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篇 三分歸晉

關燈
:"江陵是堅城,不是那麼容易攻克的。

    而西陵的叛亂如果不能平定,整個西部将無法安甯!"他立刻親赴前線。

    江陵北方有陸抗專門修建的堤壩,蓄水來阻擋北方強大的步兵。

    羊祜本來想利用這裡的水路運糧,卻派人制造謠言說要破壞陸抗建的堤壩來通過步兵。

    陸抗聽說,立刻命令破壞堤壩。

    大家稀裡糊塗,而羊祜也愁眉苦臉,隻好另外從陸地運糧,吭哧費力。

     十一月,陸抗到了西陵後,吳軍中發生叛變事件。

    陸抗考慮到叛徒熟知自己的部署,立刻派精兵加強原來薄弱的地方的守備。

    第二天果然晉兵蜂擁而至。

    陸抗一聲令下吳軍迎頭痛擊。

    楊肇損兵折将後,不得已在一個月後撤兵。

    陸抗因為圍攻西陵而不能大舉追擊,就派人虛張聲勢,實際上僅僅派了少量的人馬。

    就這樣卻把楊肇吓了個半死,晉兵一敗塗地。

    十二月,西陵孤掌難鳴被攻克,攻擊江陵的羊祜也被迫撤走。

    陸抗為此被孫皓加為都護,而他的好朋友羊祜卻從車騎将軍變成了平南将軍,楊肇被撤職。

     孫皓聽到捷報,得意忘形,号稱天命還是在我,從此再也不重視什麼朝政。

    泰始十年(公元274年)陸抗病逝後,羊祜再也沒有什麼顧忌,開始了滅吳的籌劃。

    鹹甯二年(公元276年),他再度升任鎮南大将軍後立刻上表陳述滅吳的主張,司馬炎對此相當贊同,但大家大多認為隴西一帶才是重點,加上羊祜因為不巴結朝廷權貴而被賈充等人所忌恨沒有人緣,隻有張華杜預等少數人贊同。

    這件事因此被擱置。

    鹹甯四年,羊祜病情加重後回洛陽,司馬炎對他相當尊重,長談之後終于下定了滅吳的決心。

    十一月,司馬炎在他的推薦下任命了杜預(羊祜杜預均為著名學者,尤其是杜預)為鎮南大将軍,荊州地區的新統帥。

    同時,羊祜病故,享年五十八歲。

     羊祜沒有看錯人,杜預到任後立即給了東吳一個下馬威。

    他挑選精銳突襲東吳的西陵守将張政,把他打了個措手不及。

    張政對此羞愧難當,不敢老實上報。

    張政是東吳的名将,這次雖然因為不小心而兵敗,仍然不失為難纏的對手。

    你不是不敢報告嗎,杜預立刻代勞,孫皓果然把張政撤了職。

    這個時候的孫皓已經完全退化為一個沒事就找大臣茬扒皮鑿眼取樂的桀纣了。

    除了整天找“女朋友”相親以外,今天這裡找到了根有刻度的銀尺,就改元天冊;明天那裡發現了塊有印字的石頭,又改元天玺。

    直到晉朝大兵壓境時才發現,原來他的年号早就被司馬炎改為了天塌。

     鹹甯五年(公元279年),七年前就開始打造艦船的益州刺史王濬以及杜預等紛紛上表,催司馬炎下決心動手。

    司馬炎收到杜預的表章時正和中書令張華下圍棋。

    張華當時便離席而起:"陛下神武,國富兵強;孫皓失政,東吳衰敗。

    這樣的機會不能放棄,希望您下定決心!"司馬炎這時已經完全被說服,反過來立刻把仍然勸阻他動手的賈充一通臭罵。

    當年十一月,晉朝集中二十萬大軍,分兵多路以摧枯拉朽之勢開始了滅吳之戰。

    此後在晉平吳的途中雖然還有些反對意見,但司馬炎基本上已經堅定,戰役的進展也過于順利最終沒有什麼妨礙。

     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初,杜預從荊州向江陵,王渾從揚州向建業,王濬從益州率領水軍延長江直插東吳腹心,勢如破竹。

    吳兵在長江中"鐵索橫江"并鑄造長達一丈的鐵錐放在江中,試圖紮破王濬的舟艦。

    王濬心說,不就是地雷嗎,這有什麼了不起!他先派善于遊泳的勇士以大空船在前面把鐵錐全都拔起後,然後燒斷鐵鍊,乘風破浪直下江南。

    按照晉朝朝廷命令,王濬攻克建平(長江上的要點,三峽附近)後歸杜預指揮,到建業後歸王渾指揮。

    杜預看到這個命令太業餘:王濬如果攻破了建平,他的功勞在我之上,我怎麼能指揮他;如果攻不破建平,他根本就到不了我這裡。

    因此攻克江陵後他寫信給王濬,要他長驅直入直取建業,實際上是放權(滅蜀時杜預是鐘會的長史,鐘會如果有他這點政治風度也不會那麼慘了)。

    王濬得到這樣的鼓勵,立刻順江而下直奔建業。

    半路上王渾召喚他,志在必得的王濬笑笑回答:"風大船快,我也停不住啊!"王濬停不住,這時建業的土崩瓦解之勢更停不住。

    東吳剩下的少量武裝一觸即潰,甚至不觸也潰。

    晉兵南下時,孫皓就命令丞相張悌率兵三萬渡江迎戰。

    雙方的實力差别過于懸殊,張悌也僅僅是以烈士報國之心戰死。

    王濬勢不可擋,其兵甲塞滿長江。

    孫皓先後派出了兩支部隊抵抗,第一支萬人望風而降,這時候居然還有人當着孫皓的面吹牛,說晉兵乘的都是小船,給我大船撞也能把他們撞翻。

    六神無主的孫皓當即給了他兩萬人部隊,結果在組建的當天夜裡這兩萬人就全都當了逃兵。

    三月,走投無路的孫皓在部下的勸說下投降,東吳滅亡。

    五月被送往洛陽後,司馬炎封他為歸命侯。

    随着東吳的滅亡,三國的曆史也徹底地降下了帷幕。

     (完)