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公孫淵困守襄平 司馬懿捉鼈甕中

關燈
爺報仇!” “你家老爺是誰?” “我家老爺是侍中賈範。

    ” 旁邊的軍司馬陳珪說:“都督,我認得賈範賈侍中。

    ” 司馬懿便對來人:“說下去。

    ” “小人是賈府廚子,混在出外樵牧的人中來見都督。

    我家主人因反對公孫淵反叛而被殺。

    都督快發兵為我家主人報仇哇!” “我問你,城中情況如何?” “城中軍民又冷又餓,怨聲連天。

    有的還說要殺了公孫淵呢。

    ” “城中糧草确實斷了麼?” “那還有假?家家都折了桌椅當柴燒;能吃的都吃了,連狗都殺完了。

    賊兵有的還偷偷殺了馬吃。

    ” “嗯。

    ”司馬懿沉吟片刻,命人取來糧米肉菜,讓他去了。

     那人一走。

    軍司馬陳珪忍不住按住棋盤問:“都督,下官心中有一事,如梗在喉,不吐不快。

    ” 司馬懿伸手挪開他按棋盤的手,擺布着棋子,頭也不擡地調侃道:“哦,那就有屎拉出來,有屁放出來嘛。

    ” 陳珪此刻可笑不出來,認真他說:“下官不明,昔日孟達反叛歸蜀,都督率大軍八部并進,火速奔襲,晝夜不停,急攻上庸。

    僅十多天便攻堅拔城,生擒孟達。

    現在我軍遠道征戰,不速戰速決,反而困在這裡一任秋雨淋漓,還縱賊樵牧,實不知都督是何用心。

    願乞教之。

    ” 司馬懿大笑道:“你在為軍司馬,竟不懂兵法。

    昔日盂達謀反,糧多兵少,存糧足可用一年。

    我軍四倍于敵,而糧不足一月之用。

    從兵力看,以四倍擊其一,可謂摧枯拉朽,穩操勝券。

    從糧草看,以一月對一年,又怎能不力求速戰速決?我那時是不計一切同糧草競争勝利呀!現在,正好反過來。

    遼兵四倍于我,而糧草遠遠不及于我,力,之陰雨連綿,不利攻戰,何必操之過急?我現在為他們放開一道,任由其采樵放牧,是在麻痹遼兵,給公孫淵造成我軍面對堅壘、無能為力的假象,讓其安居襄平,坐以待斃。

    其實,他們出城樵牧運糧,偷偷摸摸,三五成群,也是杯水車薪,難以為繼的。

    兵法雲:‘兵者,詭道也;戰者,逆德也。

    善因事變。

    ’帶兵打仗,要機動靈活,因地制宜,有時用勇,有時用智,不可照貓畫虎,一概論之。

    現在若貪小利而強攻,遼兵必死戰作困獸鬥,我軍将遭受不必要的傷亡。

    不如以逸待勞。

    我觀天文,七八天就會晴了,那時城中已是饑寒交迫,此刻攻城,擒公孫淵尤如甕中捉鼈,唾手可得了。

    ” 司馬懿滔滔一席話,聽得衆将官眉開眼笑,紛紛翹起大拇指道:“哎呀,想不到都督早已胸有成竹,穩操勝券了!” “真神明之算呀!” 司馬懿對陳珪說:“這就叫運籌于帷幄之中,決勝于千裡之外,本督在京都就這樣決斷好了。

    好啦,你今日讓我洩露了天機,就罰你回去催促糧草吧。

    ” 陳矽自感責任重大,高高興興領命去了。

     司馬懿又命夏侯威率五十騎,悄悄劫來出城砍柴的十幾個遼兵,讓他們脫了濕衣服烤火。

    這邊挑十幾個精幹士卒換上了遼兵衣服,扛了柴草,混進城去,藏于賈範府中,以作内應。

    随後又放了那十幾個遼兵,給他們柴米,讓他們回城。

     夏侯威不解。

    問:“讓他們回去,我們的弟兄豈不暴露?” 司馬懿笑道:“他們一是不敢報告,二是即使報告了,諒公孫淵找到他們時,城池已經破啦。

    ” 卻說魏主曹睿,身在洛陽,心系遼東,随時關注着司馬懿的消息。

    得知大軍遇雨,無法攻城,十分焦慮。

     武衛将軍曹爽出班奏說:“遇雨不戰,勞師靡飽,不如召回。

    ” 曹睿是個認定了的事兒就必須辦成辦好的主兒,他認定司馬懿的分析很對,勝利隻是遲早的事兒,豈能不戰自退?他說:“打仗豈有不花費的?多一點糧響元妨,關鍵是能平定遼東以絕後患。

    司馬大尉善能用兵,多有良謀,擅臨危制變。

    他說百日可破,現今不過五十日,愛卿勿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