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劉備投靠曹孟德 呂布命喪白門樓(6)

關燈
“恕我直言,丞相一定是處在殺劉備與不殺劉備的矛盾之中。”荀彧更幹脆。

    曹孟德忽而來了精神,親自為荀彧和郭嘉斟滿一盅酒。

    “你們兩位是我運籌天下的左右二臂,你們既然已知道我的心事,就請替我出出主意,以解我的憂慮。”曹孟德已作好了洗耳恭聽的準備。

    “劉備如喪家之犬,惶惶不可終日。他們來投袁紹兄弟,卻寄食了我們。如今三兄弟在曹丞相鍋裡舀飯吃,足以向天下人昭示曹公不是那種容不下人的鼠目小人。我們剛剛殺了趙彥,放逐了楊彪,别人已經有了看法,如果再殺了人們心目中的大仁大德的劉備,在道義上我們就被打敗了。”郭嘉說道。

    但荀彧不同意郭嘉的看法,他慢斯斯地說道:“丞相待劉備寬容,奉他為座上賓,這固然是仁義的表現。但‘仁’也有大仁和小仁之别。”

    曹孟德對荀彧這句話忽而有了興趣,放下酒盅,連忙問荀彧:“依你的理解,何謂大仁,何謂小仁呢?”

    荀彧不慌不忙說道:“所謂小仁,不過是具有多數人共有的恻隐之心,見人遭逢不測,或饑寒交迫,或傷病死殘,于是就掏一把眼淚,或解囊分羹。”

    “那麼,何謂大仁呢?”曹孟德聽得十分專注。

    “所謂大仁,是說在山河破碎,天下混沌之際,能夠挺身而出,肩負起整頓綱紀。建立太平盛世的偉大重任。如今曹公所做的一切,就是在行大仁。”荀彧從容地回答。

    “你的話使我一時難以明了。”曹孟德又為二人滿上一杯。

    “劉備雖暫且保持沉默,成日在園圃澆水施肥,隻因他翅膀沒有長硬。一旦有了契機,他定會遠走高飛。前車之鑒,後事之師,丞相千萬莫學那個沽名釣譽的西楚霸王。”荀彧說道。

    郭嘉說:“千萬不能貿然動手,待窺探劉備的動機之後再說。”

    曹孟德聽罷二人的談話,對“仁義”這兩個經常攪得自己心煩不安的字眼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第十二章曹操指劉備是英雄劉備離曹操為避禍

    恰如荀彧所言,成日在園圃中澆水施肥的劉備的确不是雞鳴狗盜之輩,他在蓄積、醞釀、等待……

    當國舅董承夤夜來到劉備住處,出示獻帝血寫的诏書并拿出義狀時,劉備毫不猶豫地加入了由董承、王子服、種輯、吳碩、吳子蘭、馬騰這班皇親國戚、朝中舊臣組成的謀刺曹孟德的組織。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劉備挽着褲腿,腳穿草鞋正在井邊用吊桶打水。迎着金光燦燦的朝陽,桑葉上的露珠晶瑩閃亮,篷架上的瓜果鮮嫩得使人望一眼就會分泌唾液。劉備幹得很投入,不時取下搭在肩上的手巾擦汗,俨然一個莊稼漢的模樣。

    “左将軍,丞相請你去府中議事。”許褚和張遼在木棚外勒馬喊道。

    莫非……劉備手一松,吊桶咚地一聲滑落井裡,濺起一串細細的水珠,兩位兄弟不在,我這一去恐怕是以肉投餓虎了。劉備作好了最壞的準備,整肅衣冠,将匕首揣入内衣中,大不了跟曹賊拼個死活。劉備反倒鎮靜下來。

    曹孟德早已在府中等候,當劉備步态沉穩地走來,便親切地拉着劉備的手說:“聽說使君成天在菜園中整饬勞作,皇叔學圃,不容易,不容易啊。”

    “除草澆肥,舒活筋骨,這要比我年輕時織草鞋輕松得多了。”劉備風趣地回答。

    二人談笑風生地攜手來到曹府後花園。

    “我剛才在園中漫步,看到枝頭上梅子青青,便遙想起當年金戈鐵馬遠征張繡的事。那時,行軍太急,将士們來不及準備飲水,加上天氣幹熱,将士個個口幹舌燥,我見大家辛苦非常,很是不安。于是,我突然想了個主意,将馬鞭往遠方一指,說:‘前方有梅林’。軍士們聽了,馬上不再感到口渴,精神為之一振,我們能一口氣把袁術趕到九江,還虧我想出的那條妙計呢!今天看到這些梅子,真正觸景生情啊。正好我的酒正煮熟,特地邀請使君到小亭一叙。”曹孟德邊說邊招呼劉備登上亭子。

    劉備見曹孟德如此熱誠親切,就完全放下了那顆懸着的心。

    亭子裡的石桌上已擺好了一盤青梅、一樽煮酒。二人于是對坐于亭子上,謙讓一番後開懷暢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