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掙臣直谏做厲鬼 曹睿荒淫築華富
關燈
小
中
大
如此糜費,會釀成民怨沸騰,朝野心寒的。
” 曹睿這才想起太史令高堂隆還跪在那裡,便冷冷他說: “我朝有那麼多的俘虜,可以充當民夫;工匠幹活有工錢,可以養家糊口。
這正是造福于民,怎會惹得民怨?朕念你是史官,又當過朕的老師,不忍加罪于你。
如再妄言,不可輕饒。
” 高堂隆豁出去了,冒死犯顔:“陛下,不可呀!……” 曹睿大怒,傳旨将高堂隆叉下殿去。
武士上來架起高堂隆往外拖。
高堂隆掙紮着仍呼喊不絕: “陛下不可呀,陛下不可!……” 馬鈞一旁看皇上氣得面色鐵青,吓得腿直哆嗦,小心翼翼他說: “陛下莫惱,聽聽臣的設想如何?”他愉眼看了一下皇上,見皇上沒有反感的意思,便說:“陛下欲服天上日精月華之氣,需學漢武帝建柏梁殿之法……” 曹睿一聽,高興他說:“對,朕就是要學漢武帝造柏梁殿之法。
說。
” 馬鈞說:“大漢二十四代以來,武帝享國最久,眉壽最高。
蓋因武帝在長安宮中建有柏梁台。
台上立三丈高的銅人,手捧三尺大的承露盤,接取三更時分北鬥所降天漿甘露,然後調以美玉之屑服之。
自然返老還童,祛病長壽。
” “太好啦!”曹睿聽得眉開眼笑。
當下令馬鈞引領一萬人趕赴長安去拆柏梁台上的銅人,一方面派人于上林苑中,廣栽奇花異草,蓄養俊獸靈禽。
又差人四出選美女千人為宮娥。
鬧騰得四方百姓怨聲載道。
尤其是那銅人,拆下時,那銅人竟潛然淚下。
衆人大驚。
驟然,銅柱下旋起一股狂風,飛沙走石。
随之一聲山崩地裂的巨響,銅柱傾折,壓死工匠數百人。
馬鈞駭然。
隻得将銅人金盤先運來洛陽,報于魏主。
曹睿問:“那銅柱怎麼不見運來?” 馬鈞說:“銅柱重約百萬斤,無法運來。
” “何不打碎,運來重鑄?就鑄兩個銅人,名為翁沖,立于司馬門外;再鑄銅龍銅風,立于殿前。
” 少傅楊阜實在看不下去了,冒死迸谏: “……古之聖帝明王,未有宮室之高麗,以調弊百姓之财力者也。
桀作漩室、象廊;纣為傾宮、鹿台,因而喪失社稷;楚靈王以築章華而身受其禍;秦始皇作阿房宮而殃及其子,天下叛之,二世而滅。
陛下當以堯、舜、禹、湯、文、武為法則,夏桀、殷纣、楚靈、秦皇為深誡……” 曹睿正為銅人高大不好運輸而生氣。
楊阜一席話,恰似火上澆油,未及聽完,便氣恨恨地道: “好個自尋沒趣的楊阜,來人,廢他為庶人。
”處置了楊阜,餘怒未消,出宮乘辇準備到上林苑散心,有一人披頭散發,身挂紙錢,跪于辇前。
曹睿一看,是太子舍人張茂。
張茂手擎表章面谏。
曹睿隻好傳表視之。
隻見上邊寫着: “……自漢未衰亂以來,四十五載,馬不舍鞍,人不釋甲,每一交戰,血流遍野,瘡痰号哭之聲,于今未已。
猶有強寇在邊,圖謀魏室。
陛下不兢兢業業,念崇節約,而奢靡是務,欲建承露之盤。
舍堯舜之節儉,而為漢武帝之侈事,……伏惟陛下開天地之明,察肝膽之谏。
沐浴候誅,謹表以聞。
” 曹睿覽畢,勃然大怒:“小小張茂一中書令,竟敢口出狂言來譏諷朕。
來人,他既不想活了,朕就成全了他。
斬!” 張茂厲聲大罵:“無道昏君!魏室江山早晚要斷送于你手!” 曹睿氣極,一疊連聲叫道:“斬斬斬!” 須臾,武土獻上張茂首級。
曹睿還不解氣,為妨止還有人進谏,于丹埠内鑄一大油鼎,烈火烹油。
傳旨下去,但有谏者,一律烹之。
文武百官中有憂國憂民者,紛紛來到司馬太尉府向司馬懿談論此事,請他出面谏阻。
司馬懿長歎道:“當今天子,不像先帝肯聽老臣的。
隻怕我一張口,也是非貶即罰。
我倒不是怕貶怕罰,而是于此實在無能為力。
我做為太尉,首要的唯一的職責是對付吳蜀的入侵,保我大魏江山本固。
至于陛下的所做所為嘛,樹上的蘋果有甜有酸,地裡的麥子有飽有批,國君的意志,不是一兩個臣子的進谏所能改變的了的。
”他話中有話,是想讓百官一齊勸谏皇上,可是,百官卻沒想這層意思,隻是想請他出面進谏。
見司馬懿太尉推脫,心都涼了。
司馬懿看大家的樣子,隻好說,“一切都是天數。
你我作臣子的隻有各盡其職,各司其責了。
” 他明知自己這是不負責任的推脫。
可是,他又有什麼辦法呢?其實,他曾兩次勸谏皇上。
曹睿還算給他這個大功臣面子,淡然說:“愛卿莫再說了。
朕有你輔佐,天下誰人敢來進犯?朕繼位以來,就沒過一天安生日子,就不能讓朕享樂幾天嗎?你們也該好好休養生息嘛。
” 司馬懿還有什麼可說的呢?隻有看着不順眼,忍了。
自此,百官心寒,再無人進谏。
” 曹睿這才想起太史令高堂隆還跪在那裡,便冷冷他說: “我朝有那麼多的俘虜,可以充當民夫;工匠幹活有工錢,可以養家糊口。
這正是造福于民,怎會惹得民怨?朕念你是史官,又當過朕的老師,不忍加罪于你。
如再妄言,不可輕饒。
” 高堂隆豁出去了,冒死犯顔:“陛下,不可呀!……” 曹睿大怒,傳旨将高堂隆叉下殿去。
武士上來架起高堂隆往外拖。
高堂隆掙紮着仍呼喊不絕: “陛下不可呀,陛下不可!……” 馬鈞一旁看皇上氣得面色鐵青,吓得腿直哆嗦,小心翼翼他說: “陛下莫惱,聽聽臣的設想如何?”他愉眼看了一下皇上,見皇上沒有反感的意思,便說:“陛下欲服天上日精月華之氣,需學漢武帝建柏梁殿之法……” 曹睿一聽,高興他說:“對,朕就是要學漢武帝造柏梁殿之法。
說。
” 馬鈞說:“大漢二十四代以來,武帝享國最久,眉壽最高。
蓋因武帝在長安宮中建有柏梁台。
台上立三丈高的銅人,手捧三尺大的承露盤,接取三更時分北鬥所降天漿甘露,然後調以美玉之屑服之。
自然返老還童,祛病長壽。
” “太好啦!”曹睿聽得眉開眼笑。
當下令馬鈞引領一萬人趕赴長安去拆柏梁台上的銅人,一方面派人于上林苑中,廣栽奇花異草,蓄養俊獸靈禽。
又差人四出選美女千人為宮娥。
鬧騰得四方百姓怨聲載道。
尤其是那銅人,拆下時,那銅人竟潛然淚下。
衆人大驚。
驟然,銅柱下旋起一股狂風,飛沙走石。
随之一聲山崩地裂的巨響,銅柱傾折,壓死工匠數百人。
馬鈞駭然。
隻得将銅人金盤先運來洛陽,報于魏主。
曹睿問:“那銅柱怎麼不見運來?” 馬鈞說:“銅柱重約百萬斤,無法運來。
” “何不打碎,運來重鑄?就鑄兩個銅人,名為翁沖,立于司馬門外;再鑄銅龍銅風,立于殿前。
” 少傅楊阜實在看不下去了,冒死迸谏: “……古之聖帝明王,未有宮室之高麗,以調弊百姓之财力者也。
桀作漩室、象廊;纣為傾宮、鹿台,因而喪失社稷;楚靈王以築章華而身受其禍;秦始皇作阿房宮而殃及其子,天下叛之,二世而滅。
陛下當以堯、舜、禹、湯、文、武為法則,夏桀、殷纣、楚靈、秦皇為深誡……” 曹睿正為銅人高大不好運輸而生氣。
楊阜一席話,恰似火上澆油,未及聽完,便氣恨恨地道: “好個自尋沒趣的楊阜,來人,廢他為庶人。
”處置了楊阜,餘怒未消,出宮乘辇準備到上林苑散心,有一人披頭散發,身挂紙錢,跪于辇前。
曹睿一看,是太子舍人張茂。
張茂手擎表章面谏。
曹睿隻好傳表視之。
隻見上邊寫着: “……自漢未衰亂以來,四十五載,馬不舍鞍,人不釋甲,每一交戰,血流遍野,瘡痰号哭之聲,于今未已。
猶有強寇在邊,圖謀魏室。
陛下不兢兢業業,念崇節約,而奢靡是務,欲建承露之盤。
舍堯舜之節儉,而為漢武帝之侈事,……伏惟陛下開天地之明,察肝膽之谏。
沐浴候誅,謹表以聞。
” 曹睿覽畢,勃然大怒:“小小張茂一中書令,竟敢口出狂言來譏諷朕。
來人,他既不想活了,朕就成全了他。
斬!” 張茂厲聲大罵:“無道昏君!魏室江山早晚要斷送于你手!” 曹睿氣極,一疊連聲叫道:“斬斬斬!” 須臾,武土獻上張茂首級。
曹睿還不解氣,為妨止還有人進谏,于丹埠内鑄一大油鼎,烈火烹油。
傳旨下去,但有谏者,一律烹之。
文武百官中有憂國憂民者,紛紛來到司馬太尉府向司馬懿談論此事,請他出面谏阻。
司馬懿長歎道:“當今天子,不像先帝肯聽老臣的。
隻怕我一張口,也是非貶即罰。
我倒不是怕貶怕罰,而是于此實在無能為力。
我做為太尉,首要的唯一的職責是對付吳蜀的入侵,保我大魏江山本固。
至于陛下的所做所為嘛,樹上的蘋果有甜有酸,地裡的麥子有飽有批,國君的意志,不是一兩個臣子的進谏所能改變的了的。
”他話中有話,是想讓百官一齊勸谏皇上,可是,百官卻沒想這層意思,隻是想請他出面進谏。
見司馬懿太尉推脫,心都涼了。
司馬懿看大家的樣子,隻好說,“一切都是天數。
你我作臣子的隻有各盡其職,各司其責了。
” 他明知自己這是不負責任的推脫。
可是,他又有什麼辦法呢?其實,他曾兩次勸谏皇上。
曹睿還算給他這個大功臣面子,淡然說:“愛卿莫再說了。
朕有你輔佐,天下誰人敢來進犯?朕繼位以來,就沒過一天安生日子,就不能讓朕享樂幾天嗎?你們也該好好休養生息嘛。
” 司馬懿還有什麼可說的呢?隻有看着不順眼,忍了。
自此,百官心寒,再無人進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