分明是準備叛逆篡位的行為……

    如今,曹操又假傳皇上制命,調遣全國軍隊。因此,袁大将軍擔心,邊遠的軍團,不了解曹操叛逆的真相,出兵助纣為虐,誤受曹操欺騙,為天下有識之士所恥笑,所以特以此檄文通告于全國。

    即日起,大将軍起幽、并、青、冀四州軍團共同進軍,并以文書會同荊州建忠将軍劉表,協同制造聲勢。全國各州郡軍團也請各整編義軍,并匡社稷,以建立非常之功。

    能夠斬得曹操首級者,封五千戶侯,賞錢五千萬。曹操的部隊裨将校及其官員,若有投誠之行動,既往不咎。廣宣恩信,布告天下,希望大家共赴國難,一切行動遵照國家律令,特此聲明。

    曹孟德展閱檄文,周圍的人汗不敢出,空氣顯得異常凝重。

    曹孟德的鼻孔輕輕扇動了一下,将檄文揉成一團,說:“文采倒不錯,起草檄文的人看來頗有才氣。”

    孔融說:“這一定出自孔璋之手。”

    “孔璋,哦,我想起來了,就是以前當過漢靈帝主薄的陳琳。”曹孟德說。

    “對,就是他。此人淡泊功名,為人倒也耿介。”孔融說,心裡為陳琳捏了一把冷汗。

    “這是多數文人的秉性。孔丘說過:‘不仕無義’,有本事的人不願意出仕,連孔仲尼都瞧不起,陳琳不過是一個腐儒,我怎能與他計較。哈……”曹孟德說罷放聲大笑。

    緊張的氣氛就這樣被曹孟德的笑聲趕得遠遠的。他突然宣布:“今天晚上開歡慶宴會,慶祝我們迎天子到許昌四周年!”

    “是啊,是四年了。”荀彧恍然記起。

    劉岱、王忠從徐州狼狽逃回,這是曹孟德預料中的事。他本不想責罰二人,但劉岱、王忠卻在衆人面前贊美劉備是如何寬厚愛人,體恤百姓。

    曹孟德聽罷火冒三丈:“睜開你們的狗眼瞧瞧,這兖州地區如今是地有其主,百姓衣食有所安,難道我曹孟德就是獨夫民賊嗎?”大怒之下,就要下令斬劉、王二人。

    孔融谏道:“他們二人攻打劉備,本來就是以卵擊石,能堅持這麼久,也很不容易了。若殺了他們,以後誰敢給你當馬前卒呢?”

    曹孟德覺得孔融的話動情入理,就免了二人的死罪。

    “看來袁紹與劉備是要與我決一死戰了。這二人的力量加在一起也不足為懼,如果張繡、劉表再與他們結盟,那我們的前景就不妙了。”曹孟德背着手,踱來踱去,顯得有些焦躁不安。

    “應該先派人招安張繡、劉表,之後圖徐州,最後對付袁紹。”孔融陳述了自己的看法。

    曹孟德親切地撫着孔融的背,說:“隻有像你這樣的文人才有價值,既能挫萬物于筆端,又能籠天地于形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