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外擴疆域屠徐州 後院起火戰濮陽(11)
關燈
小
中
大
曹操一時沒有把濮陽攻下來,呂布也沒能把曹操轟走。在雙方對抗的一百多天裡,關東豪強一個個坐山觀虎鬥,誰也不去幫哪一邊,誰也不去替他們說和。未了,因蝗蟲災害,逼得他們隻好各自收兵。這一年,确實是大災的一年,除了蝗災外,從四月到七月,沒下一滴雨,一鬥谷子值錢五十萬,連長安城裡都餓死人。
曹操回到甄城,那地方離呂布屯兵的山陽太近,他又往北到了東阿。糧食嚴重匮乏,曹操屬下的軍團糧食供應上也發生困難,軍隊面臨解體。正在這種孤立無援的時候,袁紹派人前來勸說曹操,建議曹操将眷屬送到袁紹境内,以接受其保護。并說這樣和曹操彼此有個照應。
曹操跟呂布打得不可開交的時候,袁紹沒派一兵一卒去幫助曹操,這會兒怎麼又想起他來了呢?原來,因情況變化,袁紹又需要聯絡曹操去對付北邊的公孫瓒了。
曹操因兖州已無力有效統治,僅有的存糧也将用盡,便有意接受袁紹的安排。一身以謀略見長的程昱卻表示強烈的反對,他對曹操說:“聽說曹将軍有意将家屬送給袁紹作人質,以取得信任,可有此事?”
曹操點了點頭,說:“是啊……”
程昱眉頭一皺,說:“我想這大概是由于将軍碰到了一些困難,有點害怕了吧?要不然,怎麼考慮得這麼不周到呢?”
曹操歎氣道:“是有點困難……所以,想暫時忍耐一下。”
程昱便說:“難道曹将軍真的為眼前的困難感到害怕了嗎?為何會如此的欠缺思慮呢?袁紹早有并吞天下之雄心,隻是因為他本身智謀不足,所以做不到啊!袁紹這種人,将軍你真的認為可以自甘其下嗎?我是十分了解将軍的,知道将軍有龍虎之威,怎可有韓信般的下場呢?現在,兖州雖然殘破,但我們還有甄城、範城及東阿三個重要的基地呢!而且,我們還擁有能征慣戰的軍隊數萬人,這批兵馬至今士氣很高。以将軍的武功謀略,加上荀彧及我程昱的輔佐,大家同心協力,一定可以完成霸業的。希望将軍全面權衡,更能審慎地考慮啊!”
其實,曹操哪兒願向袁紹磕頭稱臣呢?他也知道送家眷去的意思。在戰亂的這些年中,有過不少這樣的例子,附屬于強大諸侯下的小軍團或小諸侯領袖,将他們的家屬送到大諸侯境内作人質,以表示順從,并得到一定幫助。但是,如此一來,自己的行動便要受到大諸侯的嚴厲控制了,到時候想另謀發展便是難上加難了。這可以說是一種飲鸩止渴的辦法……
考慮問題從來深思熟慮的曹操豈是容易如此依附于此的?他也是遇到了從未想到過的難處。這種難處,他以往确實從來沒有想到過,或是因為覺得太平凡而給忽略了。現在,一經遇到,他才發現是那麼的重要。
而當下的曹操可以說就是這種情況,他怎能不緊張萬分呢?所以,明明知道袁紹是拿着圈套讓他去鑽,為了求得糧草的暫時支持,他也動了心。但是程昱的堅決反對和理智分析,對他不能不是一個嚴重的警告。盡管那種利害和後果他是知道的,但一經别人之口,特别是謀士程昱之口說出來,則是另外一回事了。于是,他開始将那念頭打消,不再受袁紹之引誘。
曹操将這一打算向程昱談了,程昱完全同意和支持這樣做。于是:二人分頭找了荀彧、曹仁、曹洪、夏侯惇、于禁、李典、樂進等等謀士和部屬,果然這些骨幹人物都有着和程昱相同的看法,盡管說法不盡一樣。
曹操固然十分高興,便又在這個基礎上,召開了中下級将士的會議,開宗明義地說明當前處境以及是否接受袁紹的邀請的利弊關系,還有通過努力,暫時度過困難的可能性,等等。
如此的坦白和開誠布公,已首先使将士們受到感動,再加上擺出事實,示之以理,将士們便慷慨一心起來了,紛紛表示,要和曹操同舟共濟,共度難關。
曹操回到甄城,那地方離呂布屯兵的山陽太近,他又往北到了東阿。糧食嚴重匮乏,曹操屬下的軍團糧食供應上也發生困難,軍隊面臨解體。正在這種孤立無援的時候,袁紹派人前來勸說曹操,建議曹操将眷屬送到袁紹境内,以接受其保護。并說這樣和曹操彼此有個照應。
曹操跟呂布打得不可開交的時候,袁紹沒派一兵一卒去幫助曹操,這會兒怎麼又想起他來了呢?原來,因情況變化,袁紹又需要聯絡曹操去對付北邊的公孫瓒了。
曹操因兖州已無力有效統治,僅有的存糧也将用盡,便有意接受袁紹的安排。一身以謀略見長的程昱卻表示強烈的反對,他對曹操說:“聽說曹将軍有意将家屬送給袁紹作人質,以取得信任,可有此事?”
曹操點了點頭,說:“是啊……”
程昱眉頭一皺,說:“我想這大概是由于将軍碰到了一些困難,有點害怕了吧?要不然,怎麼考慮得這麼不周到呢?”
曹操歎氣道:“是有點困難……所以,想暫時忍耐一下。”
程昱便說:“難道曹将軍真的為眼前的困難感到害怕了嗎?為何會如此的欠缺思慮呢?袁紹早有并吞天下之雄心,隻是因為他本身智謀不足,所以做不到啊!袁紹這種人,将軍你真的認為可以自甘其下嗎?我是十分了解将軍的,知道将軍有龍虎之威,怎可有韓信般的下場呢?現在,兖州雖然殘破,但我們還有甄城、範城及東阿三個重要的基地呢!而且,我們還擁有能征慣戰的軍隊數萬人,這批兵馬至今士氣很高。以将軍的武功謀略,加上荀彧及我程昱的輔佐,大家同心協力,一定可以完成霸業的。希望将軍全面權衡,更能審慎地考慮啊!”
其實,曹操哪兒願向袁紹磕頭稱臣呢?他也知道送家眷去的意思。在戰亂的這些年中,有過不少這樣的例子,附屬于強大諸侯下的小軍團或小諸侯領袖,将他們的家屬送到大諸侯境内作人質,以表示順從,并得到一定幫助。但是,如此一來,自己的行動便要受到大諸侯的嚴厲控制了,到時候想另謀發展便是難上加難了。這可以說是一種飲鸩止渴的辦法……
考慮問題從來深思熟慮的曹操豈是容易如此依附于此的?他也是遇到了從未想到過的難處。這種難處,他以往确實從來沒有想到過,或是因為覺得太平凡而給忽略了。現在,一經遇到,他才發現是那麼的重要。
而當下的曹操可以說就是這種情況,他怎能不緊張萬分呢?所以,明明知道袁紹是拿着圈套讓他去鑽,為了求得糧草的暫時支持,他也動了心。但是程昱的堅決反對和理智分析,對他不能不是一個嚴重的警告。盡管那種利害和後果他是知道的,但一經别人之口,特别是謀士程昱之口說出來,則是另外一回事了。于是,他開始将那念頭打消,不再受袁紹之引誘。
曹操将這一打算向程昱談了,程昱完全同意和支持這樣做。于是:二人分頭找了荀彧、曹仁、曹洪、夏侯惇、于禁、李典、樂進等等謀士和部屬,果然這些骨幹人物都有着和程昱相同的看法,盡管說法不盡一樣。
曹操固然十分高興,便又在這個基礎上,召開了中下級将士的會議,開宗明義地說明當前處境以及是否接受袁紹的邀請的利弊關系,還有通過努力,暫時度過困難的可能性,等等。
如此的坦白和開誠布公,已首先使将士們受到感動,再加上擺出事實,示之以理,将士們便慷慨一心起來了,紛紛表示,要和曹操同舟共濟,共度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