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何晏敬獻“三峰藥” 曹爽舉薦司馬懿
關燈
小
中
大
曹爽的智囊團是一夥浮華友;何晏獻“三峰藥”讨曹爽歡心;曹羨寫舉薦表,對司馬懿明升暗奪權……
曹芳即位,曹爽為大将軍,司馬懿仍官居太尉,同輔朝政。
二人各統禁兵三千,輪流進宮宿衛,同受乘輿人朝。
劍履上殿的殊榮,百官不得直呼其名。
表面上,他二人同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輔臣,權勢相當。
但是,朝野上下都清楚,司馬懿才高德隆,威儀如日升高,如木參天,才是大魏社稷須臾不可離的棟梁。
那曹爽不是傻瓜,他心中豈不明白他靠的是什麼?所以,對司馬懿以長相待,心懷敬畏,做到朝中大事,每事必問,不敢專行。
司馬懿也胸懷坦蕩磊落,尊重曹爽是曹真之後,宗室貴胃,而謙遜禮讓。
朝中一度相安無事。
曹爽門下有清客五百人,其中不乏有點名氣和背景的人。
頭一個便數何晏。
何晏字平叔,是漢靈帝時那個請董卓進京的大将軍何進之孫。
其父沒什麼名氣和才幹,早亡。
其母尹氏因貌美被曹操納為第九個夫人,他被曹操收為義子,又把女兒金鄉公主嫁與他。
他不像他那屠戶出身的父親,自幼便聰穎好學,加之在曹府那樣良好的環境中生活,有條件讀了很多書。
他因長得白晰漂亮,又聰慧博學,曹操的幾個兒子象曹丕、曹彪、曹林等,便嫉妒他,不喜歡他,有時還合夥欺負他。
尤其是曹丕,對他多次以太子服飾打扮,更是惱恨萬分,見面不呼他名字,而叫他“假子”。
河晏自感卑下,又自命清高,便常常獨處。
曹操有時帶諸子出去,他也是拉在後面,或者幹脆不出去,潛心研究學問。
在當時崇尚舌辯清談的文人風氣影響下,他竟首開了“玄學”,以清談玄侃,博得了曹爽的賞識。
再一個清客是丁谧,字彥靖。
他是曹操在渭水渡河時,馬超追來,危急之中,那個在渭水南岸放出牛羊,使關西兵回頭争搶而救了曹操的丁斐的兒子。
丁斐救曹操有功,又是同鄉,受到賞識和提拔。
丁谧也父榮子貴,被曹爽收于門下。
第三位叫鄧飏,字玄茂。
是漢光武帝手下名将鄧禹的後代。
第四位叫李勝,字公昭。
其父曆任上黨郡、巨鹿郡的太守。
第五位畢軌,字昭先。
也是出身于官宦之家,其父是典農校尉。
還有一位人物,姓桓名範,字元則,官拜大司農。
此公世為冠族,性格剛烈,頗有資曆。
他自建安未年,人幕丞相府。
明帝時,升遷為中領軍尚書,後遷征虜将軍、東中郎将,持節都督青州、徐州諸軍事。
治所在下邳,屬徐州地界。
他一到任,便看中一處院落,偏不巧與徐州刺史鄭歧發生糾葛。
他脾氣暴烈,就要殺鄭歧,鄭歧一個報告打給天子,天子此刻不管自己如何侈華,卻正倡導百官清廉自守呢,豈容桓範膽大在為?就把桓範降為究州刺史。
充州歸冀州管轄,冀州又統屬鎮北,而鎮北将軍呂昭,無論才幹、業績、名望,都遠不及桓範。
桓範性烈,對屈居不如自己的人手下,感到忿懑恥辱。
在家中,對妻發牢騷:“哼!我桓某甯可在朝中作個一般的官員,向三公跪拜,也不能在這裡忍辱含垢受呂子展的指使。
”妻勸他說:“君先前在下邳當東中郎将時,你要殺徐州刺史。
大家都說在你手下作官真難。
現在你又以屈居人下為恥。
看來,當你的上司也很難呀。
”桓範正怏怏不樂,想找個人發洩發洩,不料妻不寬慰他,反而抖出自己最惱恨的事來。
不禁惱羞成怒,拔出牆上挂着的大刀,用刀背擊向妻的腹部。
妻已有五個月身孕,怎經得起他的憤憤一擊?當下慘叫一聲,堕胎而死。
桓範毫不悔恨,對上稱有病,也不赴翼州拜任。
直到曹芳即位,曹爽因同鄉,舉薦他為大司農,他才高高興興出來上任。
但曹爽并不喜歡他的倔犟性格和清儉作風,平素很少來往。
這夥人出身高貴,崇尚清談,被世人稱為“浮華友人文帝和明帝在位時,很瞧不起他們的作為,尤其是有才無德的何晏,隻給他做了個品階極低又無實權的冗官。
曹睿一死,這些蟄伏在曹爽門下的浮華友,蠢蠢欲動,在曹爽身邊多次煽鳳,才得以升遷。
丁谧由度支郎中升為散騎常侍,何晏為散騎待郎,鄧飏由穎川太守升為大将軍長史,李勝由洛陽令轉河南尹,畢軌由黃門郎轉并州刺史。
可是,他們并不甘心,還要掌握更大的權力,進入台。
閣中。
他們認為司馬懿是個阻力,就天天聚在一起,攪盡腦汁想辦法對付司馬懿。
忽一日,鄧飏想到自己的先祖鄧禹曾因戰功顯赫,被漢光武帝拜為太傅的故事。
太傅是皇上的老師,位在三公九卿之上,但卻沒有什麼實權。
如把司馬懿推為太傅,不就可以把他架空,讓大将軍曹爽獨攬朝中大權了嗎? 鄧飏把想法向何晏、丁谧、李勝、畢軌他們一講,大家齊聲叫好。
又叫來曹爽的幾個弟弟曹羹、曹訓、曹彥,和他們商定輪番在曹爽耳邊吹鳳。
今兒個丁谧向曹爽講:“太尉可不是一般人啊,心有山川之險,胸有城府之深。
有大志而得民心。
天子年幼,這朝中大權說是同輔朝政,說不定哪天人家就一把抓過去了。
” 明兒個何晏悄悄道:“想當年,先父就說過,司馬懿有‘狼顧’之相。
還夢見三馬同食一槽。
槽者,曹也。
三馬指誰?現
二人各統禁兵三千,輪流進宮宿衛,同受乘輿人朝。
劍履上殿的殊榮,百官不得直呼其名。
表面上,他二人同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輔臣,權勢相當。
但是,朝野上下都清楚,司馬懿才高德隆,威儀如日升高,如木參天,才是大魏社稷須臾不可離的棟梁。
那曹爽不是傻瓜,他心中豈不明白他靠的是什麼?所以,對司馬懿以長相待,心懷敬畏,做到朝中大事,每事必問,不敢專行。
司馬懿也胸懷坦蕩磊落,尊重曹爽是曹真之後,宗室貴胃,而謙遜禮讓。
朝中一度相安無事。
曹爽門下有清客五百人,其中不乏有點名氣和背景的人。
頭一個便數何晏。
何晏字平叔,是漢靈帝時那個請董卓進京的大将軍何進之孫。
其父沒什麼名氣和才幹,早亡。
其母尹氏因貌美被曹操納為第九個夫人,他被曹操收為義子,又把女兒金鄉公主嫁與他。
他不像他那屠戶出身的父親,自幼便聰穎好學,加之在曹府那樣良好的環境中生活,有條件讀了很多書。
他因長得白晰漂亮,又聰慧博學,曹操的幾個兒子象曹丕、曹彪、曹林等,便嫉妒他,不喜歡他,有時還合夥欺負他。
尤其是曹丕,對他多次以太子服飾打扮,更是惱恨萬分,見面不呼他名字,而叫他“假子”。
河晏自感卑下,又自命清高,便常常獨處。
曹操有時帶諸子出去,他也是拉在後面,或者幹脆不出去,潛心研究學問。
在當時崇尚舌辯清談的文人風氣影響下,他竟首開了“玄學”,以清談玄侃,博得了曹爽的賞識。
再一個清客是丁谧,字彥靖。
他是曹操在渭水渡河時,馬超追來,危急之中,那個在渭水南岸放出牛羊,使關西兵回頭争搶而救了曹操的丁斐的兒子。
丁斐救曹操有功,又是同鄉,受到賞識和提拔。
丁谧也父榮子貴,被曹爽收于門下。
第三位叫鄧飏,字玄茂。
是漢光武帝手下名将鄧禹的後代。
第四位叫李勝,字公昭。
其父曆任上黨郡、巨鹿郡的太守。
第五位畢軌,字昭先。
也是出身于官宦之家,其父是典農校尉。
還有一位人物,姓桓名範,字元則,官拜大司農。
此公世為冠族,性格剛烈,頗有資曆。
他自建安未年,人幕丞相府。
明帝時,升遷為中領軍尚書,後遷征虜将軍、東中郎将,持節都督青州、徐州諸軍事。
治所在下邳,屬徐州地界。
他一到任,便看中一處院落,偏不巧與徐州刺史鄭歧發生糾葛。
他脾氣暴烈,就要殺鄭歧,鄭歧一個報告打給天子,天子此刻不管自己如何侈華,卻正倡導百官清廉自守呢,豈容桓範膽大在為?就把桓範降為究州刺史。
充州歸冀州管轄,冀州又統屬鎮北,而鎮北将軍呂昭,無論才幹、業績、名望,都遠不及桓範。
桓範性烈,對屈居不如自己的人手下,感到忿懑恥辱。
在家中,對妻發牢騷:“哼!我桓某甯可在朝中作個一般的官員,向三公跪拜,也不能在這裡忍辱含垢受呂子展的指使。
”妻勸他說:“君先前在下邳當東中郎将時,你要殺徐州刺史。
大家都說在你手下作官真難。
現在你又以屈居人下為恥。
看來,當你的上司也很難呀。
”桓範正怏怏不樂,想找個人發洩發洩,不料妻不寬慰他,反而抖出自己最惱恨的事來。
不禁惱羞成怒,拔出牆上挂着的大刀,用刀背擊向妻的腹部。
妻已有五個月身孕,怎經得起他的憤憤一擊?當下慘叫一聲,堕胎而死。
桓範毫不悔恨,對上稱有病,也不赴翼州拜任。
直到曹芳即位,曹爽因同鄉,舉薦他為大司農,他才高高興興出來上任。
但曹爽并不喜歡他的倔犟性格和清儉作風,平素很少來往。
這夥人出身高貴,崇尚清談,被世人稱為“浮華友人文帝和明帝在位時,很瞧不起他們的作為,尤其是有才無德的何晏,隻給他做了個品階極低又無實權的冗官。
曹睿一死,這些蟄伏在曹爽門下的浮華友,蠢蠢欲動,在曹爽身邊多次煽鳳,才得以升遷。
丁谧由度支郎中升為散騎常侍,何晏為散騎待郎,鄧飏由穎川太守升為大将軍長史,李勝由洛陽令轉河南尹,畢軌由黃門郎轉并州刺史。
可是,他們并不甘心,還要掌握更大的權力,進入台。
閣中。
他們認為司馬懿是個阻力,就天天聚在一起,攪盡腦汁想辦法對付司馬懿。
忽一日,鄧飏想到自己的先祖鄧禹曾因戰功顯赫,被漢光武帝拜為太傅的故事。
太傅是皇上的老師,位在三公九卿之上,但卻沒有什麼實權。
如把司馬懿推為太傅,不就可以把他架空,讓大将軍曹爽獨攬朝中大權了嗎? 鄧飏把想法向何晏、丁谧、李勝、畢軌他們一講,大家齊聲叫好。
又叫來曹爽的幾個弟弟曹羹、曹訓、曹彥,和他們商定輪番在曹爽耳邊吹鳳。
今兒個丁谧向曹爽講:“太尉可不是一般人啊,心有山川之險,胸有城府之深。
有大志而得民心。
天子年幼,這朝中大權說是同輔朝政,說不定哪天人家就一把抓過去了。
” 明兒個何晏悄悄道:“想當年,先父就說過,司馬懿有‘狼顧’之相。
還夢見三馬同食一槽。
槽者,曹也。
三馬指誰?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