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公孫淵遼東背反 司馬懿挂帥征東
關燈
小
中
大
有剽悍的駿馬氣質。
司馬懿愛馬如命,尤愛紅馬,可惜那匹火焰駒已經老死,早想換一匹紅馬。
卻一直找不到紅色的好馬。
今得禦馬,高興萬分,騎上一試,追風掣電,又快又穩,十分滿意。
當下謝魏主道:“臣得此馬,定然馬到成功!” 曹睿高興他說:“好,好,朕明日親送你出城。
” 翌日,司馬懿點齊四萬精兵,浩浩蕩蕩出發。
曹睿親率百官送大軍出了西明門。
臨别,曹睿猛然想到大軍要路過溫縣,而溫縣是司馬懿的家鄉,又特意讓司馬孚、司馬師帶上谷帛牛酒,歡送大軍直到溫縣。
大軍來到溫縣,司馬孚、司馬師叔侄會同河内、溫縣的官吏已在孝敬裡村西的虢公台上擺下了盛大的酒宴。
這貌公台是春秋時期虢公仲被晉國驅趕出國後,在這兒修築的。
虢公在台上率兵誓師伐晉,人稱虢公台。
台高三丈,東西長一百六十丈,南北寬百丈。
四周是一望元垠的田地,顯得此台格外地高大壯觀。
這幾天,剛收割了麥子,一塊塊褐色的土地上,站着一隊隊士兵,和一群群百姓,彙成了五顔六色的人海。
高高的台上四周插滿了旗幟,中間一面大旗上,寫着大大的隸字“大都督司馬”。
台上擺着兩大溜二十張桌案,上邊擺滿了酒菜。
桌後坐滿了出征将官、地方官和村中推舉的老者,以及司馬懿的幾個弟弟。
胡須花自的司馬忠忙來跑去,不時地瞅空向鄉親們賣弄一番,講述他跟随司馬懿南北征戰的經曆,講司馬懿的神機妙算,講和諸葛亮鬥智鬥勇的故事…… 酒宴開始了。
司馬孚首先代表皇上向哥哥敬酒。
接着是郡守、縣令敬酒,百姓代表敬酒,最後是他的幾個弟弟司馬馗、司馬恂、司馬進、司馬通、司馬敏敬酒,他們有的在郡裡任職,有的在縣裡謀事。
席間觚觥相交,杯盤叮哨。
司馬懿酒酣性起,豪興大發,面對這熱烈的場面,想起即将到來的戰鬥,拔出佩劍邊舞邊歌起來: “天地開辟,日月重光。
遭遇際會,畢力遇方。
将掃群穢,還過故鄉。
肅清萬裡,總齊八荒。
告成歸老,待罪午陽。
台下觀看的百姓看着老而彌堅的司馬懿,聽着他氣吞萬裡的雄心和抱負,有的拍掌叫好,有的唱和呼應,有的感慨萬端:“想不到咱孝敬裡也是龍虎之地,出了這麼個匡世英雄。
” 忽然,嗵嗵嗵三聲火藥铳響,台下過來一隊漢子,袒胸赤膊,擂着三尺大紅鼓,拍着鍋蓋大的銅钹镲,咚咚锵锵地敲打起來。
那鼓聲震得人心一個勁兒地狂跳,那擦拍得人熱血滾燙奔湧。
啊,這真是個盛大的節日,男女老少都比過節還高興。
晚上,司馬懿在父母靈位前焚香祭拜。
又給弟弟以及侄兒侄女們說了會兒話,勉勵他們自強自主,發揚光大司馬家風。
回到住室,他激動地怎麼也睡不着,聽到窗外有動靜,就問:“誰在外邊?” 司馬忠領着孫子司馬三兒進來,以懇求的聲調說:“都督此去長途征戰,身邊少不得人照應。
老奴已老不中用了。
是不是讓三兒來伺候大人?” 司馬懿也覺得司馬忠忠心耿耿在自己身前身後忙碌了一輩子,該好好頤養天年了。
見他領來的後生長得眉清目秀、機靈精壯,便有幾分喜歡。
“今年多大啦?” “一十七歲。
” “識得字嗎?” “識得。
還讀過一些書。
” “嗯。
騎馬呢?” “晚輩平素在莊裡常練騎射。
” “好。
你就留下吧。
” 司馬忠懸着的心落了地,催孫子:“快,給大都督磕頭。
” 司馬三兒就撲通跪了下來磕頭。
司馬懿欲攔,不及,說:“我既收下,就是自己的孩子啦,還多什麼禮?”又拿出二百兩銀子給司馬忠,“拿回去修修房子,頤養天年吧。
” 司馬忠千恩萬謝,老淚縱橫地走了。
大軍出發那日,紅日東升,天氣晴朗。
司馬孚率文武官員雁翅般排列兩側。
司馬昭的中軍衛隊是一支三千人的鐵甲勁旅,排成方隊,站在中間,精神抖擻,威武慓悍。
已時正牌,号炮三聲,鼓樂高奏,頌歌揚起。
貌公台上,司馬師指揮着儀仗,高舉九錫,簇擁着身穿金甲,威風凜凜的司馬懿。
司馬懿舉起令旗,望空一揮,立時,号炮震天,軍歌高唱,将士翻身上馬,浩浩蕩蕩出發了。
司馬懿愛馬如命,尤愛紅馬,可惜那匹火焰駒已經老死,早想換一匹紅馬。
卻一直找不到紅色的好馬。
今得禦馬,高興萬分,騎上一試,追風掣電,又快又穩,十分滿意。
當下謝魏主道:“臣得此馬,定然馬到成功!” 曹睿高興他說:“好,好,朕明日親送你出城。
” 翌日,司馬懿點齊四萬精兵,浩浩蕩蕩出發。
曹睿親率百官送大軍出了西明門。
臨别,曹睿猛然想到大軍要路過溫縣,而溫縣是司馬懿的家鄉,又特意讓司馬孚、司馬師帶上谷帛牛酒,歡送大軍直到溫縣。
大軍來到溫縣,司馬孚、司馬師叔侄會同河内、溫縣的官吏已在孝敬裡村西的虢公台上擺下了盛大的酒宴。
這貌公台是春秋時期虢公仲被晉國驅趕出國後,在這兒修築的。
虢公在台上率兵誓師伐晉,人稱虢公台。
台高三丈,東西長一百六十丈,南北寬百丈。
四周是一望元垠的田地,顯得此台格外地高大壯觀。
這幾天,剛收割了麥子,一塊塊褐色的土地上,站着一隊隊士兵,和一群群百姓,彙成了五顔六色的人海。
高高的台上四周插滿了旗幟,中間一面大旗上,寫着大大的隸字“大都督司馬”。
台上擺着兩大溜二十張桌案,上邊擺滿了酒菜。
桌後坐滿了出征将官、地方官和村中推舉的老者,以及司馬懿的幾個弟弟。
胡須花自的司馬忠忙來跑去,不時地瞅空向鄉親們賣弄一番,講述他跟随司馬懿南北征戰的經曆,講司馬懿的神機妙算,講和諸葛亮鬥智鬥勇的故事…… 酒宴開始了。
司馬孚首先代表皇上向哥哥敬酒。
接着是郡守、縣令敬酒,百姓代表敬酒,最後是他的幾個弟弟司馬馗、司馬恂、司馬進、司馬通、司馬敏敬酒,他們有的在郡裡任職,有的在縣裡謀事。
席間觚觥相交,杯盤叮哨。
司馬懿酒酣性起,豪興大發,面對這熱烈的場面,想起即将到來的戰鬥,拔出佩劍邊舞邊歌起來: “天地開辟,日月重光。
遭遇際會,畢力遇方。
将掃群穢,還過故鄉。
肅清萬裡,總齊八荒。
告成歸老,待罪午陽。
台下觀看的百姓看着老而彌堅的司馬懿,聽着他氣吞萬裡的雄心和抱負,有的拍掌叫好,有的唱和呼應,有的感慨萬端:“想不到咱孝敬裡也是龍虎之地,出了這麼個匡世英雄。
” 忽然,嗵嗵嗵三聲火藥铳響,台下過來一隊漢子,袒胸赤膊,擂着三尺大紅鼓,拍着鍋蓋大的銅钹镲,咚咚锵锵地敲打起來。
那鼓聲震得人心一個勁兒地狂跳,那擦拍得人熱血滾燙奔湧。
啊,這真是個盛大的節日,男女老少都比過節還高興。
晚上,司馬懿在父母靈位前焚香祭拜。
又給弟弟以及侄兒侄女們說了會兒話,勉勵他們自強自主,發揚光大司馬家風。
回到住室,他激動地怎麼也睡不着,聽到窗外有動靜,就問:“誰在外邊?” 司馬忠領着孫子司馬三兒進來,以懇求的聲調說:“都督此去長途征戰,身邊少不得人照應。
老奴已老不中用了。
是不是讓三兒來伺候大人?” 司馬懿也覺得司馬忠忠心耿耿在自己身前身後忙碌了一輩子,該好好頤養天年了。
見他領來的後生長得眉清目秀、機靈精壯,便有幾分喜歡。
“今年多大啦?” “一十七歲。
” “識得字嗎?” “識得。
還讀過一些書。
” “嗯。
騎馬呢?” “晚輩平素在莊裡常練騎射。
” “好。
你就留下吧。
” 司馬忠懸着的心落了地,催孫子:“快,給大都督磕頭。
” 司馬三兒就撲通跪了下來磕頭。
司馬懿欲攔,不及,說:“我既收下,就是自己的孩子啦,還多什麼禮?”又拿出二百兩銀子給司馬忠,“拿回去修修房子,頤養天年吧。
” 司馬忠千恩萬謝,老淚縱橫地走了。
大軍出發那日,紅日東升,天氣晴朗。
司馬孚率文武官員雁翅般排列兩側。
司馬昭的中軍衛隊是一支三千人的鐵甲勁旅,排成方隊,站在中間,精神抖擻,威武慓悍。
已時正牌,号炮三聲,鼓樂高奏,頌歌揚起。
貌公台上,司馬師指揮着儀仗,高舉九錫,簇擁着身穿金甲,威風凜凜的司馬懿。
司馬懿舉起令旗,望空一揮,立時,号炮震天,軍歌高唱,将士翻身上馬,浩浩蕩蕩出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